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大地在呼唤
张友新
古希腊神话中,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是一位巨人,无论与什么强敌搏斗,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无穷的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土地——人类的母亲,不仅默默地养育着她的万代子孙,而且为人类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人类对大地的依赖,不亚于安泰对大地的依赖。
但是,今天大地母亲正在失去昔日的风姿和活力,显得“疮痍满目”。纵观全球,几乎到处可以看到她的“斑斑伤痕”:盲目开垦,水土大量流失;过度放牧,草原再生速度减慢;乱采滥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扩建、工业发展,大片农田被侵占;水利措施不当,造成千里沃野盐渍化;污染物从四面八方袭来,土壤质量大为降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最新的调查报告说,全世界每年有21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荒地,不宜耕作;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在世界已开垦的约16亿公顷的农田中,每年因沙漠化而被抛弃的农田达500—700万公顷。全球1/3的土地正在变成荒漠。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大地母亲怎能不呻吟!
大地在呼唤:请保护人类生存和文明的基础!但她的声音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结果人类遭到了惩罚。联合国最近的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大片土地变成荒漠,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颗粒无收,“威胁到8.5亿人的生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0亿美元。由于人口膨胀、能源压力、粮食短缺、管理不善、缺乏科技知识等等因素,一些人为眼前得到一点实惠而滥用土地,他们终将尝到自己酿成的“苦果”。
土地被毁坏,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生活更为艰难。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不仅向南延伸,而且向北扩展,把人逼向地中海。这块大沙漠还向西伸入塞内加尔和向东南伸入苏丹。再加上其他因素,非洲严重恶化的环境使这块大陆上的人均粮食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的大旱造成几百万非洲人受饥挨饿,许多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中东和西亚地区,有着许多早期人类文明的遗址,但今天,“广袤的原野已变成大片沙漠,不再象几千年前那样能够供养那么多人”,每年需要进口大批粮食和生活用品。亚洲一些国家因忽视土地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中国每年因土壤肥分的流失,损失可达几十亿元。巴西、阿根廷一些地区从半干旱向沙漠化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即使发达国家也受到土地侵蚀的困扰。美国单是湖泊和河川造成的水土流失,每年从耕地冲走约20亿吨表土,相当于每年失去78万英亩的耕地。美国土壤学家十分忧虑地说,“侵蚀的土壤流失掉,土地的肥力也就消耗尽”。最近30—40年,苏联俄罗斯平原黑土地带的沃土流失1/3,肥土层减少了10至15厘米,乌克兰、北高加索、中央黑土地带水浇地有1/4到1/5的面积正在盐碱化、沼泽化。苏联学者指出,苏联“每年由于土壤侵蚀造成的损失达到农业总产值的8%—10%”。
安泰靠了地神母亲的力量,才无往而不胜;当赫刺克勒斯将他高高举离地面时,安泰便败下阵来。这是古人对土地重要性的朴素认识,对今人也不无启发。迄今为止,人类的衣食住行大部分仍然取自土地,土地日益毁坏,意味着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第7版(国际)
专栏:

充满鲜花的一天
徐步青
每年六月十二日这一天,民主德国几乎所有鲜花店橱窗前的布告牌几乎都写着:
“鲜花全部售完!”这一天是什么大喜的日子?难道有那么多人过生日、举行婚礼或周年纪念日?都不是,这是民主德国传统的节日——教师节。
“教师节”当天,民主德国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带着一束鲜花去学校。如果商店里的鲜花供不应求,他们就从自家、亲戚、或朋友家的小花园里采上一束。许多老师不得不乘出租汽车回家,以便能把收到的鲜花带回去。学生不仅用鲜花表达对每日操劳的老师们的感激之情,他们还用歌曲、诗歌、自己作的画和自编自演的小节目来慰劳辛勤工作了一年的老师。
这一天,那些在对年青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或在课堂教学等方面具有献身精神,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还将荣获“功勋人民教师”的称号。但老师们认为,如果学生们能表示,在下一学年,他们将以更大的努力,争取比以往更好的成绩,教师们会感到真正的幸福和欣慰。


第7版(国际)
专栏:

地下商业城——阿乐商场
黄天源
巴黎市中心,有一处占地5公顷的花园。园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园环绕着一座齐地面的玻璃管状建筑物,象一个透明的方框。就在那儿的地下,“深埋”着一座商业城——全法国最大的商业中心阿乐商场。花园是这座地下商场的屋顶,玻璃管状方框则是其巨大的天窗。
阿乐商场共有5层,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走进这座地下商业城,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大迷宫中。共计2000平方米的人行街道纵横交错;243家商店座落于街道两旁,分别经营着各式商品;21家大小餐馆、酒吧、咖啡馆,供应各种饭菜、各国美酒或是咖啡及其他饮料;23家电影院日夜营业,同时放映着10多部电影。此外,礼堂、博物馆、体育馆、游泳池、游戏室应有尽有,顾客们购物之余还可以去这些地方消遣。
阿乐商场虽然深埋地下,但整个商场昼夜灯火辉煌,即使停业后也是如此。通风设备良好,空气清新,街道清洁整齐,商店窗明几净;商场设闭路电视系统,对整个商场进行管理;各层之间有多处自动电梯连接;每层的主要过道,都设有电子问讯器,只要在该机器的键盘上按下有关字母,荧光屏上便显示出要去的店家所处的位置及行走路线。
阿乐商场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地面上,有13条公共汽车线路;地下,有6条地铁经过。从地铁下车,踏上自动电梯,就可以到达商场。阿乐商场已成为巴黎最繁华的商场之一,到巴黎来的游客,多要去阿乐商场一游,欣赏这座驰名世界的地下商业城的丰采。


第7版(国际)
专栏:

被战争遗忘的角落
阎纯德
一觉醒来,雨过去了,风却来了。虽说风雨无情,但汉堡还是汉堡……
总在心头悬着的,是想再看一看圣·密歇尔大教堂下的那条小胡同。尽管那里人挤人,象刚散电影的长门洞,使人寸步难行。
这条胡同很短,很普通,胡同门口上有两块不蓝不灰的铁皮漆牌,庄严地记录着胡同的“履历”:“建于167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唯一没有被轰炸的幸存者……”正是这战火中的“幸存者”,吸引着大批游客。
我们赶到教堂脚下,已是上午9点。胡同大门刚开,人还不多。经过一片20平米的小天井,便是那条长不足30米、宽只有2米多的小胡同。两旁是17世纪德国民间的典型建筑,不太宽大的二层尖顶楼,棕色砖、红土瓦、白色窗,楼上住人,楼下经商,开设着纯粹为旅游业服务的小店铺、书画店、专售纪念品的货店、咖啡馆、小饭馆,还有制作纪念品的小作坊。胡同深处的边儿上,摆着一排咖啡馆的白色简易桌椅。胡同是死胡同,一座大楼似一堵高墙,挡着它的去路。
我走进一家书店,试着向老板打听更多的关于汉堡和小胡同的故事。我讲法语,他不懂,但又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也许是“心有灵犀”,我们是相通的。
40年前,汉堡几乎全部毁于战火。而这条小胡同,却成了战争遗忘的角落,凄然生存下来。现在,它成了一座没有展品的“博物馆”,没有光辉的“纪念碑”。
近1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各国游客到这里参观,是凭吊“古战场”,还是寄托对千千万万无辜牺牲者的悼念?!大家的心思不同,但肯定100%的人都想到了魔鬼——战争,及其制造者和杀人狂。
在我第一次参观这条小胡同时,曾有一位美国青年问一位西德导游:“这条小胡同,比我们美国的历史还古老。你们辟为游览胜地供人们参观,是作为名胜古迹、作为历史、还是作为光荣?”
“作为历史和‘奇迹’。光荣,属于正义。提起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感到耻辱。在历史上,人民总是受害者,德国人民也不例外……”
他绝妙的回答,使我感动!
小胡同虽没遭到战火的毁灭,却是战争的一个缩影。它现在不是唤起民族仇恨、想要报复,而是让人们世世代代记取教训,不忘历史。战争,虽然至今依然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但它终究会成为一条为人民永远唾弃的“死胡同”。
走出小胡同,心情颇不平静。街角正在修建两座毗连的大楼。三四个花朵般可爱的孩子,正仰脸嬉笑,看那空中来往运行的起重机。一个老妇人抱着一条卷毛小狗,坐在街边绿色长椅上,一只手遮着太阳,无心地看着远方。七八只灰毛野兔,一蹲一蹦地在街心的绿草坪上戏耍,没有人驱赶、追杀……
这和平安宁的景象,使我不由想起四五十年前中国大地上横躺的2000万具血躯……战争,应该从人类的语言和行为中永远消除。(附图片)
小街似在告诉人们:“要珍爱和平。”


