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加强农业发展后劲
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化肥工业
坚持大中小并举方针,重点增加高浓度磷肥和复合肥料
本报北京9月21日讯 记者江世杰、魏亚南报道:国务院发言人袁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了国务院最近讨论、部署加快发展我国化肥工业的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切实抓紧当前化肥工业生产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国粮食生产到本世纪末登上9000亿斤和1万亿斤两个新台阶的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加快我国化肥工业生产建设的切实可行的规划,使我国化肥生产在数量上有更大幅度的稳定增长,在质量上有更加明显的提高。
去年全国化肥产量达6800 多万吨,比1978年增长60%以上。今年,预计全国产量可达7500万吨左右,将比去年增产700万吨左右。但仍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我国农村对化肥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品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加快发展我国化肥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上更好地满足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的需要,以不断增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发展后劲,是关系我国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发展这个全局的一个战略问题。
会议强调,发展我国化肥工业,必须把重点放在增加高浓度磷肥和复合肥料上,逐步改善产品结构;必须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化肥生产中的氮磷钾比例。对质量不高、肥效很低的化肥产品,必须限期改进。
会议着重指出,发展我国化肥工业,必须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要集中力量抓紧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骨干化肥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中小型化肥厂进行技术改造。为解决加快化肥工业建设的资金问题,国家今后将适当增加投资,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地方财力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会议还强调,必须大力改进化肥供应工作,严厉取缔和坚决打击一切非法高价倒卖化肥的行为,以保证国家规定的粮食等农产品收购同化肥供应相挂钩等有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对于少数国家机构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垄断地位进行这方面非法倒卖活动的,必须切实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惩处。
会议指出,要重视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肥效。近年来,不少地方不注意施用有机肥,甚至单纯施用化肥,增加了化肥的供需矛盾,而且严重地影响土壤肥力的保持和造成土壤结构恶化,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多施粪肥,多种绿肥,增加秸秆还田,同时认真注意城市粪便工厂化处理的研究、试验和利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八年投资上千亿元 新建住宅一千八百万套
六千多万居民住进新居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据《建设报》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8年间,国家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达1106亿元,为城镇居民新建住宅1800万套,使6000多万居民住进了新居。
为了加快城镇住宅建设,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调整了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比例,大幅度地增加了住宅建设投资。1979年至1986年,国家用于住宅建设投资,是前30年住宅建设投资总额的近3倍。国家还对企事业单位自筹住宅建设给以适当照顾和支持,拨出专项钢材补助。由于投资和材料有了保证,从而加快了住宅建设的速度。仅1979、1980年两年建成的住宅1.7亿平方米,就相当于“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住宅面积的总和。近8年中共建住宅面积9.7亿平方米,是前30年住宅竣工总面积的1.87倍。
8年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由于实行综合开发、统一配套建设和商品化经营,住宅质量也稳步提高。上海、天津、无锡、苏州、常州等城市实行综合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不但建设速度快,质量好,而且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居民生活方便。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加快了住宅商品化的步伐。据统计,到目前,我国城镇已向个人出售的新旧住宅1371万平方米,收回资金20.3亿元;城镇居民个人建造住宅面积1.2亿平方米,建房资金近100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开放的花丛中一朵奇葩
广东“三来一补”企业近万家
九年获加工费十三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百万
