1988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值得赞赏的反思
本报评论员
今天本报刊登的报道《上海在反思中奋起》,反映了上海决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发挥优势,克服困难,迅速把经济工作搞上去的昂扬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发扬。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建国以来,上海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8,每年国民收入的大半提供全国使用,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全国的改革付出代价。作为全国长期以“统”字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的典型,上海在向有计划商品转轨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这是我国大中型城市困难的集中反映,是整个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
可贵的是,上海干部面对困难表现出昂奋的志气和勇气。他们鼓起劲头,迎接新的挑战,多从主观上寻找原因,认真反思自己。这种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敢于正视和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的深化和历史性的进步,是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表现,也是上海经济走向振兴的希望所在。上海通过反思领悟到,只有切实改变长期来在产品经济下形成的陈旧观念和习惯,增强商品经济观念,增强改革和开放的意识,明确发展生产力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才能弘扬上海的综合经济优势,真正提高上海发展商品经济的活力,为上海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注入巨大的推动力。这个体会对全国各地都有启迪。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无论是速度、广度和深度都不平衡,相比之下,落后与先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各地、特别是改革、开放行动滞缓的地区,不妨都像上海那样,怀着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作一番科学的分析,丢掉一切消极情绪,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形成一种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一种促进和保护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样,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

  摆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传统观念
湖北百万农民插上科技翅膀 登上商品经济舞台脱贫致富
本报武汉2月15日电 记者王楚报道:出售商品粮一跃为全国第二位的湖北省,在农业上如何再上新台阶?“依靠科技进步,让成千上万农民冲破封闭、脆弱的自然经济格局,摆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传统观念,大步走上商品经济舞台”的战略,近年来,日益被全省各级有关领导所重视。
为让农民尽早插上科技的翅膀,摆脱贫困的缠扰,湖北省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培训。1987年,全省200多万农民接受了科学技术培训,其中,已有100多万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农业实用技术,不少人成了生产能手,走上了科学致富的道路。
对成千上万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既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又造就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崛起在水乡山寨的3100多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不仅网络了全省1400多个专业、7万多个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而且,凝聚了当地一批田秀才、鱼博士、鸭司令、养猪状元、蘑菇能手等。他们背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国家为农业服务的专业机构,面向千家万户,普及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据科技部门对7万户科技示范户统计,他们人平纯收入都超过本乡平均水平的60%以上。
近年来,湖北省还用竞赛办法,把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农民只要自愿交一定数额的资金,就可获得参赛资格。主管单位从技术指导、资料、培训质量,给以保证。湖北省这种推广农用新技术成果办法,较好解决了推广科技新成果靠政府部门贴钱的问题。据了解,1987年湖北省对农民推广科研成果达3000多项,经济效益超亿元的项目就有7个。


第1版(要闻)
专栏: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李鹏胡启立向陈云祝贺春节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徐心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今天上午来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的住所,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陈云同志祝贺春节。
