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向下届联大提交工作报告
防止核战争是世界当务之急
赞扬中英香港协议和中葡澳门协议
新华社联合国9月10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最近向将于9月15日开幕的第42届联大提出的工作报告中,把防止核战争列为世界性挑战之首。
他强调说,各种世界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核战争”,这显然影响到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幸福。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指出,现已部署的核武器的数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没有道理的”。他说,苏联和美国即使达成销毁其所有中程核导弹的协议,余下的核武器也“足以摧毁地球许多次”。
同时,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也强调,两个主要核大国如果达成这样一项协议仍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可能“推动正在进行的其他裁军谈判”,至少能被视为“走向销毁所有核武器的第一步”。
在报告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还谈到了两伊战争、召开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柬埔寨、阿富汗、南部非洲、中美洲、塞浦路斯、西撒哈拉、朝鲜等地区性问题,世界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联合国财政危机问题。
他说,两伊战争已持续了将近八个血腥的年头,它危及整个区域,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战乱。他期望两伊根据安理会达成的有关两伊停火的决议,早日达成一项“既合乎公理、又不失荣誉的全面解决办法”。
1983年联大决定,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一次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报告中承认,至今所有各方对举行一次国际会议的这一原则“仍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他表示将继续努力,争取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通过谈判,达成所有各方均愿意参加的全面的解决办法。他强调,在谈判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东南亚地区时有紧张局势出现,柬埔寨境内的冲突又持续不断。但他相信东南亚地区也有机会加强和平。他说,他依然在密切注意柬埔寨问题,并希望这一问题的解决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说,通过他的斡旋,有关解决阿富汗问题的间接会谈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他强调,一个中立、独立和不结盟的阿富汗将会给直接有关各方和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带来巨大利益。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强调,中美洲问题必须由中美洲国家自己寻找一项解决办法。他欢迎上个月中美洲五国首脑在危地马拉签署的和平计划,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突破”。
在报告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谴责南非当局的种族隔离政策和阻挠纳米比亚独立的政策。他指出,只有消除种族隔离,尊重全体南非人和该区域全体居民的人权和让纳米比亚人民享有应得的自由和独立,整个南部非洲的社会和经济才可能充分发展。
在谈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时,他赞扬中国和英国就解决香港问题达成的协议以及中国和葡萄牙就解决澳门问题达成的协议。他认为这种解决争端的方式能够给国际社会“带来利益”,并为和平解决冲突树立“一个范例”。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说边界有可能不再使两德分开
科尔认为昂纳克访问是对东西方对话的贡献
新华社波恩9月10日电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10日晚说,他相信,只要两国能共同按照联合公报确定的意向行动,并“达到进一步的和平合作”,那么“边界不再使我们分开,而使我们连接的日子也就会到来”。
昂纳克是在他的家乡诺因基尔兴市政当局为他举行的欢迎招待会上谈到两国边界问题时发表上述看法的。
昂纳克的上述讲话受到联邦德国政府的欢迎。政府发言人奥斯特说,昂纳克的表示是积极的。这表明民主德国正向着“联邦政府认为正确的方向运动”。
新华社波恩9月10日电 在今天进行的议会辩论中,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认为,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对联邦德国的访问是对“东西方对话的一个贡献”。
科尔在今天上午的议会辩论中就外交、安全政策以及内政等问题作了发言。在谈到昂纳克的访问时,科尔说,这次访问是“积极的”,他将同昂纳克继续对话。但是,科尔同时表示,联邦德国将继续坚持“民族统一”的原则。他重申,“民主德国对我们来说不是外国”。
绿党代表也在辩论中发了言,要求联邦政府“承认民主德国”,“放弃统一”的主张。
