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苏首脑进行内容广泛会谈
戈尔巴乔夫认为苏美关系处于新阶段开端
里根评价会谈是两国迄今取得成就的延续
布什希望美国新政府组成后与戈再次会晤
本报华盛顿12月7日电 记者张启昕、仓立德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当选总统布什今天在纽约总督岛共进午餐并举行会谈。据一位在场的美国官员透露,两个半小时的会见“气氛良好”,双方进行了“家庭晚餐式的交谈”。这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当政以来与里根总统进行的第5次也将是最后一次会谈。
据报道,美苏首脑会谈的内容包括苏联裁减常规军备问题、人权问题、地区性问题、化学武器问题、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雷达站问题等。
会见时,戈尔巴乔夫说他不愿看到美国人对苏联改革持怀疑态度。里根表示他个人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援引白宫一项民意测验结果说,85%的美国人支持目前美苏关系的积极趋向。
会见结束后,戈尔巴乔夫表示苏、美关系正处于“一个新阶段”的开端。他还表示需要并希望苏美合作关系在布什任职期间变得更为密切。里根说,此次会见是“我们迄今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延续”,下届政府将继续这一努力。布什对此次会见以及在新政府组成后择机再次与戈尔巴乔夫会见的前景表示高兴。他对戈尔巴乔夫说:“希望不久我们能再次相会。”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会见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美苏首脑会谈的气氛是“直截了当、公开、充满幽默感而又诚挚的”。(附图片)
12月7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右)和美国总统里根(中)、当选总统布什在纽约著名的总督岛会晤。
新华社发
(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在联大演说
愿同美国继续进行现实公开对话
本报联合国12月7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在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上演说,这是时隔28年以后苏联最高领导人再次出现在联大讲坛上。
戈尔巴乔夫在演说中除宣布苏联将在两年内单方面裁军50万人以外,还论述了美苏关系。戈尔巴乔夫表示准备与布什为总统的下届美国政府继续进行现实、公开和抱有良好愿望的对话,以便就苏美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取得具体成果。首先,在保持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情况下争取双方签订削减50%战略武器的条约。另外,争取在1989年制定出消除化学武器公约,就裁减欧洲的常规军备问题进行谈判等。
戈尔巴乔夫还要求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环境、人道主义等各领域内,发挥联合国的“新作用”,他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发展中国家外债问题上,他宣布苏联准备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实行长达100年的延缓偿付期,必要时则完全取消债务。在地区冲突问题上,他着重谈了阿富汗问题,并提出有关建立广泛基础上的阿富汗政府、取得阿富汗问题全面解决的一些建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不屈的人民 正义的事业
安国章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点燃的反抗以色列占领的斗争烈火,已熊熊燃烧了整整一年。这场正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斗争,突出反映了巴勒斯坦人民为了生存而战斗的坚强意志,标志着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已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场斗争是去年12月8日一辆以色列军车在加沙地区野蛮冲撞载有巴勒斯坦人的汽车,造成4人死亡,5人受伤而引发的。斗争很快波及到整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这是几十年来生活在以色列占领军刺刀下的巴勒斯坦人民长期积压的反抗怒火的总爆发。
一年来,以色列当局使用铁血手段镇压巴勒斯坦人民,但觉醒的巴勒斯坦人民没有屈服,而是使斗争不断扩大深化,并赢得了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这场斗争意义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首先,它沉重地打击了以色列。据报道,一年来以色列的经济实力急剧下降,生产部门的失业率已达7.2%。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矛盾加剧,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甚,统治集团内两大党——利库德和工党之间分歧不断扩大。
其次,巴勒斯坦大规模的群众斗争突出了巴勒斯坦问题,鲜明地向世界表明,巴勒斯坦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仍然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解决,中东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与稳定。在被占领土群众斗争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努力加强自身的团结以及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及时召开第19次巴全委会特别会议,明确表示接受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确定了通过国际会议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道路,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出了新的努力。
第三,这场斗争提高了巴解组织的威望。第19次巴全委会通过的决议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和称赞。到目前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另外,最近联合国大会在表决关于美国拒绝给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入境签证一案时,以151票对2票的压倒多数通过谴责美国的决议,并决定易地举行巴勒斯坦问题辩论大会。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巴解组织得道多助,美以陷入孤立。
随着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发展,巴勒斯坦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当前全球正从对抗转向对话,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越来越成为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令人不安的是,以色列仍不肯放弃其扩张政策,美国庇护以色列的立场也没有多少改变。但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定将取得胜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高加索地区发生强地震 戈尔巴乔夫中断访美回国
