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8-11-29

1988-11-29新闻联播 文字版

井绳的故事

第8版(副刊)<br/>专栏:燕舞散文征文<br/><br/> 井绳的故事<br/> 陈四长<br/> 一架木制的辘轳,一围砖砌的井台。像故乡的村子一样古老,年年都是那样。每天每天,从黎明中走出来的一个个庄稼汉,挑着水桶,到这井台上挑水。辘轳吱吜吜地转,扁担忽悠悠地闪。一家家的水瓮挑满了,平沿了,院落里的炊烟升起了。于是,井台上那古老、单调而又充满乡情的歌谣也停歇了。<br/> 年年如此。冬去春来,夏走秋至。井架辘轳上的绳子,也随那更替消蚀的岁月,换了一条又一条,一根又一根。虽然说不知是谁换的,也不知是何时换的,但那绳子总是新的,完好的,或者说总是结实的,流畅的。<br/> 多少年来,人们仿佛没有注意到井绳的这种变化,仿佛那一切都是自然的。既然井水大家都吃,那么,维修井台,整修捏钩,换买井绳,自然就跟自己家里的事一样。纯朴的乡民们何曾在这上边计较过便宜吃亏呢?<br/> 但是这“自然的自然”终于在一天有了意外。村里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排排砖砌的、一头沉的、带走廊的、马赛克镶墙的、大玻璃门窗的新瓦房,不规则的房脊随着戏台子似的房基,以邻为壑地显示着它的高度(据说这是领教于风水先生的高论:谁家的屋脊低于邻家,会财路不畅,运气不顺)。至于庭院,也伴着新房的高大向外膨胀,靠地的往田里拓宽,靠街的往路上挤占。挤不出去的,就把厕所、羊圈、猪圈往墙外的路边设,把垃圾、炉灰往路边堆,路边倒……于是那街、那路越挤越窄。一逢下雨,便成了水库和稀泥浆错杂交织的图画。鸭子在街上游,拖拉机吐着黑烟在泥坑里挣扎,下学的孩子穿着高腰雨靴回不了家门。随之而起的,是一家家为了排水,为了地基,为了界墙而与邻家发生的没完没了的争吵。<br/> 换井绳的事,终于在争吵声中被遗忘了。<br/> 人们照旧在井台上挑水,辘轳照旧在吱吜吜地转。转呀,转的,那井绳终于精疲力尽了,终于发毛了,变细了。有的地方,原来拧在一起的几股麻索,绽得只剩下最后一两股了。于是,聪明的村人在将断未断的地方顺手挽起了第一个疙瘩。人们欣赏这个“发明”,以后都照此办理,疙瘩不断地挽下去。一年多以后,井绳上的疙瘩已挽到7个,萎缩的井绳再也够不着水面了。<br/> 于是,挑水的村人在井台上开始嘈嘈开了。<br/> “这井绳短了,乏了,够不着水了”。<br/> “该换换了,早该换换了!”<br/> 张王李赵刘武宋韩雷田姜陈孙伊阎史都这样讲,这样说。<br/> “村长呢?村长咋不管呢?”<br/> “村长忙着跑生意去了。”<br/> “真也是。每月到乡上领津贴有他,村上的事咋一点也不管。”<br/> 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天天都这样嘈嘈,这样议论。但井绳还是那样短,还是够不着水面。<br/> 但人们总归要吃水的。水是生命的构成。做饭、洗衣、淘菜、泡茶,一刻也离不开水。于是人们开始自带井绳,谁去担水,谁带井绳,担毕了,把井绳一卸。麻烦是麻烦,但井绳却不会丢。<br/> 这样时间不长,全村人家家都有了一条井绳。于是一切都归于平静。仿佛关于井绳的议论,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一样。<br/> (作者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阳翰老笑谈左清飞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阳翰老笑谈左清飞<br/> 陈国福<br/> 正当四川省川剧院赴京演出期间,欣逢老一辈戏剧电影艺术家阳翰笙同志86诞辰。但翰老此时感冒初愈,我院川剧演员左清飞、余开源等前往探望。<br/> 在宽敞的病房中,沙发茶几上摆着大簇鲜花,俨然孔雀开屏,将整个房间点缀得春意盎然。翰老愉快地接待了我们这些家乡人。<br/> 事有凑巧,北京电视台播放左清飞与余开源合演的《刺目劝学》。没几天,现在二人又出现在眼前,引起了翰老的回忆。1983年金秋,翰老回到阔别多年的四川,先后在成都、宜宾等地观看川戏,左清飞饰演李亚仙,给翰老留下深刻印象。此刻,翰老接过左清飞的彩色剧照,一张一张地欣赏着。忽然,凝视着《桃花村》一幅,记忆犹新地说:“清飞,我就是从这个戏认识你的。那是1960年吧,我们都很赞赏你扮演的姚小春。后来,你又在李明璋编写的《和亲记》中扮演小乔夫人。”左清飞含笑点头:“翰老,您老人家记性真好。现在,我可老啰!”翰老仔细端详清飞仪表,对比手中剧照,感叹道:“20多年过去啦!清飞成了挑班的正梁,年龄大了,艺术上却更加成熟了。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要精益求精,才能永葆艺术青春;在舞台下则要善于保养自己。不然的话,一到中年,身体发胖,咋个演戏哟?”翰老几句趣话,逗得大家粲然发笑。<br/> 在谈到左清飞这次进京与蓝光临、黄世涛、黄学成搭档合演的《情探》、《三娘教子》、《百花赠剑》、《桃花村》等折子戏时,翰老说:“这些戏如明珠一串,百看不厌。清飞是阳友鹤老师的高足弟子,天赋既好,又得名师指点,自己刻苦学习,才有今天的成就。”翰老还称赞左清飞细腻含蓄而又淡雅清新的表演,说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br/> 建国30多年来,翰老一直很关注戏曲事业。他对左清飞说:“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戏曲暂时显得不景气。这不要紧,会改变的。戏曲是我们祖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瑰宝,是我国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自豪。有你们这批日臻成熟、继往开来的中青年一代,人们会逐渐认识她那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家不仅要奉献自己的艺术珍品,还要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广大观众。历史的重担落在你们肩上,川剧艺术的发扬光大,就靠你们了!你们要再接再厉,争当一代大家,继承前辈,超过前辈。”