据新华社波恩9月10日电(记者戴履斌)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今天下午乘车来到他的家乡——萨尔州的诺因基尔兴—维伯尔斯基兴参观访问。
今天上午,昂纳克由莱法州总理福格尔陪同参观了特里尔伟大导师马克思的故居。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宣布
两伊达成在他访问期间的停火协议
新华社巴黎9月11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10日在巴黎宣布,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停火原则“已经达成”。
德奎利亚尔是10日晚从纽约到达巴黎的,他在法国做短暂停留之后将于12日前往伊朗。
他说,联合国安理会曾要求两伊在他在海湾地区期间停止战争。他指出,停止战争将是“尊重联合国的表示。”
他还说,他对他所从事的和平使命成功的可能性“既不悲观,也不乐观,而是很现实。”(附图片)
9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离开纽约,前往两伊执行和平使命。图为德奎利亚尔行前在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从韦贝林湖到莱茵河
——昂纳克的联邦德国之行
本报记者 江建国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对联邦德国进行的引人注目的访问主要日程已经进行完毕,从九日起离波恩前往外地访问。现在,东西方的舆论都在对这一历史性事件纷纷作出各自的评价。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自从一九四九年分别成立以来,虽近在咫尺,但两国的接近却在七十年代才开始,而高级领导人的互访更是在八十年代才迟迟实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本身就足以说明两个德国关系的错综复杂。两德分属于世界上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的现实,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决定了两个德国关系超出一般的双边关系范围。
两德关系的曲折发展不能不受到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对立这一现实的制约。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首次访问民主德国,向昂纳克发出访问联邦德国的邀请。一九八三年昂纳克曾准备进行这次回访,因激烈的导弹之争而推迟。一九八四年昂纳克再次准备访问,苏联却发起了对联邦德国的抨击攻势,访问被无限期推迟。国际社会都清楚,“寒冷的国际大气候”显然是访问一再推迟的根本原因。
当然,两个德国国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柏林问题也是妨碍双边关系发展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在这些障碍存在的同时,两个德国又逐渐滋长着发展友好合作、建立良好邻居关系、维护欧洲和平的强烈愿望。两国同属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都有亲属在对方国家,随着民主德国逐渐放宽居民来西德旅行的限制,两方人员往来规模不断扩大,一九八二年从民主德国到西德探亲访友者达一百六十万人,而今年头八个月总数就达到三百二十万人,两方政治家互访和接触不断;双方就文化、体育、交通、邮政、环保、卫生、法律等方面达成了若干合作协议;特别是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一九八○年双方换货额达一百零八点七亿西德马克,去年达到一百四十二点九五亿西德马克,西德已成为民主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上述因素,加之世界政治气候的变化,使昂纳克的访问水到渠成。
在这次昂纳克访问中,欧洲和平问题占有突出地位。这是因为双方都强烈意识到这是关系到德意志民族和欧洲人民生存的重大问题,也是两德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军备控制、裁军问题上双方表现了很大程度的一致,都主张创造一个“长期、稳定、持久的欧洲和平局面”,支持美苏在日内瓦谈判中达成消除中程导弹的协议,并要求东西方在其他领域也要对话和合作,当然,由于两德分属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双方观点的一致并不意味着步骤的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明确承担了要在各自集团内推动对话、合作、消除紧张局势的义务。这种在东西方关系中少有的超越联盟关系的共同呼声,反映了东西欧两部分人民的愿望,无疑将对两个军事联盟和美苏产生影响。
在双边关系中,这次访问的特点是从现实出发,谋求扎扎实实的发展,扩大现有成果。两国签订了科技、环保、核能安全等三个具体协定,就人员往来、交通、旅行、青年交流、体育、家庭团聚、边界、新闻、邮政、经济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赞同继续加深这些关系。尽管双方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分歧,但它们都非常理智地避免使分歧成为障碍,而宁愿绕过它采取小而稳的实际步骤。昂纳克这次来访,受到国宾礼遇,这表明联邦德国在实际上承认了民主德国的国际地位;而在人员往来方面,民主德国放宽限制,实际上响应了联邦德国的要求。科尔接受邀请将访问民德,表明两德最高级对话将继续进行。
