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捷公布今年第三个经济改革法律文件
确认生产、消费和住房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和自主权
新华社布拉格电 捷克斯洛伐克9月11日公布了《生产、消费和住房合作社法草案》。这是继《国营企业法草案》、《农业合作社法草案》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今年公布的第三个经济改革法律文件。
《生产、消费和住房合作社法草案》确认了拥有245万多会员的合作社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自主权限。法律草案规定,生产、消费和住房合作社是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公民自愿组成的社会主义组织和独立的法人,同国营企业享有平等的地位。
新法律草案还规定,合作社按自治原则开展活动,由社员决定合作社的所有问题。合作社将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自负盈亏,国家机关不得干预合作社的正常活动。
根据这项法律草案,合作社自主经营活动不受地区限制,并可以直接进行外贸活动。
合作社组织在捷克斯洛伐克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全国的生产、消费和住房合作社共有832个。生产合作社承担着大量的维修、生产和为居民服务的任务;消费合作社经营着全国40%的商店,50%的饭馆;住房合作社建设的住房占全国新建住房的一半。
捷克斯洛伐克制定这项改革合作社经营机制的文件,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合作社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这项新法律草案将在全民讨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明年正式通过,并于1989年1月开始实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米洛萨夫列维奇副主席强调指出
南决心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9月13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米·米洛萨夫列维奇今天强调指出,南斯拉夫决心全面和尽快地把已经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米洛萨夫列维奇是在主持第78届萨格勒布秋季国际博览会开幕式时发表上述讲话的。他说,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加强市场经营,加强基层经济实体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并使之面向出口。他认为,在经济长期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改革对南斯拉夫摆脱经济困难和危机具有决定性意义。
今年的萨格勒布秋季国际博览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28万平方米的展览馆里,来自70个国家的3200个厂家展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南斯拉夫厂家展出的最新产品中大部分是出口产品,其中许多产品是用本国原料设计和制造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石油情报协调和计划委员会指出
世界石油储量下降
新华社科威特电 设在科威特的石油情报协调和计划委员会9月10日发表一份报告说,1987年初,世界石油储量为6974亿桶,比1986年减少0.4%,1986年的石油储量是7001亿桶。
报告说,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57.7%,为4020亿桶。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中东石油储量的41.4%,达1666亿桶。科威特为920亿桶;伊朗488亿桶;伊拉克470亿桶。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北海油田产量缓慢下降
本报伦敦电 记者李云飞报道:英国北海油田的生产高峰期已经过去,现在油田的产量正在缓慢地下降。这是《金融时报》9月7日和8日连续两天刊登的专文中提出的看法。
据报道,今年夏季,北海油田的日产量大约200万桶,是1982年以来最低的。英国北海油田生产的高峰期是1985年,平均日产原油260万桶。如果以产值计算,目前北海油田的年产值,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大约是136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85年时则占5.4%。
据英国能源部估计,英国北海油田已探明的储量在53亿桶至154亿桶之间,约占全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英国北海油田是从60年代开始勘探、开采的,197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1975年以来在北海油田的投资总额达325亿英镑,而1975年以来的累计利润以现在的币值计算达1200亿英镑。英国政府从北海油田所得的税收1979年至今年年底估计有570亿英镑。
《金融时报》指出,北海油田虽步入晚年,但仍富有活力。有一种估计认为,英国北海油田的生产至少还可延续一二十年,10年后日产量降到100万桶,20年后则进一步降到50万桶,其下降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的高低。