灵魂的细语——评《卅岁以后才明白》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灵魂的细语<br/> ——评《卅岁以后才明白》<br/> 钟立民<br/> 侯德健说:他是用近乎虔诚、神圣的态度去作歌曲这件事的。<br/> 1983年的初夏,我在北京华侨饭店见到这位由于《龙的传人》而名噪海内外的“艺坛游子”。那时他才27岁,给我的印象是一种富于艺术气质的浪漫和热情。<br/> 这以后的五年多,经历了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的碰撞,经历了艺术家难以忍受却又必须忍受的“寂寞”时期,遨游、汲取、创作,足迹遍及天山上下,大江南北,再以后,便有了这盒《卅岁以后才明白》。<br/> 在《卅岁以后才明白》中,我再次见到了侯德健,感到欣喜和快慰的是,几年以来事业的坎坷,并没有带给他些许的愤懑和悲观,代之的却是“该来的早晚会来”的达观以及“一切都不会太坏”的乐天,歌曲的结尾两句“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的爱”,一种历经沧桑的慨叹,一种痛定之后的玩味,得到了真实、鲜明的体现。<br/> 作者比较满意的另一首歌《我爱》,是孩子般的“我”对母亲作心灵的倾诉,“你伤透的心是谁的错,亲爱的母亲你告诉我……”一颗对民族、祖国的忧患之心,洋溢出作者那样深沉、真挚之情。<br/> 在听这盒磁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除侯德健自己的作品以外,《寂寞难耐》的作者李宗盛以及早已为大陆听众熟知的罗大佑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与这盒带的题名形成有趣的呼应。然而,在作品中,他们表现出的共同的那种心灵路程的反思和在自我实现以后的审度与自省,则是更为意味深长和耐人寻味的。<br/> 侯德健在通俗歌曲民族化这方面,也做了可喜的尝试,《卅岁以后才明白》旋律是民族的,二胡独奏在背景音乐中出现,使歌曲带出颇有意境的民歌色彩。在《我爱》中,作者把陕北郿鄠戏曲的音乐和中原地区音乐的特色融合,表现出他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br/> 可以说,《卅岁以后才明白》是30岁的侯德健在歌曲创作中的一首“超越性”的作品。

