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蟋蟀
黄裳
中国的动植物学似乎不甚发达,成千年来为读书界奉为经典的似乎只有一部《尔雅》。此外,在子部“谱录”类也点缀着一些有关草木虫鱼的小纪录,大抵是观赏的用意多,并说不上什么认真的观察、纪录,更不用说是研究了。在这寥寥可数的书册中间,要数记蟋蟀的最为热闹。我曾见过一种《促织经》,是明代前期的刻本,说是贾似道的原著,这当然是靠不住的。看原书正是一种“坊本”,是书商的托名,借了历史上玩蟋蟀头号名人的招牌以广招徕而已。此外还有什么“王孙经”、“功虫录”的名目,看那编著的方法,也和“菊谱”之类差不多,只是将各色蟋蟀一一给予封号,如大将军之类,虽然也详细列举形状、色泽,有时还注明份量,但都并非学术性的调查报告,不过是赌徒自我欣赏夸饰的说明书而已。
贾似道不愧为玩蟋蟀的名人。他在半闲堂上的表演是几乎尽人皆知的了。人们说南宋的小朝廷就是断送在这位“蟋蟀相公”之手的,也并非毫无根据的说法。这以后,玩蟋蟀的风气并未就此消歇,据说后来又有许多皇帝深喜此道,蒲松龄的名作《促织》就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据说故事出于明朝,倒不是凭空捏造,明朝大内所造的极为精致的蟋蟀罐至今还有遗存,就是一种实证。当然聊斋的故事是经过了虚构的,也正因如此,才更深刻、沉痛,为读者所不忘。
这些都已是老话了。《聊斋》以后好象也不曾出现过什么耸人听闻的有关蟋蟀的故事。不过前两天报上记载的上海有数以千计的人跑到上海县七宝去捉蟋蟀,因而踏坏了大片菜田的新闻却在告诉我们,这种历史悠久的习俗并未风流消歇。那么多人去捉蟋蟀,而且在市区还出现了蟋蟀的交易市场,市场还有合法与不合法的两个。贩卖蟋蟀的人也采取了大批收购、择优分级的办法。一头够格的蟋蟀定价是100元,当然这还不是极品。
有谁肯花100元去买一只寿命不过几个月的小虫呢?这是不难推测的。这样的蟋蟀是被看作赌输赢的赌注的。既然如此,那么不是100元,就是更多一些也毫不奇怪了。
本来,人民的爱好是多方面的,养花、养鸟,只要对社会没有危害,本不必多事干预。不过什么事都有一种界限,一旦逾越了,事物的质就要变了。小孩子时期玩过蟋蟀的人大概很不少,可是由此而成为赌棍的并不多,不过这种恶性发展的趋势是不能不注意的。正如过去有许多讲蟋蟀的书,却并未因此而导致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反而总是走到“玩物丧志”的邪路上去。这种例子盖不只罗盘看风水,火药造花炮而已。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舞蹈艺术的横向繁衍
——《金舞银饰》带给人们的思考
赵国政
翩翩跹跹的舞蹈令人目不暇接,千变万化的服饰使剧场四座生辉。上海舞剧院一团在中国艺术节上演的《金舞银饰》,为争奇斗艳的首都舞台投射了一道令人眩目的霞彩。它是历代舞蹈的集成,也是历代服饰的展演——是舞蹈与服饰并重的艺术。它引领着观众从先民们穴居野处、赤身露体的原始时代出发,历经唐代的宫廷、宋代的市井、明代的戏曲舞台,直到现代文明的今天,目睹着中华民族服饰的形成与演化进程,也领略了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繁荣的道路,仿佛是在舞蹈和服饰的历史百科书里遨游。
舞蹈是文化,是艺术,这是没有人能够怀疑的。而穿衣戴帽则不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人类赖以蔽体御寒的生存用品,够不上文化的档次。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服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化的表征,是一种文化。当《金舞银饰》导引着我们沿历史的长廊从古至今舒缓“踱步”的时候;当浏览着一件件丝绵麻葛、精裁巧制的盛装的时候,当感叹于远在千年以前,华夏大地便出现了薄如羽翼、轻如飞雪的纺织物的时候;恐怕正是一种文化的吸引力,才使观众产生了审美心理的共鸣。这种吸引力量来自于历史文化,也来自于艺术的魅力。这可以说是《金舞银饰》除了直观上给人的美感以外,在思考的深层次上更给人的理性启迪。
舞蹈与服饰向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有了曳地长裙,才有行云流水般“云步”的产生;有了广袖华服,才有“长袖招斜日”、“回裙转袖若飞雪”的舞韵;有了帔衣,才有“提襟”的动作;有了峨盔凤冠,才有“倒踢紫金冠”的舞蹈技巧;当牛仔装进入现代青年审美视野的时候,中国式的“迪斯科”才会应运而生……作为一个舞蹈家,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创作的灵感,抑或在现实的土地上承接传统的舞蹈财富,都不能不考虑服饰对舞蹈的作用。上海舞剧院一团的展演,不仅展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也为舞界同行提供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诚然,如果我们用纯粹的舞蹈眼光去看《金舞银饰》,也许会感到某些不足。因为它既没有象《丝路花雨》那样复活了一个舞蹈品种,也不象《编钟乐舞》那样有某些令人激动的舞段。但作品的目的很明确:熔舞蹈、服饰、音乐、美术于一炉,形成一个新的艺术品种——边缘性艺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边缘”二字。作者们为舞蹈艺术开疆辟土,横向繁衍,扩大了舞蹈艺术的领地,外延了它的社会功能,这就是他们的创造和发现。如果离开这种立意来要求它,那恐怕就不是这部作品所能承载的了。(附图片)
