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
理论讨论会在北京开幕
赵紫阳到会讲话 杨尚昆李鹏万里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出席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吴会劲、赵卫)十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全会,开始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性变革;十年后的今天数百名专家、学者聚集在北京,从理论上探讨发生在中国的这场震动世界的变革,并以此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
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乔石、胡启立、姚依林、芮杏文、温家宝等领导人今天来到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理论讨论会上。他们代表党和国家向全国的理论工作者们致意。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会议的开幕式上讲了话(全文另发)。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那以后的10年,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卓有成效地从事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10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经过十三大,我们已经形成并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轮廓。它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与建设实践的统一。赵紫阳提出,当前我们党在理论工作上的首要任务,是用10年来逐步形成的十三大的理论进一步武装全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把这项任务摆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求人们作出回答。有人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挑战正是发展的契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回避现实,不害怕挑战。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并在实践中继续进行检验。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赵紫阳重申,无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文化艺术领域中,党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创造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他强调理论工作者内部要团结,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也要团结,全党同志,全国人民,都应为改革和建设的胜利而团结。
中宣部部长王忍之在开幕式上致词说,社会实践的进步,必然伴之以理论上的发展。十年来,理论研究工作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由封闭状态到开放状态的转变。他指出,我们党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它标志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有了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同时他也指出,我们的理论研究,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还很不适应,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他认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必须有理论上的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他希望理论工作者拿出有真知灼见、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给奋进中的人民以强大的理论力量。
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委托中宣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战线上的理论工作者为会议选送了900多篇学术论文。最后遴选出的191篇入选论文内容涉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国情调查、体制改革研究等诸多方面。会议预期进行5天。
(附图片)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在京开幕。赵紫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并会见了全体代表。 新华社记者 段文华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开放十年举国瞩目
广东十件大事评选揭晓
本报广州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日前评选揭晓的广东改革开放十件大事,荣登榜首的是:广东实施开放政策、灵活措施,成为综合改革试验区。
广东改革开放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为期一个月,收到省内外选票共四十五点四八万多张,其中包括香港地区和澳大利亚、美国的选票。
另九件大事按得票多少顺序分别是:广东成功创办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成效显著、放活市场城乡繁荣、动员全社会办好“全运会”、侨胞热心捐办公益事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方兴未艾、集资建桥超千座、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生活添姿彩、改革旧体制教育迈新步。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
今日抵京访问我国
应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印度共和国总理拉吉夫·甘地将于12月19日至23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
拉·甘地总理1944年8月20日生于孟买。他于1962年入英国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968年5月起在印度航空公司任驾驶员,1972年升为机长。1981年6月作为国大党(英·甘地派)候选人在北方邦当选为人民院议员。1983年2月任国大党(英)总书记。1984年10月31日,拉·甘地在他母亲英迪拉·甘地遇刺后就任总理,11月又当选为国大党(英)主席。同年12月印度举行第八届大选,国大党(英)获胜,拉·甘地再度就任总理。
拉·甘地总理表示希望改善与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他的这次访问将会增进中印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有助于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新华社)(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董寅初当选致公党中央主席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致公党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今天经选举产生。73岁的侨务活动家董寅初当选为主席。
董寅初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在印度尼西亚《朝报》任总编辑,积极宣传抗日,呼吁当地侨胞支援祖国抗战。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上海市贸促会副主任、上海市侨联主席,现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今天举行的致公党九届一中全会上,伍觉天、陆榕树、郑守仪(女)再次当选为副主席,新当选的副主席有连选连任过两届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科学家杨纪珂、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机械专家黄清渠、电机专家、湖南省湘潭市副市长王宋大。
叶佩英、刘文湖等13人当选为第九届致公党中央常委。
今天的会议上,黄鼎臣又一次被推举为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资深的致公党活动家许志猛被推举为中央名誉副主席。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获悉,这届致公党中央委员会13名常委平均年龄64岁,主席、副主席平均年龄约65岁,比上届降低了8岁。


第1版(要闻)
专栏: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问卷调查中谈舆论监督
报道开放程度在提高 期待新闻法早日出台
本报讯 一项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问卷调查于12月13日在北京揭晓。1500多位人大代表、400多位政协委员公认:自党的十三大以后新闻报道的开放程度有很大提高。
人民日报是代表、委员们最喜欢读的报纸,有41.4%的人大代表和33.7%的政协委员表示最爱读人民日报,在列举的21种报纸中居首位;有16.7%的人大代表和51.3%的政协委员表示最爱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对于那种认为“新闻透明度高了会影响社会安定”的说法,有76.6%的人大代表和77.1%的政协委员持否定态度。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分别有90.3%和83.9%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满意。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于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认识基本一致,90%以上的人都认为“新闻媒介应成为人民议政的讲坛”。有61.8%的代表和75%的委员认为“目前新闻媒介在社会协商对话中反映人民的意见”不充分。对目前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人大代表中表示满意者占50.9%,政协委员中占23.3%。不满意的原因中,占第一、二、三位的分别是:批评一般干部多,批评领导干部少;回避重大问题;批评报道太少。
目前党风不正是社会舆论的热点,有93.7%的人大代表和89.2%的政协委员赞成公开报道,不妨从揭露、批评“党风不正的重大案例”着手,先对社会问题实行监督,逐渐培养和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进而提高人民对党务、政务实行舆论监督的自觉性。
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期待《新闻法》早日出台。有82.2%的代表和83.3%的委员认为“我国新闻立法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这次调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同首都新闻学会读者调查组共同组织的。
(陈侣)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人士
