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民主柬埔寨电台发表评论
赞扬民柬联合政府代表团访华成功
乔森潘副主席结束对我国访问抵达曼谷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的一篇评论赞扬民柬联合政府代表团最近访华取得巨大成功。
评论说,民柬联合政府代表团9月2日结束在中国为期5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先后同中国领导人李先念、赵紫阳、邓小平等举行了会谈。会谈中,中国领导人明确重申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柬埔寨人民抗越救国正义斗争的支持,并表示坚信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正义斗争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评论说,民柬联合政府代表团向中国方面介绍了抗越战场上日益发展的局势,特别是有越来越多的柬埔寨人,其中包括韩桑林士兵和行政人员加入到抗越斗争中来。
评论认为,通过这次访问,加深了柬中两国之间相互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传统的亲密友谊。评论说,柬埔寨人民和民柬国民军对代表团访华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领导人重申将继续坚决有力地支持柬埔寨人民和民柬联合政府抗越斗争的立场,感到非常满意,并对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给予的各种有效援助表示深切的感谢。
新华社曼谷9月4日电 民主柬埔寨副主席、民柬代表团副团长乔森潘在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后,今天下午到达曼谷。
消息灵通人士说,乔森潘对民柬代表团对中国的访问感到高兴。这些人士说,民柬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同宋双总理和乔森潘副主席在北京举行的会谈将进一步增强民柬联合政府领导下的三派抵抗力量的团结,加强反对越南侵略的斗争。
乔森潘将于9月10日前往纽约,同宋双总理一道出席今年的联合国大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中友协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普特什恩当选为友协下届主席
新华社纽约9月5日电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5日在纽约开幕。明尼苏达州的代表弗雷德·普特什恩当选为友协下届(1987—1989年)主席。
以严东生为团长的中国友好代表团出席了今天的开幕会议。严东生在开幕式上致词说:“作为美中人民友谊而工作的美国全国最大的民间组织,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在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同一天,美中友协在纽约举行午餐会。应邀出席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在午餐会上说,自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以来,中美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台湾问题”一直是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他高度赞扬美中友好协会在台湾问题上“坚定和明确”的立场。韩叙说,中国高兴地看到美中友协在敦促美国政府遵循中美三个公报所阐述的原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威特宣布驱逐五名伊朗外交人员
沙特谴责伊朗用导弹袭击科威特
本报开罗9月6日电 记者安国章报道:据来自科威特的消息,科威特外交部副外交大臣马吉德5日召见了伊朗驻科威特大使馆代办,正式通知他,科威特决定驱逐5名伊朗外交人员,并限令他们在一个星期内离开科威特,以抗议伊朗最近对科威特领土的侵犯。
报道说,科威特为此发表声明说,科威特不是海湾战争的交战一方,但在过去的4天内,伊朗对科威特发射了3枚导弹,使科威特油船和石油设施受到破坏,科威特严厉谴责伊朗的侵略行径。同时,科威特外交部还于昨天中午召见了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驻科威特的大使,阐述了科威特对海湾最新局势的立场。另外,科威特还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要求联合国采取具体措施,制止伊朗对科威特的侵略。
新华社科威特9月5日电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5日报道,沙特阿拉伯今天强烈谴责伊朗用导弹袭击科威特南部,并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措施“阻止这种侵略行径”。
