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与阿抵抗力量第一次直接会谈
商讨释放苏联战俘问题
本报伊斯兰堡11月28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据巴基斯坦《边疆邮报》今日消息,9年来苏联与阿富汗抵抗力量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谈于27日在巴基斯坦外交部举行,双方商谈的主要内容是释放苏联战俘问题。
据报道,以苏联驻巴使馆武官为首的谈判组和阿富汗抵抗力量代表举行了第一轮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都没有披露谈判详情,只有苏联大使馆散发的一份新闻稿说,会谈内容是关于释放在侵阿战争中被俘的苏联士兵事宜。
据报道,在长达9年之久的侵阿战争中,苏联方面有311名士兵失踪,估计约有250名被阿富汗抵抗力量俘虏。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已有25名苏联战俘回到苏联与家人团聚。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奎利亚尔就美拒发阿拉法特签证发表声明
美国做法违反联合国总部协定
阿拉伯国家要求将巴问题辩论移至日内瓦举行
本报联合国11月27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晚上发表声明批评美国拒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入境签证事与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的东道国应起的作用不相符。
德奎利亚尔说,美国此举违反了美国与联合国在1947年签订的《联合国与美国关于联合国总部协定》。根据此协定,美国有义务对要求出席联合国会议的各国代表发给美国的入境签证。
德奎利亚尔最后指出,美国此举将破坏关于中东问题和平解决的努力。
阿拉法特在两周前就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申请来美签证,以便出席将于12月初审议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美国政府迟迟不答复,于11月26日公开拒绝。
本报开罗11月28日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阿拉伯国家对美国政府拒绝发给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入境签证表示强烈不满,要求联大把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辩论从纽约移到日内瓦举行。
据此间消息报道,埃及和约旦两国政府率先发出这个倡议,两国外长已决定不再按预定日期飞往纽约,并希望其他国家代表一同抵制出席。
约旦国王侯赛因表示,美国政府拒发签证的行为“毫无理由”,“使人深感失望”。与此同时,埃及和伊拉克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两国外长不去纽约。阿盟秘书长卡利比表示,美国政府的决定是“对联合国事务的干涉”。
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原定12月1日在本届联大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大会上发言。但美国政府拒绝给阿拉法特入境签证。
新华社联合国11月27日电 美国政府26日拒绝给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发放签证,以阻止他在联大辩论巴勒斯坦问题时发表讲话,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对美国的这一决定感到“无比的气愤”。
阿拉伯国家联盟常驻联合国观察员马克苏德说,阿拉伯国家正在努力争取将联大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会址移往日内瓦,以便让阿拉法特出席联大会议。
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埃及外长马吉德今天各自取消了对纽约的访问,以抗议美国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综本社驻阿尔及尔和拉巴特记者报道,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言人27日发表声明,指责美国拒绝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入境是“倒行逆施和无法辩解”的。
阿尔及利亚呼吁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制止美国这一侵犯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行径。
摩洛哥国家通讯社报道说,摩洛哥政府对美国的作法感到惊讶,并担心美国的这一决定要推迟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进程。
本报罗马11月28日电 记者史克栋报道: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意大利政府对于美国政府拒绝发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去美国参加联合国活动的签证的决定感到“惊异和气愤”。
昨天,意外交部召见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临时代办,并向他面交了一份照会,要求美国政府“讲清楚作出这一决定的政治和法律原因”。照会还指出,意大利政府希望美国政府“改变这一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上强调
