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东流歌仙再现京华
——小野小町的传说搬上歌剧舞台
毓骏 朝阳
象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刘三姐的故事一样,关于小野小町的动人传说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之际,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日本社会文化友好协会倡导下,中国著名作曲家吕远根据日本民间传说创作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将由中日两国演员同台合演,于9月底和11月初先后在北京、东京和大阪与观众见面,向人们倾诉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怎样毁掉了歌仙小野和皇子的真挚爱情。
相传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山林中有座小寺,居住着母女二人。母亲是遭贵族遗弃的歌女,早已看破红尘,削发为尼。女儿小野小町聪明美丽,一副动人的歌喉连鸟儿都自叹不如。
阳春三月,年轻皇子带着随从进山打猎,射中一头梅花鹿,鹿儿带箭逃亡,把皇子引到小寺门前。皇子为小町的容貌和歌声所倾倒,邀她入宫参加皇子诞辰的赛歌大会。
仲夏时节,皇宫金碧辉煌。皇子诞辰宴会上,歌女云集。内大臣也带来自己的女儿玉姬,一心想博得皇子的欢心,将来入选皇后。小町的歌声一鸣惊人,压倒群芳。玉姬妒心大发,几度以歌嘲讽小町出身卑贱,衣着寒酸,可是都被小町的歌声击败。小町被选为歌后,获得桂冠。皇子对小町一往深情,两人陷入热恋之中。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皇后和朝臣的反对,内大臣更是处心积虑,极力挑拨离间。小町不得不离开皇宫,回到深山古刹。
秋风萧萧,皇子和小町在宫中望月亭诀别。两人依依不舍,相对悲歌。皇子发誓宁舍王位,非小町不娶。小町钟情皇子,但恐他变心,提出让皇子每夜来山寺敲门,到第100夜,小町方肯开门。
冬夜茫茫,皇子到寺敲门已98夜,身感风寒。到第99夜,皇子实在体力不支,便派老仆乔装前往。内大臣蓄谋已久,就在此夜拦截了老仆,自己冒充前往,将小町母女羞侮一番,使小町误以为皇子已负心。第100夜到了,皇子得知内大臣作祟,便不顾病体,挣扎前往深山,要亲自向小町倾诉衷肠。听到皇子叩门声后,小町弹筝怒斥皇子,拒不开门。皇子无奈,只得在雪地爬行而返,途中吐血而终。
第二天清晨,小町开门后,沿着雪地中的血迹,找到了力尽而亡的皇子,悲痛欲绝。小町发誓再不嫁人,随母入寺为尼。内大臣来到山寺,受到小町母亲的痛斥。原来内大臣就是20年前遗弃小町之母的负心人,小町正是内大臣的亲生女儿。闻知事情原委之后,内大臣当即颠疯。
在日本,许多地方都有小町的坟茔墓志,关于她的传说也多种多样。历代文人骚客和民间艺人以多种文艺形式讴歌了这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较著名的有歌舞伎《小野小町》、弹唱《九十九夜》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歌剧形式。
中国作曲家吕远1985年到日本参加大阪音乐节期间,观看了弹唱《九十九夜》的演出,深深为这一具有东方美的民间传说所打动,产生了将其改编为歌剧的想法。他得到中日双方有关人士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为此专程赴日进行考察和收集资料,终于创作出了4场6幕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
该剧将由中央歌剧院和海政歌舞团联合演出,并特邀日本社会文化协会副理事长谷井祚子主演小野小町(前半部分)。谷井女士自幼学习演唱,后又专攻古筝,是位能弹善唱的艺术家。她在国内有弟子3000,曾多次率文化使团出国访问。
一直热心于日中文化交流事业的谷井女士是第一次演出歌剧,又要全部用汉语演唱,而她过去只会说“你好”、“谢谢”。为了日中友好,她在繁忙的教学、录音、演奏等工作的同时,尽力挤出时间学汉语,争取把这次有意义的演出搞好。
中日演员合演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将把两国人民的心连接得更加紧密。


第7版(国际)
专栏:

作者简介
珍黛妮·沙阿是尼泊尔王后艾什瓦尔雅·拉吉雅·拉克西米·黛维·沙阿的笔名。
