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舒瓦尔在南共联盟中央全会强调
配套进行经济政治和党的改革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17日电 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主席舒瓦尔今天在南共联盟17中全会上作报告时强调,这次中央全会要对南斯拉夫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作出明确的回答,以保证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南共联盟改革能获得成功。
舒瓦尔指出,南斯拉夫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非常严重,正孕育着威胁国家稳定的危险。他说,克服危机的唯一出路是毫不犹豫地坚决实行今年5月南共联盟代表会议所确定的上述3项改革任务。南斯拉夫以前曾试图孤立地进行经济改革、党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把3项改革同步进行,结果失败了。现在进行的这3项改革是互相配套的全面的、深刻的改革,将能克服当前的政治、经济危机。
舒瓦尔说,社会主义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经济改革的实现。过去这方面改革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党内和国内的一部分人结成“反改革联盟”,并由于在不改变生产关系的情况下单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造成的。他强调,今年11月底可以而且必须完成修改宪法工作,以便明年年初就能全力以赴地投入经济改革。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舒瓦尔说,社会主义新阶段必须具有扩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对社会进程施加影响的特点,必须建立起一切权力都受到民主限制和公众监督的宪法制度。
在谈到南共联盟本身的改革时,舒瓦尔指出,为了进行这方面改革就需要消除,而不是保持政治垄断,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分开。同时,南共联盟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他认为,目前在南共联盟内,一方面民主发扬得不够,另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集中。他说,近来流行的任意点名指责联邦和各共和国与自治省领导人的作法严重破坏了党内民主。他还对一些共和国与自治省的共盟组织公开反对南共联盟中央决议的情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舒瓦尔在谈到南国内民族矛盾时说,目前各种民族主义势力企图分裂南斯拉夫,企图把南共联盟分裂成民族主义的政党。
他强调,南斯拉夫国内“政治关系危机的核心”在于是赞成还是反对铁托所代表的路线。南各族人民都希望保卫铁托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认为只有生活在这样的南斯拉夫当中,才有自己的前途。因此,民族主义势力要消灭铁托的南斯拉夫的企图不会得逞,想把南共联盟赶下历史舞台的企图也不会得逞。他强调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制止科索沃自治省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他强烈谴责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势力企图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并进而从南斯拉夫分离出去的敌对活动,同时也批评了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复仇主义倾向。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重要的会议 艰巨的任务
新华社记者 景勿吾 徐坤明
南共联盟17日开始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央全会,讨论党在扭转南斯拉夫当前不利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局势方面的迫切任务。这次会议是在南经济状况恶化、社会政治局势紧张、动荡的形势下召开的,因此将对南今后局势的发展进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从80年代初起,南经济发展的步伐趋向缓慢以至停滞不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近年来,南当局为促进生产和控制通货膨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5月举行的南共联盟代表会议,又确定了进一步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南共联盟革新的路线。然而,几个月来,南经济、社会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物价飞涨,职工实际工资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了社会的不安。
南国内民族矛盾也是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自治省的民族矛盾今年进一步激化。几个月来,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更加猖狂”。这引起了南全国各地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的强烈不满。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的支持下,从7月份起,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在科索沃省之外,先后在诺维萨德、铁托格勒等几十个城市相继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集会,参加者累计达300多万人。这些抗议集会不仅谴责“阿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而且指名批评了一些共和国、自治省和联邦的一大批领导人,甚至要求南联邦政府辞职。这一切都加剧了南社会政治紧张局势,反过来又对国家的经济状况增加了消极影响。
还需要指出的是,从联邦到一些共和国,党政领导层的意见分歧使以上问题更复杂化了。领导层的分歧,不仅使联邦当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而且也使南共联盟今年5月代表会议确定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南共联盟革新的任务难以认真落实。
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南共联盟中央全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10月6日,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提出了题为《共盟扭转国内不利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直接任务和活动》的文件草案。最近几天,各共和国党中央相继召开会议讨论了这一文件和当前形势。从此间报纸的报道看,当地党的会议都希望17中全会能加强党内和国内团结,并在推进上述3项改革任务、改善社会经济形势方面采取“紧急行动”。
