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专刊)
专栏:

坚持改革开放 加速振兴广西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陈辉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韦纯束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195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0年了。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87年同自治区成立前的1957年相比,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85倍,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现新的局面,全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日益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加强。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南濒北部湾,是全国5个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沿海地区。全区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水、彝、仡佬、回等11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4016万多人,其中壮族1360多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3.8%,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3%。全区地上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人称广西为“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2种。水力资源蕴藏量175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蕴藏量占97%。广西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发展亚热带农业的有利条件。桂林是全国重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之一,全区都有很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广西又靠近港澳,面向东南亚,有列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北海市和防城港区,有梧州市这个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口岸,还有桂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地理条件。
改革开放是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唯一的沿海自治区,我们要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利以及中央给予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到全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去,使全区经济建设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形势。今后,只要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这个总方针总政策,经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是一定能够实现振兴广西的宏伟目标的。
进一步改革开放,就是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和措施,加速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继续肃清“左”的影响,坚持生产力标准,大胆改革那些不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少数民族繁荣昌盛的东西,冲破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贯彻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以国际市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市场为导向,以内地广大市场为基础,依靠科技和管理的进步,加快全区商品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大胆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国外的资金、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开发能力。当前,全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稳步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加速振兴广西,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广西这个区域里,壮族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其他民族也同样享受自治权。汉族聚居的桂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要充分利用自治区的自治权利,利用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以及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带动本地区和全自治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要充分利用自治法赋予的权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搞好经济开发,把丰富的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逐步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我们要经常广泛地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有了大批政治思想好、热爱祖国、密切联系本民族群众、有文化、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就能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振兴广西步伐。他们和汉族干部一起,为全区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我们要继续大力培养各级少数民族干部,并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更好地提高各民族的素质,齐心协力,团结进步,共同把自治区建设好。
党的十三大为我们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这两面伟大旗帜。我们广西各族人民要在这两面伟大旗帜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各民族繁荣昌盛、民主、文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而努力奋斗!


第4版(专刊)
专栏:

借助天时地利 打开内外大门
广西初步形成双向开放格局
本报讯 记者郑盛丰报道:改革开放的10年,赋予广西新的思维,新的目光,自治区因此而初步形成内外双向开放新格局,并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内外交往的舞台上。
广西对内对外多层次开放格局的第一层次,是以北海市和防城港区为窗口,连结玉林、梧州、钦州组成桂东南经济开发带,利用毗邻广东、临近港澳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第二层次,是以连结在铁路线上的南宁、柳州、桂林3个中心城市为枢纽,发挥资金、设备、技术的优势,内引外联,点面辐射,成为联结东西呈双向扇面的桂中经济开发区;第三层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北地区,这里经济发展居后,但水电、有色金属和建材等自然资源丰富,它以资源优势为引力,内外开放,共谋振兴。
广西通过分层推进各具特点的开放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近年迅速发展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贸易客户、170多家外国贸易机构,把广西与世界市场联成一体;外资利用在1978年前还是空白,到今年9月底已签订合同490项,合同总金额11亿多美元;三资企业从零起步,现已建立325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达400多项;出口创汇去年已突破5亿美元大关;随着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近200个出口商品基地项目遍布广西各地。
广西在国内的横向联系,成效也日益显见。仅新近4年,与各省区的横向经济联合项目就约有5000个。广西通过发展多层次的横向联合,实现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互补和优化组合,进而大大优化了经济布局,增强了经济实力。


第4版(专刊)
专栏:

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开拓精神日益增强
广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英姿焕发
本报讯 记者李而亮报道:占全区干部总数百分之三十四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正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建设和繁荣广西的重要力量。
如今,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小学有基础班,初、高中有民族班,民族院校有少数民族预科班,部分大中专院校和电大、夜大、党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民族班。全区自下而上,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民族干部培训体系。
为了使少数民族干部尽快成长起来,自治区还与发达地区横向联合,派出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外出学习,到广东等地的机关、厂矿挂职锻炼。十年来,全区平均每年增加少数民族干部一万三千多人,为前二十年每年的二点三倍,其中数量相当的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担任着从自治区主席、厅局长,到地市、县、乡等各级党政领导职务。目前全区乡镇以上少数民族干部有近九千人。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了一个显露身手的环境。这十年间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干部,除了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外,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求实和开拓精神。地处桂西北有着十二个民族聚居的南丹县,过去是出名的贫困县。近年来,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深化改革、开发资源、智力脱贫、科技兴县”的方针,并且把科技人才开发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多种优惠政策招贤纳才。短短几年时间,把被外地人视为畏途的南丹县变成了“百鸟归朝”的地方,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去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等六项经济指标比一九八四年翻了一番多。


第4版(专刊)
专栏:

这里没有冬天
——南宁印象
本报记者 潘帝都
北国寒冬时节,我来到被誉为“绿色明珠”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
冬日融融,登高俯瞰,满城苍翠,林木成荫,生机盎然,一派“半城绿树半城楼”的景色。
漫步长街大道,宛若走进了绿色长廊。两旁的扁桃、蒲葵、芒果、人面果、菠萝蜜、假槟榔、凤凰树和红花羊蹄甲等亚热带路树,枝繁叶茂,浓荫覆盖;花坛花带,百花盛开,争妍斗艳,令人怡心悦目,流连忘返。难怪一些北方来的客人说这里没有冬天,看来并非夸张。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这无疑有大自然给予的慷慨恩赐,更有南宁市民心血和汗水的浇灌。据园林管理部门介绍,为了南宁市区大街小巷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园林工人和科技人员不辞辛劳,成年累月地栽种、培土、浇水、修枝……;南宁市民也年年坚持搞绿化,人人种树又种花。据统计,仅近几年,市区就种植了各种树木80多万株,其中路树7万多株;铺草皮30多万平方米,培植花坛花带7000多平方米。现在,城区的绿化覆盖率已达29.8%,人均有公共绿地4平方米,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前茅。
沿着幽深洁净的林荫大道,走到市中心,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大楼——“南宁交易场”。宏大的贸易厅,摊点林立,琳琅满目的鲜嫩果蔬,各种名贵的山货海味和土特产品,还有那红白相映的鲜肉、鲜蛋和活蹦乱跳的鸡、鸭、鱼、虾……、真是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
这座多门类、多功能的农贸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约有2万多平方米。听市场管理人员说,每天进入这个市场参加交易的有数万人,月成交额达1000多万元,是目前南宁市最大的农贸交易市场。
南宁市委、市政府把农贸市场的建设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采用国家投资和集体、个人集资等办法,分期分片进行建设。现在全市已建起各类农贸交易市场40个。前来进行交易的不仅有市郊的农民和摊贩,还有来自全区各地、县和全国各省、市、区的商贾和厂家。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至9月,全市各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已达1.8亿多元,占南宁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
透过交易市场这个窗口,人们不是也可以看到南宁市经济建设的盎然春意吗!


第4版(专刊)
专栏:

作活山区开发的大文章
百色地区百业初兴
本报讯 记者郑盛丰报道:邓小平、张云逸当年领导革命起义的百色地区,正在为经济振兴奋力拚搏。
山多是百色的特色。过去受囿于单一经营,300多万人口,束缚在人均不到一亩的贫瘠耕地上,贫困长相随,无力求温饱,只好斧头上山,毁林开荒,造成生态失调,恶性循环。改革开放,百色人用求实眼光看百色,思路顿开:这里人均有山17亩,山山都能出财富,关键是要以创造性劳动,进行建设性开发。由此,1985年,百色地委和行署做出山区发展战略决策:根据山区特点,用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建成以植树种果养牛为主要内容的10大商品基地。
这是一个富于远见又很有号召力的脱贫致富“动员令”。全地区很快就有70%的农户投身于10大商品基地建设。芒果、刺梨、山楂、八角、茶叶、田七和松杉林等,成片种植。迅速发展的林果药茶种植业,又带动了加工业。光是茶叶加工厂,全地区近3年就办起15个,果品加工厂建成6个。新开发的芒果刺梨系列产品,已走俏市场,为百色生辉。
一篇开山文章,激起商品经济新潮拍击长期沉寂的右江两岸。昔日单一经济单一色调的百色,初兴百业,初现生机:去年比1984年,全地区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一倍和70%;乡镇企业收入增长2倍。