本报广州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省“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业务蓬勃兴起,已成了改革开放中的一朵奇葩。全省从事“三来一补”的企业近万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9年间共获得加工费超过13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毗邻港澳,海外关系密切,劳力资源丰富。在全国率先开展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三来一补”业务,9年间全省签定对外加工装配协议约70000宗,由以加工费抵偿引进或无偿提供的技术设备有80多万台套。这些设备大多是适用的和比较先进的,新办了几千家新厂,提高了老企业的装备水平,很多企业的技术和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广东电子工业原来基础较弱,通过来料加工,进口设备90000多台套,办起了700多家电子工厂。全省电子工业总产值,三年增长了17倍,一跃而成为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三来一补”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化,而且还吸收了外地的大量劳动力,使大批以前的普通农民,成了有经验的职工或管理人员。企业也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间接地了解到国际市场信息。这些都为发展出口商品生产,打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今年以来,“三来一补”业务又出现了发展新势头,其特点,一是发展势头猛。以宝安县为例,去年实收工缴费5400万美元,比1985年增长1.7倍,今年头7个月收入437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好形势。二是投资向多元化发展。过去外资的来源绝大多数是港资,现在逐步发展到日资、美资和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资本。三是出现长期化倾向。一些外商经过试探,消除了疑虑,开始作长期经营打算,纷纷增加投资额,连片开发,扩大加工范围,引进高技术设备,并且出资培训技术骨干,提高建筑装修水平,美化绿化厂区环境,修建职工娱乐场所,培养企业精神,以吸引职工为企业长期服务。有的外商还开始把一部分前道工序拿进来加工,并把一部分相当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来,从而出现了项目由小到大,产品从粗到精,技术从低到高的趋势。还出现一些外商把在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举厂内迁的动向。


第1版(要闻)
专栏:

京城绿树成荫
五大风沙危害区基本控制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阎振国 苏会志)在今天的北京城内,510万北京人平均占有3.2棵树、1.7平方米的公共草坪。8年前,“风沙紧逼京城”的呼吁,已被绿树成行、芳草如茵的景象所取代。
短短7年,北京城区新栽树850万株,而9年内新栽植草坪857万平方米。
在郊区,农田林网、风景林和经济林带、防护林带组成三道绿色屏障护卫京城,对北京气候影响最大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已基本得到控制。
记者从有关专业部门了解到,绿化已使京城生态环境改善,困扰京城多年的沙尘暴日、扬沙日、浮尘日已由7年前每年29天下降为19.8天。环保部门提供的最新资料证实,近8年北京上空的灰尘明显减少。


第1版(要闻)
专栏:

防护林工程建设自我发展能力提高
三北地区林业多种经营兴旺
年总产值达八十多亿元许多农民开始富裕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马成广)被誉为“生态工程之最”的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工程建设,近几年在继续抓好植树造林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近日承德市召开的三北地区林业多种经营现场会提供的不完全统计,仅林果生产及其产品加工,年总产值就达80多亿元。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正逐步实现从单纯的生态型向生态经营型转变。
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已经进行了10年。为了增强工程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近几年三北各地认真研究工程建设内部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力开展林业多种经营,或种植、或养殖、或采集、或加工,形成了多门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面开发、综合利用的新格局。沙棘、山楂、山杏、红枣等,不论是植株栽培还是产品加工,在三北地区都搞得越来越红火。以“红果之乡”出了名的河北省兴隆县,近几年大抓林果业生产和林产品加工利用,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占到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3。仅此一项,全县人均收入就增加233元,许多农民由此富裕起来。
陕西省榆林地区结合建设防护林体系,在沙区建立了柳编外贸出口基地,组织农民从事柳编生产,创造出新产品1200多种,远销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8000多户农民依靠柳编脱贫致富。


第1版(要闻)
专栏:

采取坚决措施整顿化肥市场 滕县农民秋种无肥担忧减少
本报讯 山东省滕县人民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对近来群众反映强烈的化肥“市场乱、价格乱、渠道乱”的“三乱”现象,进行了清理整顿,采取了根治措施,为秋种用肥做好了准备。
前段,化肥供需矛盾大,少数不法分子乘机哄抬化肥价格,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县政府发现这一情况后,首先取缔化肥黑市,查处了不法分子。接着,针对秋种日益迫近的现实,组织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了根治“三乱”的措施:一是减少化肥流通环节。原先化肥出厂后,经县生产资料公司到基层供销社再到农民,环节多,运输慢,也容易出漏洞。从八月初开始,实行工厂与乡镇直接挂钩,滕县化肥厂与全县二十二个乡(镇)政府分别签订产销合同,工厂按时发货,乡(镇)按时提货;乡镇政府组织专门力量,核实秋种亩数,于秋种前将化肥直接供应到农户。县里不打埋伏,厂方只认合同不认条子,谁批条子也不起作用。二是严禁哄抬价格。全县一律执行地产碳铵每吨零售二百三十元的价格。三是平抑旺、淡两季的需求。从今年八月初到明年七月底,各乡镇按规定顺序每月分两次进货。旺季,县化肥厂保证供货;淡季,乡(镇)政府保证购销储存。四是拓开肥源堵上缺口,上下努力保秋种。滕县今年秋种任务八十五万亩。按平均每亩投肥五十公斤计算,共需化肥四点二五万吨。可是,从八月一日到十月十五日七十五天的时间内,滕县化肥厂只能提供近二万吨化肥,缺口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为此,县政府动员国营、集体、个体多方面的力量广开化肥来源,由县物价部门核定价格后一次性销售,杜绝转手经营。