雷日科夫率苏共中央政治局救灾委员会前往灾区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7日电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今天莫斯科时间10时41分发生震中烈度为里氏9度的强烈地震,建筑物受到破坏,有人员伤亡。
塔斯社说,这是80年来高加索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震中距离亚美尼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50公里。亚美尼亚许多地区受到很大破坏。列宁纳坎和基洛瓦坎两个城市及附近地区受害尤其严重。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以及北高加索一些地区震感明显。
本报华盛顿12月8日电 记者张启昕、仓立德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一行于美国东部时间今日中午12时55分从纽约启程回国。
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昨天夜间在苏联联合国使团驻地宣布,由于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发生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上千人丧生和大范围的严重损失,震区人民正在受难,戈尔巴乔夫将缩短访问日程,提前离开纽约回国,领导抗震救灾工作。原计划对古巴和英国的访问也随之取消。
他对戈尔巴乔夫不得不中断访问表示遗憾,对纽约人民在他们短暂的访问中给予的欢迎表示感谢。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8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政治局救灾委员会已于今晨前往地震灾区。情况表明,昨天上午在亚美尼亚北部发生的地震后果严重。
苏共中央政治局救灾委员会成员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斯柳尼科夫,国际部长亚佐夫,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建委主席巴塔林和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供委主席沃罗宁。(附图片)
12月7日,苏联亚美尼亚北部发生强烈地震。图为地震现场。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支持戈尔巴乔夫宣布裁军
撒切尔夫人表示欢迎苏裁军决定
新华社柏林12月7日电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表示支持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在联合国宣布的单方面裁军的决定。
据德通社报道,昂纳克今天在欢迎南斯拉夫领导人迪兹达雷维奇的宴会上讲话时表示,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的单方面裁军50万和从德、捷、匈撤出6个坦克师的决定具有历史意义。民主德国完全支持他今天提出的影响深远的新建议。昂纳克认为,这些建议的目的是以新的具体步骤推动和深化裁军进程。他说,苏联及其他华约国家为维护世界安全和和平做出了新的、单方面的贡献,体现了这些国家实现其和平纲领的决心。
本报伦敦12月8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昨晚对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单方面大量削减苏联武装力量的决定表示欢迎。
唐宁街一位发言人说,“鉴于目前苏联在欧洲的绝对军事优势,她(撒切尔夫人)对决定的第一个反应是热烈欢迎削减,并把决定视为是向着欧洲力量平衡迈出的重要一步。”
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强调了决定的积极方面,同时也提醒危险依然存在,在北约组织的一个会议上,他告诉成员国的大使们说,即使苏联如数削减了,苏联在中欧仍占有2.5∶1的优势,而在决定宣布之前,它占有3∶1的优势,但决定仍不失为一个好的决定。
英国工党领袖金诺克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大通过65项裁军决议 中国两提案获一致通过
本报联合国12月7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第43届联合国大会今天下午审议了裁军问题,并通过全部65项有关裁军的决议。其中,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两项决议草案,获得一致通过。
大会还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防止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放射性武器”、“禁止化学武器和细菌(生物)武器”以及“裁军与发展之间关系”等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军总参谋长辞职
新华社联合国12月7日电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7日在纽约对记者说,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因健康原因已于当天辞职。阿赫罗梅耶夫是在戈尔巴乔夫在联大宣布苏将裁军的同一天辞职的。
据外电说,戈尔巴乔夫的这一主张遭到了阿赫罗梅耶夫在内的一些苏军将领的反对。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朝野对苏裁军反应强烈
里根“衷心赞成”苏联裁军;舒尔茨说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值得欢迎的重要一步”;基辛格给予肯定同时认为应对苏裁军计划认真研究再作结论
本报华盛顿12月7日电 记者张启昕、仓立德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上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苏联裁减常规军备的决定后,美国各界反响强烈。
美国官方对此持欢迎态度。里根总统在纽约表示“衷心赞成”苏联的裁军决定,并说如果苏联裁军造成美国军事优势的局面,美国“当然会调整”其军事力量。里根还呼吁苏联与美国一道,尽力在全世界禁止化学武器。里根在为美国企业学会准备的发言稿中说,如果苏联裁军计划得到“迅速、全面的执行,历史将认为它是有重要意义的”。国务卿舒尔茨表示,苏联单方面提出裁军“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值得欢迎的重要一步”。
一些高级军方人士说,如果苏联在欧洲的军事态势由进攻转为防御,这将为欧洲对峙双方削减军事力量开辟道路,同时美国及其盟国将不得不重新估价其军事力量、军事战略和军事预算。苏联此举是北约成立以来苏联采取的最重要步骤。
布鲁金斯学会一位军事问题专家认为,在真正削减军事力量和改变欧洲军事对抗局面上,苏联的态度是严肃的。
一些舆论界人士认为,苏联的裁军决定将对苏联与西欧的关系和明春举行的中苏首脑会晤产生重大影响。
也有一些朝野人士指出,即便苏联按计划削减其欧洲军事力量,华约国家在总兵力和其他军事装备方面同北约对比,仍占优势。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肯定苏联这一举动的同时认为,美国应对苏联裁军计划的全部细节进行认真研究,然后再下结论。
纽约股票市场昨天获知苏联即将裁军消息后,债券和股票价格明显上升。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葡萄牙近15万司法工作者、教师、市政官员和汽车司机7日上午开始24小时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
△尼加拉瓜空军一名飞行员7日早晨驾驶一架“米—25”军用直升机逃到了洪都拉斯。
△黎巴嫩贝鲁特电台7日广播说,贝鲁特西区的黎巴嫩中央银行大厦6日遭到一枚火箭弹袭击。
△美国总统里根6日解除了禁止向以色列出售美制子母炸弹的禁令,美国是1982年开始执行这项禁令的。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朝鲜通讯

“三步曲”能奏效否?
