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领导人发表讲话
  敦促美国和南朝鲜响应和平建议
  呼吁召开北南联席会议促进对话
本报平壤1月3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议长杨亨燮最近在这里指出,要在朝鲜保障巩固的和平,创造和平统一的前提,朝鲜北方、美国、南朝鲜之间必须进行缓和及和平的协商。他敦促美国和南朝鲜当局尽早响应北方提出的3方会谈和裁军协商方案。
杨亨燮是在平壤举行纪念金日成提出举行北南高级政治军事会谈一周年报告大会上讲这番话的。
杨亨燮在讲话中回顾了朝鲜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争取朝鲜和平统一所做出的一系列富有诚意的努力,强烈谴责美国和南朝鲜当局拒绝北方和平建议的卑劣行径,他指出,这一切表明,美国和南朝鲜当局口头上虽然叫喊希望朝鲜半岛的缓和:和平和统一,但实际上却推行对峙、战争和分裂的政策。
杨亨燮猛烈抨击南朝鲜卢泰愚上台是“军事独裁统治的延长”,指出如果让卢泰愚执政,南朝鲜人民就会比现在更加紧紧地被绑在殖民地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铁锁上,北南关系将进一步恶化,朝鲜民主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杨亨燮说,朝鲜将提高警惕,密切注视美国和南朝鲜当局制造民主分裂永久化的阴谋和新战争的挑衅,任何时候都将以紧张动员的态势进行工作和生活。
本报平壤1月4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许锬3日发表书面谈话指出,如果北南联席会议得以召开,将打破北南之间的僵局,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渴望的和平及和平统一打开新的局面,1988年应该成为朝鲜民族和解与团结的一年。
许锬在谈话中指出,朝鲜北南曾一度出现的多渠道对话,目前已处于中断状态,敌视、对峙、战争和永久分裂的危险日益增大。
他说,金日成主席在新年献辞中阐明的统一对话方针,是结束目前僵局,改善尖锐对峙的非正常北南关系,开创对话、和平及和平统一新局面的最新“处方”,反映了全民族统一的愿望和目前国际形势逐步走向缓和的趋势。
他说,金日成主席提出召开“北南联席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朝鲜问题不是当局者和特定政党利害关系问题,而是全民族包括当局和执政党及所有阶级、阶层和政治势力在内的共同利益问题。只有集中北南当局和执政党、社会团体及个别人士的意见,才能正确地得以解决。
他最后期望,南朝鲜所有政党、团体和各界人士及当局支持和响应金日成主席提出的救国方案,并为其早日实现做出一切可能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解要求召开阿拉伯外长紧急会议
阿拉法特要求埃叙约阻止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人
新华社突尼斯1月3日电 据突尼斯非洲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3日发表声明,要求召开一次阿拉伯国家外长紧急会议,讨论以色列加紧镇压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问题。
声明说,巴解组织还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在以色列占领区的形势。
新华社科威特1月3日电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3日下午在科威特宣布,他已要求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关闭同以色列接壤的边界,以阻止以色列实行其驱逐巴勒斯坦人的计划。
阿拉法特说,以色列当局已决定从其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驱逐9名巴勒斯坦居民,其他一些巴勒斯坦人也将于不久后被驱逐。
阿拉法特还透露,埃及和约旦已经保证抵制以色列的阴谋,不接受任何被以色列驱逐的巴勒斯坦人。
新华社开罗1月3日电 据来自耶路撤冷的报道说,一名25岁的巴勒斯坦青年妇女3日在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士兵枪杀。
这位青年妇女是在耶路撒冷以北8公里的拉姆村的巴勒斯坦群众举行反以示威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的。
据以色列方面的消息说,自去年12月8日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的巴勒斯坦人示威游行以来,这个青年妇女是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的第23位巴勒斯坦人。
同时,以色列军队在拉马拉附近住有5000巴勒斯坦人的阿马里难民营和住有1万巴勒斯坦人的图勒凯尔姆难民营实行宵禁。
这场示威是由于以色列军队3日下令驱逐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9名巴勒斯坦人引起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发表见解