该通讯社援引一位官方发言人的话说,沙特阿拉伯对破坏科威特南部居民区和工业设施的事件深表遗憾。
报道还说,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今天上午打电话给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询问了科威特4日遭到导弹袭击后的形势。


第6版(国际)
专栏:

乍军占领利比亚境内一基地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综合本社驻恩贾梅纳和的黎波里记者报道:乍得全国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5日在恩贾梅纳发表的一项公报说,乍得全国武装部队当天晚上占领并摧毁了位于利比亚南部的麦阿坦—萨拉空陆军基地,使那里的利比亚军队遭到了重大伤亡和损失。
公报说,当日13时(当地时间),利比亚一支部队向离乍、利边界200多公里的大乌尼昂加发起进攻,在同乍得全国武装部队发生了激烈交火后溃退。
乍得军队一直追击到麦阿坦—萨拉基地。
乍得全国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5日发表另一项公报说,近些天来,利比亚对乍得北部地区的轰炸范围不断扩大。利比亚空军继4日对大乌尼昂加西北100多公里的古罗轰炸后,5日从凌晨5时到13时多又对大乌尼昂加进行了轮番轰炸。
公报说,这是利比亚向乍得西北部发动新的进攻的预兆。
利比亚电台5日晚上广播说,乍得军队已经深入利比亚东南部境内200公里的地方,企图袭击麦阿坦—萨拉民用机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新政权批评前政府政策
乌干达为布隆迪前总统巴加扎提供政治避难
新华社巴黎9月5日电 据来自基加利的消息,以皮埃尔·布约亚少校为首的布隆迪救国军事委员会今天晚上在电台发表一项公报,批评前总统巴加扎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并宣布救国军事委员会为国家新的最高领导机构。
公报说,前政府实行了一整套“轻率的政策”,使得国内的“宗教矛盾激化”,“引起人民的疑虑”。公报强调,宗教信仰自由今后将得到保障。
据外电报道,布隆迪前政府同国内宗教的势力矛盾十分尖锐。
公报说,前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紊乱”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困难局面。
公报宣布以布约亚为首的、由31名军官组成的救国军事委员会是布隆迪的“国家最高领导机构”。
新华社内罗毕9月5日电据5日晚上收到的消息说,乌干达政府已向被推翻的布隆迪总统巴加扎提供政治避难。巴加扎已于5日下午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飞抵乌干达。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谈访问西德主要议题
为和平与裁军作贡献
新华社柏林9月4日电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9月4日在柏林说,两个德国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裁军做出贡献,这将是他本月7日访问联邦德国期间与联邦德国政治家们讨论的主要议题。
德通社报道说,昂纳克是在会见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还表示,民主德国将尽一切努力避免在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发战争。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西德为何放弃潘兴IA导弹
本报记者 江建国
西德总理科尔8月26日发表了关于西德准备在某些条件下放弃潘兴ⅠA导弹的声明。鉴于科尔总理这一声明来得相当突然,因此一个星期以来人们对科尔声明的动机有不少猜测。
普遍的看法是,科尔此举是国内外压力的结果。从国际方面看,美苏日内瓦中程导弹谈判已进入细节的讨价还价阶段,大势已去,西德无法回避客观形势给潘兴ⅠA导弹造成的政治压力。由于里根总统任期仅仅剩下17个月,因此急于取得中导谈判成果,摆脱因“伊朗门”事件带来的困境,力图在余下的任期之内树立“和平总统”形象。苏联也看准了这种情势,因此无论是在谈判桌上,还是在公开宣传上,都力逼美国多做点让步。由于美国早已声明第三国武器系统不能纳入美苏谈判轨道,不能出尔反尔,失信于盟国。因此不好压西德让步,让西德自己决定。但另一方面,美国显然已经有些不耐烦。作为美国主要盟国的西德,不能不考虑到美国力图达成中导协议的决心。西德主动修改对这一问题的立场,也就心照不宣地帮助美国摆脱了困境。正因如此,科尔总理的声明强调说,他是在帮助美国总统达成协议;也正因如此,科尔声明立即受到美国欢迎,里根发表讲话,认为苏联设置的这一“人为障碍已经排除”,道路已经开通,《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说,美苏可以就此保全面子下台阶了。
