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首脑喜欢的新戏
  许宏治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往往又是极好的教师。
隆冬时节,一部新戏在莫斯科上演,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当11月30日举行首演时,就连即将去美国同里根总统签署中导条约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丢下手中繁忙的公务,和夫人赖莎一起前往瓦赫坦戈夫剧院观看演出。
受到苏联领导青睐的这部新戏,是沙特罗夫创作的话剧《布列斯特和约》,中译名《1918年的苏俄领袖们》(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此剧描写的是十月革命后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层中围绕是否要缔结布列斯特和约而发生激烈争论的情景。全剧紧扣着战争与和平这条主线,提出了一个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思考与行动,才能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观众们看到,一些深为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如列宁、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布哈林、托洛茨基等,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舞台上。
要不要签订和约?在这个问题上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中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列宁为代表。列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高瞻远瞩地认为,最重要的是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喘息的时间,以使苏维埃共和国得到巩固,因此力主接受德方提出的苛刻条件,签订和约。
第二种意见以布哈林为代表。他虽然对革命事业真诚,但持错误立场,书生气十足,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唯物辩证法。他认为签约是背叛国际主义义务的行为,因而不顾主客观条件,坚决反对签约。
而率领苏维埃代表团与德国谈判的托洛茨基则持第三种意见。他提出“不战不和”的持平之论,即单方面停战并复员军队,同时又不签订和约。表面上他对列宁作出承诺:一旦德方提出最后通牒就立即签约。但到关键时刻他却违背诺言,给德国破坏停战和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提供了借口,从而给革命带来极大损失。到最后表决时,他又故意缺席。种种表现,说明他的政治品质极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话剧是沙特罗夫1962年的作品,当时曾发表过一些片断,但一直没有全文发表。直到25年后的今年,才首次全文刊登在《新世界》第四期上,引起苏联国内外广泛注意。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联今日政治气候的变化动向。剧中对一些历史人物形象的描写,与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报告中所作的评价是吻合的。剧本所表现的主题,也正符合今日苏联领导所大力宣传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教条,列宁的辩证法至今仍是榜样。
布列斯特和约是苏联领导近来反复引用的一个史实。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报告中强调:“正是革命的辩证法在可能还是不可能的关头帮助完成了布列斯特和约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功勋。布列斯特和约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生存本身。”显然,今天苏联领导重提布列斯特和约,决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沙特罗夫是一位擅长写革命历史的剧作家。他30年前创作的话剧《以革命的名义》曾在我国舞台演出并被拍成电影。剧中列宁的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曾长期在我国政治舞台上空回响。《布列斯特和约》的全文发表和在苏联上演,同样是要在新的政治形势下告诉观众:作为历史,剧中的一切虽已成为过去,但历史的经验教训却有永恒的价值。
《真理报》在报道此剧首演消息时说得很明白:此剧的任务在于:在列宁的时代和“创造性精神”正在得到“复兴”、苏联社会正在进行改革的今天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从演出时观众的长时间热烈掌声来看,他们对现在上演此剧的意图是理解的。(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过去·现在·未来
当跨入1988年的头1分钟时,一支横跨澳大利亚大陆的骆驼队已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抵达南部城市阿得雷德港市政厅。这支远征驼队是于去年9月6日从最北部城市达尔文港出发的,走了117天,行程3426公里。阿港市政厅里的驼铃声拉开了澳大利亚200周年庆典的序幕。
众多的庆祝活动中,最引人入胜的是“200周年展览”。这个由24辆特制的牵引拖车组成的4公里长的大型巡回展览团,象一个老式的马戏团,从今年元月1日至12月底,将在全国各地作2.5万公里的长途跋涉。每到一个地方,一座庞大的帐篷城便拔地而起,里面展现出澳大利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帐篷城中央一座高22米的大帐篷是“200周年剧院”,里面演出各种文艺节目。
1月26日,在澳大利亚建国日这天,在气象万千的悉尼港湾里将出现一支200只大帆船的船队,彩旗飘扬,列队驶过。这些来自14个国家的帆船大部分是于1月14日从南部霍巴特港扬帆,经过625海里的竞赛来到这里的。船队中有11艘澳大利亚帆船将扮演200年前第一批欧洲开拓者在悉尼湾登岸时的情景。
规模最大的庆祝活动是从4月30日至10月30日在东部海港城市布里斯班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将有30多个国家和80多家公司参加展出。博览会占地40公顷,预计参观者将达800万人次。各馆将展现各国和地区的独特风貌。瑞士馆将建立一座“冬季乐园”,观众可从9米高、40米长的人造雪道上滑雪。尼泊尔馆将耸立一座13米高的金碧辉煌的东方古老宝塔。中国馆入口处是一座高大的“中华门”牌楼。南太平洋地区馆里将出现一个太平洋岛屿村落。英国女王将为博览会剪彩。
首批从欧洲到澳大利亚定居的人是来自英国的囚犯。为了寻找一个海外流放地,一支由11只大帆船组成的船队载着一大批囚犯,飘洋过海,于1788年1月26日在悉尼湾登岸。这就是现代澳大利亚的开端。他们大部分人之所以“有罪”,就是因为贫穷。今天,澳大利亚人为他们的祖先将一个残酷的劳役场变成一个相当发达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刘绪民·(附图片)
  下图:今天的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第7版(国际)
专栏:

  侦察卫星窥视的领域
  李景卫
一个庞然大物在巴伦支海某水域缓慢移动。凌空掠过的美国军用侦察卫星发现了它的踪迹,密切注视它的动向,并拍摄了大量照片。跟踪最后发现,这个庞然大物慢慢地加入了苏联北方舰队的行列。
地面接收站不断收到间谍卫星发来的信息。图片识别器判定,这是苏联一艘刚服役的新型弹道导弹潜艇。
正当美国军方人士对发现这一高级机密窃以为喜,并在考虑采取何种动作时,突然,天空电闪雷鸣,海面狂涛骤起,一个个巨浪向
“潜艇”袭去……
狂风暴雨过去之后,海面渐趋平静。这时,紧盯不放的美国间谍卫星发现这艘“潜艇”被拦腰折断了。原来它是苏联海军部署的一个欺骗装置。美国人差点上了当。
在现代战争和非战争状态下的军事活动中,伪装、隐蔽、假目标和使人产生错觉的真枪实弹的部署,被美苏两国普遍采用。它们相互用地面雷达和电子计算机跟踪对方的卫星,预测它们越过本国上空的时间,以便命令各自的武装部队进行隐蔽或伪装。对于它们,坦克、飞机、导弹、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假部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在和平时期可以创造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战时可以使敌人产生错觉,借以掩护真正的军事力量、行动和目标,为取得胜利提供保障。
在利用伪装和假目标欺骗对方卫星的技艺方面,苏联比美国动手早并略高一筹。不过,美国在过去几年里也有几处得手。1980年,在营救被伊朗扣押的美国人质过程中,参加营救工作的约4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飞行人员连同飞机一起隐蔽在北非某国。他们精确地计算了时间,每当苏联间谍卫星经过上空时,他们便机警地躲起来。结果,苏联间谍卫星丝毫没有察觉。
1985年,一支美国海军部队在通过大西洋前,先计算出苏联侦察卫星经过上空的时间和它的侦察覆盖范围,根据计算结果安排海军舰艇的起航时间和航行速度。在时间上难以避开的情况下,他们便采取隐蔽的办法,这样顺利躲开了苏联的侦察。这支海军部队的司令员维斯·亨利事后不无得意地夸口道,正当苏联卫星飞越大西洋海面时,“我们从地球表面消失了”。华盛顿的一位太空专家也非常自信地说,美国海军不仅懂得如何避开苏联的侦察卫星,而且能灵活地使其舰只暂时以假航线行驶,欺骗跟踪它们的侦察卫星。
近年来,美军把发展先进的军事技术作为制胜苏联的重要途径。1987年10月下旬,美国发射了一颗代号为KH—11的间谍卫星。这颗采用先进技术制造的卫星,不仅便于地面操纵,而且能使卫星在轨道上一面旋转,一面运行,经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露面,使对方防不胜防。
美国现在正在研制更高一级的KH—12间谍卫星。这种卫星将采用一种新的发动机组,除了具有KH—11的特点外,还可由在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为其在空中补给燃料或从计划建立的空间站上补给燃料。这种卫星的出现将给苏联的伪装部队增加新的难题。
为了使人无法测算美国军事侦察卫星的轨道和它越过某一地区上空的时间,五角大楼正努力把高级机密技术用于卫星制造。据说一种能吸收敌方雷达信号的轻型合成材料将取代金属材料,以用于建造新的间谍卫星。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的军事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可进行“多光谱”分析的卫星传感器。据说它能明察秋毫,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是敌方的伪装装置,那些是货真价实的军事目标。
美苏两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在伪装和反伪装中迅速发展,使太空不断有新的间谍卫星出现。看来太空也难以平静,它已成为美苏军事争夺的又一个“竞技”场。(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澳洲袋狼
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有一种奇怪的动物——袋狼。它长着狼一般的脑袋,躯体却与袋鼠相似,在腹部下有一个口朝后开的育儿袋。它虽也与袋鼠同属有袋类动物,可是却凶悍残暴,一旦遇见幼小的动物或牲畜,便会猛扑过去,倾刻间将猎物撕得粉碎,吞食一空。
然而1936年,当最后一头袋狼在霍巴特动物园不治身亡后,这种罕见的肉食性动物被认为在地球上消失了。
但是最近一两年来,许多外国的动物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踏上塔斯马尼亚岛。原来当地传说又发现袋狼了,但他们迄今尚未能就此取得肯定性的结论。
·邝日强·


