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形势严峻 忧中有望
  ——一九八八年的世界粮食形势
  董庆松 李正东
1988年,主要由于北美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加上其它地区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世界粮食生产连续第二年歉收,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整个世界粮食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粮食安全引起了世人关注。
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减产
198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比1986年减产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预测,1988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17.30亿吨,比减产的1987年又减产3.8%,为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上年度相比,粗粮减产近10%,小麦减产1%,稻谷增产3.7%。从各区域情况看,减产最为严重的是北美区域(减产30.4%),其中美国减产30%,加拿大减产32.6%;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因蝗灾、水灾、风灾频繁而使粮食严重减产;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以及东欧国家和苏联粮食产量也有所减少。
由于粮食歉收,世界粮食储备量将急剧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明年8月底,全球粮食储备量将减少到2.51亿吨,仅够54天的供应,为197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除了自然灾害,世界粮食减产也与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实施“休耕计划”有关。例如美国1986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为1.08亿公顷,1988年削减到0.98亿公顷;加拿大1986年主要谷物种植面积为0.22亿公顷,1988年削减到0.20亿公顷。粮食种植面积的削减给世界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粮食市场波动 价格上涨
今年粮食减产主要发生在世界粮食出口大国,因而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尤为突出。
由于1987年粮食减产,世界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了40%—100%不等。目前,美国小麦价格从1986年的110美元/吨上涨到160美元/吨以上,涨价45%;玉米从1986年的73美元/吨上涨到140美元/吨左右,涨价92%;大米也从1986年的186美元/吨上涨到300美元/吨,涨价61%。粗粮价格涨幅最大。近来,粮价涨势有所缓和,但仍在较高的水平上起伏,起多伏少。
在此形势下,粮食贸易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一些新的谷物卖主替代或部分替代了老的卖主。传统的小麦出口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小麦出口量只相当于上年度的一半,相反,欧洲共同体将首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小麦出口地区。阿根廷的小麦出口量也有所增加。一些较小的粮食出口国如匈牙利和土耳其等也因受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的刺激,积极扩大其粮食出口。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能力受到抑制,尤其是南部非洲地区,其常年进口量为非洲进口总量的75%,由于粮价上涨,其总进口量连续第二年下降。
美国和加拿大今年可供出口的粮食大大减少,但是由于阿根廷、澳大利亚、欧洲共同体等三大传统出口国和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出口能力增加了,因而,今年世界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基本上可以满足进口需求。五大粮食出口国和地区拥有可供出口的小麦和粗粮为1.65亿吨,与1987/1988年度持平。
发展中国家粮食形势依然严峻
1988年,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虽有所增加,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有58个国家1988年的人均粮食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17个国家下降了3%—10%。目前,这17个国家的粮食供应严重短缺。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条件仍然不利。在粮价猛涨的情况下,其它一些经济作物,如可可的价格却大幅度下跌。这些产品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用以出口换汇的主要商品。因而,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总值一直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在发展中国家中,75个国家(大多数为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值下降了。
发展中国家的困难还在于所获得的各种农业援助总值不断下降。1987年多边援助承诺额为78亿美元,比1986年下降11%。而1988年粮食援助又显著下降了,援助总量为940万吨,比上年下降310万吨,低于1974年世界粮食会议所确定的1000万吨的年度援助指标。向低收入缺粮国提供的粮援也是连年下降,1988/1989年度只有800万吨,仅相当于这些国家进口需求总量的15%。这对于外汇本来就很短缺的低收入缺粮国来说是很不利的。
1989年世界粮食增产有望
连续两年世界性粮食歉收,直接导致了世界粮食库存量的大幅度下降。目前世界粮食库存量已降到2.77亿吨,只相当于1986年的创记录水平的62%。世界库存量占下年度消费量的比例仅为16%,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需的17%—18%的最低水平。
据估计,为满足下年度世界粮食消费需要并将世界库存量补充到安全水平,1989年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应比今年增加2.2亿吨(或13%)。从各方面条件看,要实现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很困难的。但是,明年世界粮食增产还是有希望的。世界粮食两年减产,价格大幅度上涨,一方面提醒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发展自己的粮食生产,坚持走粮食自给自足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强有力地刺激粮食出口国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因而,明年的粮食生产必将受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只要不发生全球性严重自然灾害,估计明年一般不会发生全球性的粮荒。尽管世界粮食形势明年还不能根本好转,但获得一定程度的改观还是完全可能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岁末国际大事回顾
●2月25日,巴拿马总统德尔瓦列突然宣布解除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的职务,并任命参谋长胡斯蒂内斯接替。巴拿马军方闻讯后,指责总统事先未与军队协商就擅自决定军队首脑的撤换是违反宪法的。当晚,国民议会举行会议,决定废黜德尔瓦列总统,任命原教育部长索列斯·帕尔马为代总统。德尔瓦列避开军方的监视,转移到隐蔽的地方后,仍称自己为“合法总统”。今年8月,德尔瓦列前往美国迈阿密隐居。巴拿马政局的这一变化,既是国内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有以诺列加为首的巴拿马军方与美国关系紧张的背景。
●2月25日,卢泰愚宣誓就任南朝鲜第13届“总统”。去年12月16日,南朝鲜实行自1971年以来第一次由选民直接选举“总统”的大选。执政的民正党候选人卢泰愚以36.6%的获票率当选。但是在今年4月举行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卢泰愚领导的民正党只获得299席中的125席,尚未超过半数。南朝鲜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这种“朝小野大”的议会格局,不能不对卢泰愚政权产生影响。
●3月2日—3日,北约16个成员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聚会,其中,密特朗是法国自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以来,第一位全程与会的法国总统。会议着重讨论了欧洲常规军备的问题,并探索北约在东西方缓和新形势下的战略和内部结构调整。
●3月13日,日本青函海底隧道正式通车并开始运营。这条隧道北起北海道的上矶郡,南至本州青森县的东津轻郡,全长53.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该隧道自1964年动工,历时24年,耗资6900亿日元。这条隧道沟通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的铁路,对促进日本特别是北海道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月4日,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外交关系,同时还就各自从边界撤军、停止相互敌对活动及交换战俘等问题达成协议。埃、索两国因欧加登地区领土归属问题在1964、1967和1977年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边界战争,两国于1977年宣布断交。非洲之角也因此长期处于动乱之中。
●4月14日,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尔当局、苏联和美国的代表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苏军从5月15日起开始撤出阿富汗,9个月内撤完。
●4月16日,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在突尼斯城北部的寓所中被暗杀。17日,以色列前参谋长埃坦说,杰哈德只是以色列计划要消灭的一个目标。杰哈德事件震惊了整个中东地区,加剧了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20日,杰哈德的葬礼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隆重举行,50多万人参加了葬礼。