〔李建华 插图〕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便民”与“便利”
报载:北京西城区开了九家“便民店”,从早上七、八点,开门做生意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人们从早到晚随时都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因此称它们是“便民店”。报纸也是这样称的,“便民店”也就上了新闻标题。
这条消息还特别举了一个例:“一天几位郊区农民护送一位重病人去积水潭医院,晚上近十点钟来到新街口××××食品店,买了蛋糕、点心等食品。”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海内外的许多地方,都是家常便饭。
香港,近年兴起一种“便利店”,它的便利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关门,都在做生意。这实在是便利到不能再便利了。而且供应也充分,不仅有冷饮和一般的点心,还配备有微波炉可以把食物立刻加热,使人即使在深夜也能吃到“新鲜出炉”的热的食物。店里不仅有食品,也有用品,还有读物,包括书刊和报纸。这样的便利商店很受欢迎,一两年工夫就从一二十家发展到一二百家。
当然,我们还不必希望北京一下子都去发展这种不分昼夜“全天候”服务的便利商店。至少目前看来还没有这种需要。
但仍然有可学的,那是它们的名字,不叫“便民店”而叫“便利店”,一字之差,使人感到:平等待人。
这恐怕不是一名之微的事情。当然更不是咬文嚼字的事情。  
 沙赫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富有魅力的艺术创造
——观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展览
周巍峙
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展览》在京开幕,这是一大簇云岭高原的烂漫山花,为艺术节增添了华彩,给首都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各族民间美术的多彩风姿。
云南是一个充满神奇气氛、令人迷恋的地方。两次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这里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之一。云南不少地方岩画的发现,古文物的出土,石窟雕塑艺术的发掘,大量民间美术的流传等等,充分说明云南各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我们的祖先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也在创造精神文化。当他们琢磨第一块石斧,制作第一件骨器,烧焙第一个陶罐的时候,当然首先是为了“用”,为了生活,为了得到比以前更先进的劳动工具,但就在用自己的智慧制造新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皿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注意到工具和器皿的形状,这种对物体的形式的考虑和改进,也就逐步萌发了古代先民最初的审美趣味。那些经过先民不断改进而精制的石斧、骨器、陶罐,实际上也就成了先民们最原始、最古朴的“民间工艺品”。它们不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器具,同时也就成了有一定欣赏价值的“精神产品”,成了最初的民间美术品。
