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大利众议院议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取得伟大进步人民充满信心
本报罗马9月12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进步,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是最近访华归来的意大利众议院议长尼尔德·约蒂对本报记者说的。
约蒂议长虽在百忙之中,仍于今天下午在她的办公室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谈起她最近在中国的访问,议长高兴地说:“中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1981年我上次访问相比,今天的中国情况变化很大。”
接着,约蒂议长以在中国所见所闻谈到她在这次访问中所得到的深刻印象:第一、所到之处,不管城乡,到处都在盖新房子,这说明“生活情况好了”。第二、中国人的衣着变了,花色很多,给人以欢快的印象,而且这也说明“中国人在经济上比原来好多了”。第三、在中国吃的东西很多,市场供销两旺。第四、人民充满信心,富有合作精神。
谈到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时,约蒂议长认为,“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进步,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当然在取得伟大进步同时,总会产生新的问题,会面临新的,也许是更困难的问题”,“象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人口众多,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人民总是想得到比眼前更多的东西,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要逐步发展,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将能得到满足”。
在谈到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3次代表大会时,约蒂议长高兴地说:“在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会见中,他们就社会主义阶段问题对我们谈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的说法,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提出这一点是明智的,因为不应忘记中国曾经历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和战乱,经济落后。中国是从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看到在那些现在和过去宣布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的地方,事情进行的并不是很好,因此,还是谨慎从事为好”。
最后,约蒂议长对记者说,“我上次访问了我很热爱的国家——中国,这次访问之后,我更加热爱中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通过最后文件
确认裁军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紧迫任务
本报联合国9月11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今天在联合国大厦闭幕,一致通过了《最后文件》。这是联合国第一次就裁军与发展关系问题发表文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文件指出,“裁军和发展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两项艰巨任务”。文件说,“它们是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事项,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有核国家还是无核国家,都有着共同和同等的利害关系”。
文件指出,“持续不断的军备竞赛除了阻碍国家间建立信任外,还耗费着全世界极大比例的人力、财力、自然和技术资源,给所有国家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也影响国际贸易、资金、技术的流动。因此,寻求在较低军备程度下的安全和设法减少这些开支,是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
文件强调,“军备过度和发展不足都威胁着国际和平与安全”。
文件谈到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受到的“非军事威胁”时说,“全世界一大部分人口遭受贫穷、文盲、疾病和营养不良的威胁,这往往会成为社会压力、紧张和冲突的根源。”
文件说,裁军腾出的资源用于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因为这意味着刺激经济增长、贸易和投资。
与会各国在最后文件中,重申它们“决心将裁军腾出的资源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以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最后文件通过后,全场热烈鼓掌。代表们纷纷发言,祝贺会议取得了成功。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俞孟嘉在讲话中,强调最后文件的基本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俞孟嘉也指出文件的“不尽完美”之处是,“虽然文件多次提到军备竞赛,但未明确指出谁应承担这一军备竞赛的主要责任”。他解释说,“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军备竞赛的参加者,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的军备竞赛主要是在拥有最大核武库与常规武库的国家之间进行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应在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和援助发展方面负有主要的责任”。
会议主席纳特瓦尔·辛格在闭幕式发言中指出,由于各方努力,会议最后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最后文件,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他希望此文件有助于各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决策,并有利于唤起世界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在慕尼黑机场发表书面声明
对联邦德国的访问取得成功
新华社波恩9月11日电 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结束了对联邦德国历时5天的访问,11日下午从慕尼黑乘飞机回国。
昂纳克在慕尼黑机场发表的书面告别声明说,他对联邦德国的访问取得了成功。在波恩的一些州进行的会谈为两国的未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访问也为扩大双方经济贸易关系开辟了“新的领域”。他说,他同科尔总理在会谈中一致认为,两个德国可以为巩固欧洲和平进行特别的努力。他还说,双方在关于消除联邦德国72枚潘兴IA导弹问题上也取得了很大的一致。
昂纳克指出,他的访问对民主德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表示将继续双方的对话。