绝不允许民族主义分子挑拨民族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7日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1月26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上讲话时强调,绝不允许反社会、反改革分子,特别是民族主义派别分子在民族关系这个敏感问题上大做文章,应该坚决保卫改革成果。
戈尔巴乔夫指出,最近爱沙尼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共和国发生的民族纠纷引起了苏共领导及广大劳动人民的不安,不能不看到,有人企图在苏联社会生活民主化过程中挑起各大、小民族之间不和。
戈尔巴乔夫对爱沙尼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本月16日通过的该共和国的宪法修正案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个与苏联宪法准则相抵触的修正案是错误的,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因为它不是一些“细节性问题,而是涉及到苏维埃联盟命运的大问题”。他对爱沙尼亚要求将该共和国境内的财产、资源归共和国所有以及恢复私有制等规定逐一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将苏联人民共同的财产划给共和国所有是严重的理论和政治上的错误,而恢复私有制则意味着倒退,这同样是极其错误的。
在谈到爱沙尼亚要求经济独立的问题时,戈尔巴乔夫指出,由于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爱沙尼亚需要从其他地区输入石油、黑色及有色金属等原料、设备和化学制品,因此追求经济独立蕴育着极其危险的后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武力征服不了巴勒斯坦人民
谢邦定
今天是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10周年。
5年前的这一天,我在突尼斯首都应邀观看了以色列野蛮轰炸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营和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现场实况纪录片《在瓦砾下》。这是血写的许多真实历史事件之一。看完电影,人们心里像压上一块沉重的石头。
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40年来,他们遭受了一次又一次赤裸裸的军事侵略。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生存的地方,失去了作为一个民族应有的基本权利。他们一代又一代地流亡,或在以色列的坦克、刺刀下一代又一代地备受熬煎。联合国从1947年以来就巴勒斯坦问题通过很多决议,但是,由于以色列在美国袒护下坚持侵略扩张,巴勒斯坦问题迄今未得解决。
哪里有侵略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和斗争。为了民族的生存,巴勒斯坦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战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广大巴勒斯坦人民从去年12月9日开始掀起的反对以色列军事占领的大规模群众起义,标志着这个被压迫民族一代人的新觉醒。这场斗争到现在已持续了整整一年。他们不畏强暴,展开争取恢复民族权利的战斗。被占领土人民的起义,获得了阿拉伯国家和人民一致的声援,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巴勒斯坦人民40年斗争历程,包括最近一年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揭示了一个真理:为恢复民族权利而斗争的人民是不可屈服的。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只有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东地区才有可能实现和平与稳定。
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缓和,对抗转向对话,政治解决地区争端成为明显的趋势。这种形势对用政治方式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阿拉伯其它国家,一个时期以来,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出了积极努力。最近在阿尔及尔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已明确宣布接受242号和338号决议,强调通过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解决争端。这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为实现中东地区公正、持久和平作出的重大抉择,受到世界上广泛支持和赞赏。这一重要事态表明,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对寻求政治解决中东问题不仅具有诚意,而且提出公正、切实、具体建议和措施。如果以色列当局无视世界潮流,拒绝接受各方提出的合理建议,那就只能使自己在国际上更加孤立,给中东地区人民包括以色列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以色列当局应该认识到,以色列的安全绝不能通过霸占别人的领土来获得。以色列只有改弦易辙,放弃侵略、扩张,接受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实现民族自决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要求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和睦相处,才是明智之举,才有以色列自己的光明前途。
