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亚政坛新星贝·布托
任毓骏
11月16日傍晚,当巴基斯坦全国选举委员会新闻中心的计票屏幕最后显示出人民党获得93票,成为大选中获票遥遥领先的政党时,绝大部分外国记者都没有忽略在赶发的消息中强调指出:该党领导人、现年35岁的布托小姐极有可能成为这个拥有1亿人口的穆斯林国家的总理。12月1日,伊沙克·汗总统正式任命贝·布托为新政府总理。12月2日,贝·布托宣读誓词就职后,她终于成为穆斯林国家的第一位女政府首脑。人们看到,南亚政坛上升起了一颗引人瞩目的新星。
布托家族掌上明珠
1953年6月,贝娜齐尔·布托出生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一个带有封建色彩而又富有的地主家庭。然而,这也是一个相当开明并且文化素养颇高的家庭。她的祖父沙阿·纳瓦兹曾是英国统治印度时候的一位著名的通达人士,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很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她的父亲阿里·布托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政治家,人民党的创始人,曾任巴基斯坦总统和政府总理。
贝·布托是布托家族的长女。穆斯林国家的传统是重男轻女,但她的家庭并非如此。贝·布托的聪慧、机敏和勇气从小就显露出来,人们都认为她从小就是一个极有见地的女孩,从而成为祖父和父亲的掌上明珠。她在学校敢于在课堂上发表和老师不同的看法,因而被同学们誉为“独立小姐”。在家里,她敢于同父亲进行激烈的政治辩论。布托以雄辩知名,他的演讲能使会场的数万人潜心谛听。但布托承认,女儿很有潜力,将来定能成为政治家。布托当政后,通常不让家人在公众场合露面,但是却带着十几岁的贝娜齐尔访问中国和印度,有意让她接受政治和外交方面的熏陶。数日前,贝·布托在接见中国大使田丁时,还愉快地回忆了跟随父亲在北京参观访问的情景。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巴两国深厚的友谊,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16岁时,贝娜齐尔远涉重洋,进入美国国际学院读书,继而又进哈佛大学深造。毕业后,她又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学位。在牛津,贝·布托对政治活动更加感兴趣,她的雄辩才能也得到进一步发挥。她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经常举行招待会和辩论会。最终,她通过竞选,当上了牛津大学学生会辩论会主席,成为荣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个东方女子。
“贝娜齐尔旋风”
1976年,贝·布托从牛津学成归国,在巴基斯坦外交部任职,从事战略问题研究。此后不久,布托家族的命运开始逆转。
1977年3月,巴基斯坦出现“大选危机”,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发生抗议和示威,酿成多起暴力事件。被布托提升为陆军参谋长的齐亚·哈克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人民党政府,建立了军法管制政府。从此,巴基斯坦经历了建国以来为时最久的军管。
后来布托被监禁,在家庭里充满悲痛的日子里,母女俩经常来到布托的牢房,1979年4月4日她俩隔着无情的铁门和自己的亲人诀别。家庭的悲剧进一步促使贝·布托走上从事政治活动的道路。布托去世后,人民党许多领导人逃离巴基斯坦,布托夫人继任人民党主席,但由于悲伤过度,身体欠佳。1982年布托夫人住院治疗,贝·布托成为人民党代理主席,继而与其母亲并列主席。由于她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她蹲过监狱,并被软禁在家,前后长达34个月。1984年初,她被允许出国,来到英国伦敦,把自己的小公寓当作人民党活动的基地,每天工作10—16个小时。
