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将暂时停止从阿富汗撤军
巴基斯坦和美国对此表示关切和失望
新华社莫斯科11月4日电 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别斯梅尔特内赫4日的讲话表明,苏联将暂时停止从阿富汗撤军。
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当一些记者问道:苏联何时开始执行第二阶段撤军计划?别斯梅尔特内赫回答说:现在更为重要的不是谈论撤军日期,而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日内瓦协议。记者追问:如果阿富汗目前形势不能好转,苏联是否会改变撤军时间表?这位第一副部长回答:苏联愿意履行日内瓦协议如期撤军,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有关各方共同遵守协议,也就是说它们也要履行保证。如果它们遵守,苏联也将执行。
这些回答意味着,苏联把自己撤军计划的执行同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态度紧紧连在一起,既是向美、巴施加压力,又为其暂停撤军提供依据。
本报讯 据外电报道,阿富汗抵抗力量领导人4日说,莫斯科中断从阿富汗撤军是在他们预料之中的,但他们决心要加紧向留下的部队施加压力,迫使苏联人完全撤出。
阿富汗全国伊斯兰阵线领导人艾哈迈德·盖拉尼说:“最近我们已越来越强大。如果苏联人不愿意走,我们可以规劝他们走。”
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人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说:“我们并不担心,因为我们从未因日内瓦协议或苏联撤军而中止过战斗。”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5日电 巴基斯坦政府今天对苏联决定中止从阿富汗撤军表示关切和失望。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萨哈布扎达·雅各布·汗在一项声明中说,苏联外交部发言人11月4日声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取决于苏联的良好意愿,这就使人们怀疑苏联能否执行日内瓦协议。日内瓦协议要求苏联于1989年2月15日前从阿富汗撤军。
他说,特别使人失望的是,联合国大会刚于11月3日就阿富汗问题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的一天后,苏联作出了中止撤军的决定。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4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上午在芝加哥表示,美国政府对苏联决定暂时停止从阿富汗撤军大为失望。
苏外交部副部长别斯梅尔特内赫今天早些时候在莫斯科表示,由于在撤军中遭到美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的进攻,苏决定暂时停止从阿撤军。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今天对记者说,苏联这一决定“只能使这个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并使人们认为苏联将不会履行日内瓦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自主和平统一世界大会开幕
我国政府致电祝贺
新华社维也纳11月4日电为进一步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加快实现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进程,第四届朝鲜自主和平统一世界大会今天在这里召开。
朝鲜代表团团长孙圣弼在大会上发言说,实现朝鲜和平统一是朝鲜人民的最大愿望。朝鲜政府愿意同南朝鲜就建立高丽民主联邦政府,实现和平统一等问题举行最高级会晤。
孙圣弼在发言中还重申了朝鲜政府在实现和平统一问题上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三项基本原则。他指出,建立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是实现和平统一朝鲜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南北双方必须遵循互不谋取优势的原则,在统一的国家里保持各自的社会制度,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并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下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
孙圣弼说,消除朝鲜半岛战争危险和紧张局势是实现朝鲜统一的必要条件。他说,美国近来向南朝鲜大量增兵和部署核武器,这大大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他呼吁朝鲜南北双方进一步加强对话和交流,并要求南朝鲜当局放弃推行“两个朝鲜”的政策,取消“国家安全保障法”,停止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大会还宣读了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和中国政府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给大会发来的贺电。中国政府的贺电说,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朝鲜人民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正义斗争和金日成主席提出的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三项原则以及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方案。
