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范厝水电站采用股份制集资兴建
打破完全依赖国家投资办电惯例获得了高效益
本报福州9月28日电 记者张铭清报道:“干了一辈子水电,和地方的关系还从来没有象建范厝水电站这样密切过!”一位老水电发出这样的感慨。范厝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家采用股份制集资,由地方、企业和主管部门联合兴建的中型水电站。它打破了完全依赖国家投资办电的惯例,走出了一条高速度、高效益的路子。
位于闽西北将乐县境内的范厝水电站是闽江支流金溪流域的一座梯级电站,总装机3.6万千瓦,年发电1.6亿度。这座电站采取“联合投资、统一核算、共负盈亏,按各自投资比例分享用电指标和利润”的股份制经营方式。由投资分别为50%、35%和15%的福建省电力局、将乐县和闽江水电工程局三家组成电站有限公司和董事会。三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负责。将乐县负责征地、移民和赔偿淹没损失。闽江局负责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和订货。省电力局负责送电工程及配套建设、生产准备和运行管理。
以往移民、拆迁、征地扯皮多,阻力大,后遗症多,是建电站最头痛的事。采取了“范厝方式”后,地方政府有了既得利益,因此积极性很高,做到电站什么时候用地什么时候征,用到哪里征到哪里,比预期缩短了半年时间。
以往管电的不管建电,许多建电的前期工作电力局配合不够。范厝电站从筹建开始,电力局就派人检查指导和密切配合,帮助解决施工用电和钢材指标等大问题,并在电价和供电量上给予照顾。
共同的经济利益维系,使得三个方面配合默契,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电站主体工程1985年10月破土动工,1986年12月二期围堰按期截流,前后只用了13个月,创造了我国同规模电站建设的高速度,为今年底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创造了条件。


第2版(经济)
专栏:

安排攻关项目 支持技术改造
上海科委帮助轻纺工业“返老还童”
新华社上海电 (记者叶世涛、张学全)上海市科委支持轻纺工业更新技术,加快实现产品结构向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的转变。目前,一个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用科学技术振兴轻纺的活动已在上海拉开序幕。
上海是我国轻纺工业的老基地。在全市工业产品出口创汇额中70%左右来自轻纺工业。然而,上海轻纺工业现在面临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的问题,急需改造、更新技术,让老基地“返老还童”。
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市科委的有关领导,最近到轻纺行业的20多个工厂、科研所调查,听取振兴改造的意见。
上海市科委日前已选定钟表、玩具、针织品、照相器材、皮革制品、装饰用布等10多个行业,重点进行科研开发,并初步安排了200多个开发项目。围绕这些开发重点,上海市科委正着手组织近百个研究所、大专院校,帮助有关工厂攻关。
上海市科委决定首批安排1500万元,为这批开发项目提供支持。
扩展钟表功能,加速电子钟表与电子元器件开发,是这次振兴轻纺的重要项目。今后3年中,上海将由科研部门组织力量配合钟表工业加速钟表多功能、多款式的研究,重点开发新型石英电子表。并研制一批电子钟表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微调电容等,将工程塑料、仿金材料、超塑合金等新材料用于钟表工业。到80年代末,石英电子钟表在上海钟表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3%提高到20%。在照相器材方面,将着重抓电子照相机、彩色胶卷、彩色相纸等“一条龙”的技术开发。
上海纺织行业这次初步确定了40个科研攻关项目。在实施这些项目时将采用一系列的新技术以提高上海纺织产品的加工技能,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等20多个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紧密配合数十家工厂攻关。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这批项目开发成功,每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年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
作为新兴技术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上海手工业系统各个领域。这次安排的科研开发项目将使一些手工业系统的生产过程实现计算机控制。上海市科委组织上海实用电子研究所同红光制革厂合作,进行微机控制皮革鞣制转鼓项目的攻关。采用计算机控制转鼓(鞣制牛皮的工具)后,可提高皮革等级,使皮革和其他皮件制品升档,大大提高出口售价。


第2版(经济)
专栏:

贯彻宏观紧缩政策压缩贷款总量
工商银行制定紧急信贷措施
本报讯 记者张锦力报道:中国工商银行贯彻中央宏观紧缩政策,最近采取紧急措施压缩贷款总量,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效益。
——强化“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方针,集中资金保重点,支持效益好的企业,对经济效益差、产品不适销对路的企业,或虚盈实亏、亏损无人弥补而且短期又不能扭亏为盈的企业,对盲目建设、重复建厂、与大工业争原料、争能源、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要坚决停止贷款。
——加强旺季资金调拨,提高营运水平。拆入其它专业银行的资金,要考虑自身承受能力,以到期能够归还为前提,并用于短期周转,不得用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弥补长期资金缺口。
——严禁年末突击贷款。防止任何形式的年末突击用款。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不要再上新项目,以免清理下马造成被动。总行还将在近期内对各分行信贷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做好存款和挖潜工作。把吸收存款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边挖潜边积压或扩大挂帐损失、挤占正常流动资金等问题。