解决光华寮问题
应尊重中方意见
新华社东京1月4日电 据《日中文化交流》月刊1988年1月号报道,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最近召开常任理事会会议,就光华寮问题发表了统一见解。
据报道,与会者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日本“应尊重中国方面关于光华寮问题的意见,并据此解决这一问题”。
出席这次常任理事会会议的有:代表理事千田是也、东山魁夷、团伊玖磨,常任理事渡边义雄、都留重人、高山辰雄、户坂康二、町田甲一、水上勉、清水正夫、护雅夫、加藤一郎、松村祯三、白土吾夫、佐藤纯子等。
与会者回顾了1987年日中两国文化交流情况,并在讨论中指出,1987年对日中关系来说,是值得深思的一年。
会议讨论了1988年的交流计划,决定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定10周年的1988年,通过举办各种互访活动和展览会,进一步发展日中文化交流。


第6版(国际)
专栏:

  津巴布韦组成新内阁
恩科莫出任总统办公室高级部长
本报哈拉雷1月3日电 记者李文政报道:津巴布韦首任执行总统穆加贝昨晚在哈拉雷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组成津巴布韦新内阁,由穆增达任副总统。前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领导人恩科莫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室高级部长。总统办公室包括3名高级部长,每名高级部长领导几个部的工作。另两名被任命为高级部长的是:负责协调执政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计划的政治事务高级部长莫里斯·尼亚贡博和负责财政、经济计划和发展的高级部长伯纳德·奇泽罗。另外4名原人盟的成员也在内阁里担任部长职务。
穆加贝宣布的新内阁共有27名成员。新内阁第一次单独设立了国际部长,由前财政部长伊诺斯·恩卡拉担任。进入这届内阁的一名新成员是华裔津巴布韦人惠琼,她被任命为初等和中等教育部长。内阁中还包括一名白人部长。
前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领导人乔舒阿·恩科莫2日就他出任总统办公室高级部长表示满意。他说,“我们现在要一道在政府和党的工作中努力巩固民族团结。”
此间人士认为,穆加贝的新内阁将进一步加强了津巴布韦两党联合的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朝鲜统一民主党总裁金泳三提出辞职
新华社平壤1月3日电 汉城消息:南朝鲜主要在野党之一的统一民主党总裁金泳三2日向该党全党大会议长递交辞职书,表示对在野党在去年12月1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失败承担责任。
在南朝鲜总统选举结束以后,统一民主党内部和社会上出现了追究金泳三责任的呼声,指责他未能实现在野党总统候选人“单一化”以致在总统选举中失败。金泳三在将于1月6日举行临时全党大会前夕提出辞职,被认为是为了排除反对意见,重新确立他在党内的威信。
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的和平民主党总裁金大中也受到了党内外的批评。他曾公开就竞选失败向公众“谢罪”。去年12月30日,金大中表示,如果公众希望的话,他愿意为该党培养新的领导人并退出政界。
目前,金泳三和金大中尚无迹象真正想引咎辞职,在两个在野党内还未出现能够取代他们的有影响的政治领导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撒切尔夫人已连续执政8年多
成为本世纪任期最长英国首相
本报伦敦1月4日电 记者李云飞报道:到昨天为止,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已连续在位达8年244天,超过了本世纪初的前首相阿斯奎斯。她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本世纪以来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玛·撒切尔首相昨天在唐宁街10号对记者谈话时认为,8年多来的最大成功是治愈了“英国病”。她说,英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力量,它的世界影响日益增强。
这两天,英国的政界人士和舆论纷纷对玛·撒切尔首相的政绩和风格进行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兼之。这是不奇怪的,因为在英国本世纪的历任首相中,人们只为撒切尔夫人创造了诸如“撒切尔主义”、“撒切尔革命”、“撒切尔现象”之类的众多词汇。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抵抗力量领导人视察霍斯特前线
阿富汗游击队攻占一座敌兵营
新华社伊斯兰堡1月3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阿富汗圣战者7党联盟主席毛尔维·尤尼斯·哈利斯和阿富汗抵抗力量其他领导人正在视察游击队与苏军和喀布尔政权军队激战的霍斯特前线地区。