昂纳克出访联邦德国所取得的成果,也赢得国际舆论的积极评价。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舆论都认为此行有助于促进欧洲局势的正常化。从五十年代的“哈尔斯坦主义”(即西德不承认民德的政策)到七十年代的“基础条约”,从一九八一年施密特前总理的柏林韦贝林湖之行到这次昂纳克波恩之行,两德关系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昂纳克的西德之行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欧洲人民的普遍愿望。
 (本报波恩九月十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
要求政府增进日中友好
本报东京9月10日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今天通过了要求日本政府以中日联合声明为基础的《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
决议案指出,日中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友好关系得到广泛而稳步的发展,这是值得两国国民共同庆贺的。今年正逢日中邦交正常化15周年,日本政府应以日中联合声明以及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各项原则精神为基础,为进一步增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最大的努力。
中曾根首相在决议通过后发表讲话说,日本政府将尊重这一决议,今后进一步努力增进日中间的友好关系。
这一决议案是由众议院运营委员长及23名议员联合提出的。据报道,这一决议还将在本月18日的参议院提出。
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在1972年曾通过一项关于中日关系的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日本首相中曾根访问泰国前表示将向东盟国家提供大约20亿美元的资金。
△菲律宾军队领导人拉莫斯10日说,他在一个月前就提出辞呈,按照宪法,他随时可以提出辞职。
△缅甸政府10日给国家工作人员补偿,以弥补因停止使用3种票面的钱后造成的损失。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10日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中东国际和会的前景和埃及同巴解之间的关系问题。
△比利时北部一座监狱爆发了骚乱事件,大约有200名犯人燃起篝火,捣毁家具,闹了5个多小时,并有数名犯人逃跑。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门格斯图当选为总统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9月10日电 埃塞俄比亚国民议会选举委员会主席阿斯福今天下午宣布,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主席在今天举行的国民议会会议上,当选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总统。
这标志着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今天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
门格斯图1937年生于埃塞俄比亚沃洛姆地区,是阿姆哈拉族人。他毕业于埃塞俄比亚霍勒塔军校,曾三次赴美接受军械训练。1974年3月由陆军第三师推举为代表,参加准备推翻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秘密组织——武装部队、警察和地方军协调委员会,同年7月,任协调委员会主席。1974年9月12日塞拉西一世被废黜后,协调委员会改称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他任军委会主席,兼武装部队司令。
1979年底,门格斯图被选为埃塞俄比亚工人党“建党筹委会”主席。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解决两伊冲突的积极行动
本报记者 刘开宸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已于10日离开纽约前往德黑兰和巴格达访问,与两国领导人商谈执行安理会598号决议问题。这是该决议通过后秘书长第一次访问两伊,举世为之瞩目。
这次秘书长所以成行,主要是伊拉克和伊朗都采取了与安理会和秘书长配合的积极态度。安理会于7月20日通过此决议的两天后,伊拉克即正式通知秘书长,表示接受此决议。这次秘书长去函通知访问日期,伊拉克欣然接受。伊朗也表示可考虑讨论安理会决议。今天,伊拉克和伊朗代表分别通知秘书长,他们两国已分别为秘书长访问“完成了全部安排”。
598号决议是安理会全体15个成员国的代表一致赞同的。决议要求伊朗和伊拉克双方立即停火,将全部军队撤至国际承认的边界线,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许多国家纷纷表示支持此项决议,呼吁两伊立即执行。国际社会要求两伊停战的这种迫切愿望,对两伊接受秘书长访问、调停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次秘书长之行,是谋求执行安理会决议的积极行动。几周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活动频繁,企图让安理会尽快通过如伊朗不接受决议就进行制裁的第二个决议,但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代表认为,为了力求和平解决两伊问题,应首先请秘书长与两伊协商,就落实决议进行讨论和做出必要的安排,这符合决议要求的步骤,也是上策。如安理会决议得不到执行,可再讨论确保决议得到执行的措施。
此间人士对秘书长两伊之行抱有一定希望,因为这次出访的目的十分明确,且为有关方面所接受。同时,安理会全体成员国在9月4日的磋商会上一致决定,秘书长出访两伊的调解工作,必须在安理会598号决议的范围内进行,伊朗和伊拉克已分别表示同意。这有利于谋求决议的全面实施。
