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国负责外贸的部长级代表努瓦尔呼吁
欧共体加强合作对付外部激烈竞争
新华社波恩2月12日电 法国经济、财政和私营化部负责外贸的部长级代表努瓦尔今天在波恩会见德国经济界代表时,要求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企业之间更加紧密合作。
他呼吁采取措施,对付来自共同体以外国家的激烈竞争。
努瓦尔认为欧洲共同体市场向其他国家开放,而其他国家却没有对等地向共同体开放。
因此,关于建立内部市场的谈判不应只是在共同体内部进行,而且也必须同共同体之外的国家进行谈判。
他说,共同体的企业,尤其是西德和法国的企业应支持这一过程,因为这关系到它们的切身利益。
努瓦尔明确表示,他不希望欧洲出现贸易保护主义,但也不应忽视来自美国、日本和其他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危险。
他认为,如果欧洲想保持其现在强大经济地位,就必须通过最快的途径建立大型的生产、贸易和服务性联合企业。
努瓦尔在谈到货币政策时认为,应加强和扩大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加强中央银行的合作,以实现建立一个欧洲中央银行的设想。
西德德国工商大会主席阿梅龙根在会见时却强调,欧洲共同体应向共同体以外的国家敞开大门,不应排挤“令人不愉快的竞争”。
阿梅龙根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也同努瓦尔不同。他说,西德的经济界对联邦银行保持独立和主张币值稳定的愿望是支持的。
他主张在实现共同体内部市场的过程中,共同体伙伴国没有必要在各个方面都完全取得一致。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绘制成一幅特大地图
新华社莫斯科2月12日电 苏联最近绘制成一幅比例尺为1/25000的特大详细地图,上面标有苏联领土上的各个角落,不再留有任何“空白点”。如果把这幅地图展开贴在一起,可以铺满莫斯科的“卢日尼基”运动场。这幅最大的苏联地图将于明年出版。
据苏联《劳动报》报道,测绘这幅地图共用了25年的时间。为了测量那些人迹罕见的地方,工作人员利用马、狗和驯鹿作为交通工具。测量工作的第二阶段用的是飞机,而最后阶段是靠人造卫星完成的。
报道说,设计人员、地质和石油工作者将可以借助这幅地图找到全国所有地方的全部有关资料,其中包括每条河流的长度和宽度,每座桥梁的载重量和每条公路的路面性质等等。在这幅地图上还能够看见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个方向标、直至树木的直径。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决定不参加欧航局载人空间计划
新华社伦敦2月11日电 英国决定不参加欧洲航天局提出的载人空间计划。
英贸易和工业国务大臣肯尼思·克拉克昨天已将英国这项决定正式通知欧洲航天局。昨天是英国就是否参加欧洲载人空间计划最后拍板期限。
欧洲航天局载人空间计划是要研制一种火箭发射器和航天飞机,或者同美国宇航局合作建立一个载人空间站。
英国不参加这项空间计划的决定将使得英国公司得不到欧航局的任何空间合同。
但是,克拉克说,尽管英国决定不参加欧航局载人空间计划,但是英国对欧洲的纯粹空间科研计划仍然承担义务。
克拉克在议会发表的一份书面声明说,英国目前每年用于空间项目的费用约为1.2亿英镑,这就足够了。
英国的科学政策一直受到英国科学界的批评。英国研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说,英国的科学预算“没有提供使我国的科学能力走向21世纪的财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增加27%
新华社华盛顿电 据美国《油气》杂志社报道,今年年初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为8873.5亿桶,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900亿桶,增幅达27%。石油分析家说,如果按目前每年消费200亿桶石油计算,新增加的储量可供开采9年。新探明储量主要蕴藏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东成员国和委内瑞拉等6国。沙特阿拉伯对本国石油储量估计不足,几年来官方宣布的储量一直是1670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9%。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电器企业加快向东盟转移生产基地
以对付日元升值 增强产品竞争力
新华社东京二月十二日电 日本输出入银行今天发表的调查报告表明,日本电子和电器企业为对付日元大幅度升值,在近两年中加速了生产基地向亚洲各国的转移。日本从这些国外生产基地进口的产品日益增加。
调查报告说,附加价值较低的产品,如录音机、电子计算器、电风扇等的生产基地向亚洲各国转移尤为明显。以录音机为例,在一九八六年日本国内销售的四百五十万台中,有半数以上是在亚洲各国生产后再销到日本的。报告认为,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各国的产品,如录音机、音响、小型彩电、电风扇、冰箱等,在价格上一般优于日本国内同类产品,竞争力很强。
报告指出,最近出现的生产基地转移的特点是,转移对象地开始从南朝鲜、台湾、新加坡、香港,转向劳动力更丰富,物价更低的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
报告推算,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加上马来西亚,在一九八六年一年生产的彩电、录音机、电子计算器等均超过日本国内的生产量。
(附图片)
别泄气,可以自由贸易嘛。
原载《日本经济新闻》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银行国际贷款额居世界首位
贷款净额达5090亿美元
新华社纽约2月10日电 据日本银行界透露,到去年9月底为止,设在东京的日本银行的国际贷款净额达到5090亿美元,超过在纽约的美国银行的同类贷款21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到去年9月底为止,日本银行持有的国际资产总额达1.4万亿美元,也居世界首位,排在其后的依次是美国、法国、西德和英国。按照持有的国际资产计算,日本银行是在1985年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开始剧烈下跌时超过美国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廖先旺
意大利中小企业是生产意大利出口产品的主力军。中小企业采用群体组织的方式、独特的经营战略、不断革新的技术设备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意大利一跃成为西方第五大经济强国,这已成为经济学家们的热门话题。意大利国土资源贫乏,经济发展不少靠了采取一种出口加工模式,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在对外贸易中,金属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是长期盈利的两个行业,而中小企业(500人以下)是这两个行业的主导力量。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资金少、技术落后。一个中小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有许多困难。