向乌兰夫同志遗体告别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千余人今天下午前往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向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同志的遗体告别。
乌兰夫同志是今年12月8日在京病逝的,终年82岁。他生前担任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灵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乌兰夫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和翠柏丛中,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两侧肃立着持枪守灵的卫士。
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彭真、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同志,参加了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他们缓步走到乌兰夫同志的遗体前,鞠躬致哀,并向他的夫人云丽文及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王震、田纪云、江泽民、李铁映、李瑞环、杨汝岱、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阎明复、李一氓、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姬鹏飞、康世恩、程子华、习仲勋、赛福鼎·艾则孜、倪志福、陈慕华、费孝通、孙起孟、陈俊生、任建新、王任重、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邓兆祥、巴金、刘靖基、王恩茂、钱伟长、程思远、钱正英、苏步青、司马义·艾买提等,送了花圈。
国家副主席王震从外地打电话,对乌兰夫同志的不幸病逝表示哀悼,并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乌兰夫同志1906年12月23日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一个蒙古族家庭。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胜利后,他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等职。建国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书记,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家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还是中共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加强国防建设和政权建设,为民族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李锡铭、吴学谦、宋平、秦基伟、丁关根、芮杏文、温家宝、王平、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江华、李德生、杨得志、肖克、余秋里、宋时轮、张劲夫、陈锡联、段君毅、耿飚、黄华、黄镇、彭冲、韦国清、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周谷城、严济慈、荣毅仁、叶飞、廖汉生、雷洁琼、王汉斌、王丙乾、宋健、王芳、邹家华、李贵鲜、陈希同、刘复之、方毅、谷牧、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周培源、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胡绳、孙晓村、卢嘉锡、洪学智、刘华清以及内蒙古党政军负责人等,参加了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参加告别仪式并送花圈的还有黄文欢同志。
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中顾委、中纪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和驻京各大单位、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单位。
告别仪式结束后,乌兰夫同志的遗体由宋平、彭冲等同志以及治丧办公室同志陪同家属护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附图片)
赵紫阳向乌兰夫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用十三大的理论进一步武装全党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赵紫阳同志们!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的时候,党中央委托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理论讨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今天,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许多同志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理论工作者表示党对理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的历史功绩在于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打破了“左”倾思想的长期禁锢,构成了全会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卓有成效地从事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10年。中国改革的序幕,是这次全会揭开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体制,是由此发轫的。指导我国改革和建设的理论,是在这次全会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经过十三大,我们已经形成并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轮廓。它是全党实际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同全国人民一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号召下集体创造的成果。它总结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近4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基本经验。它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趋势。它分析了我们的国内条件和新的国际环境。它论证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指明了这条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全面改革的目标和蓝图,提出了我们所以必须采取现在这样的方针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它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同时也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与建设实践的统一。这一理论,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已经对我们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起了指导作用;今后,它将在实践中继续丰富,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当前我们党在理论工作上的首要任务,是用十年来逐步形成的十三大的理论进一步武装全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把这项任务摆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里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应当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反复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和回答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应当根据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这一理论不断地得到拓展、充实和深化。各级党校,都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教材。全党同志,特别是从事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都有责任向群众宣传十三大所确立的基本理论观点。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和支持实践。理论必须从实际出发并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越清楚、越透彻、越全面,它的作用就越大。具体工作中的各种方案、计划和措施,当然只能在实践中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作出抉择;但是,解决规律性的问题非常重要。正确的理论,可以提高我们的预见性,增强我们在实践中的勇气和坚定性。理论掌握了群众,就会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的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就会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成效。
中国在前进,世界也在变化。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求人们作出回答。有人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其实,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挑战正是发展的契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回避现实,不害怕挑战。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并在实践中继续进行检验。在生动丰富的实践和复杂纷纭的事物面前,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对此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理论研究是艰苦的劳动。党中央尊重你们的劳动。在十三大确立的一系列的基本理论观点中,凝聚着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无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文化艺术领域中,党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创造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理论工作者内部要团结,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也要团结,要同命运共呼吸。全党同志,全国人民,都应该为改革和建设的胜利而团结,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团结。
十年来我们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发展,是个大题目。大题目也可以开短会。我们赞成你们开短会,我也不占用你们更多的时间,就讲这几句短话。祝理论讨论会成功,祝大家在今后理论研究中不断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