中东曾是人类古文明摇篮之一。困扰中东几十年的问题一旦得以公正合理解决,将对这一地区和世界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尽管道路漫长、崎岖,中国和世界人民深信这一天必将来到。


第6版(国际)
专栏:

里昂车站立铜牌 纪念参战华工
法国政府致敬意 授勋历劫骑士
本报巴黎11月28日电 记者张启华报道:今天中午,在巴黎里昂车站附近,法国退伍军人协会和旅法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联合主办了一个有300人参加的庄严仪式,邮电和航天部长保罗·基莱斯代表密特朗总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来法参战的14万华工纪念铜牌揭幕,并为吕虎臣(94岁)、曾广培(92岁)两位老华工颁发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纪念铜牌上用中法文镌刻着:“公元1916年至1918年,14万华工曾在法国参与盟军抗战工作,有近万人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其中3000人从此定居法国并在巴黎市里昂车站周围形成了第一个华人社团”。
在仪式上,基莱斯部长致词说:“今天是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阵亡的华工致敬,亦是对一项遗忘的补偿。”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向贝鲁特增派军队
新华社贝鲁特11月26日电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西区今天上午增派了更多的叙利亚军队,以控制“阿迈勒”运动民兵同“真主党”在过去24小时发生冲突升级后造成的紧张局势。
亲叙利亚的“阿迈勒”运动和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民兵之间的冲突在驻扎在那里的叙利亚军队干预暂时停息后,又于下午2点15分变得更加激烈起来。使贝鲁特西区的交通全部瘫痪,街道几乎空无一人,只有救护车的鸣叫声响彻整个西区。学校、大学、商店、公共组织、银行和贝鲁特股票市场全部关闭。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中止释放伊拉克战俘
新华社德黑兰11月27日电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今天报道,伊朗今天中止释放伊拉克战俘,以抗议伊拉克扣留其战俘。
报道说,遣返伊拉克战俘的工作已经停止,除非伊拉克释放那些应在第一阶段遣返而未获遣返的伊朗战俘。
伊朗战俘委员会领导人蒙哈杰拉尼谴责伊拉克违背11月11日两伊就交换双方所有伤病战俘问题达成的协定。
伊朗外交部今晚致函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代表,要求立即释放被伊拉克扣留的伊朗战俘。
本月24日,伊朗释放了52名伊拉克战俘,伊拉克释放了19名伊朗战俘。
据国际红十字会一官员说,41名伊朗战俘原计划在当天(24日)被遣返回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释放两名黑人领袖
新华社内罗毕11月27日电 据来自南非的消息说,南非当局26日无条件地提前释放了被长期关押在狱中的两名年迈多病的黑人领袖。
一名是75岁的泛非主义者大会主席泽弗奈亚·马瑟彭,他从1977年起被判处15年徒刑,目前患有癌症。另一名是现年68岁的该组织成员哈里·格沃拉。他被判处终身监禁,目前已因运动神经方面的疾病导致上肢瘫痪。
南非监狱当局说,释放他们是基于医疗和人道主义的考虑。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利亚总统会见我人大代表团
新华社大马士革11月27日电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在这里会见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
在会见时,廖汉生副委员长强调中国支持阿拉伯的正义事业,并表示希望现存的中叙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阿萨德总统赞扬了中国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立场。
双方在会见时还讨论了中东局势和一些国际问题。
中国人大代表团在结束对叙利亚的4天访问后,将于今天晚上离开这里。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非统秘书长谈乍—利边界争端
非统组织秘书长奥马鲁27日说,由于乍得和利比亚两国为寻求和平解决乍—利边界争端的良好愿望,非统组织调解乍—利边界争端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将会有新的进展。
奥马鲁是在同乍得总统哈布雷举行会谈后向报界说这番话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扎伊尔总统发布改组政府法令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27日在一项法令中宣布改组内阁,解除了第一国务委员(总理)桑布瓦·皮达·恩巴吉和13名部长的职务,任命肯戈·瓦·东多为政府首脑。
肯戈曾在1982年至1986年期间担任过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洪驻扎大量尼反政府武装分子
洪都拉斯咖啡生产者协会总书记弗朗西斯科·坎波斯28日说,目前在洪都拉斯东部埃尔帕拉伊索省驻扎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分子约1.2万至1.5万人,超过该省居民总数。
