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文章的繁简
朱正
一般说来,文章写得简洁比写得烦冗要好。这大约是人们都能接受的一个标准。
太史公总是古往今来有数的文章大家了,你看他,一部《史记》,不过那样的篇幅,把自远古以至当时的史事写得那么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可是刘知几还要挑剔他,说他有些地方还嫌烦冗了。例如《扁鹊仓公列传》,前面说淳于意(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后来写他在回答诏问的时候,上面这几句话又出现在他的答语中。刘知几在《史通》里批评说:“夫上既有其事,下又载其言,言事虽殊,委曲何别?”
欧阳修修《新唐书》,他很自负的一点是“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他用比《旧唐书》要少的字数写了更多的史事。大约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达:传递的信息量除以传递手段(字数),商数越大越好。
古人如此,今人也是这样看的。一九四二年延安整风,毛泽东也说:“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是这样看的。那年爱伦堡来访,同中国记者座谈,他提出写稿要同打电报一样,想到多写一个字就要多出一个字的钱,就短了。为了说明长并不比短好,他举了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例子:任何一位姑娘都能分辨出“我爱你”和“我很爱你”这两者分量上的差异。
避免烦冗,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是有益的;可这又不能绝对化。例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果哪一位笔削家把它改为“在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那就不但作者不会答应,我辈读者也不会答应的。这不是一份(比方说)拆迁户的财产清单,据以确定补偿金额的;这是一篇散文诗,它渲染出了一个中年人在秋夜里落寞苍凉的情怀。如果把希望读者感受到的情绪也算作一种信息,这两者所传递的信息量其实是很不一样的。这两株枣树分在两句说要比合在一句说好些。
戏改成都武侯祠半副楹联作结:
不求是则繁简皆误,后来命笔要深思。


第8版(副刊)
专栏:

题画四则
刘征
小引
小文用文言写,也算有点怪。一则“题画”从不用白话;再则用文言写杂文也算一体,多了不必,有一点无妨。有意搞此一篇,以示泱泱华夏,无所不有也。
题虎尾兰图
虎尾兰,一名虎皮掌,叶如长剑而披虎纹。盖树中之云杉崖柏,鸟中之苍隼皂雕,兵中之长枪大戟,人中之拔山力士,书中之长史藏真,画中之石涛八大,诗中之“子章骷髅”,词中之“大江东去”,曲中之“响当当的铜豌豆”也。岁在甲子,坐小斋写生,而以矮小之棘刺绕之,妙不可言。
题汉柏二将军图
“参天黛色本无伦,老去犹堪十亩阴。千古游人仰奇杰,何须封作大将军!”此余1985年游嵩山嵩阳书院时所作诗也。院中有汉柏二。一株伟岸无伦,另一株略逊。传汉武帝来此,误封大者为二将军,逊者为大将军,遂不可更易。武帝为明主,何聩聩乃尔!或狂者造语以讽世耳。量才之不平,自古而然,可慨。抑又不然。观此柏盘根踞石,香叶迎风,冥冥然,落落然,即隐幽壑而为燕雀之栖亦无愠色,焉知有大二之别,更焉知己身之高大否也。
偶写柏形,悬之壁间。柏如老友相逢,拈其苍髯,向余颔首。
题听噪图
《听噪图》候君一民之大作也。一秃翁坐中庭大树下。上下四方有雀万千围之而噪。翔于天者意态冷然而间,似漫说风凉话:卧于檐者神色诡然而阴,似暗传中伤话;坐于枝者嘴脸威然而正,似妄说决断话;骑于墙者眉眼油然而滑,似巧说挑拨话;绕于耳际者狡然而酸,似歪说讽刺话;啄于鼻者狞然而狠,似横说骂詈话。乱糟糟,闹轰轰,咿咿呀呀,喊喊喳喳,令人目眩,令人耳聋,令人气馁,令人心死。而此翁者,目若无所视,耳若无所闻,悠然如坐空谷之中而听泉石松风之音。翁其有道者欤!世上雀族甚繁而有道如翁者盖寡。翁若举办防噪气功班,报名者必云集,万元户何难哉?候君见此语,必嗤我于聒噪中寻开心也。
题鬼趣图
清陈老莲《鬼趣图》,少时曾见。或头大如斗,或掌大如箕,或牛头蛇身,或獠牙狐尾,丑怪百态,不可端睨。韩非谓画鬼魅易,或未必然。老莲虽刻意求奇,实拙于画鬼者。既为鬼,必粉面朱唇作依偎相就状,必执手流涕作肝胆相见状,必慈眉善目作悲天悯人状,必慷慨激昂作仗义成仁状,若丑怪尽形于外,则表里如一之伟丈夫也,何鬼之有?是图已相失四十余年,偶题所忆如此。然如少年时题之,必不能作此语。 1988年11月辑抄。