第2版(经济)
专栏:

安危系于改革
——长江防洪建设的观察与反思
新华社记者 刘敏 张松青
汛期终于过去了。洪水、防洪抢险中出现的种种怪现象,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引起深深的思索。
半壁河山大患未除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党和国家就十分重视治水保民。
1949年6月,陈毅同志担任上海市新市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指挥上海军民奋起抗洪。嗣后,以荆江分洪工程为先导的长江流域大规模防洪建设拉开了序幕。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把长江防洪大堤誉为“长城第二”并不过分。3600公里干堤、近3万公里支堤,历年加高加固的土石方量达3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全流域每人10立方米;著名险段荆江、九江、铜马、无为等处大堤高程,已超过1954年洪水位1—2米,荆江大堤堤身最高达16米,面宽8—10米,真是不是长城胜似长城。
长江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
洪水峰高量大、河床宣泄不畅是长江洪灾的成因。为泄洪,长江给自己造就了诸如洪湖、洞庭、鄱阳等众多的湖泊调蓄洪水,这些天然“水库”对长江举足轻重。
今年洪峰涌来时,记者在洪湖竟看不到江水入洪,昔日“浪打浪”的洪湖成了“草打草”,洪湖及其以下8000平方公里的通江湖泊与长江的“脐带”已完全断掉了。据统计,半个世纪以来,长江洪水入洞庭的流量减少48%,占长江干流洪水流量的比例由60%降到30%。洪道如此,湖内更糟。由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每年有1亿立方米泥沙沉入湖中,大片水面为洲滩取代,西洞庭已变成了农场,调蓄洪水能力由283亿立方米减少到174亿立方米。
近40年来,人们侵占了长江近1万平方公里的洪水调蓄面积,几乎等于我国4大淡水湖现有面积的总和。长江被激怒了,洪峰不大水位高、平水之年险情重是80年代长江洪情的特点。长江中下游的堤防标准是根据1954年的水位制订的,现在湖北省枝城以下37处主要的水文站,有17处刷新了这个纪录,尤其是洞庭湖区,1954年水位已成了常遇水位,不能作为防洪标准。1983年长江入洞庭水量只有1954年的一半,一些地方水位却高出1954年2米多。
一位“老水利”慨叹,我们堤防加高的速度赶不上水位壅高的速度。就水位而言,我们能防20年一遇洪水,如果就洪峰流量来说,堤防的能力只有5—10年一遇。洪水依然是长江流域的大敌。
居危思安水患难消
记者沿江所见所闻感到,水情固然可怕,一些地方居危不思危、人为构成的威胁更是触目惊心。进入荆江分洪区,沿途车水马龙、沟渠纵横、人丁兴旺。这里的人口由1954年分洪时的17万人猛增到近44万人,分洪时需要转移27万之众,该是多么大的工作量!该耗费多少人财物力!分洪区是大水压境时,局部保全局的最后一招,由于防洪建设与经济发展脱钩,国家投资、群众投劳花上亿元建设的荆江分洪区现在反倒成了防汛斗争中一个沉重的包袱!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的精华所在,工业产值和粮食产量都占全国的40%以上,然而,记者却发现许多怪现象:西南重镇重庆今年防汛没有工程措施;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被称为“不设防城市”;许多干部包堤包段的责任状上只包备料抢险,大堤冬修、清淤扫障却没人包,防重于抢、平战结合的观念并未真正落实。
位于湖北省公安、石首县境内的南线大堤,全长22公里,是湖南省洞庭湖区在荆江分洪区开闸蓄洪后的最后一道防线,1954年以来整个大堤没浸过水,部分堤段的堤脚受冲刷严重,需要加固。由于堤在湖北,受益的却是湖南,管堤的没积极性修堤,受益的又不能修堤。湖南的同志说,如果荆江分洪,洞庭湖头上54亿立方米水就靠这道堤挡着,我们平时无法修,汛期来不及修,一旦溃堤,湖区600万人、800万亩耕地将如何是好?类似问题,记者一路上看到20余份口头、书面报告,一些以湖为界、划江而治的地县乃至乡村,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或堵支截流、或围湖填滩,扯皮纠纷不断,不少防洪的“结合部”成了“不管部”。长江一方面防洪保安迫在眉睫,一方面开发利用百业待兴,流域的综合管理部门缺乏权威,洪道划界定桩迟迟未搞,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九龙治水”,关系没有理顺。在赣江下游,记者看到3公里长的洪道上,航运部门筑潜水坝5处,壅高水位便于通航。长江沿岸许多新建的港口码头伸入江中,防汛部门说,现在是老障未除新障又起。一些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现在大家不算洪水账,不算全局账,难道非要洪水来算总账不成?
水情民情变了,防洪建设再不能老是“慢三步”,长江流域长治久安不能单靠哪一个工程,哪一个部门,靠的是全流域3.5亿人民众志成城,靠改革推动长江的综合治理,这才是根本出路。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搞好设施建设 服务改革开放
广东旅游业持续迅猛发展
本报广州9月28日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省的旅游事业以解决长期存在的吃饭难、住宿难、乘车难问题为突破口,搞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促进开放、服务开放的作用。
1979年以来,全省投资发展旅游的资金不下30亿元,其中引进外资约12亿美元。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吃、住、玩、买、交通配套成龙的独具特色的新兴第三产业部门。目前,全省一、二、三类旅行社已有274家,拥有旅游汽车7000多辆;新建和改造旅游宾馆饭店282座,有客房41400多间,总床位89500多张,为1979年的18倍,占全国旅游宾馆饭店客房总数的32%。
广东省在抓好旅游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快“软件”的建设。
目前,全省从事旅游事业的队伍超过10万人,据有关部门近日统计,1979年至现在,从广东省入境游客近1亿人次,占全国总数的8成以上。今年头8个月达160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5.4%。由旅游部门接待的境外游客,8年来共达1074万多人次,营业收入人民币71亿多元。近年来,每年上交国家税利在1亿元左右。