在秘书长访问两伊期间,安理会主席要求两伊全面停火。现两伊已就此达成协议,这是和平协商解决两伊冲突的第一步,而且是重要的一步。
联合国一些官员认为,两伊冲突已久,积怨很深,问题不易一下解决,但只要双方以大局为重,就可尽早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本报华盛顿9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阿间接会谈未取得进展
苏军撤出阿富汗遥遥无期
新华社日内瓦9月10日电 9月7日开始的这一轮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之间关于阿富汗问题的间接会谈,在延长一天之后,10日下午在日内瓦结束。双方未能就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的时间表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联合国秘书长私人代表科多维斯主持了这轮间接会谈。他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这是一轮“非常困难”的会谈。他对双方没有就苏联撤军的时间表问题达成协议感到失望。
科多维斯10日没有宣布下一轮巴阿间接会谈的具体日期。他只是说“将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
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10日晚在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驻地对记者说,他对这一轮间接会谈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感到失望。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约亚当选布隆迪总统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据布隆迪官方电台10日广播,布隆迪救国军事委员会选举皮埃尔·布约亚为布隆迪总统。
同一天,布约亚和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扎伊尔的戈马会见并发表一项公报,决定进一步加强由这三国组成的大湖经济共同体的各项活动和计划。这次会见表明,扎伊尔和卢旺达已承认了布隆迪新领导。
以布约亚为首的救国军事委员会是在9月3日在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中接管政权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建立新政权
徐德文
9月3日,布隆迪军队总参谋部作战和训练局局长皮埃尔·布约亚少校发动军事政变,在没有发生任何抵抗和流血冲突的情况下,推翻了执政达11年之久的巴加扎政权,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新政权——“全国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指责前政府执行了“危险的”内外政策,宣布停止宪法,解散民族统一进步党中央委员会、政府和国民议会,接管政权,表示对内要实行宗教自由,对外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支持真正的民族解放运动”,并遵守同所有国家,特别是同邻国签订的一切协定。7日布约亚还宣布释放一批被前政权逮捕的政治犯。目前首都布琼布拉局势平静,政府各部门和公职人员照常上班,商店正常开门营业。
这次政变是在前总统巴加扎赴加拿大参加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之际发生的。据报道,军方的政变能如此迅速地取得成功,是同前政权内外政策偏激、经济政策不当有关。
布隆迪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多山小国,面积只有2.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500万,由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等部族组成,其中胡图族占全国人口的85%。而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图西族手中。全国居民约65%信奉天主教,其它居民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或原始宗教。布隆迪自1962年独立后,部族、宗教、地区之间的权力之争十分突出。巴加扎上台之后曾实行民族和解政策,但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又使宗教矛盾加剧。他强调政教分离,限制教会活动,驱逐外国教士。特别是去年9月,巴加扎宣布关闭了许多天主教教会学校,致使大批青少年失学。6月4日,又下令禁止天主教徒在周末做礼拜,因而引起广大教徒和群众的不满。巴加扎打击教会势力的做法,在西方国家也引起强烈反响,致使他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在经济上,巴加扎推行“小商业布隆迪化”,盲目排斥外商,导致物资短缺,市场萧条。巴加扎曾多次许诺给公职人员增加工资,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未兑现,人民群众深感失望。在军队内部,由于中、下级军官待遇低下,生活清苦,不满情绪日增。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这次军事政变的发生。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舒尔茨和卡卢奇会见钱其琛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卡卢奇十日在华盛顿分别会见了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