(张宗石 颜淑清)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先念会见马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国家主席李先念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前总理、马达加斯加——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朱斯坦·拉科托尼艾纳率领的马中友协代表团时说,南南合作加强了,才能推动南北对话。李先念是在同朱斯坦·拉科托尼艾纳谈到中马两国良好的合作关系时说这番话的。
李先念说,中马两国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南南国家之间不合作,如两伊之间至今仍未停战。他说,我们认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是个好的决议。联合国秘书长也为使两伊停战作了很大的努力。
在交谈中,李先念重申,中国对两伊战争所持的严守中立、积极劝和的立场。
会见是在亲切的气氛中进行的。朱斯坦·拉科托尼艾纳说,马中两国的关系是南南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典范。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两国人民真诚而深厚的友谊基础上的。
马达加斯加客人是应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访华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30年 赵紫阳致电31届大会祝贺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打电报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1届大会,祝贺该机构成立30周年。
贺电赞扬国际原子能机构30年来在推动和保障和平利用核能以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贺电说,自从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后,中国同它的合作是令人满意的。可以确信,这种合作必将得到巩固和发展。
贺电说,中国政府愿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发展世界和平利用核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天津外国投资服务中心效率高
本报讯 记者肖荻报道:在同一层楼上,肩并肩地云集着办理外国投资事宜的8个政府部门和14个服务单位。3月初开业的天津市外国投资服务中心,以快节奏的协调和拍板赢得国外投资者的普遍欢迎。5个月来,有14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人次来此洽谈,7个合资企业已被批准成立。
“中心”为在现行体制下加强纵向管理和横向联系,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思路。
——集中办公,协商迅速。即节约客商的奔跑时间,又可避免各部门的矛盾、扯皮。不象过去甲部门谈好的协议,又出了乙部门的否决,白白延宕时间。
——各部门派来的是全权特派员,有权酌情拍板,即便仍须拿回原单位盖章,但工作人员的思路和视角有了变化。过去是“等客来求”,现在是“竞相服务”。
——“中心”明确规定了不得拖延的“最短审批时间”:项目建议书21天,可行性研究报告31天,合同审批21天。这些,使过去审批一个项目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的情况为之一变。


第1版(要闻)
专栏:

从企业试点起步,搞好住房制度改革
沈阳市副市长 任殿喜
编者按:住房制度改革,关系到生产、流通、分配领域的改革,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个关系全局的问题。8月4日,本报发表了烟台市市长俞正声的文章,对烟台改革住房制度的思路、内容和做法作了介绍,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今天,我们发表沈阳市副市长任殿喜的文章,介绍沈阳的做法。与烟台相比,沈阳的特点是由企业自管房屋入手,基本上由企业自己消化解决提租问题,兼顾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并使企业有可能缓解职工住房问题的困扰,增强企业活力。烟台、沈阳住房改革都还在试验过程中,本报欢迎各方面对住房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
1984年以来,我市在进行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注意把住房制度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沿着住宅商品化的方向,进行了一些探索。今年“五一”节前后,赵总理来我市视察工作,对住房制度改革作了重要指示,使我们对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路子更加清楚。我们结合沈阳市的特点,确定先从有自管房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企业做起,采取实转起步,分批改革,渐进就位的做法,使住房制度改革能有一个良好开端。目前,第一批试点单位已于9月1日正式出台。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选准住房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我市是国家在“一五”时期重点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就解决城市住宅问题来说,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三多一难”:一是人口多。全市市区人口428万,在全国市区人口超百万的20个特大城市中居第四位;二是工业企业多。现有工业企业5271家,职工达127万人;三是住宅建设欠账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5平方米;三中全会后的8年共投资32.5亿元,建住宅1390万平方米,到1986年人均居住面积也只有4.68平方米,在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市中居倒数第三位。由于上述“三多”,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难度很大。目前,全市90万户居民中,拥挤户有35.9万户,无房户达1.8万户,还有37片棚户区需要改造。如果全市居民到本世纪末人均居住面积按8平方米计算,就需继续投资120亿元。这些情况使我们痛切地感到,如果仍然按照现行“统建、分配、低租金”的老路走下去,解决住房问题无疑是市财政和企业难以承受的。那末,出路在哪里?出路就在于改革!