从对苏联的关系方面说,西德力图以这一举动打掉苏联攻击西德“反对裁军”的借口。苏联自8月6日谢瓦尔德纳泽发表强硬谈话以来,攻击火力集中在西德头上,不仅重复过去的“复仇主义”等言论,而且指责说西德追求核大国地位,阻挠中导谈判达成协议,甚至说西德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如果因为西德坚持拥有潘兴ⅠA导弹而使中导谈判失败,难免给世人留下“一次大好的裁军机会由于西德而错过了”的印象,西德不能不考虑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西德不能让苏联开创一个在今后美苏裁军谈判中决定第三国武器前途的先例。由于潘兴ⅠA导弹的弹头由美国控制,一旦美国改变立场,真的同苏联谈起弹头问题来,那么将来在谈判其他属于北约盟国的武器系统时,仍有可能出现美苏越过西欧头顶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西德自己主动宣布准备放弃72枚潘兴ⅠA导弹,就是为了避免开此先河,而是向苏联表明,一切不属于美苏谈判的武器,放弃与否不能由苏美说了算,决定权在西德自己。
国内因素也不允许科尔总理有别的选择。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早已表示赞同放弃潘兴ⅠA导弹,反对党社民党频频对科尔总理施加压力,西德报刊说,自民党实际上已同社民党在外交政策上结成了统一战线,因此90年代初使潘兴导弹现代化的设想不可能得到执政党的一致同意。社民党几个月来加紧对科尔总理施加压力,要求在夏休之后召开议会特别会议,试图在9月13日不来梅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议会选举之前给基民盟扣上一顶“对裁军怀有敌意”的帽子,从而加强自己在选民中“和平党”的形象。科尔选择在议会特别会议前夕、两州即将选举之前发表这一声明,显然有利于改善联盟党在选民中的形象。所以,西德舆论界认为,科尔的声明虽然来得晚一点,但总算及时。
但科尔此举受到执政的另一伙伴——基社盟的强烈批评,基民盟和基社盟裂痕似有扩大倾向。施特劳斯发表讲话,批评科尔是在一个“错误的问题上和错误的时机表现他的领导能力”,基社盟议会小组认为科尔放弃了一个与苏联在短程导弹问题上讨价还价的筹码,宣称该党“不受科尔声明约束”。
科尔的声明受到北约的欢迎,但也引起一些军事专家的疑虑。他们认为,这毕竟表明波恩在苏联面前是“虚弱”的,会有后患。
苏联在表示欢迎科尔声明的同时,强调潘兴ⅠA的弹头才是主要障碍。科尔要在中导协议得到保证之后让潘兴ⅠA导弹“逐渐死亡”,苏联则还把弹头当作达成中导协议的先决条件。因此,日内瓦莱蒙湖上空的气候能否由阴转晴,恐怕还要看。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南朝鲜1.5万名造船工人5日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当局释放被捕的工会领导人,当局决定对罢工工人进行严厉镇压。
△由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迈德率领的阿盟七国委员会的一个代表团将于7日访问莫斯科,与苏讨论最近的海湾局势。
△西班牙《国家报》5日报道,西班牙将根据同美国的军事合作协议,提前6个月将于今年11月通知美国终止该协议。
△意大利马尔凯地区5日晚发生里氏4.5级地震,没有引起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从“葬礼上的会见”到正式访问
新华社记者 夏治沔
“昂纳克7日要来了!”这已成为当前波恩政治生活的中心话题。为了报道这次异乎寻常的访问,民主德国的140多名记者将专程从柏林来到莱茵河畔;联邦德国两个电视台将用81架摄象机对准这位贵宾,以便让公众了解他在联邦德国的一举一动;来自世界各国的约2500名记者已报名参加这次访问报道。这表明,昂纳克来到波恩,不仅是两个德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最近5年中,两个德国的领导人已经先后会见过4次,但都是在第三国的“非正式”会见,可巧又都是借参加葬礼的机会。1982年11月,昂纳克在莫斯科会见联邦德国总统卡斯滕斯,机会: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逝世;1984年2月,昂纳克在莫斯科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机会: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逝世;1985年3月,昂纳克在莫斯科再次会见科尔,机会: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逝世;1986年3月,昂纳克在斯德哥尔摩第四次会见科尔,机会:瑞典首相帕尔梅遇刺。
接二连三进行“葬礼上的会见”反映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两个德国的领导人希望增加接触,以便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探讨发展双边关系的可能;二是那时候客观环境不允许他们进行正式互访,障碍和阻力还不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德国一分为二,一个推行资本主义,一个建设社会主义,一个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个属于华沙条约集团。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加上集团利益的对立,使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就陷于冷战僵持、尖锐对立的状态。一个自称为“全德国”的代表,不承认对方的存在;一个指责对方“军国主义”,有“复仇野心”。但是,生活的实践使易北河两岸的德国人逐步领悟到了一条真理:两个德意志国家的利益在于和平共处、彼此尊重、互相沟通、接近,而不在于保持紧张与对立的局面。