这次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展览展出的近2000件各种民间造型艺术,全部来自民间,出之于各民族劳动人民之手。无论是各民族服装、饰物和挎包,还是织锦、蜡染、刺绣挑花的各式绸布制品,或是民间艺人的木雕石刻和土陶瓦饰,都千姿百态,色彩纷呈。这些民间造型艺术,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的生活土壤中,显示了各族人民不同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事物和英雄行为的歌颂,对黑暗势力的坚决反抗,以及他们原始古朴的崇拜观念和对魔鬼恐惧而进行斗争的精神。在这些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各民族人民对美的强烈追求和他们富有魅力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们有的色彩艳丽,令人赏心悦目;有的精巧玲珑,叫人油然生爱;有的粗犷雄劲,给人以更多的联想和深思。艺术风格既古朴又新颖;既着眼写实又巧妙夸张;既有泼笔神功又精巧细致,这样丰富独特的民间艺术不愧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这次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展览,是在当地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下,全省群众、文化战线民间美术工作者共同努力结出的丰硕成果。我希望其它各地也要做好民族民间艺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繁荣群众艺术创作,为丰富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继续努力!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风吹到霍林河
(蒙古族) 舍冷那木吉拉
通霍线铁路是1986年国家新建投产运营的六条铁路之一。从内蒙古哲里木盟公署所在地通辽到大兴安岭西段的霍林河煤田,全长417公里。
笔者登上通霍线北去的列车。火车的吼声仿佛呼唤人们,向科尔沁草原腹地闯去!我挨着车窗眺望远方,草原尽头烟波浩淼,犹如大海波涛翻滚。羊群象一片片白云轻轻滚动,马群奔腾呼啸浩浩荡荡。这里就是哲里木盟现代化牧业生产基地——珠日合牧场。
这个场科学养畜,发展稳定,优质,高效。它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良种,用来改良科尔沁黄牛。杂交繁殖的黄牛以体大、产乳高、增重快、出肉多蜚声中外。培育中国美利奴科尔沁细毛羊的嘎达苏种羊场也在这里,几年来,除向国家出售大量高质量的羊毛外,还先后向新疆、山西、河北等省区推售种羊4万只。
火车迂山绕岭,经过一片辽阔的峡谷地带到达白音胡硕(蒙语,意为富饶的前锋)站,即大兴安岭前沿。这里峰峦秀拔、峻壁横坡,泉水潺潺,烟霞缥缈。有民谣曰:“兴安岭上,松涛阵阵;沟壑险峻,道路难行;走了十天,才越达坂;茫茫草原,不见村屯。”如今,通霍铁路的建设者们巧夺天工,钻通了950米的罕山达坂隧道,在霍林河上架起了钢铁大道,变天堑为通途,进入了霍林郭勒草原。
霍林河矿区是我国正在兴建的五大露天煤矿之一,这里简直是一个乌金的海洋。只见那亮光闪闪的煤田上,高大的液压挖掘机伸展铁臂巨掌,向厚厚的煤层挖去;回转过来,8立方米的煤炭,便轻轻地装在自卸卡车上。这一挖一装仅用一分钟。霍林河煤矿从1987年开始扩建工程,随着矿区建设的飞速发展,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霍林郭勒市。
霍林郭勒市是在祖国北疆建立的崭新的振兴型的城市。这里的一些旗(县)千百年来,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民族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如今,多年萧条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兴起风力发电;广大牧民已结束了羊油灯照明的历史,蒙古包里不仅是电灯通明,而且包顶上也架起了“王”字天线。
霍林郭勒市街道宽阔而平坦,显示出大草原豁达的气派。新建的楼房借色取暖。黄色的墙壁,蓝色的门楣,桔红的窗帘;每一栋楼房都象一幅装饰画……


第8版(副刊)
专栏:

故乡的小伙子
李发模
崭新的钞票上有你的指纹,为什么
还渴望这世界因你的存在而辉煌
米粮加重了你的价值,果实印有你的名字
你已以自己的骄傲繁荣着都市
莫非崎岖的跋涉启示了你勇于冒险的天性
鹰的搏击展开你的畅想?
从坚硬的蛹壳中脱颖而出
咬破了被人蔑视的自卑,意识的一次又一次脱皮
通向愿望的隧道也许要经过一段黑洞
是踏步于出发的村口
再一次如脚下花草默默地生又默默地死
还是卸下肩上的苦难,如车头疯狂冲出所有的失望?
伸出山外,伸出山外,因你的手抚摸
让一切的存在闪射幸福的光芒
让世界因你的充实而充实因你的顽强而顽强
你的意识迸溅着火星,你是爆发出的
在历史之壤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愿望


第8版(副刊)
专栏:

班主任(版画) 杰仁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