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雅鲁泽尔斯基在波兰工会代表会议上指出
工会不应变成政治斗争工具
波兰改组列宁造船厂
新华社华沙11月26日电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今天就工会问题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反对把工会变成政治斗争和被人操纵的工具”。
他还说,尽管工会内部有分歧,但它是工人阶级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组织,它不应挑起社会的不安。
雅鲁泽尔斯基是在今天开幕的波兰工会全国协议会第三次代表会议上讲这番话的。
波兰工会全国协议会是波兰经历了空前规模的工潮和战时状态后成立的。它遵守波兰宪法原则,承认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对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示信赖,但保留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的权利。目前,它拥有700万会员。
这位波兰领导人在讲话中称工会是波兰统一工人党最珍贵的伙伴。他说,工会同行政当局进行开诚布公的、求实的和非冲突性的争论是正常的现象,因为社会主义并不排除矛盾。
新华社华沙11月25日电 据波通社25日报道,波兰当局决定,在被关闭的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的基础上成立波兰第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列宁造船厂是波兰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但近几年来,生产不景气,成了波兰最大的亏损企业之一。该厂也是波兰1980年工潮策源地,也是被取缔的团结工会的大本营。今年以来该厂部分职工曾两度罢工,给国家带来不少经济损失。因此,政府决定由波兰第二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和北方造船厂共同接收列宁造船厂。


第6版(国际)
专栏:

危地马拉炮艇炮击英国船只
可能影响危地马拉与伯利兹关于领土领海谈判
新华社墨西哥城11月25日电 危地马拉城消息:危地马拉政府25日证实,危地马拉一艘炮艇本月20日曾在阿马蒂克海湾水域炮击一艘英国船只。
危地马拉外交部副部长阿列尔·里韦拉说,上个星期天(20日),危地马拉炮艇曾要求进入阿马蒂克海湾水域的一艘英国洋际考察船表明其船籍,并对其未航行在国际水域发出了警告。由于船上没做出回答,危地马拉炮艇便向英国船只开了炮。
据报道,英国方面已就此事向危地马拉政府提出了抗议。英国认为,当时该船并未进入危地马拉水域。
危地马拉和英国1963年因伯利兹问题而断交。虽然英、危两国经过多次谈判,于1986 年8月恢复了双边领事关系,但危地马拉一直未放弃对英国前殖民地伯利兹的领土要求。据认为,这次事件有可能影响危地马拉与伯利兹之间就领土和领海边界问题正在举行的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发展美中关系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布热津斯基谈美中关系
本报华盛顿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在中美建交10周年之际,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博士就中美关系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书面采访。问答内容如下:
问:中美建交将届10周年,回顾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您对两国关系的现状如何评价?
答:我认为我们两国的关系是友好、全面和发展的,而且日益建立在真正深刻的互相理解基础之上。诚然,在诸如台湾问题那样的长期性问题上,或者,由于美国或中国外交政策展望方面的重大变化,今后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从华盛顿的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我深信,美国方面不会发生此种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深深地植根于这样一个原则,即良好而密切的美中关系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我认为,要加强这种关系,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两国政府磋商的级别,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
问:您在发展两国关系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您能否谈谈您个人在与中国交往中一些趣事?
答:在我个人从事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经历中,其高峰是同邓小平主席的几次会晤。最突出的是他刚到美国就光临寒舍。他和他夫人都是我家宴上的客人。我的孩子们为贵宾上菜。那天晚上的气氛颇值一提,不仅政治上融洽,而且,整个晚上一直沉浸在个人之间的热情之中。席间,我的小女儿端鱼子酱时不慎溅了一点在我们最尊贵的中国客人的裤子上。但是他一再安慰她,帮助她摆脱尴尬的局面。我为邓主席的温暖人情所感动。
问:我想您一定已注意到中国已进行了一个时期的经济改革,您对此有何看法?这种改革对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我经常对征询我意见的人说,真正的“perestroika”(意即改革)正发生在中国,而不是发生在苏联。中国领导人勇敢地对现有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尽管有不可避免的困难,甚至暂时的退却,但中国仍将在相对短暂的历史阶段内,在广泛的领域进入现代世界。
问:展望未来,您认为下个10年的中美关系前景如何?