英国目前是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若干年后,它将会再度成为石油进口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过渡时期已经开始。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古代文明展览在南开幕
南领导人和文化界代表参观展览
新华社萨格勒布9月14日电 (记者王森)第二次中国古代文明展览今晚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的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主席马·罗日奇、联邦主席团委员约·弗尔霍韦茨、克罗地亚共和国议会主席安·鲁尼奇、萨格勒布市市长马·米基奇等领导人以及文化界代表共5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以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为首的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以及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田曾佩。
刘德有团长和罗日奇主席先后讲了话。刘德有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进一步增进中南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希望中南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得到发展。罗日奇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开幕式后,罗日奇等领导人和文化界代表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展览。
这次中国古代文明展览是我国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在22个展厅中共展出了148件从唐代到清代的珍贵文物。展出的文物中包括瓷器、书画、服饰、金银器皿、特种手工艺品等。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文物精华。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中旬。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丝绸在美国销路看好
据新华社纽约9月14日电(记者夏兆龙)中国丝绸深得美国顾客垂青,去年对美国出口值达1亿美元,在纽约刚结束的中国丝绸展销会上,客商洽谈生意踊跃。
皇家丝绸有限公司副总裁白加利说,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丝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他的公司去年就从中国进口了价值900万美元的产品,而几年前,每年只做二三百万美元的生意。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黄建谟说,中国对美国的丝绸出口逐年上升,去年已达1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美国消费者对丝绸制品的需求增加,中国随行就市,按美国市场需要生产,不少款式是美国人设计的。
其次,品种多样化,增加针织产品,代替以往的绫制产品。同时,用时装代替过去的传统服装。
据了解,1981年,中国销美丝绸制品仅占美国这类产品总进口额的2%。而去年,这个比例已上升到10%。


第7版(国际)
专栏:

陷于严重危机的黎巴嫩经济
本报记者 安国章
最近,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连续发生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各界群众走上街头,高举“反对战争”、“反对饥饿”、“要工作,要饭吃”等标语,要求尽快结束内战和改变日益严重的经济形势。黎巴嫩人民反战争、反饥饿的斗争正在向首都以外地区扩展。
黎巴嫩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是在政府取消对石油的补贴之后爆发的。黎巴嫩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是中东地区主要的金融市场。以色列的侵略和掠夺,外国势力的存在和争斗,国内各派势力的对立和武装割据,使黎巴嫩饱受了长达12年的战乱蹂躏,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质损失。据报道,目前,黎巴嫩经济和财政状况已濒临完全崩溃的边缘。在这个80%的消费品依赖进口的国家,今年头7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140%,预计今年底将达到300%。今年黎巴嫩预算赤字为800亿黎镑,国家债务高达1958亿黎镑。据传,黎镑还将继续贬值,即从目前1美元兑换310黎镑跌到350黎镑。在黎镑贬值、物价上涨的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却大幅度下降,最低工资每月只有11美元,人均年收入只有400美元左右,不到1974年的1/4。现在,大约有25%的黎巴嫩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黎巴嫩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仅两亿多美元,而每年黎巴嫩政府为进口国内所需石油和小麦就需支付5亿美元。现在国家的石油储量只够两个半月的需求。今年8月初,黎巴嫩代总理胡斯建议出售或抵押20%的黄金储备,以应付自黎巴嫩内战以来国家面临的最严重的财政危机。
据有关经济界人士分析,造成黎巴嫩“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连年的战争。据统计,从1975年战争开始到1986年,战火摧毁了黎巴嫩60%的工业,破坏了15000家旅馆和14000家商业机构,90多万人死伤,几十万人离国出走,15万人无业或失业,失业率达20%。外汇大量外流,曾经长期繁荣的黎巴嫩金融市场正在日益凋敝。连续12年的战火给黎巴嫩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500亿黎镑。
