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村镇住宅建设亟需加以引导
  一些农户建房质量低十年“更新”三四次
新华社北京电 (实习生郑丽敏)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村镇住宅建设投资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已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村镇住宅建设急需加以控制和引导。
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村镇住宅建设蓬勃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国村镇住宅建设并未得到科学、合理地发展,产生了诸如农村资金不能良性循环、建筑材料及土地被大量占用等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个人和集体的建房资金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国家统计局告知,去年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入695亿元,其中住宅建设资金占70%;城镇个人投入建房资金100亿元,住房占89%以上。另据统计,去年,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共占用耕地86万亩。
盲目兴建农村住宅也使房屋工程质量不断下降,农房更新期逐渐缩短。今年,建设部对全国9个省近2000栋村镇新建房屋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有69%的房屋设计和施工不符合要求。近十年来,江浙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农房更新已逾三四代,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
如何引导村镇庞大的建设资金投向,加强村镇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专家们提出控制和疏导村镇资金投入的几点意见。第一,县、乡(镇)在审批村镇建房时,必须依据村镇建设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所允许的范围才能批建,违者要严肃处理;第二,农村住房的建筑面积应适当控制;第三,村镇建房无论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凡二层楼以上房屋必须持有建筑设计图纸和持有执照的施工队伍施工才能开工,以确保工程质量;第四,凡1985年经过改建、扩建或新建的农房到1990年前,一般不得翻建。同时,逐步对村镇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颁发房地产证,收取宅基地使用费等,引导农民到薄地、荒地、山坡地上建房,节约耕地面积。


第2版(经济)
专栏:

  管理与扶持结合 指导与服务并举
  上饶市稳定“菜篮子”见成效
本报讯 江西上饶市针对集贸市场蔬菜供应波动、价格上升的情况,果断采取了管理与扶持结合、指导与服务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稳定了“菜篮子”价格。
今年6月,大雨连降,上饶市近1/3菜地被淹没。加上7月持续高温干旱,致使6、7两个月蔬菜上市量分别减少了9.4%和17.7%,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4%。8月份又有上升,19个时令鲜菜品种涨价。受其影响,猪肉由每公斤5.35元上升到5.9元。
面对严峻的“菜篮子”形势,上饶市于9月中旬对猪肉、豆制品和大路菜实行最高限价。为防止猪肉限价后缺销,又采取了优惠办法:规定凡本市和外地食品经营部门在本市销售猪肉免收一切费用;外县个体屠工收费减半,税收方面适当优惠。市蔬菜、水产和食品公司也积极组织鲜菜、水产品和猪肉货源投放市场。
同时,上饶市领导深入市郊生产基地,指导灾后补种和秋播工作,并逐乡逐村落实了蔬菜播种计划。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做好对蔬菜生产的协调服务工作,组织了蔬菜专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
目前,上饶市蔬菜、水产品和肉禽蛋的价格比原来分别下降了82.9%、3.4%和6%。所有的大路菜价格纷纷回落,猪肉价格一直稳定在限价之内,10月份的上市量比限价前增长了14.6%。全市零售物价指数受“菜篮子”平稳价格的影响,也呈下降趋势,广大市民对价格平稳的现状表示满意。
(吴有君 张云才)


第2版(经济)
专栏:

  菜价暴涨暴跌引起的思考
  本报记者 张振国
(一)
近两个多月,记者在皖赣鄂跑了一圈。先是听到菜农对菜价暴涨笑声一片,后是听到市民对菜价暴跌笑声一片。
9月中旬,合肥、马鞍山等市青菜每500克涨到3—5角,南昌、九江等市涨到4—7角。10月底和11月初,各市菜价陡跌,马鞍山跌到一角钱1.5公斤,蚌埠市有5000万公斤蔬菜急找主顾。目前大江南北菜价虽有回升,但多数城市青菜每500克还在1角钱上下。
这种暴涨暴跌,虽与淡旺季节有关,但如此贵贱悬殊,就不能不使人想起前年冬天大量烂菜的事。当时,记者在芜(湖)铜(陵)、合(肥)裕(溪口)公路两边,亲眼看到大白菜堆积如山,2分钱500都无人理睬。菜农边啃烧饼边骂娘:“菜种少了,城里人叫,菜种多了,又卖不掉,明年我种个鬼,看你城里人去喝西北风!”
果不其然。去年今日,全国不少城市蔬菜奇缺,把市长们逼得东奔萝卜,西跑青菜。今冬,市民在笑,菜农又像前年那样在骂了。假如市长们不看到“市民在笑,菜农在跳”这个事实,只是大吹特吹蔬菜大丰收,到了明年的今日,恐怕又要出现市长亲自出征去打“蔬菜大战”了。
(二)
因为蔬菜这种“笑骂循环”已反复出现多次,所以引起我每到一地都对这种类似的“笑骂”留心一二。
在鄂皖边境发生的罗田抬价抢购金寨的蚕茧之战,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岗地区某些官长,在前些年只听到种苎麻的农民因麻价暴涨发出的笑声,而未预测到暴涨后可能出现暴跌所引起的骂声。结果宏观失导,蚕农大量毁桑种麻,致使麻价暴跌,蚕农吃了大亏。当地的缫丝厂也因蚕茧锐减,缫丝能力大于产茧能力1倍。没奈何,有的厂家就出馊主意:关门放假,谁搞到茧,谁就来上班。因而也是骂声一片。当年笑着大上缫丝厂的官员,如今身上背着沉重包袱,哭都无人同情。
安徽萧县今年葡萄大丰收。刚刚扩建就绪的萧县葡萄酒厂,奉命把全县所产葡萄都买下来,并发酵出8000吨干酒。农民高兴极了,说是酒厂救他们的命了。可是,厂里却背上个大包袱:光是干酒所压资金,每月就得付利息几十万。如在明年葡萄上市之前,不把这些半成品干酒变成商品酒卖出,厂里不仅无钱再收葡萄,就是收了,发酵出来的干酒也没有空桶可装了。
(三)
面对这种“笑笑骂骂,反复无常”的现象,人们怎能再糊糊涂涂跟着“笑对笑,骂对骂”下去。聪敏的决策者,正在研究原因,寻求办法,认为这是政府行为尚不科学、尚不得力的报应。长远的解决办法,只能由深化各项配套改革来消除。现实的办法,大家正在想,有的已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马鞍山市今年初冬蔬菜过多,前些天,市府已向菜农投入20万元。其中包括花钱把300亩田里长的白菜买下来,转送给菜农当绿肥,及时指导他们种上越冬菜,以解决明年春缺。这叫作舍得花“聪敏钱”买回菜农的笑声。萧县葡萄酒厂厂长韩友安,是个精明人。他说,目前我们厂“吃”下那么多葡萄,如不把酒的质量提高,把销路打开,到了明年的今日,就要挨果农和工人的“两头骂”。为避免挨骂,他们正在下苦功提高酒的质量。全厂已有8种葡萄酒获得省优,其中干白葡萄酒获国家银牌奖,销量正在大增。反复无常的笑骂可能避免。


第2版(经济)
专栏:

首届“全国轻工业科技活动周”22日闭幕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为获金龙腾飞科技奖杯的40个单位、金龙腾飞科技奖牌的501个项目颁了奖。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的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共展出优秀科技成果739项,1万多人前来参观洽谈,科技成果交易额达1亿元,新产品交易额达2亿元。
(潘衍习)


第2版(经济)
专栏:

“F”型渔用保温集装箱最近在上海研制成功 开辟了我国水产品保鲜新途径。将海上捕到的鲜鱼装入5℃左右的保温箱内,即可通过各种运输工具,一次直接运到市场。用这种方法运输的水产品称为冷却水产品,最接近活鲜水产品的生物特性。 (徐英杰)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玻”集团面向海外创高效益 地处深圳的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来,以年270万平方米玻璃珍品的出口额,成为我国第一家外向型浮法玻璃工业集团。该公司生产的高级镜片,畅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均利润率达1万美元以上的高效益。
 (曹善敏)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北机械厂为小氮肥生产作出贡献 四川省江北机械厂生产的离心机,装备了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家小氮肥厂,使这些厂生产的产品含水率下降,含氮量在17%以上,普遍升级为一等品和特等品。最近被国家化学工业部授予“在小氮肥工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称号。
(唐嗣友 江显华)


第2版(经济)
专栏:三言两语

  贵在开动机器
  路华
把机器开动起来,办法就有了。这是上饶市和公安县稳定“菜篮子”的共同经验。
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这两个地方也都遇到了蔬菜供应不足和价格上涨的难题。但不同的是,当地领导不光看到了难题,而且迎难而上,真正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难题。他们的行动,与那些面对困难,只会怨天尤人的同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菜篮子”,关系千家万户,中央重视,各级政府也应高度重视。那种把造成蔬菜、副食品货少价高的原因统统归结于宏观失调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只伸着双手向国家要办法的态度更不足取。
国家那么大,每一地方事无巨细都要等待中央帮助解决,是不现实的。各地方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小环境中的价格失控、供求失调,各地领导应该不等不靠,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上饶市和公安县的实践已证明,这并非坐而论道,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新年、春节即将来临,保证蔬菜、副食品供应的任务十分繁重。商品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价格也不可能靠一声号令降下来。怎么办?途径只有一个:上下都动起来,一起想办法解难题。各级领导应该也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第2版(经济)
专栏:

  公安县菜源充足价格降
  县长深入第一线解决蔬菜生产销售问题
本报讯 “蔬菜价格越来越高了!”主妇们的话吹到了湖北省公安县领导的耳中。县长陈永贵决定从11月4日起至23日“微服”查访菜市场,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研究解决办法。目前,县城菜市货源充足,价格比以前下降17%。
查访中,陈县长得知县城菜市场有50多个坐地倒卖的个体菜贩,每日清晨拦截进城的菜农,强行低价收购蔬菜,然后高价在菜市场出售。同时了解到克斤扣两的现象也很严重。对此,陈县长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商定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制定了对菜市场实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由县工商局长与县长签订责任合同书,确保县城菜市价格上涨指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物价、计量等单位也要各司其职,并分别承担突破指数的责任。同时对肉、鱼、禽、蛋和萝卜、白菜、豆制品等大宗菜实行最高限价,规定经营者必须挂牌亮价经营。
针对蔬菜短缺的问题,陈县长到近郊察看后,与县城斗湖堤镇、县财办等单位商定,除了经营好原有的菜地外,在县城近郊胜一村新辟蔬菜基地1000亩,并给新辟菜地的菜农发放贷款,供应平价尿素,减免部分粮食、棉花定购任务,支持他们发展生产。
(汤青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挥群体优势 共担市场风险
  北塑集团年创税利逾亿元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徐克洪、本报记者施明慎报道:由69个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组成的中国北方塑料编织工业集团,成立仅一年便已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全国10大轻工企业集团序列。这些一向被视为“游击队”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联合起来的整体优势,使自己由小变大,一跃成为年产值7亿多、利税1.3亿元、创汇2000万美元的大型集团企业,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注意。
这个集团,是一批中小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于去年组建的。集团主要着眼于信息、技术交流服务、各企业生产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产品价格并统一对外洽谈引进及进出口等服务性工作。以往,许多塑编企业不敢接国外客户的大额订货,怕丢掉国内客户或完不成订货额。集团成立后,大宗国外订货由集团承接,然后视条件分给各成员厂生产,为塑编企业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向国际市场,生产和产品实现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集团实现利税比集团成员单干时高80%,创汇总额高出25.8%。
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一位专家就此评论说,北塑集团同国内绝大多数产品型企业集团不同,它没有主体产品,没有龙头厂家,是类似于工业合作组织形式的集团。这种独具一格的联合方式为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联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借鉴,值得很好研究。


第2版(经济)
专栏:

  森林资源知多少 监测系统能说清
本报讯 一张张林区资源分布图挂满鉴定会场,十几种不同颜色分别标出森林林相和林分状况。我国森林资源知多少,有了这些森林资源和灾害监测图象便可一目了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森林资源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统计数据,成了困惑林业决策人的一大难题。为了弄清家底,国家需拿出几亿元资金,抽调大量人力物力搞资源调查,一般费时5年,仍不能得到准确数据。林业部调查规划院经过三年攻关,研究成功一种森林资源和灾害监测系统。它应用遥感和地面信息处理技术,对森林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作出快速而准确的统计和预报。经过在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的试验,其监测精度达95%以上。这种近日在京通过鉴定的监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为我国林业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明年起,我国将正式应用这种监测系统进行林业资源的调查规划。(高保生 刘广平)


第2版(经济)
专栏:

  调整产品结构 增加有效供给
  纺织部提出繁荣稳定市场措施
本报讯 记者李茜、刘桂莲报道:抓住治理整顿之机,积极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在全国纺织工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1989年纺织工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纺织行业有大量资金投向棉纺、毛纺,但大多数是低水平的延伸,真正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不多,纺织工业装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面貌基本上没有改观。结果,不仅加剧了原材料的紧缺,而且纺织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品种少,出口纺织品中,初加工产品的比重大,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水平低。
在谈到如何加强有效供给时,吴文英说,要妥善安排好内销和出口产品的生产,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国内市场紧张的产品,外销服从内销,特别是棉毛衫裤、汗衫、白布等产品,要保证供应,不能出现脱销断档。明年纺织品出口,坚定不移地走提高档次、加工深度和高附加值的路子。进一步扩大服装、针棉织品等最终产品的出口。
吴文英指出,要面向市场,努力发展消耗原料少、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棉花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开发苎麻、兔毛等多种纤维织物,使之成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沿海地区和纺织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充分利用技术、管理优势,发展“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企业,也是缓解原料供需矛盾和提高产品水平的重要方面。
吴文英强调指出,要把纺织工业盲目发展的势头降下来,停掉一批陈旧落后的设备,腾出10%左右的能力开发新产品;同时调整投资结构,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到技术进步上来,促使纺织工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过渡到技术密集型,登上一个新台阶。


第2版(经济)
专栏:

  招远金矿产金百万两
本报讯 十二月中旬,山东招远金矿传来令人欣慰的喜讯,全矿已累计产金一百万两。
在国际上享有“亚洲金矿之冠”的招远金矿,建于一九六二年。他们先后同国内黄金系统、冶金系统和地质矿山系统等不同学派的十几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就本矿的成矿规律和预测探矿理论等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并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质专家广泛进行地质学术交流,建立了本矿独特的成矿理论,使资源危机的矿山起死回生,连续十三年产金居全国之首。这个矿研究成功了一系列新采矿法,使选矿回收率和氰化回收率分别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点二六和百分之九十七点三,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李勤 林朴方)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昨天到今天
  ——昔阳10年变迁见闻
  新华社记者 张进兴 新华社通讯员 赵联明
启动社会改革之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整整10个春秋。昨天的昔阳还给人们留着清晰的记忆。现在人们关切的是今天的昔阳是如何挣脱“左”的枷锁,在改革道路上前进的。
记者近日重访昔阳,无论老朋友和新相识,都以扎扎实实的事实,让我们领略了这里在经过失落后的苦涩再奋进,出现的令人欢欣的变化。
“大包干”在大寨
在大寨,我们一进村正巧遇上过去的熟人赵存棠。只见他头戴帽盔,推着一辆崭新锃亮的“嘉陵”,跟我们相遇,一副热情爽朗的样子,顿时勾起一段联想:十几年前,小赵还是个毛头后生,因戴了块手表,便被大寨支部视为“贪图享受”、“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受到批判。陪同我们的县里的同志说:
“这样的今昔变化,在大寨出现,可不简单哩!”
现任大寨党支部书记高玉良同我们熟人重逢,以诚相见。他说:“起头咋也不信服外边闹‘大包干’。可是,实际那时大寨内部,用老办法也推不动了。干部呐喊去庄稼地里锄草,大家去了只锄地边边,荒地还是出现了。”
“1983年,县里和公社帮助搞了‘包干’到户,大寨却谁也不敢起头动。后来让党员先动,群众哗啦都动了。”
“这一年‘磨不推自转’,以前喊了多年的总产上百万,就在这时第一次实现了。”
大寨过去拿批判“庄稼人搞买卖”当经验向全国介绍。现在不仅有了买车跑运输、开店铺做买卖的个体户,也有了集体开办的企业。
世事旋转。如今在改革洪流中,大寨人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模式都大变了。一向给人印象面冷寡言,前几年又满腹怨气的梁便良,也变得开朗了。他看到大寨比外边落后了,心里很是着急。现在,他们又贷款筹资,正在建一个年产值400多万元的化工厂。县委书记高起祥一次到大寨,有意当着梁便良说:“你们要是早起步就早变样了!”便良朝他哈哈一笑,也回敬他:“还怪你们领导不早领我们去外边看看人家,开开眼界!”
曾被遗弃的角落中
从昔阳县城沿松溪河畔顺流而下,行约30多公里,那是昔日在割“尾巴”运动中,被视为富有创造精神的冶头镇。由此再往东南攀山越涧,有个远离公路的偏僻山庄叫水磨头。
支部书记李怀如说:“在‘学大寨’年月,水磨头缺粮、缺钱,年年要吃国家返销粮。”
那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离乡外迁的就有八九户。还有一部分人去外乡下煤窑,对付上边是偷着干,其实在村里不过是公开的秘密。
转入改革年代,政策开放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磨头本来就是因有股天赐的山泉,碾米磨面早就以泉水为动力而得名。这时便因山因水制宜,办成了两桩大事。
一桩是从1978年动工,到1984年打通了一个石山洞,改河造地,新添近百亩河滩水地,种上了水稻,加上这些年实行家庭承包,在水磨头终于实现了够吃略有富余。
另一桩是利用村前那股山泉,到去年国庆前后建成一个养鱼场。现在已建有一大片水面,投养红鳟鱼和鲤鱼4万多尾。今年,光红鳟鱼已赚回收入几万元。
既有此一本万利的资源,当年昔阳把“大批促大干”喊得撼天震地,水磨头何以旧貌未改,毫无行动?
经向主人询问,原来那时县里、公社搞典型、摆工程,是服从“政治”需要,多在公路边、人面面。像水磨头这类参观者难于见到的地方,自然成了那个时候被遗弃的角落。每到秋后,他们的劳力便被调去参加为公路边上的冶头、东固壁的大会战。真正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不过,他们也有“一分为二”的哲学头脑,主人说道,他们打通山洞、改河造地的思路、胆略和气派,还是从当年的“大干”中得到了启示。
告别水磨头,我们兴致未尽,请李怀如“展示”出他们为明天的水磨头绘制的蓝图:
水田水产鱼米乡,用好资源办三场(鸡场、鱼场、饮料厂)。
农林牧副加经商,生活水准达小康。
冲破狭隘的模式
昔阳过去硬是把20多万农民圈在山沟里,死死地拴在土地上。人们委实也“大干”了,苦没少受,粮没少产,可是经济还是没有丢掉一个“穷”字。
10年改革开始,他们经历了破除对拨乱反正中的“砍旗”论、“倒退”论、“自我否定”论。发展经济从“解放思想,致富昔阳”起步,终于冲破了狭隘僵化的农业模式,逐步确立了种、养、加(工)、贸并重的发展方针。
县委书记和县长都跟我们谈道:这10年,全县农业保持了稳定增长,其中,开始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的1983年和今年,粮食产量都是历史最好水平;乡镇企业和农民家庭工副业有长足发展,总产值由1978年的2868万元,上升到去年的12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去年比1978年增加了两倍半。
由煤城阳泉,沿那条直通大寨的高等级公路,进入了昔阳的北大门——李家庄乡。在这里,有个当年参观者未闻其名的北南沟村,如今是全县432个村的“富状元”。近几年,工副业收入已占到经济总收入的93%。人均收入上千元。
我们请村支书吴珍柱谈南沟的变化,他说,“学大寨”那会儿他就担任干部,“既是红人,又是罪人”。我们不解其意,他又解释道,那会儿大家长年累月死熬死受,像一日三餐吃玉茭面,不开胃口;他下队包点,好搞点儿定额包干,大家都争着要他领导,可是等到上边开会,又总是批他搞了“三自一包”。
吴珍柱外憨内秀,不多言笑,却有眼光有心计。北南沟村这些年有他领导,由原来单纯种地打粮的小农业,发展成今天种地和搞工副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的大农业。这里的工副业发展是从办煤矿开始,带动发展了多种企业。他们概括的说法是:由地上转地下,再由地下转地上。同时又用工副业创造的经济实力,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后劲。
冷落过后又红火
80年代初,昔日车队如流、行人似潮的参观队伍不见了,昔阳出现过一段萧条、冷落。如今,农村的富民政策,取代了这里原先“左”得在今天看来类乎天真、可笑的律条,无论
“学大寨”时名扬全国的典型,或以往鲜为人知的山旮旯,人们都为发展商品经济奔波,为生产致富繁忙。昔阳又变得红红火火了。
洪水乡东沟村,是昔阳批“集体经济内部的资本主义”时,受批判的典型。现任支书还是当年挨批判的张成籽。即使初次见面,也不难看出他朴实纯厚中不乏精明能干的气质。
当年,东沟的钢球厂、木工厂被迫停产了,煤矿给公社收走了,集体经济光剩下种地产粮一条腿,成了瘸腿经济。粮食增产了,收入却在十几万元上停留了多年。张成籽介绍:近10年政策放开后,村里带头致富的,都是当年点名“批判”过的人。现在村里60%以上的家庭都有个体工副业门路,或参加了集体企业。说不清个人家里的收入情况,光集体现有的8个企业摊摊,这几年收入都是130来万元。
寒来暑往,“昔阳”过后是朝阳。前几年还抱着只干不说态度的主人,这次却向记者建议,何不为变化了的昔阳做篇大文章……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众多的展馆之中,有一个小小的儿童营养食品馆,它展出了20多个省市的40多个厂家生产的百余种产品,受到了许多人的注目。图为孩子们在品尝营养食品。 本报记者 陈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