霍斯特地区位于阿富汗帕克蒂亚省。两个月以来,抵抗力量一直在同驻守在这里的大约3万名苏军和喀布尔政权的军队进行战斗。最近,苏军和喀布尔政权的军队分多路向霍斯特地区的抵抗力量阵地发动进攻,并轰炸了抵抗力量的基地。
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前往霍斯特地区视察的。他们的视察大大鼓舞了游击队的士气。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据外电报道,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发言人12月31日在伊斯兰堡说,阿富汗游击队于12月24日攻占了东北部山区的布尔卡兵营。在战斗中,政府军10名士兵被打死,10名受伤,近100名被俘。
这位发言人说,这是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自1987年6月以来攻占的第3座敌军兵营,前两座被攻占的兵营是巴达赫尚省的库兰和塔哈尔省的卡拉富汗。


第6版(国际)
专栏:

匈牙利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发表新年献辞
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新华社布达佩斯1月1日电 匈牙利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内梅特·卡罗伊今天发表新年献辞说,匈牙利共同一致的主张是今后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政治体制。
他说,1988年与以往年代大不相同,匈牙利现正处于解决积累的问题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确定的任务向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他指出,现在生产质量的标准提高了,从而要求更加集中地使用财力,个人与集体作出更大努力,以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并将决心见诸于行动。
他强调说,只有更好、更有效地工作,才能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今年面临9件大事
新华社莫斯科1月3日电 据苏联电视台今天预告,1988年苏联将面临下列9件大事:
第19次全苏党代表会议6月28日将在克里姆林宫开幕;苏共中央将召开讨论中等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全体会议;举行新的一次苏美首脑最高级会晤;庆祝苏维埃国家第一部宪法诞生70周年;庆祝苏军建军70周年;庆祝苏联共青团成立70周年;苏联将分别同保加利亚和法国联合举行宇宙航行;苏联航空公司同泛美航空公司将使用莫斯科—纽约直达航线;苏联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将正式运营。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约旦被占领土事务大臣达乌丁3日宣布,到本周初,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镇压已使45名巴公民死亡,608人受伤,3779人被捕。
△南朝鲜在元旦这天共发生1358起交通事故,有89人死亡,1758人受伤。
△巴基斯坦一些主要城市去年共发生289起炸弹爆炸事件,炸死263人,炸伤1370人,巴政府多次谴责阿富汗喀布尔政权的秘密警察机构蓄意制造炸弹爆炸事件。
△英国伦敦去年共接待890万海外旅游者,其中52%来自西欧,23%来自美国,旅游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5.5亿英镑(约合64亿美元)。
△日本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连续6年超过9000人,去年达9347人,仅比最多的1983年少173人。
△沙特将重新执行已中止了12年之久的税收措施,对外籍工人和外国公司征收所得税,对个人的征税幅度为其收入的5%—30%,对公司的征税最大限度为其毛利润的45%。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两高级官员赴巴基斯坦同阿抵抗力量领导人会晤
新华社华盛顿1月3日电 美国国务院今天说,副国务卿阿马科斯特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中东事务官员罗伯特·奥克利已于1月2日启程前往巴基斯坦,同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和巴基斯坦官员会晤。
美国国务院官员曾经透露,这次会晤将着重讨论阿富汗问题。美国报纸认为,美巴官员会谈可能包括两国对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动向如何作出反应的问题。
另据《华盛顿邮报》今天报道,美国总统里根最近写信给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主席哈利斯,表示只要苏联继续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就将继续、甚至加强它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通过不同观点争论 探求解决问题办法