第7版(国际)
专栏:

  自由城腐朽拆不得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一个被称为“自由城”的地方,在欧洲小有“名气”,有时旅游公司还把它作为一个游览项目让人参观哩!
所谓“自由城”,位于一所名叫克里斯蒂安埃的旧兵营。1971年,一批青年学生在这里成立了管理委员会,自己办报,设立广播电台,宣布自成一个社会。“自由城”由此诞生。不过今天的“自由城”已面目全非,逐渐成为贩卖毒品、赌博、走私、搞同性恋者的“合法”安乐窝。
前不久,笔者在朋友陪同下到“自由城”走了一趟。它同哥本哈根干净整洁的市容绝然相反,破旧车辆、垃圾、狗屎随处可见。年久失修的二层楼房墙上、门窗上,都被画上红红绿绿的鬼怪或裸女。路旁的小摊公开出售海洛因、大麻、鸦片。这里的居民大都脸色苍白、精神萎靡。当这些披头散发的“瘾君子”穿着邋遢的衣服从身边擦过时,带着一股浓郁的怪臭味。
“自由城”内共有23个饭店、酒吧间。从一所酒吧间的窗子往里看,透过昏暗的光线和缭绕的烟雾,围坐在破旧桌子旁的一些人正在玩牌赌博,有的人用尖尖的手指甲挖一勺海洛因往鼻孔下放。迎面走来一对手拉手的男子汉,其中一个戴着耳环、项链,抹着口红,见人还装出羞答答的样子……看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一些丹麦朋友为何把“自由城”称为哥本哈根的一个“毒瘤”。
在公众的强烈呼吁下,丹麦议会曾就“自由城”是否该继续存在举行过多次辩论。然而16年来,丹麦已更换了10届政府,“自由城”依然故我,且“居民”数有增无减。
最近,丹麦议会又举行了长达4小时的马拉松式辩论。4个执政党在舆论的压力下,联合提出在两年内拆除“自由城”。然而以社民党为首的反对党则认为,丹麦青年失业率已高达近10%,把这些人赶出“自由城”,他们反而会如细菌扩散般给全社会带来麻烦。结果是“毒瘤”还得保留。 ·顾耀铭·


第7版(国际)
专栏:

  足球赛禁止站着看
现代足球自一八六三年十月二十六日问世以来,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是世界上开展得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所以有人又称之为“世界第一运动”。
足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几乎任何球队或球员都拥有自己的球迷,世界有名的强队和球星更是如此。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一些球迷拥戴自己的崇拜者竟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当心目中的偶像失利时竟然会去围攻裁判员、打伤对方球员、气愤地砸摔电视机等,甚至还有当众脱裤子“以示抗议”的丑态,令比赛组织者们大伤脑筋。
为了维护赛场秩序,在西方举行的一些重大比赛中,组织者往往动用大批警察和保安部队。但是球迷们仍常有狂热举动和出格行为。
不过最近国际足联执委会秘书长宣布说,预计一九九○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中,“足球流氓行为”可望得到控制。
在下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国际足联明确规定观众只许坐着观赛,而不准站起来。这一点不仅是指进军罗马的决赛,而且包括各大洲的分区小组预选赛。据说为了执行这一决议,意大利有关当局已原则上决定,将足球场周围看台上的观众席全部改为单个的座椅,并编上排号,以取代现在的长连座。
“酒可乱性”。酗酒的球迷更容易闹事。所以在杯赛期间各体育场的售货部不售卖含酒精饮料,任何观众携带酒精饮料都将被拒之于场外。
武器自然是不能携入场内的。不过鉴于以往的“教训”,这次任何可能被当作武器使用的东西都会被扣下,包括焰火和爆竹在内,因为有过爆竹伤运动员的记录。
比赛场上还将装置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凡是惹是生非、大打出手的观众,摄像机会将他们的“尊容”“记录在案”,以待事后由警察去光顾他们。 ·赵大大·


第7版(国际)
专栏:

  纸烟官司
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名叫约瑟夫·帕尔默的海军士兵从26岁起抽烟成癖。他每天抽60—80支利及特·密尔斯烟草公司生产的纸烟。1980年,他因患肺癌死亡,年仅49岁。
帕尔默死后,他的遗孀和母亲对这家烟草公司提出指控,要求赔偿300万美元损失。她们说,帕尔默之所以抽烟致死,是因为没有充分得到关于吸烟有害的警告。但是,波士顿的一家法院却宣判该烟草公司无罪,因为自1966年以来,利及特·密尔斯烟草公司的烟盒上印有“注意:吸烟可能危害身体”的字样。
目前,在美国有100多起悬而未决的指控烟草公司危害人体健康的案子。
·李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