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短评

为解决住房问题而努力
住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当代世界上一个普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世界住房紧缺,其根本原因在于建房需要相当数额的资金,一般人往往无力支付。即使在发达国家,多数人也得依靠银行贷款来购置住房。在发展中国家,住房问题更形严重,大量居民栖身于贫民窟。为了引起世界各国对住房问题的重视,加快住房问题的解决,联合国把1987年定为“国际住房年”,继而又决定把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住房日”。解决住房问题,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当务之急。
从发展中国家目前住房情况看,有的国家由于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多方面原因,曾经或仍然主要采取由政府出资兴建住房、低价出租的办法。这种办法占用了国家的大笔资金,滞阻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导致住房建设进展缓慢和种种社会弊端。因此,不少国家根据本国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灵活的措施,使住房建设逐渐形成生产、供给、销售的配套体系,而且基本上由私人或企业去经营。政府摆脱了住房投资重担,就有可能对购房者给以政策上或经济上的照顾和支持,而需要住房的人也有可能得到或租到切合自己需要的住房。这些国家的努力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它们的经验,对于正在为解决住房问题而努力的各国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我国建国以来,住房问题一直依靠由政府建房后低价出租来解决。事实表明,这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办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把住房改革提上日程的时候,我们在今天“世界住房日”刊登一些国家的住房情况,介绍它们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供读者和有关各方参考,博取众长,以期有利于我国住房改革工作的推进。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望。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住房严重紧缺
张友新
世界住房严重紧缺,众多百姓居住条件十分困窘,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紧迫问题。
人世间,多少人流落街头,多少人飘泊无依,虽然无精确统计,但据联合国估计,在全世界50亿总人口中约有十多亿人住房很差,其中约有1亿人口露宿街头。虽然发达国家居住条件较好,但也有数量相当可观的人蜷缩在街头巷尾。据报道,在美国有250万无家可归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官方统计,英国无住房的家庭有10万户,而实际数字可能还要高得多。奥地利的维也纳有7000人无家可归,晚上躲在车站候车室或行将拆除的空房子里过夜。在巴黎,无家可归者达1万人。据估计,西欧无固定住所的人数达100万。可见,即使发达国家,住房问题也是个棘手的社会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住房问题尤为严重。今天世界上有3000万3岁至10岁的儿童踯躅街头,而在拉丁美洲有2000万青年和儿童每天晚上睡在大街上。目前,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40%在贫民窟苦度岁月,到本世纪末有可能增加到60%以上。例如:在贫民窟居住的,印度的加尔各答有200多万人,菲律宾的马尼拉有150万人。贫民窟建筑一般低矮破旧,缺水少电,无下水道,道路坑坑洼洼,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也几乎没有。由于居住条件极端恶劣,联合国估计:在各国贫民窟居民中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同时,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也常常从贫民窟发泄,导致暴力、枪杀和动乱,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住房问题不仅严重困扰着发展中国家,也困扰着不少发达国家,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