本报记者 徐宝康
12月5日,南朝鲜“总统”卢泰愚对内阁进行了大改组。执政的民正党说,这是最后的“让步”。舆论认为,全斗焕道歉,卢泰愚发表“特别讲话”,加上这次改组内阁,是卢泰愚为解决全斗焕时期的后遗症而制作的“三步曲”,但能否奏效仍然是个问号。
全斗焕今年2月下台后,南朝鲜人民要求清算他及其家族营私舞弊事件的呼声不断高涨。3月,在野党要求当局逮捕全斗焕弟弟全敬焕,揭开这场斗争的序幕。随后,在野党利用在国会的优势,成立了有关事件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导致全氏家族中的9名成员被捕。近两个月来,要求依法制裁全斗焕的斗争日趋激烈。围绕着全斗焕的种种问题,南朝鲜政坛再起风波,从而使卢泰愚政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披露,全斗焕政权与卢泰愚政权的联系十分密切。卢泰愚本人是全斗焕的“同窗好友”,现政权中仍保留着全斗焕执政时期的“要员”。因此,卢泰愚对这场斗争的矛头所向当然是清楚的。
为稳定政局,挡住对现政权的冲击,卢泰愚设计了“三步曲”。首先,使全斗焕道歉,交出财产,隐居乡里,接着亲自出面,提出对全斗焕实行政治赦免,然后大幅度改组内阁,撤掉现政权中全斗焕时期的7名阁员。卢泰愚的目的是一箭双雕:既能确保全斗焕过关,免遭锒铛入狱之苦,又可强化现政权,平息政坛风波。
人们注意到,卢泰愚在改组内阁时,又重新起用了全斗焕时期的一些人。连外电也评论说,这是“换汤不换药”。因此,“三步曲”难以奏效,不仅在国民中通不过,也遭到在野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平民党和民主党一针见血地指出,全斗焕道歉,卢泰愚“特别讲话”及内阁改组,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他们表示,要坚决清查到底。一些在野团体和青年学生认为,“三步曲”是对国民的欺骗,新内阁并没有减少“强硬派军人”色彩。看来,这场斗争并未结束,将会持续下去。
(本报平壤12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贝·布托总理表示将首先访华
新华社伊斯兰堡12月8日电 巴基斯坦新任总理贝·布托今天在这里说,她将要首先访问中国。
贝·布托是在拉瓦尔品第总理秘书处会见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田丁时说这番话的。
会见时,田丁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祝贺贝·布托本月2日就任新内阁总理,并邀请她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
贝·布托表示,希望在她的任期内巴中友谊和两国相互信赖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巩固。
贝·布托说,中国将是她任总理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具体访问日期待以后由两国外长共同磋商。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斯达黎加总统强调
中美洲和平进程并未停止
新华社圣何塞12月7日电 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今天说,尽管中美洲和平计划执行遇到障碍,还有人希望这个地区发生战争,但中美洲的和平进程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阿里亚斯总统是今天在该国埃雷迪亚市讲这番话的。
他指出,中美洲各国为实现地区和平所作出的努力确实是收获颇丰。他相信,明年1月举行的中美洲首脑会议将为中美洲和平进程注入新活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智利反对派联合要求修改宪法
新华社圣地亚哥12月6日电 由智利反对党组成的争取民主政党组织和由一些群众团体组成的社会协商组织昨天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与政府直接对话,讨论修改宪法问题。
这份由智利各反对党和群众团体领导人签名的联合声明是在昨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的。声明抱怨政府至今未就反对党多次提出的对话建议作出积极反应。
声明再次要求修改宪法中的一些条款,主张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改组国家安全委员会,自由选举全部国会议员。
文件说,争取民主政党组织和社会协商组织决心为恢复国家民主而共同奋斗,争取通过修宪途径恢复国家民主。
皮诺切特军政府是1973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今年10月5日全国举行公民投票,否决了皮诺切特想再执政8年的企图。此后,智利反对党和一些群众组织要求修改宪法,并要求皮诺切特提前交权。最近,皮诺切特总统已表示在1990年3月任期结束后按时交出政权,但不同意修改宪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社会党国际理事会会议闭幕
新华社巴黎12月7日电 社会党国际理事会会议今天在奥利通过一项决议,呼吁以色列和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愿望以及巴解最近在阿尔及尔会议上迈出的积极一步作出积极反应。
社会党国际理事会会议今天结束。会议结束时还就南部非洲问题通过一项决议。