几年来,为了探索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子,我们沿着住宅商品化的方向,从六个侧面进行了尝试。一是以有限产权办法向青年职工出售商品房,即个人按单方工程造价出资买房,综合造价与单方工程造价的差额由职工所在单位补贴;二是市里制定《单位向职工出售住宅暂行办法》,免收“四费一税”,鼓励自建房单位按优惠价向职工出售商品房;三是提倡房产经营单位按新房押金成本租办法面向社会出租商品房,即由单位按综合造价的70%交付租房押金,由住房职工按月交成本租金;四是对动迁户试行超面积混合租,即对原居住面积交原租金,新增面积交成本租金;五是在大中型企业兴办职工住宅互助储金会,既吸收闲散资金加速建房,又为职工买房创造条件;六是试办城区职工集资合作建房联社,为中小企业提供建设和销售住宅服务。这些尝试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向社会表明:住房可以作为商品对待,房租应当反映价值,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全靠国家投资。实践证明,多数群众对上述改革措施是支持和拥护的。就以有限产权向青年职工出售青年公寓来说,几年来已售出2200多套,5.6万多平方米,收回资金900多万元,买房者踊跃购买,大有供不应求之势。从社会上反馈回来的信息看,目前城市居民争购高档家用电器,青年结婚大操大办,如果住房出售加以引导,是可以改变这种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的。这一动向也使我们更加坚定改革的信心。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在研究改革如何深化的过程中,我们回顾了几年来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所作的探索,特别是通过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指示和烟台等地的宝贵经验,认识到我们以往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仅仅是初步的单项的尝试,还必须从沈阳的实际出发,进行总体构思,采取配套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前推进。鉴于城市大,人口多,又是个老城,情况千差万别,全市改革难以起步,因此我们确定先从有自管房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突破,而后创造条件,积累经验,完善措施,逐步把改革推向全市。
我们所以决定要从少数大企业做起,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在全市一万多个单位中,工业企业占半数以上,工业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搞好了,全市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第二,全市工业企业自管房产达8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单位自管房产的40%以上,而且这些住房又比较集中,自成体系,同外界交叉较少,企业有充分自主权,改革容易取得成功。
第三,工业企业特别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解决住房制度改革所需的资金问题。
第四,搞好住房制度改革也是搞活企业必备的配套条件。在当前这种统建、分配、低房租的体制下,企业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不得不将留利的大部分甚至挤占更新改造基金用于建房,而且这种投入又是有去无回,如此恶性循环,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和更新改造的自有资金微乎其微,难于真正搞活。只有坚决按照住房商品化的方向,进行住房制度改革,通过提高租金、增加房租补贴和鼓励职工个人买房,才能把住房建设导入有固定的、正常的资金来源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企业摆脱无偿包建职工住宅的沉重负担,真正获得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选定有职工9980多人、自管房产11.3万多平方米、年盈利3900多万元的东北制药总厂和职工达6340多人、自管房产达13万多平方米、年盈利达300多万元的新阳机器制造公司作为起步单位,展开了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二、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认真搞好改革试点
在抓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既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做法,又从全市的改革着眼,注意积累指导全市改革的经验。在试点中,着重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1、指导企业制定好改革方案。我们和企业一起调查研究,周密测算和论证,制定出“提租建卡、实转起步、减免补调节、鼓励买房、理顺资金”的改革方案,具体解决了以下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
一是合理确定租金标准和补贴系数。我们强调,这两个指标,不仅各试点单位要统一,而且全市也要尽量统一,以便于宏观控制。其中,合理确定租金标准是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住宅既然是商品,其租金就应该由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税金、固定资产占用费、保险费、利润和地租等八项要素构成。但考虑到这样计租就会使租金过高,多数人承受不起,而租金过低又失去改革的意义,不利于鼓励职工买房。因此,我们以能基本达到“以租养房”为原则,暂按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投资利息、税金五项要素计算租金。房租补贴系数是与租金相呼应的指标,既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又要符合国家的宏观控制,为将来理顺工资创造条件,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房租补贴系数,防止给国家和企业增加过多负担。经两个试点单位按这一要求测算结果,房租补贴总额与新增加的租金总额基本持平;补贴交租后有结余的“沉淀户”与补贴不足交租而需要自付一部分现金的“超支户”的发生额也基本持平。房租补贴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我消化。例如,东北制药总厂房租改革共需补贴160万元。该厂将过去的暗贴改为明贴可以解决55万元,从住房建设自筹资金中可以调整使用80万元,离退休职工的房租补贴,由营业外列支25万元。总的来看,是把财政付出的代价降低到最小限度。房租补贴采取以信用卡记账形式,改革后原房租照付现金,新增部分用补贴转账支付,补贴额不够的再付现金,补贴额有剩余的视为沉淀额,计入承租人信用卡,定向使用,不流入其他消费品市场。