此外,来自南朝鲜的“国家民主阵线组织”、瑞士、美国、法国、古巴、日本、马耳他、奥地利等十几个国家的代表都先后在今天的大会上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与和平统一问题发了言。
朝鲜自主和平统一国际联络委员会主持了本届世界大会。近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个政府、党派、群众团体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团参加会议。
第四届朝鲜自主和平统一世界大会将于11月6日结束。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大结束关于裁军问题的辩论
强调继续核裁军和常规裁军
新华社联合国11月4日电 联大关于政治与安全事务的第一委员会本周在“一种建设性的和十分认真的”气氛中结束了对裁军问题的辩论。
加拿大常驻联合国代表、第一委员会主席道格拉斯·罗奇指出,在本届联大关于裁军问题的专题辩论中,“过去几年里经常出现的论战现象已经明显地消失,各方都在为达成一致的观点而作出认真的努力。”
联大第一委员会从10月17日起对裁军问题进行辩论。114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这次辩论除了强调核裁军、常规裁军及停止核试验等问题外,还讨论了禁止化学武器以及裁军条约的核查等问题。
在辩论发言中,绝大多数代表都希望尽早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禁止发展、制造、储存、转让和使用化学武器。
代表们向第一委员会一共提交了72个决议草案,其中包括中国代表提出的关于核裁军、常规裁军以及禁止军备竞赛等问题的3份决议草案。(附图片)
核裁军迈出第一步。美国潘兴TA式导弹发动机壳被送进轧碎机。
 新华社记者 魏国强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苏联对阿富汗问题调子趋于强硬
新华社记者 竺承军
苏联最近对阿富汗问题的调子趋于强硬,对喀布尔政权的军援较前增多。苏联第二阶段能否如期从阿富汗撤军正成为人们愈益关切的问题。
苏联对阿富汗近来形势的发展甚为担心。塔斯社评论员瓦维洛夫3日写道,阿富汗“局势复杂,带有爆炸性危险”,“事件可能导致难以预言的后果”。官方发言人和报刊指责华盛顿和伊斯兰堡支持阿富汗游击队和干涉阿富汗内政,破坏日内瓦协议。
与此同时,苏联明显增强了在阿富汗的军事力量,从今年5月开始至8月,苏联已将其驻阿部队撤出一半,尚有一半继续留驻。最近一个时期中,尽管总的人数没有增加,但是前去换防的部队装备比前更为精良。它还给喀布尔政权军队运去了“最现代化的新式武器”——射程在300公里以内的导弹。苏联不隐讳这种武器在阿富汗战场上还是首次出现。据《红星报》3日报道,这些新式武器将要发射到抵抗力量的基地和弹药库。此外,苏军还协同喀布尔政府军的坦克部队在一些地方运送兵员。
此间观察家认为,苏联此举可能有三个目的,一是削弱阿富汗游击队的力量,二是增强喀布尔政府军,三是为苏联撤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也是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些记者问别斯梅尔特内赫:苏联何时开始执行第二阶段撤军计划?他回答说:现在更为重要的不是谈论撤军日期,而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日内瓦协议。记者追问:如果阿富汗目前形势不能好转,苏联是否会改变撤军时间表?这位第一副部长回答:苏联愿意履行日内瓦协议如期撤军,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有关各方共同遵守协议,也就是说它们也要履行保证。如果它们遵守,苏联也将执行。这些回答意味着,苏把它撤军计划的执行同美巴态度紧紧连在一起,既是向美、巴施加压力,又为其将来一旦采取意想不到的行动提供依据。
(据新华社莫斯科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华盛顿秋思
本报记者 仓立德
正是金风送爽时节,华盛顿披着一层绚丽斑斓的色彩。片片秋叶,黄的,红的,悠然飘落在居民街区小径上。碧绿的冬青缀满红玛瑙般晶莹剔透的果实。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莫过于红叶。无论是阿灵顿公墓还是国家植物园,无论是山坡还是谷地,无论是郊外还是市区,红叶一团团、一簇簇,宛如一片片燃烧着的火焰、一缕缕夕阳照耀着的晚霞。
宾州大道上的白宫修葺一新。为此,里根政府8年来花掉4000多万美元,单是将东墙外一条车道改为禁止通行的草坪人行道——据说是为了防范恐怖活动,便耗资700万美元。这是自40年代末杜鲁门执政以来对白宫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整修。或许是总统大选日益临近吧,白宫门前游人如织,似乎来客都想看看这“一国之主”的宅邸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近来华盛顿人更津津乐道的却是远在北冰洋的几条灰鲸。为了把它们从冰块的重围中解救出来,上百名美国营救人员不遗余力,但收效甚微。美国破天荒请求苏联伸出援助之手。两艘悬挂苏美两国国旗的苏联破冰船开到阿拉斯加;于是,苏联,美国,破冰,救鲸……便成为广播、电视、报刊竞逐的热门话题。一位美国记者意味深长地对苏联船员说:“你们苏联人善于打破坚冰。”神色凝重的全国广播公司电视新闻主持人宣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灰鲸的命运上团结起来了!”