社会党国际理事会是于6日举行的,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名社会党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首都北京举行座谈会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四十周年
本报讯 记者木雅报道:为响应联合国大会的号召,中国国际法学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40周年。
座谈会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毕季龙主持。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首先在会上讲话。他说,1948年12月10日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文件,它首次提出了人权的具体内容,为联合国人权领域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对后来产生的一系列其它国际人权文件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谈到我国关于人权方面的主张、原则和立场时,他说,中国一贯赞赏和支持联合国为普遍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所做的努力,我们一贯同情和支持亚非国家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我国还本着独立自主、坚持原则、维护正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了一些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他强调指出,我们积极支持符合发展中国家人民利益的、经过发展了的人权概念,并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和充分实现而不懈努力。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0位专家和学者在会上发言。他们一致认为《宣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战后蓬勃兴起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约150多位有关人士参加了座谈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国防部长宣称
美将继续在海湾保持海军力量
新华社科威特12月7日电 美国将在海湾地区保持一支海军力量,直至伊拉克和伊朗目前举行的和平谈判取得积极成果为止。
这是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7日在结束对科威特两天访问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但是,卡卢奇说,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从海湾撤离了两艘军舰,不久还将撤离一艘。
伊朗和伊拉克8月实现停火以来,美国仍在海湾保持由大约26艘军舰组成的海军力量。
卡卢奇说,美国将继续同海湾国家合作,维护海湾的和平和航行自由。
在谈到美国军舰为科威特油轮护航问题时,他说,由于科威特没有就此事作出决定,美国将继续为在美国重新注册的科威特油轮护航。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人逮捕喀布尔政权一省长
据阿富汗新闻社七日报道,苏联占领当局指控阿楠格哈尔省省长瓦基勒·阿扎姆同抵抗力量合作反对喀布尔政权而逮捕了他。
据报道,阿扎姆是在二日早晨从喀布尔到楠格哈尔省省会贾拉拉巴德的路上被捕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南朝鲜工人加强有组织的斗争
南朝鲜工人最近不断展开要求民主自由和争取生存权利的有组织的斗争。
南朝鲜工人自从去年下半年发生要求组织自己工会等民主权利的大规模工潮以后,陆续建立起代表自己利益的各种工会组织。其中地区性工会组织有汉城地区工会协议会、光州地区民主工会协议会、马山昌原地区工会总联合会等七个;按工种组织的有医院工会协议会、运输工会协议会、言论机关工会协议会、研究专门机构工会协议会、民主出版言论工会协议会等。
这些新成立的工会组织抵制同南朝鲜当局关系密切的“工会总联合会”的控制,展开了独立的活动。南朝鲜舆论界把这一情况称之为“民主工会时代的开始”。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古巴不同意南非参与监督撤军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日前说,古巴军队准备呆在非洲,以保障安哥拉的安全。
他说,虽然古巴愿意为了和平从安哥拉撤军,但不会在四方谈判中在原则问题上作让步。
卡斯特罗说,同南非的谈判已有很大进展,但现在南非希望参加古巴和安哥拉正在同联合国商谈的监督古巴撤军的机构。他说:“我们不会同意南非与这一监督建立任何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秘鲁驻玻利维亚武官遇刺身亡
秘鲁驻玻利维亚大使馆武官卡洛斯·维加·略纳七日在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八·六”大街遇刺身亡。
据埃菲社援引玻利维亚有关当局的消息说,维加·略纳七日上午从寓所到使馆上班,当他走到距使馆大约一百米远时,有人突然朝他连开三枪,他头部和胸部中弹,当场身亡。凶手已逃之夭夭。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