为挽救陷于危机的国家经济,黎巴嫩政府一方面努力稳定国内的政治形势,另一方面广泛寻求国际经济援助。为此,黎巴嫩各派正在商讨成立新的各方满意的政府,以便尽快解决黎巴嫩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最近,杰马耶勒总统出访了阿尔及利亚,希望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关系,并劝说叙利亚利用其特殊作用和影响缓和黎巴嫩国内宗教派别间政治分歧和武装冲突。杰马耶勒总统在加拿大出席法语国家首脑会议时,要求与会国对黎巴嫩提供经济援助。据报道,黎巴嫩代总理胡斯也出访海湾地区,与海湾国家领导人讨论解决黎巴嫩问题的途径,并要求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为黎巴嫩提供石油和小麦等项经济援助。
长期以来,黎巴嫩问题得不到解决说明,经济形势不能不受到政治形势的制约。当前,黎巴嫩境内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分歧又难以弥合,致使战火不息,经济情况也随之每况愈下,深重的经济危机更加剧了国内政局的动荡。因此,在黎巴嫩境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实现真正和解以前,黎巴嫩经济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本报开罗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革新与投机
廖先旺
今年仲夏,一群建筑工人走进巴黎证券交易所下属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布隆尼亚交易大厦,挥镐舞锤,开始了继纽约、东京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之后的又一个交易所现代化革新工程。其目的是从现在到1990年将交易所的人工挂牌标价改为全电子计算机标价系统,为1993年实现统一欧洲市场作准备。另一方面,一个金融业务伦理小组于7月24日向交易所业务委员会提交了一个旨在防止证券交易“知内情者投机”活动的法律草案。目的则是为了在交易所现代化、交易业务进一步革新和扩展以后,防止发生“知内情者投机”活动。
所谓“知内情者投机”,就是那些知道企业经营秘密、具有特殊地位(如公司企业高级职员或大股东)的人,在企业作出经济决定时,事先在市场上投机为己谋取私利。在目前企业兼并之风盛行的时候,这类投机最为猖獗。以英国为例,去年底,英国吉尼斯公司准备以优惠价收购英国最大的威士忌酒公司和英国造酒公司的股票,以图接管。传说,知内情者在吉尼斯公司行动之前,就伙同美国的投机者在股票市场收购了大量英国造酒公司的股票,又将贱买进来的股票贵卖给吉尼斯公司。顷刻之间,投机者大发横财,却坑害了普通股票持有者。
在交易所现代化革新之后,减少了中间层次,企业和公司均可直接参加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交易业务量和规模扩大,公司企业的兼并与竞争异常激烈,这就给这种“知内情者投机”开了方便之门。而这种投机对市场的冲击和对金融信誉的危害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去年伦敦城金融“大爆炸”开始的时候,英国议会同时批准了“保护伦敦金融市场投资者”的立法。而美国早在1934年就有这类立法,又于1984年专门制定了制裁“知内情者投机”的法律,将每条罪状的罚款提高到10万美元。尽管如此,仍有人铤而走险,去年11月,金融投机家博斯基就是因进行了此种投机而被罚款和没收财产共1亿美元。
不过,当今的国际经济活动是信息第一,如何准确地分清“合法收集经济信息”与“非法的知内情者投机”呢?特别是当知内情者与外人勾结起来而又无证据时,又如何查清呢?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法国,经济法律专家们都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仍给投机者留下许多可钻的空子。这就必然导致一个说怪也不怪的现象:随着金融活动不断革新、效率提高,投机活动也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一切便利营业的事业,都会便利投机。营业和投机在很多情况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难说营业在哪一点终止,投机从哪一点开始”。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和民主德国签署两项合作协议
新华社柏林电 中国农牧渔业部和民主德国农林食品工业部科技合作协议9月11日在柏林签字。
中国农牧渔业部副部长陈耀邦和民主德国农林食品工业部副部长罗·施泰纳特在协议上签了字。
据新华社柏林9月14日电 (记者周厚基)中国水电部和民主德国煤炭和动力部关于电力领域合作议定书今天在这里签字。中国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和民主德国煤炭和动力部国务秘书约·克拉茨科在议定书上签字。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马叙生参加了签字仪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冈比亚的朱富雷村,原是冈比亚河畔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由于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1976年发表的著名小说《根》中有关于它的描写而闻名遐迩,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旅游胜地。图为外国游客参观殖民主义者当年镇压冈比亚人使用过的大炮。
 新华社记者 李远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