王后陛下出生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七日,毕业于尼泊尔高等女子学院,对文学有颇深造诣,写有大量诗歌和散文,并出版了诗歌集《我的天地》。这两首诗选译自这本尼泊尔文的诗集,是分别写给国王及其子女的。(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在你的理想和希望里
〔尼泊尔〕珍黛妮·沙阿
我只想
在你的理想和希望里
能为你增添一点鼓励
我只想
在你生活出现失意和疲惫时
能给你一点儿力量和希冀
当你金光闪烁的规划遇到阻力
当困惑从四面八方向你袭来
倘若我能为你打开智慧和勇气的闸门
使你又能奋力前行
我将感到满足,感到欢愉
当你在履行职责的艰辛道路上出现坎坷
当不道义的伎俩企图把水搅混
倘若我能让你眼睛更加明亮,使你的自信
力得到可靠的依傍
那将是我的安慰,我的幸福
陈敏毅 译


第7版(国际)
专栏:

致我的孩子们
英雄的尼泊尔之子
要捍卫祖国
爱国的儿女们
把民族的旗帜高高举起
迈开步伐,团结一致
振兴国家
驱散黑暗
象光芒四射的火炬
今天发展国家的号召
声音嘹亮
尼泊尔人心脏跳动的巨大颤音
清晰可闻
建设国家的号角已吹响
坚守职责
开发尼泊尔
今天要向愚昧无知开战
要向贫穷发起进攻
力戒分散,要团结战斗
象普列特维大帝那样
象伟大的祖先那样把
一切才智献给崇高的事业
普列特维大帝(公元一七二三—一七七五)为统一尼泊尔的奠基人。
仁成译(附图片)
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及其子女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流星自有光焰在
李学江
“麦考利夫真棒!她选上了!她不久就要乘航天飞机上天了!”这是1985年7月19日下午,美国副总统布什宣布宇航员名单的电讯传到康科德后,这个一向静寂的小镇发出的欢呼声。
少年梦
克莉斯塔·麦考利夫是康科德中学教授历史的女教师。她作了多少年飞向太空的梦啊!1961年,当美国首次发射载人飞船时,她正在弗雷明汉读初中,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屏幕上待发的火箭,紧张地计数着发射指令,密切注视着宇航员阿兰·希波德的每一个动作。她在日记上记下了自己当时的激动心情,还收集了众多的刊有宇航员故事的杂志,她能如数家珍般地背出宇航员的名单。有一次上“美国的新边疆”课,当老师问到谁愿意开发人类的最后边疆——太空和飞往荒凉的月球时,她第一个举起了手。
青云志
星移斗转,十多年过去了。克莉斯塔与中学时代的同学斯蒂文·麦考利夫相爱、结婚、并生儿育女。但她的少年梦并没有与时俱逝,而是象种子一样深埋在心底。
1984年8月的一天,收音机里传来航天局要挑选一名平民教师首航太空的消息,克莉斯塔立即寄去了申请书和背景材料。申请者多达11416人,但几经淘汰,只有114人进入“终选圈”,麦考利夫是紧张的,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学生:我的心情和你们面临考试时一样,你们要鞭策自己奋力向前,我也要这样去做。
当审查者问到麦考利夫的生活哲学时,她答道:“作生活的直接参与者。”是的,麦考利夫热爱生活,也引导学生这样做。她领导着一支女童子军,常去日托服务站工作,为医院捐资募款;她热爱教育工作,不仅教授历史,还同时兼法律和经济学课程;她经常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拜访那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倾听身历30年代大萧条的老人们的辛酸倾述,使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历史和生活的脉搏。“她的课堂总是那么生动,新东西总是层出不穷”,这是校长查理斯的评价。“她从不发火,总想方设法使每个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包括她自己”,一位与她共事的教师这么说。
当遴选最终在4名男教师和6名女教师中结束时,麦考利夫名列榜首。派给她的项目是,通过电视给地面上美加两国350万中小学生上两次“太空课”:第一课介绍航天机太空旅行实况,第二课讲人类为何要探索太空。此外,她将奉献给中小学生一部“太空日记”,以激发起青少年进军宇宙的志向。
光留人间
紧张的集训开始了,麦考利夫尽管舍不得离开9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但她深信孩子们将从她的飞行中懂得更多的东西。圣诞节只放了几天假,麦考利夫顾不得节日采购和安享天伦之乐,去看望了一位请她推荐入大学的学生,答应尽快寄去推荐信。
1986年美国宇航局开门不利,挑战者号的发射一推再推。家属们也变得焦虑起来,但当记者问斯蒂文最后有什么话要对妻子说时,他的回答是,“不要退缩!”