李鹏、胡启立走进陈云同志的客厅,和陈云亲切握手,祝他春节快乐,健康长寿。陈云高兴地说,你们身负重任,祝你们工作顺利,节日愉快。
李鹏向陈云汇报了党中央、国务院最近的工作。李鹏说,这一段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讨论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确定今年的工作方针是稳定经济、深化改革,以改革总揽全局。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物价问题,要靠改革和发展生产来解决好这一问题。陈云说,我们是个十亿人口的大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你们责任重大。
当李鹏谈到根据赵紫阳同志的建议,党中央确定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时,陈云说,走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的路子,我拥护。胡启立说,赵紫阳同志已经向大家传达了陈云同志关于这一发展战略的意见:“两头在外好。”陈云同志说,要贯彻好这一战略,也有一定的难度。李鹏说,我们的优势是劳务费用低,劳动力素质也不错。
李鹏说,我们都是新兵,希望陈云同志经常给我们指点、帮助,提出批评和意见。胡启立也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不敢稍懈。小平同志、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健康,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现在,党中央的工作在紫阳同志的主持下,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希望的。
陈云同志说,你们年轻,有希望。工作可以搞得好,应该搞得好。
陈云同志最后请李鹏、胡启立转达他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节日祝贺。
(附图片)
陈云同志手指双肩向前来看望他的李鹏、胡启立同志说:“我们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你们重任在肩。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贵州破五起大贩烟案
被非法贩卖的香烟多达300万条 逮捕犯罪分子13人强制审查7人
据新华社贵阳2月15日电(记者周晓农)贵州省公安厅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贵州省已破获5起重大贩烟案件。
这5起重大贩烟案中,被非法贩卖的香烟达300多万条,其价值或营业额总计1800多万元,不法分子和从事不法活动的经销单位从中牟利100多万元。
5起案件中有2起利用了铁路内部的生活供应车,贵阳铁路分局所属的商业服务部,非法贩烟始于1984年10月。从1984年10月至1987年6月27日,贵阳铁路分局生活段所属的这几个单位,利用生活供应车非法入川贩烟47次,牟取非法利润76万元。
被贩卖的香烟全部出自烟草专卖单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接受贿赂后批发给不法分子或从事不法活动的经销单位的。一些单位的财会或有关业务人员,在收取贿赂后,也为犯罪分子倒卖香烟提供了大量资金。贵阳市烟草公司第六、第七、第八批发站和贵州东方音像公司等单位的有关人员,除接受茅台酒、董酒、水果、香肠、板鸭等实物外,收取的现金贿赂达3.5万余元。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贩烟活动,中饱私囊。贵阳市第八批发站,从站长黄国光、党支部负责人周新华到六名职工,在1986年5月到1987年6月的13个月中,人均收受的贿赂和贪污私分的烟款即达1.3万余元。由湖南邵阳流窜到贵阳的犯罪分子邓科生,仅用空头支票就在贵州省卷烟销售公司骗得价值8万多元的香烟,所得赃款大部分已被邓科生挥霍。
目前,贵州省已逮捕贩烟案犯罪分子13人,强制审查7人,查扣赃物赃款70余万元,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6万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在反思中奋起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陈雅妮 李正华
上海,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关口。
80年代后期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浪潮中,作为长江三角洲黄金海岸的明珠,上海当是第一个潮头。无论是上海自身经济的要求,还是对全国经济大局的牵动,上海都负有重要的使命。
中央对上海寄予厚望,拟改革对上海“三十年一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实行基数包干,“分灶吃饭”,并辅以外贸、物价、分配、金融改革措施。上海将从这里获得一个重要的转机。“旧的历史已经结束,现在要开辟一个新的历史。”上海,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感、紧迫感。
    把“低谷”变成“谷底”上海人别无选择
上海是在财政“低谷”时期实现这一重要转折的。自1986年始,上海财政“屏幕”上频频显示出令人震惊的数字: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两年以5.5亿、11.1亿的加速度“滑坡”,从181.6亿跌落到165亿元。
财政收入是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财政滑坡的背后,是生产性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积累效果下降。上海经济界人士把这种现象概括为渗透到上海各个经济领域的“效益危机”。
其实,“大上海”变成“老上海”的经济态势,早在5年前就显露端倪:
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上海蝉联这个项目“冠军”长达30余年,然而1983年,全国排列名次骤起变化,上海屈居江苏、山东、四川、广东之后。