南通社14日在评述即将召开的南共联盟17中全会时指出,南国内不稳定的政治和安全局势继续恶化,领导层内缺乏信任的情况在加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共联盟必须朝稳定国家局势的方向作出历史性转折。
(附图片)
10月17日,南共联盟17中全会在贝尔格莱德萨瓦会议中心举行。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年度报告认为
美苏仍在使战略核武器现代化
新华社伦敦10月18日电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将于明天发表的年度报告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仍在对它们的战略核武器实行现代化,并在去年将各自的核武库增加了约6%。
报告指出,美国目前拥有39枚MX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加固后的民兵式导弹发射井里,全部50枚导弹的部署工作将于1988年底完成。
报告说,美国下一阶段的武器现代化进程将集中于部署机动MX导弹和三叉戟D—5导弹,并继续部署B—1B战略轰炸机和改装B—52战略轰炸机。
报告指出,苏联潜射弹道导弹增加了11枚,并在继续生产逆火式轰炸机。
报告还说,苏联海射弹道导弹的部署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于世界形势,报告在列举了东西方关系以及发生地区冲突的地方出现的一系列令人满意的发展变化之后说,北约和华约的武装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基本的不平衡仍未触动,第三世界的冲突依然存在。伦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斯伯格认为,对世界是否已变得更加安全的问题似乎还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


第6版(国际)
专栏:

雅克什会见姚依林
新华社布拉格10月17日电 (记者张宝梁)捷共中央总书记雅克什今天上午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雅克什向姚依林通报了捷共最近召开的十中全会以及政府进行改组的情况。他说,这次中央全会和组成新政府都是为加速经济机制综合改革和深化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姚依林向雅克什通报了中共不久前举行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的情况,介绍了中国明后年将致力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便更好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双方相互介绍了各自国内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交流了经验。他们表示要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但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建设和改革。
新任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政府总理阿达麦茨也于今天上午会见了姚依林,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就发展两国经济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拉圭副总统会见班禅
新华社蒙得维的亚10月17日电 乌拉圭副总统、参议院议长恩里克·塔里戈今天在议会大厦会见了由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全体成员。
会见时,塔里戈对中、乌今年2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班禅副委员长表示中、乌关系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当晚,塔里戈和众议院议长埃内斯托·阿莫林设宴招待班禅一行。
班禅副委员长是10月14日抵达乌拉圭进行为期6天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乔石同克伦茨举行会谈
本报柏林10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德峰、本报记者许宏治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乔石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埃贡·克伦茨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会谈。双方就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乔石向克伦茨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政治协商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他说,过去10年来,中国在法律化方面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党内民主,也有所加强。他指出,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进行,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克伦茨介绍了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工农政权、发挥人民阵线中各党派和人民团体作用方面的做法。他指出,民主要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强调,要进行一切努力,根据社会主义精神,在坚持法制教育的同时也要行使国家权力,以保证民主德国政治的稳定性。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菲律宾签订军事基地协议
菲总统对美菲军事基地协议表示满意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7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菲律宾外长劳尔·曼格拉普斯今天在这里签订了确保美国在明后两年内继续使用驻菲军事基地的协议。
根据这项协议,美国在这两年中将每年向菲律宾提供4.81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这一数目虽低于菲律宾政府提出的12亿美元的款额,但却比美国目前付给菲方的1.8亿美元要高得多。
协议还规定,美国有权对其停留或路过驻菲军事基地的飞机和舰船是否携带核武器实行保密。
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设施。美菲两国于1947年签订的军事基地使用协定将于1991年9月到期。这次新签订的协议不仅将保证美国在原协议终止前继续使用这些军事基地,而且为延长基地使用的谈判创造了条件。
据新华社马尼拉10月18日电 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今天在这里说,美菲就美国继续留用其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问题所达成的协议再次证实了两国关系持续不变。