第4版(专刊)
专栏:

山水为媒兴八桂
本报记者 潘帝都
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广西旅游业,一跃成为自治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广西丰富奇特的岩溶地貌,构成了风光绮丽的奇山秀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天下的桂林市,广西区党委和区政府先后又在南宁、柳州、桂东南、北海等市、县开辟了新的旅游区,建立了一批新的旅游点。目前,全区已开放的旅游区有14个市、县,共50多个风景名胜点。
为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广西积极采用“外引”、“内联”和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努力搞好旅游设施配套建设。桂林市从1978年以来,先后引进外资2亿多美元,用于旅游宾馆、饭店的建设,解决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到桂林睡地下”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全区已有涉外旅游宾馆、饭店42家,旅游从业人员近2万人,其中有翻译导游人员600多人。
一业兴,百业旺。近几年来,全区各旅游市、县与旅游相关的饮食服务、食品加工、交通运输、建材建筑、邮电通讯、工艺美术和农副产品生产等行业,都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繁荣兴旺起来。


第4版(专刊)
专栏:

广西体坛多英才
本报记者 李而亮
广西体坛的代代精英,已成为壮乡人民的骄傲。
有着“体操王子”之称的李宁,在十多年的体操生涯中,共夺得各种国际、国内比赛金牌83枚,成为我国体育界迄今为止取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举重运动员吴数德气力盖世,先后6次打破世界青年纪录,3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被选为全国最佳运动员。
乒坛上,身经百战的梁戈亮在各种重大国际比赛上,26次挂上了金牌。
著名跳水运动员李孔政,15岁便登上七届亚运会10米跳台冠军的宝座,是我国跳水界唯一连续参加三届亚运会、两届奥运会的运动员。
据统计,自治区成立30年来,广西体育健儿在世界三大赛上有14人夺得40个世界冠军,6人14次打破11项世界纪录,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325枚、银牌166枚、铜牌133枚。


第4版(专刊)
专栏:

心灵的复苏
壮族作家 周民震
时间真是一个万能的精灵,它可把世界涂抹成千种色彩,也可把人变幻成万般形态。我一直这样感觉。
最近,我目睹了一件“时间”与人的故事。
那天,我乘92次快车从南宁去桂林。忽然,一位中年妇女叫了我一声。我转脸看去,一刹间记忆空白起来:“她是谁?”穿着朴素,神态从容,微黑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微笑中表露出一种格外的亲切。与她并肩站着的显然是她的女儿,一个“现代打扮”的姑娘。她们到底是谁?正当我记忆的触角伸向广州、上海、北京去寻觅被遗忘的故交新识的角落时,我听到了一句叫我无法置信的话:“我是三十年前那个小画眉呀!”说着把眼镜摘了下来。
我像从沉梦中突然醒来:唉呀!是她,那个大山里的壮家小妹。
漫长的30年,我只见过她两次。
1957年冬。我去写剧本时曾到壮乡山寨体验生活,住在她们家。那时她只有12岁。每天翻山越岭去“乡小”上学,下午放学归来还捡回一大箩猪菜。她总是穿着一件镶蓝边的壮家花布衫,总是笑口常开地哼着山歌,总是好奇地向我问这问那。那稚嫩的嗓音加上镶边的花布衫,构成了一个斑斓的跳跃的可爱形象,“小画眉”就是由此而被我取的雅号。
50年代的中国大地,充满着生机、希望和向往,而又似乎统统反映在小画眉那一双水灵灵的明眸中。我曾问她的父亲,一个淳厚的壮家农民,小画眉长大了,让她干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跟毛主席干社会主义!”有个星期天,小画眉带我去后山挖冬笋。走出竹林,登上山巅,眺目远望,无限苍穹,云山万里,绿水逶迤,一只山鹰在悠悠滑翔。我问她:“你知道世界有多大吗?”她远眺有顷,摇摇头,说:“不知道,那个山鹰知道。”
“那你愿意做一只山鹰吗?”
她默默地点点头,笑了。……
流年似水,18年后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路过这个山寨,想起了小画眉,便去看她。她的父母告诉我,小画眉早已出嫁邻村,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我奔到邻村她的住处,只见3个孩子,衣不蔽体地爬在地上玩耍,屋内简陋不堪。最大的女孩只有8岁,我似乎在她的眼里发现小画眉的影子,情不自禁地把她抱起来,当我辨认出她身上穿的那件破旧衣衫竟是18年前小画眉穿过的那件镶蓝边的壮家花布衫时,不由心酸起来。
夕照里,一个挑着沉重柴禾的女人走到家门。她已经记不起我了。怀着戒备地把我当作一个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工作队员,一开口就向我解释,柴禾是自己烧的,不是拿到圩上卖的。我大喊了一声:“小画眉!”她这才猛地拍打了自己的额头,脸上绽开了早被遗忘了的欢笑。
坐下来,她只用了几句话说了那漫长的1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她停了学去大炼钢铁,之后三年“自然灾害”,一家人吃树根野菜,全身浮肿,之后被迫过早嫁了人,迎来了“文化大革命”。之后一连生了三个孩子。她说得很冷淡而平静,好象是在讲一段别人的身世一般。
“生活很苦吧?”我关切地问。
小画眉淡然一笑,说:“不苦,能吃饱。”然后露出了很满足的神情。
“孩子上学了吗?”
“读书人挨批斗,给队里看牛还得工分。”
她见我哑然无语,脸上掠过一缕胜利的微笑。
第二天告别时,她说了一句使我的心久久扭痛的话:“壮家祖先布洛陀保祐我的娃仔能像我这样好命就好了。”
就这样,在我最后的一瞥中,印象里除了留下一张又黑又瘦的干枯的面孔外,还有一颗干枯了的心。……
第二次见面转眼又是12个春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多么重要的时代,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神州新纪元的开端。一切都在渐进而迅猛的变!时变,物变,人变,观念在变。变得洒脱,变得缤纷,变得神奇,变得令人瞠目结舌!
此刻,站在我面前的“小画眉”母女,不就变得不可思议吗?
小画眉告诉我,儿女考上了广西师大,她亲自送她去上大学,自己也要到大学府去看上一眼,总算没有白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开玩笑地抚着女儿的头说:“不看牛了?”
“我爸爸看。”
“那一定是个小铁牛吧?”
“不是。”小画眉笑说,“你以为我们发了好世道的财吗?生活比从前是好过了,比起城市,山里还是苦的。我们住的还是那间旧屋,吃的还是玉米,家里也没有电视机。不过,别人有钱搞电气化,我们家有钱先搞知识化。”
“你现在也知识化了吧?看,还戴上了眼镜呢!”
她忽地羞红了脸,仿佛30年前那个聪明伶俐的小画眉又飞回来了。
女儿把妈妈那个壮锦袋打开,里面装的全是书本。我惊喜而感慨地看着它,啊!好一个心灵的复苏!
小画眉微微地昂起头,说:“做了半辈子蠢人,也该变得聪明些了。”
多么质朴而又具有历史概括力的精辟语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不也正是这样么?


第4版(专刊)
专栏:

广西北海市万吨级码头投入使用后,使北海港的吞吐量增加了一倍,全港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场面。图为万吨级码头一角。
王宏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