这一年来,在如何看待苏联问题上,美国人的心态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不会忘记,里根在80年代初曾气势汹汹地指责苏联。曾几何时,这位美国总统在莫斯科红场满面春风地同戈尔巴乔夫并肩膀散步,宣称“我们极有可能打破冷战的藩篱,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最近,颇有影响的两家刊物《外交》和《舆论》,分析了今年来的一系列民意测验,结论是:大多数美国人对苏联的改革和美苏关系的继续改善持乐观态度。85%的人赞成美苏扩大合作;71%—85%的人要求两国共同努力消除核武器,解决地区争端,控制毒品走私和恐怖活动,扩展文化交流。联系到仅仅几年前大部分美国人还赞同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这种转变不能不使人顿生“恍如隔世”之感。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美苏关系向何处去?美国朝野的谋臣策士都在思索。有的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推动了苏联各项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的大幅度调整。美国应谨慎地鼓励这一趋势继续发展;有的忧虑美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已从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及时调整对苏政策符合美国切身利益;有的认为“当今世界不再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主宰”(舒尔茨语),“目前全球最突出的变化是超级大国的衰退”(基辛格语),美苏两国都需要腾出手来处理各自更为急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应付21世纪的挑战……不管怎样说,美苏关系缓和了,这将对战后的东西方关系和整个国际关系产生大影响。
里根任期去日无多,新总统将走马上任。在两党竞选的紧锣密鼓声中,布什、杜卡基斯的外交政策主张已初见端倪。如何处理对苏关系,自然是人们强烈关注的大问题。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在越战时期连任肯尼迪、约翰逊两届内阁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表示,现在是结束冷战的最佳时机,下届总统有可能在两党支持的基础上缓和战后美苏之间的政治争夺和军事对抗。
波托马克河涨满秋水。东去的波涛将片片秋叶送入大海。世事沧桑,世界在变。在未来的世界大潮中,美国将扮演何等角色?看来,白宫的新主人将有机会作出某种抉择。
(本报华盛顿11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双方对会见地点有争议
西哈努克推迟和洪森会谈
新华社巴黎11月4日电 西哈努克亲王驻巴黎办事处发言人今天晚间宣布,亲王同金边政权总理洪森的第三次会谈推迟至11月7日上午开始,地点在巴黎以北的费尔昂塔德努瓦小城。
西哈努克同洪森的这次会谈原定5日下午在巴黎举行。据了解,推迟会谈是由于双方在举行会见的地点上有争议。现居住在巴黎原柬埔寨驻法国大使官邸的西哈努克希望会见在这所官邸举行,而昨天抵达巴黎、下榻克里翁旅馆的洪森要求在旅馆会见西哈努克。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工党不参加利库德集团内阁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特拉维夫消息:以色列外长西蒙·佩雷斯4日在对军队电台发表讲话时,排除了工党参加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的联合内阁的可能性。
他说,“我们感兴趣的中心事情只有一个:使和平进程继续下去。我们将不参加任何没有和平计划的政府”。
佩雷斯领导的工党主张,在被占阿拉伯的领土问题上与阿拉伯国家达成妥协以换取和平,并且主张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
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则推行强硬路线,拒绝与巴勒斯坦人达成任何妥协,并且鼓动更多的犹太人在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定居。在11月1日举行的以色列议会选举中,由于两党都未能在120席的议会中获得61个以上的席位,都无法取得组阁权力。因此,这两个党必须与其它党派谈判才能组成新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

杀害我驻汉堡人员另一嫌疑犯在瑞典被抓获
新华社波恩11月4日电 汉堡警察局今天宣布,涉嫌杀害驻汉堡长城—中国地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铁雄和工作人员张永清的另一名阿富汗人2日在瑞典的哥德堡被抓获。
这个阿富汗人曾在长城—中国地毯有限公司当仓库工人。西德方面已提出申请,要求引渡。第一个嫌疑犯是10月19日被抓获的,他对这起图财害命案已供认不讳。李铁雄和张永清是9月10日被害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科特迪瓦通讯

科特迪瓦重视职业培训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的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出售竹子和藤条编制的家具的小商摊。这些家具做工精细,结实耐用,价格便宜,颇受顾客的欢迎。在摊旁编织家具的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娴熟的动作、专心致志的神情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在这些心灵手巧的小伙子中,不少人是来自大巴萨姆的编制培训中心。