1985年,巴基斯坦结束了军管,成立了文官政府。1986年4月10日,布托小姐从伦敦回到巴基斯坦。1个月之内,她先后在全国4个省、20多个城市召开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游行示威,每次参加集会的人数从十几万到数十万,从而掀起了一场强有力的“贝娜齐尔旋风”。人民党要求总统体面下台,举行新的大选,用和平民主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此后,这股“旋风”又在7月5日人民党政府被推翻九周年之际和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节掀起两次高潮。政府动用军警镇压示威群众,并再次拘留布托小姐一个月,才把这场风波平息下去。
万人喜庆的婚礼
1987年,布托家族中传出喜讯:布托小姐并没有因为投身于政治运动而忘记爱情,在34岁这一年,她选好了自己的意中人。阿卫·扎达里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英俊年轻人,他家庭富有,在卡拉奇经商。他们订婚的消息是在伦敦首先宣布的。布托小姐一再声明,她的结婚不会影响她的政治事业,“贝娜齐尔·布托并不因结婚就不存在了”。未来的新郎则多次表示,他将竭尽全力支持布托小姐的政治活动,绝不会像许多穆斯林男子一样,把自己的妻子用面纱遮起来,关在屋里。
婚礼于12月18日在卡拉奇举行,尽管男女双方的家庭设法限制婚礼的规模,但事实上,这已成为一次狂热的政治婚礼。据估计,有10万以上人民党支持者为这场婚礼唱歌、跳舞并鸣礼炮祝福。
按照穆斯林传统,新娘在婚礼这一天终日戴着面纱,而且只在新郎前露面。布托小姐却在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宣布:“结婚只能补充而不会取代我的政治生命,我的一生将致力于我们伟大国家的自由事业和全体公民的福利。”
另一方面,数十名衣着艳丽的人民党姑娘则给布托小姐作了传统式的化妆,在她的手脚上涂抹了花膏,换上了一套金黄色的婚服,头顶上放着甘蔗,预示未来甜美无比。婚礼仪式也完全是穆斯林传统方式,由阿訇吟诵古兰经并宣布他们结为夫妻。这天,布托夫人满面春风,她说:“我真高兴,她结婚了,因为所有的女孩都该结婚。”
生子竞选两不误
1988年对巴基斯坦来说真是多事之秋。4月份军火库大爆炸死伤惨重;5月份哈克总统突然宣布解散居内久政府,并宣布在今年举行大选。就在这期间,报纸上披露出布托小姐身怀六甲的喜讯。
7月20日,哈克宣布大选将于11月16日举行,这比宪法规定的解散内阁后应在90天内大选要推迟两个多月。哈克举出几条理由解释,但社会上很多人在传说,11月举行大选的最主要原因是,布托小姐将于11月前后分娩,这将严重影响甚至使她不能参加竞选,从而使人民党失利,不会对现政权造成威胁。人们想不到,生儿育女这在一般家庭来说是很正常私事,在党派斗争中却会成为政治问题。
布托家族和人民党对贝·布托的产期严格保密,掌握有三军情报局的总统并没有取得布托小姐的准确产期。9月初,布托小姐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体重6斤以上。有的报纸说小姐早产,布托家族也不予否认。实际上,只有布托母女心中有数,这是足月正产,只不过是为了迷惑政府而已。其实这时哈克总统已因座机失事而作古了。布托小姐的分娩,一点也没有影响从10月份才开始的大选。
贝·布托喜生贵子,在人民党及其支持者中又掀起一次庆贺高潮,数万人在卡拉奇市布托私宅门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新继任的伊沙克·汗总统和陆军参谋长等军政官员致电祝贺,中国驻巴大使田丁和许多国家的使节都赠送了礼品。
产休后的贝·布托与母亲、丈夫一道全力以赴投入竞选。她采取了独特方式,乘坐普通群众的交通工具——火车在全国各地发表竞选演说,她的雄辩才能在这次竞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拉瓦尔品第,在拉合尔,在卡拉奇,狂热的群众使火车难以出站。她提出的要解决广大人民的“面包、衣服和房子”的口号吸引了众多的选民。在共同的努力下,终于使在野11年的人民党再次成为执政党。
人们期望这位女总理给巴基斯坦带来和平与繁荣。