第8版(副刊)
专栏:名域漫步

世界屋脊拉萨城
都君萍
绵绵阴雨一直伴随着漫长的旅程,想不到一登上这座高原古城拉萨,就受到了太阳的热吻。这里的人几乎每天都能与太阳会面。即使在七、八月的雨季,那雨也是入夜以后才下的,第二天天一亮,依然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日照长,辐射强,人的肤色因之变得黝黑。有了阳光充足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太阳能造福人类就成了这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赶上传昭大法会,大昭寺内千盏供灯长明,法号呜呜,经声不断;八角街头人山人海,经幡飘飘,香烟缭绕,朝拜和布施的香客络绎不绝。传昭意为发源或祈愿,始自公元1409年(明永乐七年),为藏传佛教一代宗师宗喀巴所创办。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传昭法会一直延续到“文革”前的1965年。198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通告,恢复传昭这一正常的宗教活动和沿习已久的群众性宗教节日。
在淳朴的藏胞心目中,文成公主也成了慈善女神的化身。大昭寺门前那株老干虬枝的“公主柳”(又称“唐柳”),尽管已经枯死多年,只因它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手栽培,藏族人民仍然精心保护着它。古柳的身旁竖立着三道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立于唐代长庆三年的“唐蕃会盟碑”。因前有文成、金城二公主嫁到吐蕃,唐穆宗与赞普弃足德赞便属舅甥之分,此碑又被称为“甥舅会盟碑”。藏汉两种文字镌刻的碑文记载着唐穆宗和吐蕃赞普弃足德赞结盟和好的史实和汉藏两族的亲戚关系,表达了双方“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和“永崇甥舅之好”的良好意愿。
13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湖沼荒滩,文成公主熟谙天象地气,她观察拉萨的地形,好似一个仰卧的母夜叉,不利于创基立国,只有在女魔的心脏——卧玛错湖上建寺,才能镇其妖气,化大凶为大吉。藏王松赞干布听从公主的意见,用白山羊背土,开始了浩大的填湖建寺工程。两年以后,拉萨的第一座宏伟建筑——由公主亲自绘图设计的大昭寺终于矗立起来。这座寺庙是藏汉建筑技术交融的结晶。
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角街是拉萨的老街,也是拉萨的闹市区。这儿居住着四、五万藏族居民,占全市藏族人口的80%左右。
登临布达拉宫光彩熠熠的金顶,举目四顾,大河中流,群山环拥,市井喧繁,气象万千。低首北瞰,红山背后的林荫深处有迷人的龙王潭,人间仙境罗布林卡就在龙王潭的西岸。林卡里共有3座供达赖消夏的宫殿。最有名的达旦明久颇章(颇章意即宫殿)扩建于1954年,通称新宫。从外表看,它依然保持着古老的藏族建筑风格,而它的内部已装备了许多现代陈设。宫中还设有达赖的法座,宫门两侧悬挂的两条虎尾鞭,当年曾作为威严的象征,达赖出则用以驱人清道,归则悬以谢客锁门。而今已然失去往昔的威风,成为任人观赏的文物了。
20多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拉萨却是不可阻挡地大步前进了!无论是在富有现代气派的新城,还是在藏族特色浓郁的老街,一条条柏油马路交织延伸,一幢幢办公大楼和居民楼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今日的拉萨,正以崭新的姿态和非凡的气概,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嘉陵索道
陈显涪
以高昂的骄傲横贯于波涛之上,用钢一般坚强的双手,挽起两岸的企求……
晨曦初露,朝阳是你放飞的风筝,尽管它有耀眼的线头,却攥在你的手中。
黄昏降临,夕阳是你缠裹的绣球,尽管它有绵绵的依恋,你却牵它走进溟蒙的帷幕。
多雾之季,你拨开幕帐向前探询,像寻找一种失去的真理。太阳出来了,抚摸你温暖光洁又富于弹性的胴体。我的心,沿着你宁静、均匀的呼吸向上攀援。
我感到,你大概就是山城生命的脉搏了。
是歌乐山爱的溪流;是解放碑歌的曲谱;是大渡口钢的延伸;是九龙坡电的闪烁。
不,你是峨岭公园曲线完美的手臂,你是红岩村中革命志士的小路。
每天,你用滚滑的轰鸣,向乘客讲叙无数个与山城息息相关的故事,讲火锅姑娘,讲商场租赁,讲嘉陵摩托,讲横向联合……
由此,你能够持久地拥有飞渡天堑的平衡,嘉陵江因你而欢歌。
买月票的姑娘和小伙,相识在同一条跑道上,月亮缺了又圆,还有人遗憾没有机会在同一轨迹上重合。
你一边跑,一边揩汗。
云彩读着你的辛苦,像读一首描写劳动者的诗行。
一半是市容的风采,一半是时代的凝缩。
历史,在这里晾晒它的幻想。
看吧,在你的身后,无穷丰富的背景增添伟岸的内容。
伟岸,是因为你高。
重庆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舶,嘉陵索道,你该是牵引它前进的绳索。