第二天——1月28日,晴初霜旦,7时20分,宇航员们在指令长迪克·斯考毕带领下,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发射塔。在镁光灯闪光中麦考利夫双眼含笑向人群挥手告别。“今天我们可要飞走了”——这是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挑战者号爆炸的当天,学校收到了麦考利夫写去的推荐信,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学生!
爆炸后的第三天,1400多名学生和教职工聚集在康科德中学的体育馆里举行悼念活动。人们用诗句和歌声表达着对这位女教师的尊敬和怀念,校园里一片哀音。
一名早已辍学的男孩子专程赶来参加了追悼会,并请求复学,他觉得,这样做会使麦考利夫老师高兴。
一年后,全国中学生集数百万枚铜币,为麦考利夫竖起一尊铜像。
37岁的麦考利夫象一颗流星般消逝了,但她以短暂的生命,爆出了耀眼的光明。(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贸易战缘何扰学府
钟玮
柯达公司同美国许多大公司一样,不管在什么市场,只要遇见日本对手,就要同它一拚高低。今夏,柯达公司把这一竞争扩大到一个神圣的场所——大学校园。
富士胶卷公司是柯达公司最强劲的对手。今年,富士公司的一位职员将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生院进修商业课程,而柯达公司的一个职员恰好也在那里学习。这一来,柯达公司就大为不满,不断施加影响,“劝说”该大学撤消接收这名日本学员的决定。
今年,日本公司派遣了一批职员到美国各商学院学习美国的经商之道。进罗彻斯特大学的富士公司进修生又恰恰在富士公司的新产品开发部门工作,这使柯达公司大为警觉起来。因此,不把此人排挤出去决不罢休。
柯达公司声称,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那所大学里有不少柯达高、中层管理人员在进修,生怕在讨论和学习时,会泄露公司内部机密。
在柯达公司的压力下,这所美国高等学府最终还是想办法把这位日本学员转到了其他学院。
美国商界与商学院之间一直有着长久而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公然向学校施加压力的做法却很少见到。因而,事情发生后很令人吃惊。因为美国的一些大学都标榜倡导自由经济为其原则。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这件事如公布于众,会加深双方之间的不满情绪,特别会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现在日本对于美国提出的沙文主义式的批评很是敏感。
然而,现在美国各商学院里日本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已引起一些美国人的疑虑。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华尔顿学院外籍学生中,日籍学生最多。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院的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爱德华·林肯说:“大量日本人进入美国商学院学习并参加美国科研计划,会给美国商业系统带来混乱,这是事实。但没有一个商学院会修改其治校方针以迎合美国商业。可谁也不会如此幼稚地认为,日本公司派职员到美国学习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罗彻斯特发生的事件向人显示,日美的经济矛盾到了何等尖锐的程度,使美国的学院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两国展开竞争的新场所。


第7版(国际)
专栏:

在联邦德国大门口
——法兰克福航空港一瞥
江建国文 蒋铎摄影
从中国直飞西德的人,大多要在这里——法兰克福航空港跨进西德的大门;每个初来的人恐怕也都会感到,这个“大门”实在太大了。
名实相符的“大门”
今春一个细雨迷蒙的日子,我有幸参加法兰克福市政府举办的“中国日”活动,在这个庞大的机场转悠了一天。法兰克福机场的高效率和出色的技术装备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但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它对促进西德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机场当局为促进经济流通,而不断完善机场功能的明确意识。