第7版(国际)
专栏:

“温室效应”的另一面
“温室效应”无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英国科学家指出,到公元2050年,英国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5℃,农作物生长期大为延长,土豆、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明显增产,树木更早成材。海平面的升高,将使近海的渔场增大,年鱼产量可望比目前提高1—2倍。
苏联科学家也认为,气温的升高将使苏联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大为提高。加拿大科学家说该国干燥的北方将变得多雨、暖和,“不毛之地”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谷仓”。
瑞典、芬兰等国的科学家还认定,“温室效应”将给寒带国家带来更为直接的好处。芬兰到下一世纪,全国都将成为适合耕作的“米粮川”。
·唐若水·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从印度“好莱坞”看印度电影业
李南友
在印度孟买,有300多家电影制片公司和制片厂,平均每23个小时就能生产一部新片,因而有印度“好莱坞”之称。
从孟买市中心出发,车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孟买电影城。它坐落在郊区的一个山谷之中,绿树青山,环境优美,占地2.4万多亩。山谷中分布有湖泊、草坪、花园、广场和游泳池等。电影城拥有三个摄影棚,最大的一个有一万多平方米。我们参观了其中最大的一个电影棚。但是最使我惊讶的是那间宽大的布景、道具储藏室,那么多金碧辉煌精美夺目的道具!难以分辨出真伪,有最名贵的地毯,最精美的珍珠宝石,还有各种雕刻奇特的塑像,大概有几千种之多。其中有的道具,据说价值连城。
在当今世界上,电影业正在受到电视业、录像业的冲击,出现不景气局面。然而,在印度,同其他娱乐活动相比,电影仍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电影业是印度第七大产业。全国拥有18个电影中心,几百家制片厂和38个洗印厂,从事电影业的工作人员达200万,年产故事片七八百部,向11000多个电影院提供37种语言的影片。每周有观众7000万人次。每年票房收入达2.5亿美元。
在孟买,电影公司林立,但大多数公司是既没有设备,又无导演和演员的电影皮包公司。这些公司的老板在确定一部电影的主题后,首先得请人编写脚本,然后分别与导演、演员签订合同,并租借场地和设备。
电影演员都是高效率的穿梭演员,一个演员同时签订好几个拍片合同。有的演员上午演国王,下午扮演乞丐,晚上又演老爷,今天扮演显赫的高官,明天扮演街头小偷强盗,还有一些演员常利用拍片中的短暂休息时间,为另一部电影拍几个镜头,所以印度的影帝阿未塔布·巴占抱怨说:“演员每天一出家门口就要为几部不同影片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人精疲力尽。”著名导演克里希纳·沙阿说:“政治家可以更换不已,但印度电影明星却扎下了根。”
然而印度大多数影片仍按照40年来的老路子拍:一部影片,六首歌曲,三个舞蹈,一个大明星。片子较长,一般都超过三个小时,而且许多是歌舞片。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索菲亚·罗兰魅力长存
师秀峰
不久前我观看了索菲亚·罗兰近年参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在这部以纽约为背景的社会写实片中,她饰一位吸毒的母亲。她以如同往昔的纯朴、自然的高超演技,再现了一位和蔼可敬而又痛苦万分的母亲形象。看过这部电视片后,人们无不由衷地仰慕她那历久不衰的银幕魅力。
罗兰自1950年登上影坛,迄今已拍过70余部影片,荣获过多种奖励。1961年,她主演的《两妇人》,使她夺取了最高荣誉——奥斯卡奖。她那平凡中涌动着的高雅气质,令各国众多影迷为之倾倒。中国的观众,也没有忘怀她在《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出色表演。
罗兰赢得那么多观众的青睐,不是靠艳丽的容貌,她坦率地谈到:“我个子太高,臀部太发达,鼻子太长,下巴太平。”她是以自己的聪慧、才智、勤奋、刻苦换来事业的灿烂。她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感受,满怀深情地奉献给观众。”
她出身贫贱,风光秀丽的意大利南方小镇波祖里,未给予她以幸福的童年。饥饿、战争、艰辛和屈辱,驱使她从小发奋努力,立志做一个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是的,她成功了。不过,名闻天下的罗兰至今仍把童年的凄苦作为自己事业上不断进取的动力,艺术上永远汲取的源泉。
罗兰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遇到过许多挫折、失败和打击。然而,这一切均未使她退缩。她认为,要想在某种职业上取得成就,首先应相信自己,要经受得住各种打击和不公平待遇:“即使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我依然相信自己,绝不气馁。我不是一个天才,我是一个勤奋工作的人。”
如今功成名就的罗兰,是否不思进取而踌躇满志了呢?不,她从不如此。年过50的罗兰仍眷恋着银幕,执著追求电影艺术。她说:“我和从前一样,对自己的演技缺乏把握,我不以为像我这样的演员已达到尽善尽美,我要不断深入未知的领域。我80岁还要演电影,永不宣布退休。”虽说近年罗兰拍片减少,但只要有合适的角色、合适的剧本,她绝不放过。
如果说,屈辱的童年使她极注重事业,那么,童年的艰辛更使她珍爱温馨的家庭生活。是的,罗兰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到了平衡。
她有一位像慈父般爱护她的丈夫——意大利著名导演卡洛。她的两个儿子,均在日内瓦读书,学业精进,且非常热爱自己的母亲。罗兰对待家庭的态度,如同她对艺术事业一样严肃、认真、满腔热情。她始终保持着意大利女性的传统美德,亲手种植蔬菜,亲自下厨房烧制佳肴,她对烹饪还颇有研究。“家庭生活和事业各占我生命的一半。而二者有着同样的规律可循:你必须付出劳动后才能体味到它的温暖与欢欣。”罗兰得出这样的结论。
她不仅热爱生活,更注意美化生活。她的房间从来都井然有序;她衣着入时,大方而不俗气;她淡妆轻抹,从不过份雕琢;她不去奴隶似地追逐时尚,只求看上去像自己;她喜欢运动,骑马、打网球、游泳和健身。她年逾50,风韵犹存。罗兰美,美在自然,美在气质,美在神韵。