第7版(国际)
专栏:

伊斯坦布尔巡礼
施大鹏
饮茶海滨
晨雾中,我们的汽车经共和国大街,奔往海滨茶楼。土耳其人很喜欢饮茶和喝咖啡。到单位去采访,或到私人家去作客,主人第一句话总是问:“喝咖啡,还是用茶?”起初,我们不习惯喝咖啡,总是答应:“茶。”这时,主人总是亲切地笑笑,潜台词是:中土两国人民的生活多么接近。后来我们知道了,“土耳其咖啡”是遐迩驰名的。这并不是说,土耳其盛产咖啡,而是指他们在烹煮方面进行的特殊加工,使咖啡喝起来有一种特殊香味。因此,我们也不时要求尝一尝“土耳其咖啡”。不过,这天到了海滨茶楼,我们却仍旧是老传统:喝茶。茶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大一小重叠起来的两个茶壶,我们感到很新奇。仔细一看,原来下面那个装着热开水,上面那个才装着茶。饮茶时自个儿将开水往茶里倒,过一会儿,才又将茶水往另备的茶杯里盛。在土耳其,一般人饮茶总要放一、两块方糖。土耳其人花茶、红茶、绿茶通通不分,只称茶。但是烹煮技巧倒是很讲究。
漫游皇宫
马尔马拉海的哈利奇海湾沿岸,建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清真寺。这天,我们有幸参观了最有名的新宫和旧宫。所谓新宫,即马尔马巴赫切宫,系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德迪尔梅奇特于1853年建造成功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一进门,树林、草坪、石狮、喷池、小桥,俨然一座大花园。皇宫中央,据说是世界闻名的“喜庆厅”,但见大厅中悬挂着一个水晶大吊灯。据介绍有4500公斤重,装有750只灯泡,灯光灿烂,金碧辉煌,令人叹为奇观。我们依次参观了苏丹的厅堂、卧室,王后、公主、妃子的住处、卫生间,堪称豪华奢侈。共和国成立后,这座供帝王享乐的宫殿收归国有,成为国内外游人争相参观的胜地。
旧宫指的是托普卡帕故宫博物馆。它本是奥斯曼帝国苏丹于15世纪到19世纪的皇宫。共和国成立后,才改建为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的皇宫珍品,都是土耳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可窥见当时皇家生活是如何挥霍无度。比如,苏丹的王冠,上面的装饰品极其精致;盔甲上面镶着宝石,闪闪发光,整具盔甲有如一支金蜡烛,重达48公斤,周身镶着6666颗钻石,工艺十分精湛。
皇宫瓷器馆里,珍藏有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土耳其的中国古代各式瓷器,大约两万多件。其中的一个青花瓷碗上烧制有苏东坡的《赤壁赋》,据说在我国国内都已很难找到,堪称稀世珍宝。
在奥斯曼帝国苏丹皇宫中,还有一间“土耳其之父”、共和国缔造者——凯末尔用过的办公室,简单朴素,洋溢着艰苦奋斗的革命气氛,与王家的设置适成鲜明对比。
不夜之城
伊斯坦布尔城在晚上也是浓雾迷漫,这是另一种雾。由于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街上有时飘散着一种呛人的味道。但是,整个城市到了夜晚,变得比白天更热闹。土耳其城里人起得晚,睡得晚,许多人是“夜猫子”。
陪同我们的土耳其官员,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夜间观光,去看民间歌舞晚会。在剧场里,观众边吃边看。几首民歌之后,是杂耍和魔术。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两位明星各自表演的“东方舞”。演员动作优美、柔和、准确,飘飘欲仙。最后一个节目,是由演员与观众同台演出。演员“点将”,邀请各国观众参加演出。他们时而唱起一首波兰民歌,时而跳起爱尔兰舞蹈。一位演员发现了一对日本情侣,便要求他们唱一首日本民歌。就这样,晚会上高潮叠起,一直延续到深夜一两点。
在伊斯坦布尔城,商店、饮食店、水果店等等,很晚才关门。夜晚正是它们招徕顾客的好时机。大街小巷的叫卖声,店里锅碗瓢勺的敲碰声,以及各色各样汽车的鸣叫声,汇成了庞杂的交响乐,使这座地跨两洲的古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第7版(国际)
专栏:

度蜜月花样翻新
迟戈
结婚度蜜月,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虽然没有“一辈子就这一回”的观念,但毕竟还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新婚夫妇相当重视。
如今,美国的小青年对度蜜月的方式有了新的追求:形式上要多样性、趣味性,在智力和体力上更具生动性、挑战性和冒险性。
80年代的地球,已密密麻麻地塞着50亿人口。哪里去觅幽静之所?于是,出现了“上天”度蜜月。去年,仅在加州纳帕谷地就有75对新婚夫妇乘上热气球,在蓝天里“天誓天盟”,开始了别出心裁的蜜月旅行。气球飞行公司的卡斯蒂斯先生介绍,一个热气球最多载5人,燕尔新婚的夫妇,两位驾驶员兼做牧师,如果需要,还可配上一位证婚人。收费嘛,每人145美元。婚礼及香槟酒宴费用都包括在内。在去年的300名乘热气球飞行的游客中有25%是新婚夫妻。
这两年,“水下呼吸蜜月”也渐趋时髦。新婚的小两口一人花上900美金,先从迈阿密飞到加勒比海的孤岛上,各租一套水下呼吸器,便可潜入水中,尽情地在海水里欢度蜜月。纽约一家冒险公司的“水下呼吸蜜月”广告做得很有成效,五六两月就吸引来上百人,其中新郎新娘要占1/3。鸳鸯双戏水,海中结良缘,特别的罗曼蒂克。
出国去做冒险的蜜月旅行,也是近年的新潮。要是3年前新婚夫妇去非洲的肯尼亚做历尽艰辛的远足,或作喜马拉雅山蜜月行,那简直是非同寻常的事。现在,却并不稀奇了。据美国《现代新娘》杂志估计,这类冒险蜜月旅行去年为旅游业创造的收入不下于2亿美元!入夏不久,纽约的米卡托旅游公司就已接待了38对预订去非洲狩猎旅行的新郎新娘。旅游界说,这类旅游今年行情更是看涨。今夏喜结良缘的70万对夫妻中,有很多人到墨西哥和中美洲做“考古游”;或去法国做“自行车游”,汲取欧洲的艺术营养;或漂洋过海去非洲做“劳命伤财”的远征。
上天的上天,下海的下海,出国冒险的出国冒险,蜜月旅行的这种变化有其社会观念更新的原因。年轻人已不再只满足于教堂婚礼的传统方式,而总想在人生新历程的起点上留下些不大寻常的记忆。近些年来,科学技术飞跃进步也促成了这种观念的变化。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旅游开发署经理奥利佛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四五十年代,尼亚加拉曾作为蜜月之都而名声大震,那时,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现在人们更多地乘飞机到外国旅行。”此外,另据美国《现代新娘》杂志统计,现在的新夫妻大都是“双职工”,两人平均年收入在4万美元以上,比十年前要高出一倍多。这无疑为奇奇怪怪的蜜月旅行提供了经济实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建筑奇趣
应朝
△电脑住宅 最近英国伦敦市郊建成一座全自动化住宅。作为神经中枢的小型电子计算机能担负各种繁琐的家务:从早上叫醒主人到备好丰盛的早餐;自动开启电视,待主人上班后,它又自动开洗衣机、吸尘器并监视“不速之客”;能报警、防火、控制照明、空调及贮存打来的电话内容,甚至还可以简单地照顾小孩。
△河底车库 一座现代化汽车库竟然能建造在河底的地下二十米深处!瑞士日内瓦市中心的罗讷河底车库共分四层,长约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可容一千四百五十辆汽车。洞口有六股车道与河岸公路干线交叉相连,出入存车全部由电脑自动显示空位与计价收费。
△音乐魔墙 最近法国马赛市的卡斯特纳地铁车站内建成一道音乐墙。当人们经过这道神奇的绿色大墙时,墙内电子计算机贮存器以各种音符、短句构成的作曲系统会根据行人(又是听众兼演员)走步的强度、节奏,经过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程序而编奏出不同旋律的乐曲,而且节奏明快与脚步合拍,十分优美动听,以致轰动全市。音乐墙设计者并非建筑师而是一位名叫雅克·塞拉诺的二十九岁法国作曲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