第7版(国际)
专栏:

不结盟和发展中国家第二次外债讨论会2月22日在摩洛哥穆罕默迪亚城举行。图为摩洛哥财政大臣贝拉达在开幕式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刘作文摄(传真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巴西通讯

  巴西筹建出口加工区引起争议
  本报记者 兰才基
巴西政府公布了一项关于筹建出口加工区的计划,即在东北部沿海建立若干个“新工业化模式”的出口加工区,逐步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地区不平衡状态。这项被认为“带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在巴西国内引起了激烈争议,对此褒贬不一,意见分歧,因此这一计划能否实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巴西工商部和一些经济专家两年前就作出了在东北部建立出口加工区的构想。他们认为,这个地区幅员辽阔,面积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四千万,是巴西有名的贫困地区,但自然资源丰富,沿海港湾众多,海运条件较好。如在这里设立出口加工区,实行自由贸易,采取减免税收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国内外厂商前去投资设厂,利用当地资源和便宜劳力,建立新的出口加工工业,并带动其它各业的发展。
为了制订建立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方案,巴西政府曾经派出不少官员和专家前往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国建设经济特区和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做法和经验,然后由工商部和财政部共同拟定筹建出口加工区的计划。
但是,计划公布以后在巴西国内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的人表示支持,有的人激烈反对。在工商企业界里,持反对意见的人似乎占了上风。在争论中支持政府实施这项计划的人强调建立出口加工区的深远意义,他们说,这样做是使东北部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从宏观角度看,是巴西工业结构上的一项大胆改革。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却认为,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激烈,保护主义严重,巴西的出口贸易与现有的经济实力相比已经达到了足够的数量,如果继续扩大出口,既造成国内原材料供应紧张,还增加财政负担,使金融货币结构失去平衡,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因此他们认为,这场争议还涉及到建立出口加工区计划的各项条款内容和具体政策。因为计划内规定,在出口加工区兴建企业可以享受各种特殊优惠待遇,如免交进出口产品税、房地产税和免费获得营业许可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和汇出利润,免交利润汇出附加税,允许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百分之十的产品等。政府经济部门认为,为了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提供这些优惠条件是必要的,但以圣保罗工业协会为代表的企业界对这优惠条款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在他们看来,这些优惠条件将使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在购买原材料、进口机械设备和零部件以及出口产品方面获得很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冲击现有的外贸结构,损害其它地区工商企业的利益,因此认为,这项计划与现行的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有矛盾。
巴西建立出口加工区引起的争议,既有不同经济学派之间的观点之争,又有各类企业集团的利害角逐,情况相当复杂。政府拟定的计划已经提交议会,按规定议会将在四十天内作最后审议。然而,议会内部对筹建出口加工区也有明显的分歧意见,在审议政府这项计划过程中还将进行一场激烈的交锋。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西哥伦比亚咖啡减产
  国际市场咖啡价格上涨
本报巴西利亚12月19日电 记者兰才基报道: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国巴西和哥伦比亚今年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生产下降,使国际市场咖啡价格出现了上涨趋势。


第7版(国际)
专栏:

  图为挪威渔民在沿海捕鱼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8月10日,苏丹由于连日暴雨,洪水成灾。大水淹没农田、公路,使4万多所住宅被毁,150万人无家可归。这是处于两米深洪水中的首都喀土穆。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