舒尔茨和卡卢奇介绍了美国对军备控制和核裁军谈判的立场,双方并在认真求实的气氛中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外长将会晤美国国务卿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十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将于十五日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举行会晤。
格拉西莫夫还宣布,谢瓦尔德纳泽在华盛顿停留三天后,将作为苏联代表团团长去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美国总统里根将会见苏外长
美国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十日说,美国总统里根将于本月十五日在华盛顿会见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
菲茨沃特说,里根希望能在谢瓦尔德纳泽同舒尔茨会谈之前会见他。据菲茨沃特透露,里根将同谢瓦尔德纳泽讨论有关军备控制谈判进程的问题。
里根九日在为瑞典首相卡尔松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对同苏联达成一项中导条约持乐观态度是有根据的。他还说,今年十一月将是他同戈尔巴乔夫会晤的最好时机。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否认打算赦免鲁斯特传闻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十日在记者吹风会上否认许多国家报刊关于被判刑的西德飞行员鲁斯特由于十月革命七十周年而将得到特赦的传闻。
他说,从法律上讲,鲁斯特不能得到特赦,因为,第一,他是在特赦令公布之后违犯苏联法律的;第二,根据特赦法令,只有那些服刑不少于三分之一期限的人才能得到特赦,而鲁斯特才刚刚开始服刑。
据格拉西莫夫说,鲁斯特目前仍在克格勃的隔离看管之下,即将送往劳教营。目前他本人及其父母都未提出赦免请求。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阿根廷选举使政局出现变化
本报记者 李志明
9月6日举行的阿根廷全国地方选举和议会中期选举,使这个国家的政治地图大为改观。这次选举的结果是,反对党正义党获得了41.5%的选票,在全国22个省中的16个省获胜,其中包括经济最发达人口占全国1/3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正义党在众议院的席位从103个增加到109个。执政的激进党只得了2个省的省长职位(还有一个未定),议席从130个减少到117个,在众议院失去了绝对多数。地方党保持了原有的3个省的省长职位。此间舆论认为,选民对政府的经济管理不满导致了这次激进党的失利;面对一个实力大大增强的反对党,激进党政府在最后两年任期内,在经济上和在政治上要有大的作为就更困难了。
激进党执政4年来,在巩固民主制度方面作了积极的工作,在国际上形象颇佳。经济调整虽然缓慢,但取得了连续6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成绩,外债谈判也较顺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阿根廷经济增长是在大衰退的基础上取得的,目前只相当于1980年的水平,如果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就微乎其微了。外债本金虽然大部分已延期偿付,但是仅利息每年仍需40亿美元。今年以来,为了抑制重新抬头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使有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企业破产数也激增,城市失业率达6%,半失业率8.2%,这是13年来最高的。有的厂家因利润太低而停止生产,使物价涨得更快,7月生活费用上涨10%,8月高达13%。不仅普通群众受到沉重打击,怨声不小,相当一部分一向支持激进党的中产阶级也开始表露不满。舆论认为,正义党在竞选中并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经济主张。因此,这次该党获胜是选民想通过选票来表达积蕴已久的不满。激进党在采取紧缩措施的时候,忽视了阿根廷的社会承受能力,这是它受挫的重要原因。今后,执政党将对经济政策作一些修改,但是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牵制,政府选择的余地似也有限。阿方辛总统9日晚上宣布,将派外交部长与经济部长一同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向债权银行和债权国要求更合理的偿债条件。阿根廷今后在外债问题上如何行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自从40年代中期庇隆将军创立正义党以来,阿根廷的政治格局一直是两大党交替执政,中间不断发生军事政变。过去选举常常是一边倒,这次选举之后出现了两党势均力敌的局面,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对民主制度的考验。两大政治力量如何共处,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前景。人们认为,正义党的战略是着眼于1989年的大选,“不大可能加入政府”。但是双方在某种程度上做些妥协,以避免冲突,还是可能的。民主来之不易,这次选举顺利举行本身,说明绝大多数阿根廷人支持民主制度,其意义不可忽视。如果两大党在选举后能够找到共处的道路,两年后能和平地进行大选,那将是阿根廷民主进程的重大胜利。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9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