第2版(经济)
专栏:来信

应大力发展养鹅生产
近两年,鹅肉和羽绒等制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鹅肉蛋白质含量17—22%,脂肪含量低,可调制酱鹅、五香鹅、烤鹅、盐水鹅等产品;羽绒轻而保暖,出口和国内市场需求量大,而羽绒产量仅能满足产品加工能力的1/3。
目前,我国养鹅生产的发展势头不错。到1986年底,全国鹅饲养量已超过2亿只,占水禽总数的26%,比1985年增长15%。许多没有养鹅习惯的地区也开始养鹅。但供需缺口仍然较大。
发展草食畜禽,缓解社会对猪等以粮食作物为主要饲料的畜产品的压力,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鹅在众多草食畜禽中具有生长周期短、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便于群众分散放牧的特点,而且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高,因此也是贫困地区致富的有效途径。一只3公斤重的肉用仔鹅耗料约3.3公斤,养一头猪的饲料可养鹅100只,产肉量是猪的3倍以上,纯收入是猪的十几倍,如果在饲养期间运用活拔毛技术采收羽绒,收益还可以增加。江苏建湖县农民王清友养种鹅1000多只,年纯收入8600多元,平均每只鹅8.6元。吴江县一农民养肉用仔鹅97只,76天出栏,纯收入304元,平均每只收入3.14元。
大力发展养鹅,必须给养鹅生产以应有的重视,改变目前规模小、技术落后,基本上任其自生自灭的现状;组织技术力量,从鹅的选育、营养、饲养、繁殖、疫病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鹅的集中产区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科学技术,开展鹅产品综合开发,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
农牧渔业部畜牧局 张俭 韩高举


第2版(经济)
专栏:

九龙关前的兴衰冷热
新华社记者 蔡东士 蒋顺章
连接内地与香港的九龙海关建立至今整整一个世纪。在这百年的历史中,记载着中国经济由长期闭关封锁、停滞动荡到近几年开放搞活、繁荣稳定的巨变。九龙关前的兴衰冷热正是这历史的印证。
飘扬着五星红旗的罗湖桥头,矗立着雄伟壮观的十层联检大楼。这里是九龙海关旅客出入境的主要通道,人流川流不息。九龙海关一年出境客由1979年的540多万人次猛增至现在的2300多万人次,占全国出入境人数的一半。
他们大多由罗湖桥进出。熙熙攘攘的人流,在不同的年代进境携带不同的物品,人们不难从中发现内地经济发展变化的轨迹。60年代初,我国内地经济生活困难时期,为接济内地亲友,港九同胞携带大量的面粉、大米甚至晒干的饭团入境,以后随着内地经济的复苏,他们带入的食品逐渐变为罐头、奶粉、鱼干、高级糖果等。一位在这里服务27年的女关员说:这是内地经济的一个窗口,我们站在这里就看到了内地经济的变化。入境旅客60年代带粮油食品,70年代带衣服布料,80年代带家用电器,这都是变化的特征。
联检大楼门外,旅客进出分流,秩序井然。开放之初,这里常聚集着从各地赶集接客的乡亲。他们扛扁担,带网袋,翘首等待。“财神”一到,众星捧月,大包小包争着提,抢着扛,一片拥挤与忙乱。这一幕幕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今日入境者不少轻装简囊而来,显得十分从容。迎客者只凭双手相迎,轻松自在也带几分自信。等候在这里的大小汽车,很快就把他们送到各自的目的地。
我们见到刚过境的香港同胞何先生时,他手挽着妻子,肩挎一个尼龙旅行袋。妻子则只提个精巧玲珑的女式手袋。他们俨然一双度假夫妇。何先生说,他们此行是往潮汕探亲。他在近40年的岁月中多次进出罗湖桥。过去进关入境总被随身携带的准备馈赠亲友的“洋货”累得腰酸腿痛,汗流浃背,友人称他为“运输队长”。上次探亲前,他打电话询问潮汕的亲戚需要什么东西。亲戚说,就带香纸巾吧。何先生大惑不解,依嘱带了几大包香纸巾进来。那位亲戚在设宴为他洗尘时解释说:“你不好意思空手来,我们又不缺什么,就只好请带香纸巾,大家饭后分着用吧。”一桌人相视大笑。
往日,旅客入境时带得多,出境带得少。今日我们在出境联检大厅,看到返港的旅客,带着内地产的丝棉被、纺织品、药材、土特产、工艺品和电风扇等出境,与入境联检大厅的情形相比,似乎物品更为繁多。一位用小行李车拉着丝棉被和毛巾被进入大厅的香港老太太说:这些内地货质量好,一条毛巾被比香港便宜几十元,一床丝棉被便宜几百元。我们喜欢买,亲友也用这些相送。
货运最繁忙之处,要数文锦渡。这是九龙海关车辆出入境的主要通道。从海关办公室大楼鸟瞰,只见通往文锦渡的几条马路,车流滚滚。海关监管车场和紧靠深圳河的公路上,集装箱车、冷冻柜车、大卡车、小型货车应有尽有,红的、绿的、蓝的耀眼得很。车箱上分别用中文、英文漆着各家公司、工厂和集团的名称。这些名称表明它们来自香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横跨深圳河的两道双线水泥桥上,排成长龙的汽车正缓缓地出境、入境,两座大桥的汽车流量,已达到每天8000多辆。目睹此情此景,谁能想到实行对外开放以前,这里只有几间房屋、铁棚和一座木桥。每天只有少得可怜的丁点货物过桥出境。货物靠人工搬运……
文锦渡与罗湖桥,沟通着中国大陆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这里的兴旺活跃,与中国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关系的扩大步步相随,同步发展。伴随着这个进程,从1979年起,九龙关各口岸进出境运输工具辆次以每年递增30%的速度猛增;1986年由海关兼管的进出境货物达749万吨,等于1979年的五倍,今年上半年这两项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和44%。
九龙海关管辖的蛇口海关是随着蛇口工业区的崛起而诞生的新口岸。站在这里,扑入眼帘的是一派崭新的景象,飞翔船在蔚蓝色的海面上紧贴浪尖奔驰而来,新建的检查楼、办公楼屹立海边。衣冠整洁的关员在紧张工作,现代化的检测、查询仪器在运转。进出关口的人们在追赶时间,来去匆匆,许多人的行李简单得几乎只是一只公文包。海关的人员说,蛇口工业区管委会的干部常来常往于蛇口与香港,按规定一个季度可携带一件免税高档家用电器入境,但他们个人都不享受这一条待遇。免税品由工业区统一购进和分配。
翻开蛇口海关的记事本,每一页、每一项都令人振奋。1979年蛇口海关筹建之初,蛇口工业区也正开始兴建,这里一年的进口物资只有400多吨,有进没有出。1980年,工业区建设加快,进口货物达4000多吨,并且有22吨的物资出口。初期的出口虽少却充满希望。到了1986年,这里进口货物达80多万吨,出口40多万吨,速度惊人!今年又有大幅度的增长。货物有进有出,双向同时增长,这是我国崭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一切,就是展现在九龙关前的我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历史。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对外开放春风吹进内陆腹地 青海藏毯崛起走俏美日西欧
本报讯 记者景险峰报道:在今年春季举办的北京出口地毯交易会上,青海省生产的藏毯备受外商青睐。送展的500平方英尺藏毯,很快被抢购一空,订货量达1.2万多平方米,超过了现有的生产能力。随后美国、日本、英国、比利时、挪威、瑞典、联邦德国等7个国家的商人,还专程到青海一些骨干藏毯生产厂家参观订货。截至8月10日,该省又同国外客户签订了2000多平方米藏毯合同。
青海藏毯生产崛起,走俏西欧和美日等国,全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去年8月,该省立足当地畜牧优势,着眼于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成立了省地毯公司,划归省经贸厅领导,形成了工贸结合的管理体制,给地毯生产出口创汇带来生机。同年11月,针对本省原来编织藏毯工艺落后、图案陈旧,不适应对外出口的弱点,省地毯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西欧等地的地毯市场作了考察。接着,安排湟中县上新庄地毯厂等几个技术力量较强的厂家,对第二代藏毯从工艺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于今年春节前夕推出第三代藏毯,新试制的藏毯不但保留了传统藏毯粗犷古朴的民族风格和简洁自然的装饰图案,而且增加了青海独有的特色,适时顺应了西欧流行的色彩素雅、线条明快的家具和室内装饰相结合的市场需要。由于外商订货量激增,今年1至7月的产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产量,仍不能满足需要。