第7版(国际)
专栏:

最高摩天大楼待价而沽
西尔斯大厦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幢办公大楼,有110层,高443米,建于1973年,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这座摩天大楼一向是其主人西尔斯一娄巴克公司(以下简称西尔斯)的骄傲,象征着它的实力和企业的兴旺。大厦的主人雄心勃勃,原计划到2000年把110层的建筑全部开设公司的机构和商店,发展成“样样齐全”的零售联合大型企业。
然而,宏伟的计划尚未全部付诸实施,这家公司不久前突然宣布要出售这座号称“世界之最”的庞然大物。
西尔斯是美国和全世界最大的杂货零售商,一向以熟悉市场行情、经营得法而著称。80年代初,它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然而,近年来,生意不甚景气,竞争连连失利,不断地走下坡路,正在逐渐失去零售商中独占鳌头的优势。去年销售额仅比上一年增长4.3%,而它的对手沃尔—马特公司却增长了34%。西尔斯去年的商业营业额仅258亿美元,而一向不如它的凯—马特公司达到256亿美元,几乎并驾齐驱。西尔斯的股票价格因而也不断下跌。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该公司董事长爱德华·布雷南不得不于11月初宣布以1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西尔斯大厦,并将用这笔巨资买进1/10的该公司发行的股票,来提高股票价格,争取时间,重振企业。
西尔斯对自己的经营方针和方式最近作了全面检讨,认为公司近年来主要问题是墨守成规,经营方法欠灵活,价格偏高,未能充分利用店铺有效面积等。
还有人说,西尔斯大厦的建造从10多年的实践看,倒成了该公司的累赘。布雷南董事长也承认:“当你的天地成为立体状时,行动全靠电梯,各部门的接触也受到限制,有时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快作出决定。结果是行动缓慢、变革难。”他主张让企业人员走出大厦回到大街上的顾客中间去。
从明年起,西尔斯开始执行振兴计划,为自己一向占优势的商品重新占领市场,并准备到1992年,在目前825家商店的基础上再增加225家,还提出“天天低价出售”的口号,来取代它传统的周末大减价的做法,以吸引更多顾客。
·鲍世绍·


第7版(国际)
专栏:

邮票跨国公司
成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皇冠代理局,又称“英联邦代办处”,是英国议会的一个下属机构,专门负责为英联邦各国设计和印制邮票。从一九○六年起,它又开办邮票销售业务。现在它与国际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邮票业务联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邮票跨国公司”。
皇冠代理局的业务之一是设计和印制邮票。当委托国的邮电部门将邮票选题决定之后,它就负责邮票设计并印制。最初为了防止伪造,它的邮票上有皇冠形水印,而且图样有多种变异。现在它印制的邮票已不再使用水印纸了。
皇冠代理局的邮票销售业务原先只限于英联邦国家,后来,世界各国从事邮票业务的人都能直接从设在苏里郡苏顿市的邮票销售处订购邮票。
由于皇冠代理局有丰富的邮票发行专业知识,因此它还能为各国提供有关邮票发行的方针政策的咨询业务。
·仕边·


第7版(国际)
专栏:

女王的礼品
胡翩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是四月二十一日。据说每年的圣诞节一过,王室成员便开始操心,来年给女王送什么生日礼物?
女王喜爱的生日礼物,在于它们别致、新奇,而不计较其价值,所以王室成员为了博得女王的欢心,无不早早地设法物色一件独特的礼品。
伊丽莎白二世十分注意礼节。在她的生日接受了王室成员赠送的礼物后,每逢他们过生日,或逢年过节,她也向他们馈赠一份有意义的礼物,而且礼物都由她亲自选定。女王的近亲有母亲、丈夫、子女、孙儿、表兄妹、外甥、侄儿等四十多人。为使所有的礼物都能很合适、得体,女王掌握了王室成员身材尺寸;为避免所送礼物重复,她还保存着以往每次购礼物的发票。
女王在国际交往中也经常遇到互赠礼品的问题,她尤为重视这种礼节交往。她送给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一定要能体现本国的风格,名贵而又得体。
伊丽莎白二世收到外国首脑回赠的礼品甚多,礼品也千姿百态,既有金银珠宝,也有鲨鱼巨齿、百年龟卵等。她之爱马是举世闻名的,所以把名贵赛马赠送给她的大有人在。她上次出访美国时,里根总统送给她一件很特别的礼物——一部储存有她的赛马资料的电脑。


第7版(国际)
专栏:

雪花纷飞 〔苏联版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