二是实转起步。就是房租补贴不是以发券的办法“一手发出去,一手收回来”的空转,而是企业靠投入改革的自有资金,直接进入企业财务核算。改革方案规定,每月企业财务部门把房租补贴转入房产部门账户,收回的租金统归房产部门独立管理,沉淀结余由房产部门记入信用卡,组织职工专项存储。
三是减免补调节。在改革中,我们坚持多住房多拿钱的原则。但考虑到历史原因和现阶段增支户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在改革方案中规定了在一定时期内实行过渡性减免补的措施,使增支户根据人均使用面积与人均收入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性补助。但改革后住进新房的增支户,不实行减免补,其中少数特殊困难户,可按正常的福利性补助途径,由单位自行解决。
四是鼓励买房。把职工的购买力吸引到改善居住条件上来,是住房制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了鼓励职工买房,我们在改革方案中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把改革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可能性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房屋售价与房屋租金的比价关系,使职工感到买房比租房合算。经过测算,我们确定新楼房售价按单方工程造价计算,旧楼房以新建房价为基数折旧计价,实行有限产权。经测算,一套使用面积为30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售价,大致上相当于该房15年租金总和,职工感到买房比租房有益。(2)考虑到当前职工的收入水平,为使职工经过努力能够买得起房,相应制定了优惠措施,对一次付清价款的按优惠价出售;对分期付款的,首次付房价的30%,余者可由银行发放低息贷款;买房的职工有使用权和继承权,但不得转让、出租和典当,如出售必须卖给原出售单位。(3)坚持先卖后租。东北制药总厂还规定从明年起终止新房分配,一律出售。
五是理顺资金。我们帮助企业与银行联办了职工住房储蓄代办所,为职工办理住房储蓄存贷业务。半年多的时间,东药和新阳两厂职工个人住房储蓄,已分别达到120万元和180万元。同时,把围绕住宅发生的生产、流通、消费等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银行控制,作为住宅信贷资金来源,逐步地建立起城市企业和个人的住宅基金制度。
2、反复宣传教育,争取广大干部群众支持改革,参加改革。由于住房制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因此搞好人们观念的更新就成了关键的一环。我们在指导试点工作中,时刻注意把宣传教育贯穿于住房制度改革的全过程。首先是领导者思想要通,因为“增支户”多数在领导干部中,这些同志自觉参加改革、领导改革,至关重要。经过工作,这些领导干部在改变旧观念方面走在了前头,不仅做到了自己通,家属通,而且都亲自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与此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宣传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如实地向群众讲清楚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既要讲好处,又要讲困难;既要讲国家、企业、个人付出的代价,又要讲改革的局限性和根本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说空话,更不能随便许愿。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对住房制度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较明显的变化是:过去争着要大房、套房的人,现在注意从自己的经济条件出发,量力而行了,有的还主动申请交出剩余房屋;职工购房踊跃,东北制药总厂今年决定出售6000平方米125套住宅,而目前申请购房的职工已达600余户。
3、帮助试点单位搞好模拟运转。在思想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指导企业把试点方案的各种有关数据投入模拟运转,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中暴露矛盾,发现漏洞,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配套改革办法,完善改革方案,这是改革出台前的重要演习。每个试点单位都模拟运转了三到四个周期,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了三个主要文件:一是《改革实施细则》;二是《政策性补贴办法》;三是《住宅出售细则》,目前正在拟定《房产经营服务办法》,以确保改革顺利出台和出台之后顺利运转。同时,在模拟运转期间,还培训了房改工作人员,建立了房产账户,开办了房产储蓄代办所,设计了正常运转程序,并组织业务人员上机操作演练,进行模拟业务处理。经过上述比较周密的准备,两个企业的住房制度改革已经相继见诸行动。
三、点面结合,为全面改革铺平道路