嘉定古猗园

第8版(副刊)<br/>专栏:山川风物<br/><br/> 嘉定古猗园<br/> 赵春华<br/> 明人唐颖诗云:“台榭参差处,林塘散影清。雀喧莺默坐,鱼骇鹤潜行。”写的是上海嘉定县的古猗园。<br/> 古猗园,由明代嘉定著名竹刻家朱三松设计、明代通判闵士籍起建。当时园内植有大量竹子,连接成片,长势茂盛,青翠蓊郁,微风起处,如水之涟漪,轻轻荡漾。故取名曰猗园。至清乾隆十一年(公元一七四六年),洞庭山人叶锦购得此园,加以修葺、充拓,规模更大。其时与明代已远,于是冠以古字,叫古猗园。<br/> 梅花厅建于清乾隆年间。残冬早春,厅前厅后,红梅、绿梅更有腊梅,竞相开放,是观梅胜处。白鹤亭、微音阁,建于明代,风格古朴典雅,由此可以窥见明代亭阁建筑艺术之一斑。坐落在荷花池中的宋代建筑普同塔,待到荷花飘香,别有一番情趣。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的石经幢,幢身八角,幢顶飞檐,造型秀丽,刻有四大天王佛像,为上海市现存的最为精美、完整的古经幢之一。还有与北京颐和园石舫相似、却比石舫古老得多的明代建筑“不系舟”,舟上有楼,凭栏可观戏鹅池中的碧水绿荷。<br/> 缺角亭坐落在竹枝山上,是古猗园内最高的建筑。由四根红漆巨柱擎起的拱顶,线条流畅,神韵生动。它是一个屈辱年代的记载,也是爱国精神的标志。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在仁人陈少芸先生带领下集资建亭铭耻,特少塑一角,以示东北沦陷,起名“补阙亭”,寓意一旦失地收复,即予补塑。<br/> 游古猗园,不能不去白鹤亭徜徉一番。关于白鹤亭,有一个十分优美的传说。相传梁代天监年间,有人挖到一块巨石,石头刚露出地面,便有一对丹顶鹤飞来,在空中盘飞不息。后在石上歇脚。这时,有个叫德齐的和尚经过这里,口称这是一块佛地。他要在此建佛寺一座。于是,白鹤每每飞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跑来献款。佛寺落成那天,那对白鹤凌空飞去,德齐和尚也化作了白鹤,向南飞翔,一去不返。

太阳·月亮〔外一首〕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太阳·月亮〔外一首〕<br/> 左夫<br/> 海角 天涯<br/> 这边有个太阳<br/> 那边有个月亮<br/> 两颗圆圆的砝码<br/> 地平线<br/> 弧形的杠杆<br/> 桅樯<br/> 塔状的支架<br/> 太阳镀金<br/> 月亮镀银<br/> 一个灿烂、素雅<br/> 一个腼腆、豁达<br/> 太阳 月亮<br/> 轮番升起落下<br/> 千百年彼此相望<br/> 怀着深深的牵挂<br/> 太阳 月亮<br/> 两颗圆圆的砝码<br/> 谁轻 谁重<br/> 大海无法回答<br/> 小船,爱的眼<br/> 江面有只孤独的小船<br/> 烟雨迷蒙中时隐时现<br/> 船主哪儿去了<br/> 为何要解缆,不让它靠岸<br/> 小船是一片相思叶<br/> 是一瓣飘零的花瓣<br/> 不,不,小船是爱的眼<br/> 它的热盼急切切<br/> 眼帘忽闪忽闪<br/> 它的爱沉甸甸<br/> 泪水决了心湖的防线<br/> 如果它失望了<br/> 也许会一改初衷<br/> 随江水漂得很远很远<br/> 快用我们共同的思念<br/> 快用我们共同的情感<br/> 拖回那只孤独的小船<br/> 泊在我们的心坎

姐儿俩(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姐儿俩(摄影)<br/> 吴蔚荣摄<br/> 选自《88龙年中国摄影大赛获奖优秀作品集》。该书系《中国文化报》、《国际商报》、《自学》杂志自筹资金出版。

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最近,北京市曲剧团在京演出的七场大型清宫剧《少年天子》,描写了清顺治皇帝与乌云珠之间的爱情悲剧。小说原著凌力,编剧王宝亘、张宏文,导演余笑予(特邀)。 徐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