11日,慕尼黑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巴伐利亚州总理施特劳斯到机场送行。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积极的成果 良好的开端
——评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
本报记者 刘开宸
在纽约东河岸边的联合国大厦里,联合国第一次举行了为期3周的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149国的政府代表,济济一堂,共商裁军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各国努力下,会议在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气氛中顺利闭幕。
这次会议发表了《最后文件》,基本上反映了世界人民争取裁军、谋求发展的愿望,有助于唤起国际社会对裁军与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视。
毋庸讳言,会议的进程并不平静。对裁军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的两个超级大国,一个与会,一个拒会,在会内会外却相互指责。苏联代表在会上把军备竞赛的责任完全归于美国,并指责美国“拒绝国际社会公认的裁军和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国则指责苏联企图把会议变成“反西方论坛”,并企图阻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
但是,会上很多代表不满意这种相互推诿和指责。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认为,“安全”应是广义的,影响国家和世界安全的,除军事威胁外,还有经济发展不足的威胁。裁军与发展相互关联。
通过广泛交换意见和充分磋商,最后文件确认裁军与发展是世界上面临的两项最紧迫的任务,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多方面关系。最后文件既未采纳西方一些国家片面强调安全、以安全为由反对裁军的主张,也未采纳苏联片面强调裁军、以裁军代替一切的主张。巴基斯坦代表指出,“军备竞赛的主要对手,为安全、裁军和发展推销自己的万灵丹。一方强调安全是裁军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把裁军当作解决安全和发展的唯一途径,都是片面的”。这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非洲国家根据切身体会,在会上明确指出,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外来干涉、武装侵略、外国占领、殖民统治、种族隔离政策等等,也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这一点反映了当前世界的实际情况,被写入最后文件。
从各方面看,最后文件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有不足之处。有些国家代表曾在会上合理地指出,美苏两国在裁军方面负有特殊责任,理应率先大幅度实行核裁军和常规裁军,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这点未能在最后文件中得到反映。另一不足之处是,最后文件虽列有“行动纲领”一项,但没有任何具体措施,许多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关于设立“裁军为发展”基金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
争取裁军、谋求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次会议所能解决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会议为审议裁军与发展关系问题开了一个好头。许多代表在会议闭幕式的发言中指出,这是良好的开端,它将鼓舞世界各国在谋求裁军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征途上继续前进。(本报联合国9月1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乍得和利比亚宣布实行停火
乍得谴责利比亚违反停火决定 利比亚予以否认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乍得和利比亚今天分别宣布实行停火。
据本社记者从恩贾梅纳报道,乍得政府接受非统组织执行主席、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要求,宣布从今天当地时间11点起实行停火。
卡翁达关于乍利停火的要求是9日提出的。
昨晚,乍得总统哈布雷主持举行了部长会议特别会议。今天上午,乍得部长会议发表公报,宣布乍得同意非统组织的停火要求,并要求非统组织调解乍利争端专门委员会立即举行会议。公报强调,“只有迅速和最终解决乍利冲突,这一停火才有意义”。
公报还要求乍得人民动员起来,保持警惕,挫败“任何反对国家的阴谋”。
另据利比亚电台11日宣布,利比亚也同意接受停火。电台说,利比亚希望这次停火能“结束乍得的痛苦,有助于在非洲统一组织的主持下,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9月11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执行主席、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今天在这里宣布,他将邀请利比亚和乍得的国家元首举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谈,以解决两国的边界冲突。
本报阿比让9月12日电 记者杨汝生报道:据此间电台广播,乍得政府谴责利比亚在昨天同意停火之后继续轰炸乍得北部,的黎波里对此予以否认。
在非统组织的调解下,星期四晚上乍得政府首先作出同意停火的决定,并宣布自11日11时(格林威治时间10时)起生效。的黎波里电台也广播,利比亚同意从这一时间起停止对乍得领土的空袭。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抵达德黑兰
将同伊朗领导人讨论执行安理会决议问题
本报拉塔基亚9月12日电 记者吕志星、周国铭报道:德黑兰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昨晚抵达德黑兰,开始他海湾之行的第一站。他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将分别与伊朗总统哈梅内伊、议长拉夫桑贾尼举行单独会谈,讨论执行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问题。昨晚,他与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举行了45分钟的预备性会谈。
德奎利亚尔是受联合国安理会委托应邀访问伊朗的,旨在促使伊朗全面实施安理会598号决议,结束两伊战争。他在临行前表示,对这次和平使命的结果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在访问之前,德奎利亚尔已与伊朗官员进行了多次磋商。
昨天伊朗总统哈梅内伊、议长拉夫桑贾尼分别发表讲话,欢迎联合国秘书长访问伊朗,表示“愿意与德奎利亚尔讨论有关两伊战争的所有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13届世界法律大会决定
下届大会于1989年在北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汉城消息:在汉城举行的第13届世界法律大会11日决定,第14届世界法律大会将于1989年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