答:我对美中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们共同的利益远远超过任何策略上的或历史遗留下来的分歧。我们共同的利益是地区性和全球性的。这些利益不仅有利于远东的稳定与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持一种日益多元化的、并非建筑在单一意识形态或大国霸权基础上的世界秩序。这样一个世界最终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基本追求的。下一个10年,中国将日益被看作是一个世界大国。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将承担起一个世界性大国应负的责任。世界将得益于中国的政治智慧和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南联邦议会正式颁布宪法修正案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25日电 (记者徐坤明)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今天正式颁布39条宪法修正案,从而为明年年初开始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联邦院主席诺瓦科维奇今天在联邦议会会议上指出,南斯拉夫通过修改宪法完成了一件对南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修改宪法本身虽然还不能保证克服经济和政治困难,但却是寻求克服危机办法的重要前提。
南斯拉夫现行宪法是1974年制定的。为贯彻铁托总统关于集体领导的倡议,1981年对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通过了8条修正案。
这次修改宪法规模较大,涉及面也广。现行宪法共有406条,今天颁布的39条修正案对其中135条作了修改补充,涉及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联邦职能、联邦和各共和国与自治省的关系等领域。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是1987年3月底根据联邦主席团建议决定着手修改宪法的。在这1年零8个月中,各共和国与自治省进行了反复的协商,广大群众也积极参加了公开讨论。在协商和讨论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议,但也出现了意见分歧,最后就修改宪法的主要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联邦议会联邦院于10月22日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最近几天,各共和国与自治省议会又专门开会,一致同意正式颁布宪法修正案。
南斯拉夫报刊在评论中指出,一致通过宪法修正案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获得了胜利,为进行经济政治改革和摆脱社会经济危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6版(国际)
专栏:

民柬联合政府驳斥越南撤军谎言 河内表示越军并未全部撤离老挝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民柬联合政府外交部发言人,11月25日发表声明说,越南最近没有从柬埔寨撤军,相反正在各地部署军事力量,并把侵柬越军编入伪军部队。
新华社河内电 越南24日正式否认越南军队已全部撤离老挝。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老挝一位副外长22日在万象对记者说,越南驻在老挝的军队已经全部撤走。
但是,越南外交部新闻司一位官员24日下午却向本社记者否定这一说法。他说:“越南已从老挝撤回一部分志愿军,并将根据两国政府的协议全部撤军”。这表明,迄今为止,越南军队并没有全部撤离老挝。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贩毒要犯马利克在卡拉奇落网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25日电 据此间巴基斯坦警方今天说,世界走私毒品要犯萨利姆·马利克本月23日在卡拉奇被抓获。
警方说,马利克曾把数以吨计的麻醉品和海洛因贩卖到欧洲、北美和沙特阿拉伯。
该犯长期以卡拉奇为走私的大本营。他上次被捕是在1984年,可是不久他便越狱潜逃了。1984年前,他的寄售毒品也曾在沙特阿拉伯被查获。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拒绝向阿拉法特发放签证 巴解谴责美国做法违反国际法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6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政府拒绝向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发放入境签证。
阿拉法特于11月24日提出申请美国入境签证的要求,计划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于下周开始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的辩论。
按照联合国和东道国美国于1974年签署的协议,美国应当对联合国邀请的人员从事公务提供出入境方便。
本报讯 据外电报道:巴解组织26日谴责美国不给阿拉法特参加联大会议的签证。
11月26日,美国拒绝巴解执委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提出的赴美在联大讲演的签证申请。对此,巴解组织发言人说,美国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法,犯了一个“大错误”。
在舒尔茨宣布其决定之前,阿拉法特在科威特说,如果美国拒绝给他签证,他将要求联合国把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辩论移到日内瓦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皮诺切特首次宣布按时交权
新华社圣地亚哥11月26日电 智利总统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昨天在圣地亚哥第一次明确表示,他在1990年3月11日任期结束后将交出政权,并表示要解甲归田。
在今年10月5日举行的智利公民投票中,皮诺切特连任总统的企图遭到挫败。根据宪法规定,智利将于明年举行大选。皮诺切特应在1990年3月交出政权。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阿富汗喀布尔军队184名官兵11月25日向阿富汗游击队投降。
△塞浦路斯总统瓦西利乌和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26日在雅典对迅速解决塞浦路斯长达14年的分裂问题表示乐观。
△扎伊尔当局对南非24日公布的关于黑人领袖曼德拉出院后不再入狱和免除“沙佩维尔6青年”死刑的决定表示十分高兴。(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苏联公众热烈讨论两个法律草案
孙润玉
历时一个月的全民讨论苏联宪法修改草案和苏联人民代表选举法草案的高潮已接近尾声。到目前为止,苏联最高苏维埃收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已逾20万条。群众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之高,达到少有的热烈程度。