科·阿基诺总统今天说,协议的签署是两国关系的一个“大幅度的改善”。
新华社马尼拉10月17日电 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今天在这里会见了美国国防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罗,双方讨论了地区形势和美苏关系等问题。
菲律宾总统发言人特奥多罗·贝尼尼奥说,克罗告诉科·阿基诺,不管11月美国大选中谁获胜,美国的亚洲政策包括对菲律宾政策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附图片)
10月17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右)和菲律宾外长曼格拉普斯在华盛顿签署美菲就军事基地问题达成的协议后,交换协议文本。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英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标志
英国女王首访西班牙
新华社马德里10月17日电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今天抵达这里,开始对西班牙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历史上第一位英国国家元首访问西班牙。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在当晚举行的宴会上说,西、英之间存在的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争端“已经找到了讨论的途径”,这就是“对话与合作”。
伊丽莎白女王在谈到同一问题时说:“我们双方日益增长的相互谅解使我们能够处理这个唯一存在的问题。”
900年来,西班牙和英国因直布罗陀的主权问题关系一直紧张。
西班牙历来认为对直布罗陀拥有主权,而自1704年以来一直占领着直布罗陀的英国拒绝讨论主权问题。自1984年西、英两国达成协议同意讨论直布罗陀主权问题以来,两国关系开始改善。1986年,卡洛斯国王访问了英国。今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了西班牙。
据认为,英国女王访问西班牙不会讨论任何实质性问题,但却标志着西、英关系已完全实现正常化。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接受巴关于哈克空难的调查结果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7日电 美国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对巴基斯坦政府公布的前总统哈克座机失事事件的调查结果“没有理由提出疑问”。
菲茨沃特说,美国政府已经收到了巴基斯坦方面的调查报告,国务院目前正在对其进行详细的核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其它有关机构也将对其进行详尽的研究。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外长一致表示
愿促进同经互会的关系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7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欧洲共同体12国的外长最近一致认为,“苏联及其它东欧国家事态的最新发展值得欧共体作出积极的、共同的回答”。
这是欧共体于15日和16日在希腊召开的非正式会议上表明的立场。
会议作出3项重要决定:1、责成会议主席起草一个声明,准备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结束时发表;2、委托欧共体委员会就与苏联及东欧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写一个报告;3、由政治合作委员会负责确定12国对苏联和东欧的“政治新方针”,即“总政策”。12月初在希腊罗得岛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将讨论后两个文件。
比利时对外关系大臣莱奥·廷德曼斯高度评价了会议取得的成果。他说:“我感到,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纪元的前夕。”他认为,欧共体诸国不能再对东方事态演变作壁上观了,“他们应对东方国家确定一共同态度”。
西方分析家认为,当今世界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动向以及美国的总统选举,给欧共体创造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契机。欧共体现正抓住这一机会,以谋求自身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实惠。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向联合国提出建议
在世界热点地区设立观察站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7日电 苏联今天建议联合国根据安理会的决定,在同有关地区组织协商之后,在世界各热点地区设立观察站。
苏联的这一建议是由副外长彼得罗夫斯基在联合国特别政治委员会的会议上提出的。
彼得罗夫斯基在发言中还建议联合国采取“最灵活”的办法派遣维持和平部队。他说,联合国不仅可以根据安理会的决定,而且可以按照联大的决定向有关地区派遣观察团或调查组。
他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解决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危机方面起着“重要的和有效的作用”。
他表示,苏联将向驻纳米比亚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提供后勤和运输方面的服务。
彼得罗夫斯基副外长还对中国准备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委员会表示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群众在国防部门前示威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7日电 来自一些和平组织的近千名群众今天早晨手持燃烧的蜡烛,肩扛着木制的十字架在美国国防部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美国政府对萨尔瓦多的政策。警方拘捕了200多名示威者。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印度1万名廓尔喀族武装分子最近携带他们的武器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向政府投降,长达29个月之久的为成立廓尔喀自治体而进行的激烈战斗即将结束。
△海地政府发言人弗朗茨·卢伊宾18日说,海地政府挫败了一起企图推翻阿夫里尔总统的军事政变。
△美国总统特使巴斯比17日开始新的中美洲之行,先后访问了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并就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前途问题同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意苏关系的新发展
本报记者 史克栋
意大利总理德米塔结束了对苏联的3天正式访问,于10月16日晚返回罗马。德米塔是在戈尔巴乔夫最近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之后访苏的第一位北约国家领导人,因此,这次访问受到了此间舆论界的普遍关注。