这一决定是“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主席查尔斯·赖恩昨天在本届大会闭幕后向记者宣布的。
这届法律大会是9月6日开幕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法官、律师、法学教授和法学研究人员与会。以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王铁崖教授为团长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参加了大会。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南朝鲜汉城延世大学数百名学生11日举行反政府示威,示威学生与前去镇压的警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英国预测农业情况的权威性机构“萨威尔士”在一份报告中说,由于天气不好和病虫害,英国今年的粮食产量估计将比去年降低10%,约减产2200万吨。
△墨西哥今年扫毒成绩可观,到9月5日止,共没收4786公斤可卡因、30.8吨大麻和240公斤鸦片,捣毁约2822公顷的大麻和罂粟。
△土耳其一家报纸11日报道,土耳其将为生产700架军用直升机举行公开招标,总金额为55亿美元,已选定两种美制直升机和一种联邦德国式的直升机作为生产的样式。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瑞典首相的美国之行
郭春
瑞典首相英瓦尔·卡尔松6日飞抵美国东海岸城市波士顿,开始了对美国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这是瑞典首相26年来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法新社评论说,卡尔松的访问标志着瑞、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解冻”。
多年来,瑞典和美国关系处于低潮。已故首相帕尔梅任职期间曾亲自上街游行反对美国侵略越南,并接受逃避征兵的美国青年在瑞典避难,此举引起了当时美国政府的不满并招致了报复。尔后,瑞美双方在建立北欧无核区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瑞典政府对美国的中美洲政策不断提出批评。美国为此在经济贸易方面,限制向瑞典出口高技术产品。这一切使冷淡的瑞美关系愈益僵硬。
但是,近一年多来,瑞美关系逐渐开始缓和。舆论透露,双方关系似在悄悄地酝酿着某种变化。帕尔梅的遇刺和卡尔松上台则加快了这种进程。一年来,双方的高级官员进行了多达四十余次互访,为“高级对话”铺平了道路。美国驻瑞典大使内维尔不久前说,“美瑞间已长时间不存在紧张关系了”,他甚至说,早在“15个月前我们就同帕尔梅首相开始了新对话”。卡尔松首相此次出访前,则对美国记者说,瑞美双边关系是友好的,进展顺利,对某些有争执的问题取得了一定谅解。
瑞典和美国双边关系缓和的同时,贸易往来也有了发展。1986年,瑞典向美国出口小汽车达14万辆,占美国年销售量的1.3%。去年下半年,瑞典和美国就钢材和特种钢贸易发生冲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指责瑞典钢材损害了美国工业,美国贸易代表尤特则在众议院作证要求解决与瑞典等国的钢材矛盾,后双方经过商谈,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令人注意的是,今年5月中旬,美国宣布放宽对瑞典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使瑞典企业今后可以同法国、西德、英国和日本的企业一样获得高技术产品,这使瑞典成为北约成员国和日本之外第一个拥有这种权利的国家,美国这一决定受到了瑞典的欢迎。
卡尔松首相是应里根总统的邀请前往美国访问的。据悉,瑞典首相出访美国的计划是已故首相帕尔梅1986年2月遇刺前就拟定好的。卡尔松就任首相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披露,华盛顿发现“斯德哥尔摩的对外政策口气变了(虽然不是实质)”,对美国的批评用词“不那么刺耳了”。看来,鉴于瑞典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它在东西方关系和第三世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美国也不能让美瑞关系继续冷淡下去。
人们认为,卡尔松的美国之行是一种修补双边关系的访问,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显示美瑞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转变。据报道,9日,卡尔松首相和美国总统里根进行了会谈,讨论了双边关系以及军备控制、东西方国家的联系等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卡尔松首相表示支持美国和苏联裁减核武器的努力,里根总统则介绍了关于中程导弹谈判取得进展的情况。关于美国的中美洲政策和“星球大战”计划,双方的分歧如故。尽管如此,舆论认为,瑞典和美国进行高级对话,对增强相互了解、改善双边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越南又向柬埔寨增兵一万四千人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十二日广播,民柬国民军总司令部九月八日发表的新闻公报指出,今年六月至八月,越南又向柬埔寨增兵一万四千四百人。
新闻公报说,这一事实表明,越南仍然顽固坚持其侵柬的立场。越南所谓从柬埔寨撤军,完全是欺骗世界舆论的谎言。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巴总理拒绝喀布尔新撤军时间表
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十一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巴基斯坦不能接受喀布尔政权提出的新的苏联撤军时间表。
他说,十日在日内瓦结束的巴阿关于阿富汗问题的间接会谈中,喀布尔政权提出的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只比上次会谈中提出的时间表缩短两个月,即从十八个月缩短到十六个月。巴基斯坦无法接受喀布尔政权作出的只有两个月的“让步”。
巴基斯坦方面只同意苏联撤军的时间为八个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美苏外长不会确定首脑会晤日期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十一日说,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下周在华盛顿举行的三天会谈,不会确定两国首脑第三次会晤的具体日期。
谢瓦尔德纳泽定于星期天抵达华盛顿,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与舒尔茨举行会谈。
目前,苏联方面尚未暗示何时举行美苏首脑会晤。但是,菲茨沃特十日对记者说,美国有一个十一月下旬举行首脑会晤的“笼统的时间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中美洲五国筹备成立中美洲议会
中美洲五国副总统十一日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会议,起草关于成立中美洲议会的条约草案。
据洪都拉斯副总统阿尔弗雷多·福尔廷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五国副总统在会上制定的这项草案共有二十二点内容。草案说,议会会址将设在危地马拉,每个国家拥有二十名议员。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11日,南朝鲜汉城延世大学示威学生向防暴警察投掷自制的燃烧瓶。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