绝大多数群众对苏维埃代表选举制度的一些重大改革,如提名代表候选人时不应有名额限制,各级苏维埃进行差额选举,竞选运动由2个月延至4个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及其他经选举产生或由各级苏维埃任命的官员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各级苏维埃执委会成员、苏联各部委负责人(主席除外)和法官、国家仲裁人及检察官不得成为相应的苏维埃代表以及成立宪法监督委员会等都表示积极支持。但不少群众对草案的某些规定表示了不同意见,有的甚至持完全对立的立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关于司法改革的决议》中明文规定:“由上级人民代表苏维埃选出区、市、自治区、州和边疆区的法院……应当成为加强审判员独立性的保证之一”。但苏联宪法修改草案却规定法院“由同级苏维埃选举产生”,这自然引起广大群众,特别是法律工作者的不满。不少群众来信指出,这是从第19次党代表会议精神的倒退,这将难以保证审判员的独立性。
——不少人担心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由苏共中央总书记兼任这一权力集中于一人手中的做法,将不利于发扬民主和实行群众监督。不少人提出,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候选人最好两个,这样可两者择其一。
对最高苏维埃及其主席团主席的选举方式也提出了不同意见。苏联宪法规定,苏联最高苏维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宪法修改草案却规定,今后苏联最高苏维埃将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不少群众对这种间接选举的方式提出反对,担心这样做会使代表与选民疏远,甚至失去与群众的联系。
苏联《共青团真理报》最近对6119名不同年龄、职业和阶层的群众进行了调查,仅7.1%的被调查者认为苏联最高苏维埃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86.2%的人赞成直接选举。同样,95.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以直接、秘密投票的方式选举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是否保留各加盟共和国自由退出苏联的问题,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现行宪法第72条规定,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己决定是否留在联盟的权力,但宪法修改草案规定,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就苏联的组成问题作出决定的权力,与现行宪法第72条相抵触。这遭到波罗的海沿岸3个加盟共和国和格鲁吉亚许多居民的反对。爱沙尼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甚至于11月16日召开非常会议,并通过决议,提出苏联法律须经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登记方能生效,该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有权暂停苏联立法文件的运用或确定其运用限度。这一决议已遭到苏最高苏维埃否决。
鉴于上述情况,一些人提出推迟通过两个法律草案。这一建议也遭拒绝。一个由11人组成的代表筹备委员会正对全民讨论中反应的意见进行研究整理,具体结果在11月29日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上将见分晓。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阿尔及利亚执政党六大开幕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七日在阿尔及尔开幕,沙德利总统主持开幕式并致词。
来自民族解放阵线党基层组织的约五千名代表将在会上讨论、通过沙德利总统提出的政治改革方案。大会还将确定共和国下届总统候选人。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阿匈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据阿尔巴尼亚报纸二十六日报道,阿尔巴尼亚政府和匈牙利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把两国外交关系由代办级升为大使级。
阿匈外交关系是一九六一年底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南非军在纳米比亚贮存武器
据泛非通讯社二十六日报道说,正当安哥拉、古巴、南非和美国四方会谈在日内瓦达成的原则协议即将签署之际,南非军队正在纳米比亚秘密贮存武器弹药。
报道说,南非军队贮藏武器的目的,很可能是要利用纳米比亚的分裂主义分子进行破坏纳米比亚的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卡卢奇将访西欧与海湾六国
美国五角大楼二十五日宣布,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将于本月二十八日离开华盛顿,开始对法国、比利时、阿曼、巴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六国进行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西班牙通过西美新防务协定
西班牙政府发言人吉列尔莫·乌纳说,西班牙政府二十五日通过了一项同美国签订的为期八年的新防务协定。这项协定规定,美国将于一九九二年从西班牙撤走七十二架F-16战斗轰炸机。
这位发言人还说,西班牙政府通过的新协定文本不久将提交议会批准。
西班牙首席谈判代表马克西莫·卡哈尔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雷金纳德·巴塞洛缪昨天在西班牙外交部草签了这项协定文本,从而结束了从一九八六年七月开始的谈判。(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11月25日晚6时46分,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有明显震感。
据报道,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以北约100多公里的席库提米,震级为6级。这是自1935年以来在加拿大东部地区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波及美国的华盛顿和密执安州。
目前还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报道。
本报记者 郭文福(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第二批18名被释放的伊朗战俘26日下午离开巴格达回国。
在此之前,第二批伊拉克51名伤病战俘乘坐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租用的飞机于中午抵达巴格达。
图为24日两伊交换第一批战俘时,一位伊朗伤病战俘(左)抵达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