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1988—1989年度经济报告指出
今明两年经济形势令人乐观
新华社布鲁塞尔电 (记者张健生)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在19日通过的一份报告中对共同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形势表示乐观。报告预计,共同体12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1988年将达3.5%,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1989年虽有所降低,但仍可接近3%。
这份题为《为1992年作好准备》的共同体1988—1989年度经济报告指出,共同体能实现这样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始料未及”的。委员会在一年前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曾预测今年欧共体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25%。随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剧烈动荡又迫使其将预测增幅调低至2%。
在为发表1988—1989年度经济报告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共同体委员会主管经济事务的委员彼得·施密特胡贝指出,欧共体的经济形势之所以迅速好转,首先是因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本身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其次,整个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报告预计,今、明两年共同体的平均投资增长率将达7%;平均通货膨胀率将为3.5%。但高达11%的失业率仍然令人担忧,对此,报告提出在继续执行“就业战略”的总方针下,重点开发就业机会,扩大成员国之间的人员流动,加强适应新形势的技术培训,以及有节制地增加工资费用以便进一步提高资本利润率。
此外,报告还对今、明两年共同体经济形势的其它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概括成为另外三点“担忧”:通货膨胀率有上升的危险,部分成员国预算赤字过高以及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鉴于共同体建立成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各项措施正在逐渐具体化,报告认为,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克服上述困难。
委员会19日发表的这份报告将提交欧洲议会和欧共体的经社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上第一座浮动式海上油库最近在日本长崎县五岛列岛上五岛町附近的海面上建成。这座巨型油库由5个长390米、宽97米的大油罐组成,能储油400万千升。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迎接海洋能源开发热
  卢继传
据近日出版的《未来世界年度调查报告》1988年版,未来学家们在展望世界前景时,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心的事实:世界有可能发生新的能源危机。事实上,美、苏、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早已预计到类似的难题,并纷纷实施寻求代用能源的研究计划,其中把研究与开发海洋能源作为攻关目标。它主要利用波浪、海水温差、海水涨落产生能源。目前,这方面的前景相当诱人。
海洋是一个能源宝库。世界海洋的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据研究资料,1年内海洋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约60多万亿度。这些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为海流的功能外,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在海水中。
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可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由于种种原因,表层水暖,深层水冷是一种普遍现象。海洋表面层和500米深处的海水温度相差可达到20度左右。据发达国家实验表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海洋表层的热水引入锅炉变成蒸气,然后用深层冷海水加以冷凝,使发电机不停地运转;二是用热海水给液态氨、氟利昂之类低沸点的工作物质加温,使它们变成蒸气去做功,发电机起动后,用深层的海水冷却,使蒸气变成液态,这样反复循环进行发电。