第8版(副刊)
专栏:

“被上帝罚为不断地跑步的人”
瞿江
最近,读了新出版的《中华儿女》创刊号,其中有《刘再复谈人生体验》一文。当记者让他概括自身的本质时,他说,他像古希腊神话里讲过的那种“被上帝罚为不断跑步的人”。读了这句话,我的心不禁一阵颤动。
我和许多同志常常惊叹:再复身为文学研究所的所长,所务缠身,却依然不断地向社会奉献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的时间和精力从哪里来?读了他的《人生体验》后,才知道其中的奥秘,这就是他的“不断跑步”:跑累了,不能停下来;节日、假日不能停下来;被人赞扬时,不能停下来;被人诅咒和攻击时,也不能停下来。不迷信他人的才能,也不迷信自己的才能,只确信:“勤奋是人生唯一的救星”,“探索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他在担任所长期间,除了热情工作外,仍把人生重心放在学术上,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读书、研究。许多同志善意地取笑他把“生活学术化”了。命运对人固然是严峻的,但最终也还是公正的,对于再复的“不断跑步”,最近给予的报偿是在这金色的秋季里,他获得了可喜的丰收——各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出版了他六、七部书籍。其中有《论中国文学》(作家出版社)、《寻找的悲歌》(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传统与中国人》(与林岗合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论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湖南人民出版社)、《刘再复散文诗合集》(华夏出版社)、《刘再复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此外,还有即将出版的散文诗集《人间·慈母·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此同时,台湾的新地出版社、人间出版社也出版了他的四部学术著作和散文诗集。
我们的国家已转入建设时期。繁重的建设任务需要许多真诚的儿女在困难中不停地跑步,无私地贡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以不屈的肩膀与祖国母亲一起承受改革初期的重担。我国中年知识分子中就有一批这样的人。近日,读了刘再复为雷达同志的评论集《灵性激活历史》作的序文,他描述了中年一代知识精英的普遍品格,我不妨抄录如下,相信这会使我们的同龄人感到鼓舞:
“中年一代的作家学人是不可轻视的。我们有信心对时代这么说。这一代人固然不幸地被历史剥夺过黄金般的年华,并带来了知识结构上的某些缺陷,但是,历史的风浪也磨练了这一代人,并赐与他们当中的许多优秀分子以一些特别宝贵的品格:坚韧、刻苦、执著,有信念,有思想,有责任感,有对于社会的真知灼见,蔑视贵族式的自我满足和嬉皮式的轻浮。他们的神经、胃,一般都是健康的。他们一旦赢得了时间,一旦心灵挣脱出牢笼,就会出现令人意外的进步,就会有所发现和创造。……尽管不少中年学人因为过于焦急与劳累,生命已经崩裂,但活着的,仍然是不屈不挠的,他们不怕死,仍然奋发着,进取着,追求着。”


第8版(副刊)
专栏:

百合花(水彩)  李杏


第8版(副刊)
专栏:

瓷刻艺术 农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