第2版(经济)
专栏:

投资53万元利用荒滩建鱼塘 何凤歧五兄弟跻身开发大户
本报讯 据宁夏日报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东塔乡石佛寺村农民何凤歧5兄弟,致富后不图享受,两年半投资53万元,在渺无人烟的荒沙碱滩上建起鱼塘560亩,成为这里的开发大户。
1982年,何氏5兄弟组织建筑安装队,承包安装锅炉、管道,两年积累资金9万元。从1985年初开始,何氏5兄弟拿出全部积蓄,并利用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国家投资,到离家50里的金银滩中腰子湾安营扎寨,开办渔场。他们顶风沙、冒酷暑,经过几年的苦干,建成精养鱼池55个,共260亩,1986年鱼产量达到42100公斤,除去生产费用外,获得净收入2万元。今年预计总产在7万公斤左右,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将首次在伦敦发债券
本报北京9月28日讯 我国近日将在伦敦债券市场发行金额为两亿美元的浮动利率债券。
此次发行的债券为期5年。今年6月中英两国政府就旧债问题达成协议后,近40年来中国首次进入伦敦资本市场筹资。
(朱维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福建开发冬闲田扩大冬种面积
福建省正在把冬种作为一季生产来抓,向冬闲田要粮、要油、要肥。今年,全省计划冬种六百五十四万亩,比去年扩大一百万亩。
福建全省百分之六十的耕地适于冬种,因此开发利用冬闲田,扩大冬种作物面积,尤其是扩种大、小麦,可以缓解福建省的缺粮状况。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西巧克力食品进入首都市场
本报讯 江西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专业生产巧克力食品定点厂江西巧克力食品厂,选用国内外优质原料,生产口感细腻、色香味俱佳的培力牌巧克力系列食品。目前已大批量进入首都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个厂产品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 (万兴)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种抗静电纤维获国家金牌奖
本报讯 营口化纤厂反应型锦纶六六抗静电纤维,在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被评为金牌奖。该项新产品的织物,无静电感应,吸汗性能好,不刺激皮肤,不仅为广大穿着者带来了福音,而且还能为有易燃易爆气体、粉尘场所提供防爆工作服。 (赵锡纯)


第2版(经济)
专栏:

原交通部副部长曾直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原交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曾直同志因病于1987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曾直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曾直同志是四川省青神县人,1941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过中学教务主任、区委书记、县长、县委书记、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书记、财政部经济建设财务司司长、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交通部办公厅主任和长江航运管理局党委书记等职。
曾直同志参加革命40多年,对党忠贞不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富有开拓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贡献了全部精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李先念、方毅、余秋里、姚依林、陈丕显、宋任穷、王任重、荣毅仁、叶飞、廖汉生、谷牧、张劲夫、张爱萍、王丙乾等以及交通部、财政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等部门送了花圈。余秋里、陈丕显、钱永昌、吕培俭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第2版(经济)
专栏:

去年6月,河北省万全县洗马林村76名农民集资联合办起了水磨石厂,到年底盈利两万多元。今年,他们购买国产先进水磨石设备,仅半年多时间,产值20多万元,盈利6万多元。图为水磨石厂职工在磨石。 罗学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