在莫斯科期间,德米塔与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5次会见,就东西方关系、裁军问题、双边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进行了交谈。加强苏联与西欧的合作是会谈的主要内容。西方评论认为,苏联和美国签署中导条约之后,苏联的外交有了很大的灵活性,除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对话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从这次会晤情况来看,苏意两国领导人在实现东西方缓和、加强苏联与西欧合作上的看法有着广泛的一致。戈尔巴乔夫向记者表示,好像双方的文件“是由同一班人马起草的一样”。在关于削减欧洲常规武器的维也纳谈判以及全面禁止化学武器方面,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表示苏联愿作出“积极努力”。这次与苏联领导人的接触,对于德米塔了解苏联内部正在进行的改革和苏联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德米塔最后对记者表示,访问给他留下了“积极的印象”。
促进意苏双边经济合作是这次访问的另一重要内容。这次陪同德米塔访问的除外长之外,还有5名政府经济方面的部长以及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意大利国营、私营大财团的巨头,这在意苏关系史上尚属首次。此间舆论指出,如此庞大的阵容,以前只在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双边会晤中才会出现。10月15日,德米塔和戈尔巴乔夫出席了《意大利2000年》经济科技展览开幕式。这次展览是由意大利外贸协会专门配合德米塔的访问而主办的。展览集中了意大利工业、科技界的精华,以使苏联领导人能更好地了解与意大利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意大利资源贫乏,需从苏联进口原油、天然气、木材、纸浆等原料。去年双边贸易总额达6.5万亿里拉(约合50亿美元),意大利成为苏联第3大贸易伙伴。意大利考虑到苏联改革将加速在改善生活、提高生产效益和第三产业等方面投资,因此不失时机地把这次规模庞大的科技展览会作为增加相互了解的桥梁,积极开拓苏联市场。
双方签署了意大利向苏联提供1.05万亿里拉(约合8亿美元)贷款、共同进行和平利用太空的研究、扩大旅游、电影电视交流、合资企业等6个协议。
德米塔对这次访问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感到满意。戈尔巴乔夫已答应1989年访问意大利。此间报纸评论说,德米塔的苏联之行不仅使意苏关系取得了新发展,而且为东西欧的合作揭开了新的一页。(本报罗马10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欧共体谴责南非的暴力行为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发言人十七日说,欧共体严厉谴责对援助南非种族制度受害者的和平组织的暴力行为,呼吁南非当局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并尽快将罪犯提交法庭。
最近一段时间,南非发生了一系列袭击协助共同体对该地区种族隔离制度受害者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和平组织的事件,欧洲共同体对此表示严重的关注。
发言人说,欧共体委员会十四日向南非驻比利时大使表明了共同体的上述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缅全国民主联盟谈政策主旨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十七日发表政策声明说,全国民主联盟将执行“真正主动、独立的外交政策”。
声明说,全国民主联盟将在国际事务中摈弃孤立,同各国发展互利的经济关系,并加强同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关系。关于民族问题,声明说,全国民主联盟承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并将优先解决各民族之间存在的问题,以维护国内的和平。
声明还说,根据目前的形势,缅甸的严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由自由经济体制取而代之。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访民德
设在美国的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布龙夫曼正在访问民主德国。他十七日同民主德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据柏林新闻界和外交界透露,布龙夫曼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讨论民主德国向纳粹时期受迫害的犹太人赔款的问题。昂纳克在今年六月与德国犹太人中央理事会主席加林斯基会谈时表示,民主德国愿用一亿美元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犹太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又进行一次地下核爆炸
莫斯科时间十八日早晨六时四十分,苏联在哈萨克共和国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进行了当量为二万吨以内的地下核爆炸。这是苏联今年进行的第十次核试验。
据塔斯社报道,这次核试验是为了检验核爆炸物理方面的研究结果。塔斯社特别强调,试验地区及其周围地区情况正常。(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外长否认将同美国谈判
新华社德黑兰10月17日电 伊朗外交部长阿里·韦拉亚提今天在德黑兰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只要美国对伊朗继续抱敌视态度,伊朗就不会改变其同美国针锋相对的政策。韦拉亚提否认了关于伊朗和美国之间存在有直接或间接会谈的报道。
韦拉亚提谈到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关系时说,伊朗愿同邻国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有些国家例外。
沙特阿拉伯同伊朗于今年4月份断绝了外交关系。两国断绝关系的直接原因是1987年7月发生的麦加事件。在麦加事件中,伊朗朝圣者举行游行示威,同沙特警方发生了冲突。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美加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夫认为
国际谈判应采取新模式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7日电 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夫认为,在国际谈判中,70至80年代实行的模式已经陈旧,应该用新的方式来取代。
他在今天的《真理报》上撰文指出,过去的谈判模式仿效商业谈判:先是漫天要价,然后就地还价,最终互作让步达成协议。他认为,这样的模式是否适宜值得怀疑,尤其是在进行限制军备和裁军谈判时,因为时间拖得太久,谈判导致官僚化,讨价还价的“商品”不是吃的粮食,也不是穿的布匹,而是安全和重要的民族利益。
阿尔巴托夫提出的国际谈判的新方式是:双方外交部和有关专家磋商后 ,应在最高或很高层(指外交部长级)就某一问题或某一组问题达成原则协议,之后再恢复谈判制订具体协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