经过科学家们长久不懈的探索,自1979年以来,利用海水温差发电,取得了明显的突破。美国夏威夷州的研究人员利用上述第2种方法首次实验成功。这次实验发出5000瓦的电能,供9盏500瓦泛光灯和1台电视机使用。据预计,美国将于90年代把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投入实际应用。苏联于1986年建成1座海水供暖动力站,之后运用于1座疗养所。这个动力站的功率为2兆瓦。据称,这种动力站供暖方式清洁、安全、成本低。
海水温差发电不消耗石油等矿物燃料,同时它是一种既无污染、又比较经济的发电方式。更难得的是,由于海洋广阔,人们可以获得巨大的能源。据统计,单在美国的东海岸由墨西哥流出的暖流中就可以获得美国在80年代初需用电的75倍。如果从南纬20度到北纬之间的海面上,利用其1半的海面水来发电,就能得到600亿千瓦的电能,这大约相当于70年代末全世界所产生的电能总和。
利用海水涨落产生能源也已成为现实。这就是所谓潮汐发电。这种潮汐发电与水利发电的原理差不多,即用一道拦水坝把海湾隔开,形成水库,拦水坝中间安装进水闸门,排水闸门和水轮发电机;涨潮时,打开进水闸门,海水经闸门流入海湾,带动水轮发电机发电,落潮时,关闭进水闸门,打开排水闸门,海水又向外流,从相反方向带动发电机发电。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所制定的能源研究计划中,都包括了海洋能源,如欧洲共同体今年6月批准了一个新的4年能源研究计划(1989—1992年),这项计划的第4部分就包括了利用潮汐和海水发电等。专家们预测,海洋能源将是下个世纪的重要能源。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欧向苏提供大笔贷款
  欧共体和捷草签工业品贸易协定
新华社巴黎10月20日电 (记者茅瑞清)法国最近向苏联提出建议,愿提供120亿法郎(约20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苏联加速实现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提供这笔贷款的法国银行团将由里昂信贷银行牵头。法国方面希望把这笔贷款主要用于发展苏联的消费品生产。
最近,西欧国家接二连三地向苏联提供大笔贷款。据法国报刊报道,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西德银行团于10月17日同苏联签订了30亿马克(约17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以意大利中央信贷银行为首的意大利银行团也在10月中旬同苏联签订了金额达6.8亿欧洲货币单位
(约8亿美元)的贷款协定。此外,英国银行也就提供10亿英镑(约18亿美元)的贷款问题,正同苏联当局谈判。
随着苏联国内外政策的变化,东西方关系出现了对话、缓合的气氛,西欧人表现出了愿意帮助苏联加速发展经济的欲望;而苏联也急于想从西方国家获得高科技,尤其是经济援助。《世界报》指出,苏联向西方大量举债,表明苏联政策起了重大变化,也是符合双方的利益的。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20日电(记者诸葛仓麟)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今天宣布,欧共体和捷克斯洛伐克昨天在这里草签了一项工业品贸易协定。
这是今年6月欧共体和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体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后,欧共体和东欧国家签订的第二个合作协定。欧共体和匈牙利于今年9月正式签订了经贸合作协定。


第7版(国际)
专栏:

这是瑞士一家公司在巴塞尔钟表和珠宝展览会上推出的一种报急手表。当雪崩或海难发生时,这种表可以发出高频信号报急,信号能够持续二十天。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德医生采用激光技术“焊接”神经获得成功
新华社波恩十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戴履斌)据西德汉诺威医科大学今天在汉诺威宣布,该校专家经过长期试验,最近成功地进行了一例用激光移植神经的手术。据称,这一手术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可能是首例。
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因不慎跌倒,右手“正中神经”被玻璃片划断致使右手三根手指失去感觉的二十五岁青年。
施行手术的是汉诺威医大的神经外科专家施托尔克教授和另一名名叫赛费特的医师。他们决定在这位青年右手“正中神经”断裂处“架接”一根约长三厘米的“神经移植体”。他们先从青年的小腿上取下一小段神经,并将这一小段“神经移植体”植入右手“正中神经”断裂处,然后用激光将
“神经移植体”同损坏的神经残端“焊接”到一起。“神经移植体”此时将作为一种“导轨”帮助神经生长。
手术时使用的激光为二氧化碳激光。这种激光的能量小,所以只会使神经组织外边缘的蛋白层变软,并从而能够将“神经端”互相“焊接”到一起。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关注西方对苏增加贷款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1日电 据美国一家报纸报道,西方工业国对苏联贷款的急剧增加趋势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