科特迪瓦独立后很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优先中的优先”,教育经费每年都占行政预算的40%左右。它除了大力发展大、中、小学普通教育之外,还努力兴办各种职业教育。10多年前,政府就设立了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并建立了对青年进行职业基础教育和对在职职工进行技术培训的专门基金。近10年来,国家用于这方面的经费将近一亿美元,共实施了2800个培训计划,接受训练的有10万人之多。
科特迪瓦的职业教育是从70年代初期兴办起来的。当时国民经济正值兴旺发达时期,每年都需要补充数万名中层干部、数千名基层管理人员和上万名熟练工人。显然,光靠普通教育是很难满足这种需求的。于是,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国家首先在阿比让和内地城市投资兴建了6所职业中学,加速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和私人开办的职业培训中心也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中心共有100多个,不计其数的青年人在那里学习缝纫、理发、修理、编制、雕刻、木工、瓦工、商业、会计、宾馆服务、机械制造和公共工程等。对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国家不包分配,须自谋出路,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因有一技之长,被录用的可能性要比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大得多。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部分满足了国家对各种建设人才的需求,也给青年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对解决当前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些职业培训中心的规模不大,投资不多,教学和管理人员精干,培训内容注意学用结合,因而倍受人们的欢迎。班热维尔电力职业培训中心创建于1971年,迄今已经培养了2224名学生,其中的254人已成为高级技师。中心还对5000余名在职职工进行了技术培训。这个中心育人有方,成绩卓著。
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于是,科特迪瓦又出现了电子、信息培训中心,微型电脑也进入职业中学的课堂。
国际市场咖啡、可可价格暴跌,使科特迪瓦深受其害,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职业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正如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部长巴里—巴特斯蒂在一次讲话中所说,由于师资不足、设备陈旧、经费紧张,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做到充分就业。为此,科特迪瓦政府正在做出新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句话新闻
△印度外交国务部长辛格应苏联政府的邀请4日抵达莫斯科进行工作访问。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4日说,美希关于美驻希腊军事基地前途问题的第11轮会谈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古巴3日发表的中央银行报告说,到今年3月份为止,古巴欠西方国家的外债达到62.6亿美元,实际外债增加了28.46亿美元。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被监禁的曼德拉可能获释
据南非可靠人士四日说,被监禁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有可能在十一月十五日获释。
这位人士说,南非总统博塔最近在瑞士对葡萄牙政府领导人和银行家们说,曼德拉“将在圣诞节前获得释放”。
曼德拉因从事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于一九六二年被捕。一九六四年被南非当局判为终身监禁。曼德拉患有肺结核病,目前正在开普敦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撒切尔夫人结束访波回国
英国首相玛·撒切尔结束了对波兰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四日晚乘专机离开华沙回国。
她在离开之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这次访问结果时说,“波英关系将会更加明显地接近,尤其是在文化交流、训练管理干部、交换学生和教师方面。”但是,“在财政问题上,只有在波兰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结束后,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变化。”
哥国防部长突然提出辞职
哥伦比亚国防部长拉斐尔·萨穆迪奥·莫利纳五日晚突然提出辞职。巴尔科总统已接受他的辞职要求,并任命现武装部队司令曼努埃尔·海梅·格雷罗为新的国防部长。
据认为,国防部长辞职的主要原因是他三日在参加十一名政府军士兵葬礼时发表了轻率的讲话。当时他说不能接受和游击队对话,并且命令武装部队向游击队发动全面进攻。
国防部长更迭以后,原陆军司令奥斯卡·博特罗出任武装部队司令。
越又向美交还美士兵遗骸
二十三具美国士兵的遗骸和遗物五日被分放在覆盖着美国国旗的棺材内,由一架C—141运输机从越南运抵美国夏威夷。这是越南政府自一九八七年以来第六次向美国政府交还在越战中死去的美国士兵的遗骸。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