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美面临爆发新贸易战危险
欧共体将禁止从第三国进口含荷尔蒙肉类
美国强烈反对并要求欧共体废除该项禁令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9日电 欧洲共同体和美国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贸易战的危险。
共同体委员会对外关系负责人德克莱克今天对报界说,欧美双方关于农产品贸易的“意见分歧依然存在,甚至趋于尖锐化”。他警告说,如果美国从明年初起对共同体禁止进口含有荷尔蒙的肉类的立法实施经济制裁,共同体将予以反击。
美国农业部长理查德·林、总统贸易特别代表尤特同共同体委员会负责农业和对外关系的委员安德里森和德克莱克昨天和今天在这里就双边贸易争端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共同体去年年底通过了一项新法律,从明年1月1日起禁止从第三国进口含有荷尔蒙的肉类。美国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项禁令将会波及美国每年1.3亿美元对欧的肉类出口,要求共同体废除该项禁令。
德克莱克说,共同体在这两天的会谈中,建议寻求一项政治解决办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既保证共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法律的实施,又缩小对美国出口的消极影响。但我们的这项建议“没有受到很好的对待”。
德克莱克说:“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完全取决于美国”。“共同体制定的法律不能修改,只能按期实施,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他说,他正期待着美国在下星期二前对共同体建议作出答复,以便由共同体理事会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德克莱克还说,如果美国拒绝共同体的建议并援用美国新贸易法的条款,全部禁止共同体对美国的肉类出口,这将使共同体每年蒙受4.4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他也透露说,一份反报复措施的清单已准备妥当。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从东南亚进口工业品剧增
新华社东京11月20日电 据日本大藏省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至10月,日本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工业产品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1%,为187.64亿美元。这个数字比从美国进口工业产品额仅差6亿美元。
据日本通产省贸易局官员估计,明年日本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工业产品额将跃居进口工业产品对象国和地区的首位。
日本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工业产品的增加,反映出它们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日元升值、石油价格剧跌等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大建议增加援非资金
孟加拉国获国际救灾捐款5亿美元
本报联合国11月18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第43届联合国大会今天对《联合国1986—1990年非洲经济复苏和发展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审查和评价,并一致通过决议,建议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增加资金援助,以支持非洲的发展努力。这表明国际社会对非洲危急经济形势的严重关注。
本报联合国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16日下午,在联合国总部内召开的“援助孟加拉国特别会议”上,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共认捐5亿美元的现金和物资,以帮助孟加拉国人民克服水灾后面临的困难,重建家园,恢复经济。
这次会议是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孟加拉国9月初发生特大水灾后,与孟加拉国政府充分协商而决定召开的。
认捐的国家有英国、日本、美国、法国、中国等32国,还有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将建立统一科技情报网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19日电 南斯拉夫为改变科技情报网比先进国家落后20年的状况,决定从明年起筹建全国统一的科技情报网。
为此,南联邦议会科学委员会决定在今后三年内从联邦科技开发基金中拨出相当于3000万美元的第纳尔资金,用以发展科技情报工作。同时,各共和国和自治省也将拨出相当于7000万美元的第纳尔资金发展本地区的科技情报系统。而各科技情报系统的承建单位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整个系统的筹建工作将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马里博尔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承担。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积极提供发展援助
数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最高
新华社维也纳11月18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今天公布的数字显示,沙特阿拉伯目前每年向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7%。这个比例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
在这方面占第二位的是科威特,其外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接下去依次是挪威(1.1%)、荷兰(0.98%)、丹麦(0.88%)和瑞典(8.5%)。欧佩克13个成员国向外国提供的发展援助占它们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5.6%,占世界第一位。
其次是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为0.5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0.34%。