70年代美苏关系中的缓和时期也给两个德国带来了机会。1970年,两国政府首脑举行了会晤。当时的联邦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民主德国的埃尔福特,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斯多夫来到了联邦德国的卡塞尔。以此为开端,16年中两国政府和国家首脑间的会晤多达9次,其他级别的领导人的会见更不计其数。1972年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签订,彼此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双双加入联合国,互派代表机构,在关系正常化的崎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两国间人员往来每年近千万人次,贸易额比1970年增加了两倍还多,交通、卫生、邮电、文化、环保、科技等合作协定的签订,大大开拓了两国在各个具体领域里的合作前景。更重要的还在于,两国间基本上停止了敌对性的宣传,本来僵持的气氛正逐步被正常化所代替。
事情当然并非一帆风顺。就以昂纳克的这次访问为例,从1981年提出到现在成行,时隔6年之久,中间几经反复。1984年9月,昂纳克来波恩的行期都已宣布,但最后还是临时推迟,其中固然有两国关系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外部因素的影响,今年访问得以进行,也同美苏中程导弹谈判取得长足进展,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有密切关系。而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不久前访问苏联,以及波恩和莫斯科关系的改善,更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现在,昂纳克终于要来访问了。这是民主德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来到波恩正式进行访问。这次访问能够进行本身就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它既是双方耐心、长期努力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发展今后关系的新起点。最近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76%的联邦德国居民对昂纳克的访问表示欢迎。
(新华社波恩9月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哥伦比亚总统开始远东之行
哥伦比亚总统比尔希略·巴尔科五日乘专机离开波哥大前往远东地区进行国事访问。
巴尔科总统在出访前夕于三日发表电视讲话说,这次开拓性的访问将是哥伦比亚向太平洋沿岸国家或地区开放的开始。哥伦比亚将寻求同这一地区的接近。巴尔科总统将于十日至十四日访问中国。他是访问中国的第一位哥伦比亚总统。在此前后他还将访问南朝鲜和菲律宾。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刚果奥旺多城发生武装叛乱
刚果前陆军上尉皮埃尔·安加四日在奥旺多城发动了武装叛乱。报道说,刚果当局为避免冲突流血,曾试图规劝安加,但没有成功。
这次反叛活动是在政府四日宣布以在七月份搞阴谋颠覆政府罪名逮捕了四名军官和三名平民的消息后发生的。安加是一九七九年被废黜的前总统雍比—奥庞戈的一名助手。
事件发生的当天,刚果政府发表一项新闻公报,宣布将就此事采取适当的措施。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又一批科威特油轮通过海湾
美国国防部五日宣布,由美国海军护航的又一批科威特油轮三日离开科威特港口,已顺利通过海湾,南下进入阿曼湾。这批油轮共有三艘,包括“石油公主”号、“石油皇后”号和“汤森”号。
这是美国自七月二十二日开始护航以来的第七次为悬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护航。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以色列飞机袭击黎巴嫩南部
以色列飞机五日上午向黎巴嫩南部赛达市的东郊和南郊发动了三次连续进攻,打死五人,打伤二十三人。
据黎巴嫩南部的电台广播,被袭击的地区中有巴勒斯坦难民营、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阿迈勒”运动和亲纳赛尔人民组织的阵地以及巴解组织法塔赫的一个基地。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5日,以色列出动飞机轰炸黎巴嫩南部城市西顿以东的一个巴勒斯坦营地,至少炸死40人。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