苏《真理报》开辟“争论论坛”专栏
新华社莫斯科1月4日电 苏联《真理报》今天开辟“争论论坛”专栏,希望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论来探索某些迫切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今天的这个专栏里,莫斯科州的35名工人和8名工程师联名提出了从企业到部建立工人对领导人直接监督的建议。他们认为,改革进展得极为缓慢,在他们那里丝毫没有变化,因此有必要实行列宁关于工人监督的思想。即每个领导人要制订每月的工作计划,具体订出三五条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工人监督委员会的代表不仅要对领导人的工作进行检查,并且有权做出让工作不好的领导人和工程师去当一个月工人的决定。
一位区农工联合公司副主席在“争论论坛”中就苏联某些食品匮乏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问题出在那些既不播种,又不耕地,专门发号施令的食客们身上。这些人对自己发出的命令既不负道义责任,又不负物质责任,而且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利和特权。他认为,应当立即精减管理机构,从中央各部到地方机构和劳动集体都精减管理人员。
苏联和美国去年组织两国议员举办了3次直播的“电视桥”节目,曾就裁军和国际安全、地区冲突以及人权等问题进行辩论。这一节目在苏联观众中引起了不同反响。《真理报》在今天的“争论论坛”专栏上刊登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两国议员进行电视接触的开端,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也有人认为,苏联代表几乎在每次辩论中都处于守势。美国人成了“法官”,苏联人反倒成了“受审判的人”。还有人要求苏联代表“更强硬一些”。
在当前苏联社会强调公开性的背景下,苏联报刊上出现了较多的不同意见。《真理报》今天在开辟“争论论坛”时强调:改革需要生动的、破除陈规的思想。通过读者的意见交锋,可以为当前人们关注的迫切问题提供有用的建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部长委员会会议在安曼开幕
新华社安曼1月3日电 约旦国王侯赛因主持的讨论阿拉伯国家共同行动的部长委员会今天晚上在安曼召开会议。
据约旦通讯社报道,这个为期3天的会议将集中讨论共同努力促进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的途径。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西开始实行公务员招聘制
本报巴西利亚电 记者兰才基报道:巴西总统萨尔内最近签署了一项“公务人员任职计划”法令,确定从1988年起试行公务员招聘制。按此法令规定,联邦政府所属的各级行政人员必须经过公开考核才能得到招聘和提升,全国行政部门的职工总人数定员57万,并精减那些通过私人关系进入行政机构任职的人员。
据报道,上述法令是由巴西行政管理部拟定的,公务员考核将从今年1月份首先在社会福利部实行,到9月份为止。对全国所有公务人员都要进行一次考评,这项工作分别在首都以及全国各州州府举行。巴西行政管理部部长阿尔维斯说,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联邦管理制度中的临时观念和雇佣政策的结束”。
为了配合这项政策的实施,巴西最近还专门建立了全国行政管理学校。这个学校以培训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为目标,第一期招生从去年12月份开始,共120个名额,学习期限为18个月,学员需经三个阶段的考试,考试科目包括经济管理学、政治科学、法律以及国内和国际问题等,最后阶段还必须经过面试及资历审查。学员毕业后将被吸收到政府部门从事高级行政管理工作,并可获得比较优厚的工资待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英国首相启程前往非洲访问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三日早晨离开伦敦前往非洲对肯尼亚和尼日利亚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撒切尔夫人自一九七九年到卢萨卡参加英联邦首脑会议后首次出访非洲国家。
政治观察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出访将加强英国同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的传统关系,特别是贸易和经济关系,但在有关南非的问题上不会有进展。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孟加拉国反对党将举行游行
孟加拉国反对党联盟领导人三日在达卡宣布,反对党将再次开展各种活动,迫使现政府辞职。
孟加拉国七党联盟领导人卡利达·齐亚和八党联盟领导人谢赫·哈西娜分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反对党联盟将在一月五日和九日分别举行集会和火炬游行,并在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举行为期两天的全国总罢工。