据报道,10天来,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商业银行先后表示愿向苏联提供总额为90多亿美元的贷款,这远远超出了过去3年里西方向苏联提供的总数为80亿美元的贷款。许多美国官员担心这些西方贷款可能会损害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第7版(国际)
专栏:

  农业开支减少 世界市场有利
  欧共体预算首次出现结余
本报布鲁塞尔10月21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亨宁·克里斯托弗森昨天透露,欧共体1988年预算将有结余,“这是很久以来,欧共体预算第一次出现这么好的形势”。
他指出,促成欧共体预算形势改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欧共体近几年来努力压缩农业开支,改革共同农业政策,今年初显成效;二是世界市场行情有利。由于美元价格比人们早先预料的高,加之美国、中国可能还有苏联的农业歉收、国际农产品及原料价格上扬,使共同体对农产品出口补贴有所减少,并同时增加了自己的关税收入。
他预计,1989年的欧共体农业开支,可能比预计的低,而收入则会高出预算。如果加上今年的结余,明年的预算便可节省38亿欧洲货币单位,欧共体可少向成员国分派8%的摊款。
欧共体明年的预算总额为450亿欧洲货币单位(合510亿美元)。其中,农业开支将可能仅占全部预算的59%。这样,欧共体将可明显改变多年来把2/3的预算用于农业开支的被动局面。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越南对卢布区出口完不成计划
  新华社记者 凌德权
据越南官方统计,越南今年头九个月的出口进度缓慢,仅完成年计划金额的63.3%。其中向苏联等经互会国家(卢布区)的出口情况更差,仅完成计划的56.3%。
越南外贸出口特别是对卢布区的出口为何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原因之一是越南通货膨胀严重,国家向生产单位收购出口物资但付不出钱。据报道,国家对七家经营出口产品的主要企业负债高达400多亿越盾。这些公司缺乏资金,有些连工资都发不出。南部橡胶生产单位已有1.2万工人因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而弃职,以致生产停顿。
原因之二是越南各外贸单位追逐美元等硬通货,纷纷抬价争购走俏商品,运到资本主义市场上出售。它们有了美元就进口摩托车、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等高档商品,拿到国内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这些外贸单位向卢布区出口,既拿不到外汇,又买不到高档电器等国内紧缺商品。因而,越南完不成对卢布区的出口计划。
越南《对外经济报》社论说:“如我们不能按计划保证交货,苏联也将相应地减少(对越出口)金额和商品物资种类。”社论呼吁在今年第四季度抓紧完成对卢布区的出口金额和商品种类。但河内人士对越当局能否扭转局面并不乐观。(新华社河内10月23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妈妈外出工作 爸爸照看孩子
  世绍
弗罗连是联邦德国汉堡的一位雕塑家,自称为“挨饿的艺术家”,今年48岁,为了支持妻子玛丽娅在一家报纸当好编辑,他在家看孩子管家务已有7个年头。换尿布、给孩子喂食、洗脸、陪他们玩耍,以及其它家务事,已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从内心喜爱这份工作,认为这是他十分重要和美好的经历,有助于发展艺术生涯。他笑着对人说,“两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就是我创作的艺术珍品。”
在联邦德国,像弗罗连那样甘心当“家庭男士”的还为数不多,但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新事物。专家们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向社会,而又不愿让孩子妨碍自己热爱的事业,由男子挑起家务重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发展。
金斯本来在一家汉堡纺织厂工作,曾幻想爬上工厂的领导阶层。然而,1979年工厂裁员,他被迫离开了工厂。为了维持一家生活,他做过买卖古董的生意,但困难重重,收益甚微。正在这时候,他的妻子科纳丽娅开设了一家成衣店,收益可观。1981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摆在金斯面前的任务很明确,即挑起家务重担,做一个“家庭男士”。以后,他们又添两个孩子,都由金斯照看,金斯的妻子则全力以赴经营成衣店。现在她的成衣店生意兴隆,雇用了4个学徒工和一名职员。
联邦德国的传统习惯是丈夫工作挣钱,妻子操持家务。结婚后丈夫让妻子去工作被认为是丢人的事,更不要说,靠妻子养活。而今,家庭成员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做丈夫的,不能自由自在置家务于不顾;当妻子的,则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去关心孩子,以增进同孩子的感情。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帕鲁特曾对这类“新型的父亲”作过一番研究,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多给他们一些影响是有益的,夫妻共同挑起家务的担子,对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