继江苏以咄咄逼人之势一举夺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两个第一的桂冠之后,外贸出口总值的“头把交椅”也易主于广东。
与此同时,“经济中心转移”之说也不胫而走。理论界提供的佐证是:支撑经济中心的三大基石——产品优势、生产要素集散优势、投资环境优势,近年来也在上海有所削弱。
即使没有这些数据和分析,人们仅仅从直观上比较,也往往不胜今昔之感:中国最大的繁华都市,在一批新崛起的经济强手面前,竟有些黯然失色了。
资源短缺的上海,加工优势难为无米之炊。国家统配物资由原来的256种减少为15种,统配物资占上海资源总需求量由70%下降到30%,品种和数量下降之多,都居全国各省、市、区之“最”。而受控于计划管理的产品价格,又抵御不了高价原材料的冲击。对于每年几十个亿的“减利因素”,上海的“胃”一时难以承受。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作为计划经济的排头兵,上海的困难在全国加工型城市中具有典型性和规律性。
但是,以上海在全国经济天平上的份量,以上海在全国经济技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的兴衰事关全国大局。
中央在国家财力还很不宽松的情况下,下决心放活上海这块全国财政1/8的财源,为上海提供长袖善舞的舞台。中央不仅期望上海尽快度过难关,而且“要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经得住日本人,经得住南朝鲜人,经得住香港人……”
从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国内竞争转向国际竞争,上海人面前是两级高高的台阶。尽快把“低谷”变成“谷底”,把“谷底”变成跃上高台的“起跳板”——上海人已别无选择。
    在分析客观困难的同时上海人更多地反思自己
新的经济转机,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上海,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振奋,比调整政策更为迫切。新年伊始,在上海的指挥中枢“康办”,在市府各局机关,在市内各种新闻媒介,“反思自己”成为上海舆论的热点。
上海人是有理由骄傲的。在过去的30年,他们为全国建设提供的财力支持是整整4257个亿!即使在转轨的困难时期,上海一年的国民收入净流出(生产额大于本地使用额之差)仍然在100亿元以上。在改革最初的震荡中,上海为全国分担了压力。然而,由此引发的某种攀比、埋怨情绪,一定程度障碍了上海人的眼光和思路,使人较多地注意了改革带来的负效应,而削弱了在改革中开拓前进的锐气。
人们回顾,在上海,不乏改革的先声夺人之举,许多开放搞活的措施卓有成效。物资市场、金融市场、房产市场、企业租赁市场,在全国都在先行者之列。但是,自我禁锢,坐失良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上海的工艺美术品享誉海外,外商纷纷邀请有关厂家出国展销、开店,上门要求合资办厂,但限于一些政策规定,尽管外商频频招手,上海有关部门始终左顾右盼,趑趄不前,至今未破“零的纪录”。一个与日商合资办厂项目,上海在层层报批中延误时机,福建省一家企业后发制人,移花接木,几个月就投产受益。在松江县建立一个新工业区,这是1984年就已经获准的方案,但各方关卡不敢放开,政策少有优惠,3年过去了,至今未拿出一分钱产品!而江苏昆山县一个受松江方案启发、起而效法的工业新区却后来居上,去年已有2.7亿元产值。
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很快在经济发展上分出泾渭。无怪一些在竞争中获得“后发利益”的对手们把这种现象戏称为“你死我活”!
由于上海的经济地位,常常可以得风气之先;作为历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人杰地灵,更不乏有识之士。然而有许多创见因得不到适当的思想环境和政策环境,“抓住螃蟹没尝到鲜”——1979年就起步的“三来一补”,9年累计利润不及广东省去年一年的收益;最早在上海出现的民办科研机构,几年的营业总收入虽然不少,但抵不上北京四通公司年收入的一半。
近来有“中国是科技超发展中国家”之说,上海科技人才层次之高,人数之密集,不仅能在国内一领风骚,就是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为之垂涎。可是这方面的“潜能”在上海未能充分释放。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研究系4位高级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冷却塔及其风机技术,到上海几家工厂推广,处处碰壁;而浙江山沟中的一家小砖厂如获至宝,把“财神”请了去。这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之后,小砖厂一举成为国际鼓风机市场的“明星”,9个系列的186个品种畅销14个国家。工厂请来画家,为这4名“财神”绘制了一幅2米宽、4米长的油画群像,悬挂在职工食堂的大厅正中。诸般情景,令上海人别有一番滋味。
中央对上海实行以“统”字为特征的计划体制,上海对区、县、企业也以“统”对“统”,层层集中。全市地方全民国营企业,苦于缺乏经营自主权,近两年工业增长速度缓慢,后劲不足;上海郊区10个县拥有近6000平方公里土地,占尽天时地利的优势,但受左右掣肘,常有寸步难行之感。1978年上海郊县乡镇工业总产值分别高出苏州、无锡40%以上,而到1987年,苏州、无锡的工业总产值却反超上海郊区几十个亿。
这些事实犹如一面面镜子,使上海人看到了自己在改革开放中的形象:“见了红灯快刹车,见了绿灯慢慢走,没有灯处不挪步”。而一些兄弟省市的经验却是“见了红灯绕道走,见了绿灯抢着走,没有灯处也要走”。上海要振兴,除了要克服不必讳言的种种客观困难以外,精神状态的改观,心理障碍的超越显然尤为重要。
人们沿着这条思路深层地审视自己。上海的管理体制集我国30年计划体制之大成,各种机构、制度、政策、法规,系统完备,丝丝入扣,商品经济活跃因素的渗透和管理体制自身的蜕变都显得十分艰难。一些委办负责同志形象地描绘,有计划商品经济在上海被切成了两块:企业被抛进了商品经济的海洋,而各种综合管理、检查监督的一套还站在计划经济的岸边!经济活动已经进入80年代,而某些行为规则还停留在50年代!这种矛盾对峙的状态,往往模糊经济活动中“是”与“非”、“罪”与“非罪”的界限,使本来对商品经济熟门熟路的上海人,在商品竞争中竟有点惶然失措!