法兰克福,就人口来说,在西德只排第5位。但是,位于欧洲大陆中心这一优势确定了它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从这里出发,乘飞机2小时内可抵达欧洲任何一个大都市;乘火车1小时内可抵达西德的47个城市;穿城而过的美因河与重要水路莱茵河相通,将来美因—多瑙运河开通后,又可与多瑙河相连;横贯欧洲东西和南北的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会合。法兰克福火车站每日吞吐旅客25万,名列欧洲第一。把西德通向世界的空中门户设在这里,真是恰当不过了。
1965年6月,正当西德经济起飞处于高潮时,机场新建筑正式动工。1972年5月众多的现代化设施落成后,法兰克福机场就奠定了“国门”的地位。
高效率“立体城市”
如今,就客运量来说,这个机场名列欧洲第2位,仅次于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参观时,机场陪同人员介绍说,法国不大服气,争辩说巴黎才是欧洲第2。“不过他们是把‘戴高乐’和‘奥利’机场加在一起算的”。1985年这里吞吐旅客首次突破2000万,日均每天5.5万人,高峰时达8万人,每40秒起落一个架次。世界各大洲80多家航空公司有固定航班飞这里。
这样多的旅客要“吞”得下,“吐”得出。机场的设计就是从这点出发的。几种主要服务设施分成几层,相当方便。下了飞机要住旅馆、乘汽车或乘火车都不用迈出候机楼。地下第一层有电梯把你送到停车楼,驶出能停6000辆汽车的停车楼转几个小弯就上了高速公路;电梯把人送上一道天桥,径直进了旅馆大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机场和铁路合作的联运系统。火车站就在机场大楼的地下,从候机室乘几道扶梯下去就是站台,开往市中心火车总站的火车每10分钟一辆,每小时都有特快列车直达西德各大城市。此外,候机楼内银行、邮局、商店、饭馆、旅行社等设施100多家,吃穿用一应俱全,机场大楼本身就是一座繁华的立体城市。
现代化的设备必须辅之高效率的服务和严密的组织。法兰克福机场在这方面堪称一流。转机不超过45分钟,飞机降落后最多15分钟就能提取行李。我们参观了机场的行李分理仓库,只见上下左右都是纵横交错的传送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主人介绍说,传送带总长40公里,以每秒2.6米的速度不停地依照一定程序循环运行,每小时可处理行李1.1万件。如果飞机推迟起飞,计算机发出指令,行李就不停地在传送带上转,飞机起飞前再送出去。一位常旅行的外国旅客赞扬说,法兰克福机场是最有效率的机场。
机场的汉莎航空公司维修中心是世界最大的机窝,它长320米、宽100米、高34米,可容6架波音747栖身。这里每年平均维修131架飞机,由于维修人员素质好,职业训练水平高,许多外国航空公司乐意在这里维修。据介绍大修才一天半。6个工人正在一架波音747飞机机翼上下干活儿,更换发动机仅需要8个小时。
多功能“国际办公楼”
机场当局近年来大力促进货运业务发展。如今,该机场的货运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85年空运总量达100万吨,还不包括航空邮件11.4万吨。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机场当局并不满足。考虑到每年进出机场的2000万人里有1270万是经济界人士,因此他们正在候机楼旁建设一座“机场中心”,与候机楼连成一体,以最先进的通讯和办公设备装备成国际经济界办公、陈列新商品、新技术、交换经济信息的场所。机场的官员介绍说,明年3月完工后,“机场中心”将成为一座“永恒的市场”,每年进出的2000万旅客和迎送的人们将便捷地在这里捕捉经济、技术进步的最新信息。他说,现在已有60%的楼面租出。他殷切邀请中国经济界也来机场一展宏图,并说:“我们已经决定,对中国实行优惠条件,头两年免收税金。”
牵住交通这个牛鼻子,经济就全盘活了起来。法兰克福航空港犹如一个心脏起搏器,刺激法兰克福地区向四面八方搏出血液,滋养着西德的经济。现在法兰克福一带的莱茵—美因地区集中着370家银行,3000家外国公司,3万个国内企业,每年都有许多大型国际博览会在这里举行,是西德名符其实的金融中心和“经济首都”。这一切无疑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