上述两位反对党女领导人重申,只要艾尔沙德总统还在台上,她们就要继续采取反对现政府的联合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美国试验反导弹激光发射器
据《纽约时报》三日报道,美国军方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地面进行了反导弹激光发射器的试验。作为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反导弹激光发射器是第一种可以在空间直接摧毁敌方进攻目标的强有力武器。
该试验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一个隐蔽的山谷里进行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西德五艘军舰将长留地中海
西德国防部发言人三日在波恩说,国防部计划,目前在地中海由北约指挥进行训练的五艘西德舰只将在训练结束之后长期留在地中海。
这位发言人是在回答记者问及《明镜》周刊的一则报道时说这番话的。四日出版的《明镜》周刊说,这五艘西德舰只原定训练结束后于三月中旬返回西德,但由于美国的要求,西德国防部已计划将这支海军“作战部队”长期留在地中海。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建设中的坦桑尼亚第一座煤矿
  本报记者 李文政
坦桑尼亚西南边陲,重峦叠嶂,绿水长流,绵延数百里的依沃古山巍然耸立。就在这里,中国煤矿专家们开山、建井,使沉积于2.8亿年前的煤层终于从漫长的睡梦中醒来;坦桑尼亚的第一座煤矿不久将建成投产,年产煤可达15万吨。
目前,坦桑尼亚的经济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其中能源短缺尤为严重,每年不得不拿出全部外汇的60%购买石油。如果坦桑尼亚蕴藏的较丰富的煤能得到利用,那将会减轻对外国能源的依赖,推动坦桑尼亚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承接了双方共同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煤矿项目。
80年代第五年,基威那煤矿的兴建工程正式开始。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建设者与当地工人一道,搬运土石近30万立方米,在这里建起了洗煤和发电车间,安装上四条长达178米的运输带钢铁支架,建起办公楼及矿井生产配套设施。随着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和相应变配电设备的吊装完毕,基威那煤矿地面建筑与安装工程的施工已近尾声。
中国建设者们与坦桑尼亚工人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正建造着通往那宝藏的地下长廊——巷道。巷道之于煤矿,正如血管之于心脏;只有巷道开通,四通八达,煤矿才获得它的生命力,那源源不断的乌金才能被运到地面,转送到电站、工厂,变为光和热,为人类服务。
当记者顺着巷道走入矿井时,小矿车来来往往,铃声叮叮当当,送材料,排石渣,一片繁忙。在巷道的掘进工作面上,人们在紧张劳作着。钻机的声响与送风机管道的噪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工人们操作着钻杆长达两米的风钻,目光盯着岩石,风钻突突作响,激烈震颤;工人们全身抖动,汗流满脸,衣服湿透。站在这紧张的掘进工作面上,没有人不为中坦两国建设者的这种献身精神而肃然起敬!
中国煤矿专家组正是充满这种献身精神的群体。组长陈文林如今已两鬓如霜,每天还冒着酷暑在工地上奔走。掘进班班长李丙树两次得疟疾,发烧41℃时,仍要坚持工作;50岁的分队长老梁在掘进工作遇到险情时,都亲临现场,主动排险,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机电队的同志在当地工人中,培养出会计、车工和各种专用设备的司机。正是这个光荣的群体,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排除种种困难,从井下挖出十余万立方米石渣,出色地完成了计划。
坦桑尼亚领导人尼雷尔、姆维尼先后视察了这一工程。姆维尼总统说:“对于饥饿的人,与其给他一条鱼,不如给他一张鱼网。中国在我们困难时期帮助了我们,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中国同志给我们一张‘鱼网’,一张自力更生的‘鱼网’,你们走后,我们也能捕到‘鱼’。”
是的,中国的煤矿建设者们与坦桑尼亚朋友一起正在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编织着这张自力更生的“鱼网”。(附图片)
一九八七年六月一日,尼雷尔视察基威那煤矿自备电站施工现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飞机一月二日深夜空袭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南部小镇巴尔加,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三十人受伤。图为人们安置空袭中被炸死的幼儿。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