事实上,上海人只要从自我禁锢中解脱,其作为就不同凡响——上海闵行是国务院最后批准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年多时间便成为全国13个开发区中的佼佼者;全国正在建设的6个高技术园区中,上海漕河泾微电子开发区进展最快;上海利用外资的项目谈一个,成一个,成功率执全国之牛耳…… 
反思使人清醒。人们从心底里发出呐喊:以精明干练著称的上海人,再也不能干自己管死自己的傻事了。
上上下下都在探索、筹划。已经能感受到大上海“奋起”的热力。
1988年,上海市最高决策层的第一个举动就异乎寻常。他们组成高级代表团启程南下,到广东进行为时12天的学习考察。它表明上海市领导打破现状、革旧布新的决心,引起全市人民瞩目。
南行归来,领导者们在各个场合宣传自己考察中获得的新感受、新思想。上海体育馆大厅里,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作了两万余字的“赴广东学习考察报告”,他借用广东人一句话表达振兴上海的新思路:“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搞活,对下更加放权”。或许上海人更能体味其中深刻的内涵,在座的18000名干部明显受到震撼。在此前后,各种座谈、对话、咨询、研讨以少有的时空密度紧张进行。一股解放思想的热流在浦江两岸涌动。人们的认识开始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聚焦:
——上海的优势和潜能犹如地层下的矿藏,蕴藏量远远大于开采量,中央的决策提供了新的采掘工具,能不能干好,就看上海人自己了。
——上海要以更勇敢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解决当前上海面临的突出矛盾的积极措施,也是改造、振兴上海的根本途径。
——今天的上海,困难和希望同时并存,机会与挑战一起出现。上海人要上下一致,再过几年紧日子,把中央给上海的各项政策用足用活用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步,各系统、各部门迅速进入实质性的探讨和筹划,寻找自己的突破口和新契机。
管理着1700多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市经济委员会,率先推出在所有工业企业中实行综合承包经营责任制方案。这个方案一改过去为保财政任务,层层压指标、年年搞环比的思路和作法,在基数上“退一步,进两步”,在放权上,“中间少干预,最后算总账”,掉过头来,着眼于给企业一个好的机制。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总开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的方案也令人刮目:“三来一补”的业务全部放开,工缴和外汇留成50%留给企业;下放一部分外贸权让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对外;下放一部分外资项目审批权,让区县自谋发展;投资10亿扶持外贸基地,形成外贸办工业,工业办外贸,千军万马一致对外的开放新格局。
人们寄予厚望的科技界,近日来在积极组织“科技实业大军”,请“商先生”登堂入室,并加紧调整政策,放活科技人才的管理,推动科技和生产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合,以科技的优势换取上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
财政金融是整个经济命脉的心脏,它搏动得如何,非同小可。这方面也不乏新的信息:区、县、乡将层层与市财政实行承包,建立自己一级财政;在财政、银行的支持下,各个实业部门纷纷成立专项资金管理机构,使有限的资金尽快滚动增值,新的循环系统正在建立之中。
海关的钟声响了。大上海奋起的热力喷薄欲出。借用上海老作家朔望描绘的意境:它如日出,如潮生,使人屏息定睛,翘首以待!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国务院环保委员会会议上强调
环保工作要加强监督管理
环保政策措施需适合我国国情
本报北京2月15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在今天召开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务院代总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李鹏同志指出,环境保护工作在改革过程中,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要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
李鹏在会上说,我国已经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关键是要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和具体措施。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不强,不能照搬工业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做法。一定要同我国经济水平相适应,要求过高了就会落空。政策和措施提得实际,才能做得到。
李鹏强调,保护环境要强调管理。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国的许多污染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在许多情况下,加强了管理,加强了监督,不用花多少钱,污染情况就能明显减少。要加强管理就得靠立法,靠法制。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这就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并使这方面的法制逐步完善起来。
国务委员宋健出席今天的会议并讲了话。他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不仅要加强立法工作,还有必要制订一些具体的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发动群众来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国家在经济起飞时,不因污染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环委会办公室主任曲格平代表环委会,对1987年环境保护工作做了小结,对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以来的四年工作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了1988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他提出,今年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清形势,深化改革,转变环保领导部门的职能,强化监督,以控制大气污染为重点,把环境保护事业推向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春节期间天气怎样?