埃尔帕拉伊索省位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东210公里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斯里兰卡的地方政府多数瘫痪
据内政部官员说,由于反政府的暴力活动猖獗,目前斯里兰卡全国26个行政区中的20个区政府处于瘫痪状态。
官员说,绝大多数区级政府的秘书处已停工关门,少数的秘书处虽然开着门,但只是空架子而已。
他说,由于反政府组织发起的抵抗运动造成交通运输瘫痪及对政府官员的生命威胁,官员们都呆在家中不上班,中央政府已注意到这种状况,但它也无能为力。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南朝鲜派兵保护全斗焕隐居地
据一位接近全斗焕的人士26日透露,目前全斗焕夫妇还没有考虑从百潭寺转移到其他地方,他们不时接到外部打来的问候电话。全斗焕26日在百潭寺还用袖珍收音机收听了卢泰愚26日上午发表的“特别谈话”。
另据报道,自全斗焕进入百潭寺后,不断有人在寺庙周围示威,要求逮捕全斗焕,对此,南朝鲜当局已增加了100名兵力集中保护百潭寺。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阿根廷总统劳尔·阿方辛在结束了对意大利、联邦德国和西班牙的访问之后,二十七日晚上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津巴布韦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十七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签署了一项有关两国相互交换专家和重要国际问题信息的议定书。
△秘鲁经济和财政部长阿韦尔·萨利纳斯二十七日辞职,政府已经接受他的辞职并任命经济学家学会主席、众议员卡洛斯·里瓦斯·达维拉接替他的职务。
△巴基斯坦政府发言人二十七日晚上在伊斯兰堡说,巴基斯坦总统吴拉姆·伊沙克·汗将于十二月一日任命总理,他说,新总理将于任命后的第二天宣誓就职。
△印度尼西亚宗教事务部发言人二十六日说,政府决定不再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印尼从事传教活动。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苏关系在变热
本报记者 张启华
法国总统密特朗11月26日晚结束的对苏联的2天访问,受到了此间舆论的广泛重视。法国电视二台从克里姆林宫向法国直播了密特朗和戈尔巴乔夫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实况。这一不寻常的做法预示着法苏关系一种新趋势。
两天当中,密特朗和戈尔巴乔夫会晤两次。双方部长举行了对口会谈。内容涉及东西方关系、裁军、人权、欧洲合作,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双方认为会晤“有成效”。密特朗总统说,法国今后将在各个方面发展同苏联的交往。戈尔巴乔夫强调说,苏法之间的对话应与当今世界快速发生的变化相适应。双方商定,恢复过去确定而未真正实行的最高领导人每年会晤一次的制度,外长会晤每年至少举行两次,戈尔巴乔夫已决定于明春回访巴黎。
在经济科技合作方面,法苏双方迈出的步子也不小,签订了一项由法国向苏联提供2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法苏将合资扩建苏联在亚美尼亚的一座大型制铝工厂,总金额为10亿法郎,这将是西方在苏联兴办的最大的合资企业;明年2月举行的法苏高级经济混合委员会将继续探讨合作项目。双方还签订了新的宇航长期合作协议。昨天下午,密特朗一行在哈萨克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观看了苏法宇航员的第2次联合飞行。人们认为,以法苏这次最高级会晤为契机,法苏这些年来停滞不前的关系可能朝着正常的、持久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次会晤,《世界报》指出,法国要在当前的东西方对话中寻找自己的地位。在美苏莫斯科最高级会晤以后,苏联和西欧以及东西欧之间的关系大大地热乎起来。经互会和共同体的接近、近一时期西欧各国的领导人相继在莫斯科访问、西欧金融界纷纷向苏联借以贷款,无不显示了这一趋势。戈尔巴乔夫为进一步推动苏欧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共同建设“欧洲大厦”的设想。在这种新的趋势中,法国当然不能落后,并设法插足于这一行列的前面。密特朗总统在会晤中不仅表示支持苏美的核裁军谈判,同时也明确赞成在欧安会进程中,讨论削减欧洲常规武器问题。法国在修正其关于化学武器谈判立场后提出的在巴黎召开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国际会议的建议,得到了苏联的赞许。而苏联在人权问题上的“明显的进展”(密特朗语),看来是为了争取法国等西方国家支持它1991年在莫斯科召开人权会议的建议。密特朗称赞苏联的改革为东西方关系开辟了新道路,他还称赞了戈尔巴乔夫关于建设“欧洲大厦”的思想,说它是东西欧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表述方式。此间报刊分析认为,法苏发展直接对话和合作,是为了在美、欧、苏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这次会晤看,苏联坚持对西方开放的政策,法国也开始推行它的“东方政策”,双方的共同语言在增加。密特朗还认为,“雅尔塔”时代已过去了,欧洲人应该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东、西欧应当更紧密靠拢。他还预言,东西欧的对话与交流,将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本报巴黎11月2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27日,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安曼会见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