80年代,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已达到相当程度,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1981年中小企业的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89.8%。70年代中期能源涨价后,意大利政府压缩耗能高的产业,耗能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出现了一次发展高潮,仅1986年意大利净增各类企业达15万家以上,大部分为中小企业。
意大利中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采取了群体战略,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卫星式结构,即由一个大企业带动许多小企业。大企业负责组织管理订货、进料、设计、运输及销售,而小企业专为大企业生产半成品、零部件或某道工序。小企业成为大企业不用投资的生产车间,同时,小企业省却了为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花费过多的投资和精力,又不承担商业风险。如著名的菲亚特汽车制造厂周围就有无数个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小厂。贝内通服装公司也是采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方式称作串联式结构。全部由中小企业联合组织成一个成龙配套的生产销售流水线,一个小企业负责某一生产工序或生产某一类产品。这种串联式结构的关键在于“经纪企业家”。经纪企业家负责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在意大利普拉托地区,20多万居民中有上千人是经纪企业家,中小企业采取的这种群体战略克服了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弱点,成为一个无形的大企业,既具有小企业的灵活性,又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经营管理上,意大利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制订包括市场调查在内的销售经营战略,而不是传统的只顾生产的战略。其内容包括:提高投资的财务效率,加快资金的周转,以克服资金少的弱点;利用大企业的名牌商标和先进生产工艺,以利销售;在对外贸易中采取联营经销网、出口和销售联合体的方式,34%的中小企业与国外有直接贸易合作联系。如纺织服装行业近年就采用联营经销网、直接投资等方式,到先进的国家去控制市场、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廉价劳动力地区输出技术,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
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引进是意大利中小企业成功的又一秘诀。如一个名叫春天制袜厂的私人工厂,只有15个人,但能年产100万双袜子,营业额达80亿里拉,产品3/4出口到国外。建厂22年中该厂进行了7次技术革新,新设备刚安装好,就又开始考虑购买更为先进的设备了。正因为如此,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水平与大企业不相上下,1981年意大利工业普查时,小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已相当于大企业的84.1%,中型企业的人均水平相当于大企业的95.4%。由于小企业敢于在技术革新上花大钱,生产技术水平也就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其产品也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住脚。因此在意大利,一个百人小厂能生产核电站汽轮机使用的叶片,一家小公司生产的程控机床能博得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青睐。
意大利政府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保证推行开放的经济政策这一大环境之外,对中小企业还特别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力量小的问题,政府早自1952年起就不断给中小企业以优惠贷款,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各级政府中都设有管理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许多民间联合组织也帮助中小企业培训人才,向它们提供信息,向政府反映中小企业的意见和要求。在政府的对外援助中,经常采用混合贷款方式,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出口。如1986年9月意大利向阿根廷提供的贷款中,相当大的数目是以意大利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来实现的。
当然,从目前来看,意大利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相对于东南亚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来说,其劳动力价格偏高。为此,意大利政府已决定采取新措施来保护中小企业。


第7版(国际)
专栏:

  会说话的《哥德堡邮报》
新华社记者 陈文英
盲人“读”报,及时知晓国内外大事,丰富精神生活,享受到正常人一样的权利,听起来是件新鲜事,然而这已不再是神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在瑞典西海岸的哥德堡市已成事实。
住在该市的盲人尼尔斯·奥尔松先生每天早饭后便开始阅读当地最大的日报《哥德堡邮报》。不过他阅读的不是普通版,而是该报为盲人专办的“说话版”。他打开身边的电子机算机,就可以听到一种人造声音讲述报纸的内容。几十页报纸的内容,从重要消息、社论到文艺、广告等,已全部储存在电子计算机里。通过按动不同的键盘,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
奥尔松先生说:“我需要哪篇文章,哪一段,甚至哪一个字,只要按动键盘就会发出声音。”他还说:“人造声音不完全像自然声,有时重音不太对,有些外来词发音可能有错,但这不比听方言更难,几个小时后,就可以习惯了。”
这张会说话的《哥德堡邮报》是由该报记者莱依夫·安德松和哥德堡查尔梅斯工学院科学家亨利克·鲁宾斯坦发明的。他们利用最近几年报纸采用电子计算机编稿和储存等新技术,在报纸夜间开始印刷时,将其文字信号通过电缆输送到超短波调频电台,然后再利用无线电电波将其传送给盲人订户家里的接收器,即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
发明者是经过六年研究后才取得成功的。他们于去年九月正式创办了这份世界上第一家为盲人服务的会说话的《哥德堡邮报》,有人称之为“电子报”。目前该报的盲人订户已有三十五位,瑞典其它城市也准备创办这种报纸。
在哥德堡大学任职的桑德舍夫人兴奋地对本社记者说:“如今我能读到一份完整的报纸了,我可以自己决定我要读什么。”她是一位盲人,靠各种办公设备在大学做秘书工作。每天早晨,她一边吃饭,一边“阅读”《哥德堡邮报》。她说,因为能读到当天的报纸,自己就不感到闭塞了,上班后也能参与同事们的谈话了。她激动地说:“利用这种设备,将来我们盲人还能读小说呢!”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