北方晴朗有风 南方阴有雨雪
新华社北京二月十五日电(记者赵鹏)当龙年到来时,江南的人们将在霏霏的雨雪中度过除夕,而北方的人们可在晴好的天气下走亲访友。
中央气象台的专家今天对记者说,春节期间,我国北方主要受冷高压控制,时有小股冷空气入侵;而南方则暖湿气流比较活跃。这样,春节期间,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和华南的大部地区将出现持续阴雨(雪)天气,气温较常年略偏低;除夕到初一,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先后出现阴有小雪天气。初一白天,北方地区将有四至五级偏北风,天气晴朗,气温接近常年,初二和初三,北方气温将逐渐升高。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计生委新闻发言人称人口形势严峻
今明年人口增长率将达高峰
要推广计划生育承包责任制实现人口控制指标
本报北京2月15日电 记者艾笑报道: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梁济民,今天上午向在京的中外记者介绍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和有关计划生育政策,谈到今明两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将达到高峰。
梁济民说:“1988年将是1986年开始的生育高峰的第3年。1986年,我国出生2100多万人,比1985年增加300多万,增加比例为18%;1987年预计出生2200万左右;1988年将继续回升。但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这次不会形成像60年代那样的人口高峰。这次高峰要一直持续到1995年以后才会逐步下降;从1998年开始,下降的速度才会加快。形势是严峻的,控制人口的任务是艰巨的。”
他强调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是以改革统揽全局,稳定政策,加强基层建设,抓好后进地区的转化。具体地说,要在全国推广计划生育承包责任制,保证人口控制指标的实现;把计划生育工作列为考核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基层组织同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实行计划生育方面的社会保险;提高一孩比例,从严掌握农村有实际困难的生育二胎安排;改进宣传和技术服务,依靠有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心户”等农民组织,提高节育率和避孕有效率,减少人工流产,提高节育手术质量;采取措施,减少早婚早育,在中学生中开展人口教育;拟定“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等。
梁济民在通报由国家计生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公安部、财政部共同负责的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工作安排时说:“我们将于1988年7月1日开始这项工作。通过查清我国人口避孕、节育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长底数,可为研究人口政策、人口移动、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生育的影响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这次调查的人数,在全国约有200多万,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将有4至10万人,都有较好的代表性。”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龙潭新春庙会好热闹
本报北京2月15日讯 记者张书政报道:今日上午,京南城区龙潭公园锣鼓喧天,龙腾狮舞,由老、中、青三位游人剪彩,拉开了龙潭龙年新春庙会帷幕——北京国际旅游年首台大型活动开场,5万多名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
今天尽管天气较冷,可是,百余种风味小吃纷纷开灶;京剧、评剧、曲艺、杂技、歌舞演员和老天桥杂耍硬功艺人在简易舞台上演得热气腾腾,崇文区的冬泳队、京郊区(县)的秧歌队和来自河北景县的驯兽艺术专业户——曹金暑的狗拉龙车等节目都表演得十分认真。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设计、制作的“仿老天桥”的一座座五彩牌楼、幡、坊等,仿佛在公园湖心岛上布起一座文化迷宫,深受观众欢迎。
(附图片)
图为开幕式剪彩仪式。 本报记者 杨文道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