泰国注重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
本报记者 刘爱成
在泰国,高收入者可不必为住房发愁,但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住房却是紧张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泰国政府于1973年建立了专门负责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和改善城市贫民区状况的全国房产机构,有工作人员2000多人。
全国房产机构官员介绍说,该机构每年进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况调查,然后作出住宅建设计划和预算。资金来源除政府拨款外,还吸收国内私人企业投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以及接受美国、荷兰等国的援助。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该机构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一般是与私人建筑公司签署承包合同。房产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住宅区的规划、工程设计及施工监督和竣工后的验收,主要在质量和时间上把关。从1976年初到今年6月底,该机构共建造了7万多套住房,解决了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租、卖住房过程中,政府坚持所建房屋只提供给中、低收入者的原则。由租、买者提出申请及单位证明其工资收入及住房困难,经核实后方可租买。严禁一些人利用中低收入名义将房子租买下来,然后再高价租卖给他人。因为这些房子是专为中低收入者所建,价格便宜得多,租金一般为租者工资收入的20%。买房均为分期付款,期限为20年。在此期间,价格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
当记者来到曼谷南郊的邦埔里新城房管所时,见所里顾客盈门,几十名工作人员忙不迭地接待购房者和办理购买手续。房管所负责人潘西女士陪记者参观了住宅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路旁有新设的公共汽车站和公用电话亭。住宅区的东部则是医院、中小学校、体育场和游泳池等公共设施。西部全是两层住宅楼,共有5000套。当记者走进楼房时,发现墙壁没有粉刷修饰,楼下的大门也没有安装。正纳闷间,潘西女士笑着说,这些房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半成品,可以说只完成了85%的工作。我们考虑到中低收入者在经济上的困难,所以就利用这种办法比较便宜地出售给他们。他们有了地皮和房屋,将来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爱好自行改造和装饰房间,美化环境。她指着一套正在粉刷中的房子说:“看,他们中有的已经开始干起来了。”
多年来,泰国国家房产机构还十分重视城市贫民区的改造。房产机构一方面把贫民区的部分家庭转移到租金很低的平房和楼房居住,另方面在贫民区内修建道路、下水道和供水供电设施,使贫民有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房产机构已改造城市贫民区15个,使47000多户人家改善了居住条件。
(本报曼谷9月27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西住房贷款制度卓有成效
本报记者 兰才基
巴西住房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帮助中下层人民解决买房难的问题,巴西政府实行了全国统一的住房贷款制度,对解决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1964年,巴西就成立了全国住房银行,1986年并入联邦经济银行,今年1月又成立了全国住房金融体系。它的业务活动范围主要是吸收社会投资、转换储蓄存款资金、向市民发放和回收住房借款。市民购置房屋可向这个体系设立的机构提出申请。
巴西在实施住房贷款制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革与调整,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这种住房贷款制度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住房金融体系向职工发放购房贷款的数额,按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的水平而定。今年年初调整住房贷款政策过程中,政府放宽了发放贷款的限额和条件,使职工买下的住房条件相对有所改善。
第二,发放住房贷款以可变换的国库币值单位(OTN)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币值单位每月随物价上涨指数进行调整,因此不受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影响。
第三,贷款利息和还款期限与借款额挂钩。
第四,支付保险金额和鼓励提前还款。借款人除了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以外,还必须同贷方和经纪人共同承担一定比例的保险金。这样,在他由于失业、死亡等原因失去支付能力时,仍有权获得按合同买下的住房。
第五,合同可以转换。在今年调整住房政策以前订立的旧合同,允许转换成新的合同,使借款人从中享受新规定中的贷款优惠待遇,如果仍按旧合同偿款,借款人在支付尚未还清的余额时,可得到25%的减免,新旧合同转换所出现的利差亏损,由政府给予补偿。
这种住房贷款制度,使职工借款买房、还款付息都比较合理灵活,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所以房市活跃。今年前8个月申请买房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倍,预计全年通过住房金融体系售出的各类住宅可达到70万套,加上私人资本建房30万套,计划实现售房100万套的目标。(本报巴西利亚9月26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变“福利房”为“商品房”
——科特迪瓦住房改革带来房市繁荣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博爱晨报》的同行阿达马先生乔迁之喜,邀请记者到他家做客。当我们按照地址找到他家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几个月前那里还是一片平地,荒草过膝,野兔出没,如今幢幢新房毗连,一个新住宅区已初具规模。科特迪瓦近年对住房政策进行改革,使无数像阿达马那样的困难户有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
“过去找房子十分困难,往往要用几年的时间。那时房少、价高,只能望房兴叹。可现在则不同了,到处都是新盖的房子,高、中、低档应有尽有,可以随便挑选。”阿达马高兴地对我们说。话毕,他带领我们参观他的新居。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中档商品房。阿达马说,他与银行签订了一个合同,每月交十万西非法郎(三百一十五西非法郎约合一美元),十年后房子将归他所有。他是报社的普通记者,月薪三十五万西非法郎,每周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作为购房基金,完全承受得起。他认为这比住那种低租金的“福利房”要好,那种房子虽然房租便宜,但他永远也成不了房子的主人。
科特迪瓦进行住房政策的改革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改革前,主要是由国家投资修建大批“福利房”,免费或低租分配给公职人员居住。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由国家包下来的办法有诸多弊端。它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思想,束缚了私营公司和个人建房的积极性。改革住房制度势在必行。
鉴于种种原因,政府于一九八五年作出彻底改革住房政策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国家不再投资建房和管房,而由私营和合营的房地产公司承担这个责任。国家只起“促进、支持和帮助”的作用,在宏观上加以协调。它首先撤销了住房金融管理公司,将其管理的三万多套房子廉价出售给房客;它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在科特迪瓦修建住房,大力发展私房,逐步实现由“福利房”向“商品房”的过渡;对私人建房,国家在地皮、税收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给予优惠,其减免数约相当于建房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
这种新政策实行时间虽短,却已初见成效。由于房源十分充足,不同收入的人都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自己称心的住房。一九八八年本是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困难的一年,但由于改革了住房制度,今年新建的房子却多于往年。只在阿比让市,由私人建成和正在兴建的住房就有五千六百多幢,总投资达五百二十亿西非法郎。无疑,这对解决城市“住房难”的问题将发挥很大作用。
(本报阿比让九月二十七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住房与军费
联合国大会接受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的倡议,确定1987年为“国际住房年”。普雷马达萨总理去年4月7日在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会议上发言,呼吁裁减军费。他说,全世界若能把1986年用于军事开支8000亿美元的10%用于住房建设,住房危机就能得以解决。
目前,世界军费总额近10000亿美元,其中美、苏及其主要盟国占75%。   ·辛边·


第7版(国际)
专栏:

目前几个国家住房水平
国 家 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美 国  176.5(每户住宅)
苏 联  15
日 本 12.8(1983年)
瑞 典 40
芬 兰 29
民主德国 26.6
南斯拉夫 18


第7版(国际)
专栏:

安得广厦千万间    ·朱根华·


第7版(国际)
专栏:

去年,法国巴黎由于气候严寒,成千上万个无家可归者受到严重威胁。法国地铁管理当局不得不在夜间开放地铁站台,为他们提供栖身之所,使这些以往露宿街头的流浪者,“有幸”进入地铁,以避风雪。  (新华社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