第7版(国际)
专栏:特写

跨越海峡两岸的“桥”
——大陆、台湾诗人在曼谷聚会
新华社记者 马胜荣
夜幕低垂,曼谷市亮起了耀眼的街灯。繁忙的周末开始了。
在市区著名的金融街——四龙路正阳酒楼4楼的大厅里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诗人在参加完为期5天的世界诗人大会之后,正在这里畅叙同胞骨肉之情。
这是大陆和台湾诗人的首次聚会。大陆《诗刊》主编张志民激动地说:“我们大陆诗人这次来曼谷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同台湾的诗友相聚。我们终于搭起了这座‘桥’”,“这座‘桥’是靠诗、靠我们的良好愿望搭起来的。”
台湾著名诗人钟鼎文先生是世界诗人大会的发起人。他说:“多年来,我一直为中国诗人之间有鸿沟感到不安,总有个心愿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能聚到一起。”“海峡两岸的诗友今天共聚一堂,是我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我为这件事的实现流下了泪。”老诗人说着摘下眼镜,拭去激动的泪水。在座的人无不为之动情。
这次参加聚会的大陆和台湾诗人共40多人,此外还有泰国和各地华人诗友。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诗作,了解对方的生活。
《诗刊》副主编刘湛秋对台湾诗人沙白既行医又写诗很感兴趣。沙白笑着说:“牙医也可以有诗情啊!”刘湛秋果然认真地说:“我的牙真的有病呢!”“这里没有诊所,只能到台湾再看啦,”沙白答道。说着,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诗人、作家晓刚是大陆9位诗人中唯一的女性。她好像同台湾诗人早已认识,一会儿同这个说,一会儿又同那个谈。记者问她谈了些什么?她答道:“什么都想谈,时间太短了,但愿不久再能相会。”台湾诗人向明满怀信心地说:“‘桥’已经搭起来了,过‘桥’就容易了。”
今天虽然是台湾和大陆诗人的正式聚会,但海峡两岸的诗文交往已经开始有一段时间了。
台湾曾出版过大陆诗人专号和两岸诗论专刊。大陆也出版过不少台湾诗人的作品。
台湾诗人宋膺在赠给聚会的一首题为《路》的诗中写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直,”“只要不想走绝路,总是条条大道相通。”
海峡两岸诗人愿意为加宽这座“桥”继续努力,愿这座新搭起的“桥”永远相通。
(新华社曼谷11月19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悼念著名物理学家茅诚司先生
孙平化
1988年11月9日上午,接到茅诚司老先生逝世的噩耗,实在感到突然。不久前我还接到茅伊登子夫人的信,说茅老先生的健康正在恢复,在家静养,有时还到东京附近的别墅度周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突然传来他与世长辞的不幸消息,岂能不令人感到吃惊和心痛。
茅诚司先生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学术上有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和大学教授,曾任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校长。他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兼任数十个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晚年一直担任日中友好六团体之一日中协会会长。他是日本自然科学界里从事日中友好活动的先驱者。同茅诚司先生有长期交往的中国科学院的同志每当和我谈及茅诚司先生时,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好老人,中国人民的一位难得的好朋友。他毕业于藏前高等工业学校,后又到仙台东北大学读书,我是在藏前高工改为东京工业大学后读过几年书,因此茅诚司先生是我的名副其实的老学长。由于毕业于同一母校前后辈的缘份,所以我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友谊,相逢时感到格外亲近。
万事开头难,开路的人总要比后来的人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现在中日双方科学家们经常在双边或国际会议上坐在一起展开讨论,但30年前在日本这样活动还是不允许的。50年代中期,茅诚司先生率日本物理代表团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来访,接着,当时的郭沫若院长率中国科学家回访,为中日民间学术交流开辟了一条通道。我们永远忘不了为中日科技学术交流开路作出宝贵贡献的茅诚司、朝永振一郎、坂田昌一以及有山兼孝等几位著名物理学家。
茅诚司先生始终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主张日本应该予以支持和帮助。记得是在福田赳夫内阁后期,有一次茅诚司先生来北京访问,提出一个发展中日科技交流的新构想,即由中日双方合作,日本政府资助,在北京合建一所中日科技交流会馆,作为中日双方科学技术交流、学术讨论研究、提供资料服务等各项活动的园地。这一倡议得到当时的中日友好协会廖承志会长的积极支持,为此周培源同志和茅诚司先生还正式交换了信件。茅诚司先生在北京提出这项建议是诚恳的、认真的,也是有准备的。他说他出发前曾同福田首相谈过,福田首相表示支持。以后由于情况不断变化,这件事未能实现。但茅诚司先生念念不忘、想方设法要发展中日科技学术交流的心愿,将会以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逐步得以实现。对于茅诚司先生这种热心于中日科技交流的精神,我们十分敬佩。
茅诚司先生不仅是一位有学术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也是老一代日中友好运动领导人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掘井人之一。他虽然在日本社会上、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但却住在一所普普通通的日本式住宅,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我多次去他家共进早餐,吃他平时天天早晨吃的东西,我完全不觉得我是在作客。坐在茅诚司先生旁边,边吃边谈,又说又笑,如同学生到亲近的老师家串门一样。可是今后再也享受不到这种特殊友情的温暖了,茅诚司先生默默地去了,永别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风趣幽默的言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敬爱的茅诚司先生,安息吧!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英国报界的“周末战”
近一段时间以来,英国报界掀起了一场竞争,因发生在周末,暂且称它“周末战”。
9月开始,6家英国全国性的大报,为了促进发行量的增加采取各种措施,有的扩大周末版的版面,有的搞增刊,还有随报附送新的杂志等。这些增加的篇幅内容也是各种各样的,既有新闻、图片,也有生活指南、街头流言蜚语专栏以及广告等等,大有把广大读者淹没在这些读物之中的势头。报刊评论家保尔·约翰逊一向仔细阅览各种报刊杂志。面对这一新的形势,他也只好甘拜下风,连声说,“我再也招架不住了,只好从各种报刊读物中挑着看。”
各家报纸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效果。据报道,《独立报》出了周末《独立》杂志,第一期刊有短篇小说、美国总统竞选专栏、苏军撤出阿富汗的详细报道等等,9月份发行量就立即增加了2万份。《星期日泰晤士报》从今年年初的5个专栏、125页增加到8个专栏、150页,总重量达3.5磅,半年发行量上升了3.8万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增加这些篇幅或杂志都采用彩色印刷,改变了过去英国大报多数是黑白印刷的老套。报纸篇幅增加后,广告也增加,报纸利润也相应倍增,估计今年英国各报盈利可达3亿美元,这是英国报业近年来罕见的。
有人指出,要是发生在1986年以前,这在英国简直难以想象,因为当时大报印刷技术落后,1986年,英国几家全国性报纸先后从传统的舰队街搬到东伦敦,在印刷技术上作了较大改进,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才使报业的生产率大大提高。
然而,英国报界人士把这种局面称之为“令人担忧”的好现象。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要扩大发行量改进报纸内容、提高质量才是最主要的。只有在新闻报道上下功夫,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世绍)


第7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十八日,英国伦敦一家商店为著名的卡通人物“米老鼠”举行六十岁生日庆祝活动。与此同时,世界不少地方也举行了类似的活动。“米老鼠”是由美国著名动画片作者迪斯尼于一九二八年首次推上银幕的。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国新设计的苹果自动分拣机,不同大小的苹果进入分拣机,就从不同的通道送出,规格一致,便于分级装箱,且省时省力。
新华社记者 吕全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