我们在认真抓好试点企业住房制度改革的同时,继续推行和完善全市已经实行的六种住房商品化的改革措施,并把在改革试点中摸索出的经验,充实进来。适时召开了全市住房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引导全市各单位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采取适于本单位的形式,按照共同目标,主动就位,推进改革。总的要求是:已经出台的东药和新阳,下一步要由封闭改革转向开放改革,对外搞辐射,对内搞深化。将于明年初出台的黎明、重型和变压器三个厂,今年底要完成模拟运转。这样五个厂纳入改革的即达100多万平方米。加上明年第二批出台的企业,总计纳入改革的将达400万平方米(占全市企业自管房50%)。另外,还拟组织一批文教、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试点,以便造成住房制度改革的大气候。总之,要把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做为一条主线,一批一批地试点,不断扩大改革的覆盖面。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各单位到试点单位学习,熟悉改革的政策和方法步骤,为改革面的扩大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有效地以点带面,指导全局,我们注意把试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汇总起来,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以掌握改革的主动权。初步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改革的资金来源问题。我市的住房制度改革,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有自管房产、消化能力较强的大企业实转起步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没有自有房产的小企业和经济效益不理想的企业怎么改?行政事业单位怎么改?个体户怎么改?我们的原则态度是开拓思想,挖掘潜力,尽量减少财政上的负担。一方面把住房制度改革与双增双节运动紧密结合,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消化能力;另一方面要逐行业、逐系统地疏导理顺各种住房资金渠道。同时,大力整顿和发展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提高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住房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大合理与小不合理的问题。我市试点企业的改革方案,在大原则合理的情况下,确有一些小的不合理。如同一企业内,也有住私房、住单身宿舍的职工,他们暂未列入参加这次改革的范围之内,这是个小不合理。但是如果全部包括进去,发的房租补贴就会全部沉淀,改革的代价就会超过承受能力,势必无法出台。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因此,我们的原则是权衡利弊,着眼于在大合理的情况下起步,再逐步理顺小的不合理。对于看准了的、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于一时难于看准,或解决条件尚不成熟的问题,就暂时放一放;对于能从福利方面或其它方面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与改革搅到一起。
第三、房产税和租金使用问题。提高房租后,房产税收和租金的使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发展房产业,我们初步意见,试点企业收的住房租金,35%用于住房维修管理,53%用于重置再建,12%作为税金。税金部分,暂按改革前的原租金数额征收租金税,新增租金的房产税留作市住房基金,用于改革中的统筹支出。
第四、建立住房基金和银行支持配合问题。抓紧建立起城市、企业和职工个人的住宅基金制度,是住宅制度改革必备的配套措施。为此,拟由市财政部门帮助企业建立房产基金帐户,把围绕住房生产、经营、消费的资金集中起来,分别进行核定,以便于房产资金的合理化、固定化、规范化,使发展房产业有正常的资金来源。同时,银行也应充分发挥筹集和融通资金的作用,承担起住房资金运转的结算业务。各企业的房产部门应在银行开户,逐步实现向经营、开发、服务型的经济实体转变。
第五、由于改革是从少数大企业试点做起,有先有后,渐进到位,而试点企业与社会各方面都有联系,这就产生了一些
“边缘磨擦”。有的人趁机在户口迁移、分户合户等问题上做手脚,给试点单位制定减免补措施,以及整个改革方案的试行,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一方面协调公安、财政、房产等部门抓紧制定全市统一的政策和弥补措施,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加快全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随着全市改革的逐步到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六、住房立法问题。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了住宅商品化,为了使其健康地纳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轨道,需要从住房的管理组织、土地开发、建筑设计、工程施工、房产产权、房租收交等方面立法和修改补充原有的法规,以保护和鼓励合法经营,防止和打击非法经营,保护企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准备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加快住房法制建设。
住房制度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市住房制度改革还仅仅是在少数大企业开始试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肯定还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确保改革的健康发展。我们打算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从明年起分批向面上的企业展开,并进行其它行业的改革试点,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市住房制度改革渐进到位。
(本文根据在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复兴门,过去是市区的一个进风口,每年冬春尘土飞扬。现在是高楼起伏,花木茂盛。
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