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卢克曼宣布
欧佩克将采取措施稳定油价
新华社拉格斯8月25日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席、尼日利亚石油资源部长卢克曼今天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欧佩克两个委员会定于9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会议,讨论造成当前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油价。
这两个委员会是由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国组成的市场监督委员会和由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3国组成的负责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对话委员会。
卢克曼在谈到当前石油市场形势时说,由于世界石油市场对海湾局势产生“过分紧张感”和“神经质般进行抢购”,油价从今年7月每桶18.5美元上升到8月初的21美元左右。但因“生产过多”加剧了“市场饱和”,导致了最近的油价回跌。他认为,这种情况要求包括欧佩克和非欧佩克所有产油国采取积极的措施。
卢克曼在讲话中批评国际舆论界关于欧佩克每天超产300万桶的宣传。他说,这是“有意夸张、投机,旨在进一步压价”。卢克曼承认,欧佩克7月石油日产量超过限额100万桶,进入8月,每天超过限额120万桶。
卢克曼说,鉴于1986年油价暴跌和随后欧佩克会议一致决定支持每桶石油价格平均18美元的经验和教训,欧佩克决心竭尽全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控制局势。
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卢克曼还强调,所有这些努力,
“都是为了实现欧佩克的目标:在每桶油价18美元的基础上维持市场稳定”。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蝗灾蔓延 农业将受影响
受灾国家动员人力物力与蝗灾作斗争
本报阿比让8月24日电 记者杨汝生报道:非洲萨赫勒地区连续两年喜获丰收,但是今年由于蝗灾,农业收成将受影响。
据报道,一些巨大的蝗虫群正在一些地区蔓延,从大西洋沿岸的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穿过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沿岸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北部,一条长数千公里、宽数百公里的地带遭蝗虫祸害。当前,灾情仍有继续发展之势。
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项报告中说,这次蝗灾是非洲2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和苏丹大部,情况已十分紧急。这一地区的蝗虫若得不到控制,蝗群将会飞越红海,危及沙特阿拉伯等国。
非洲蝗虫种类很多,但危害最大的是沙漠蝗、候蝗、红蝗和棕蝗。这几类蝗虫滋生快,群体大,随风迁飞,遮天盖地。最大的群体达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只。蝗群过后大片的农田被吞噬一空。造成蝗虫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久旱逢雨,为蝗虫生长提供了条件。加之,这一地区的国家前些年放松了对蝗虫的防治措施。
当前非洲遭受蝗灾的国家正在动员人力、物力与蝗灾作斗争,国际社会也为治蝗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但由于蝗灾面积大,灾情重,势将对今年非洲农业收成造成不利的影响。
(附图片)
朱根华 绘


第7版(国际)
专栏:

埃塞俄比亚又面临严重饥荒 急需国际社会增加粮食援助
本报讯 据外刊报道,由于长期缺雨,埃塞俄比亚再次面临日益严重的饥荒,急需国际社会对它增加粮食援助。
据联合国发展署官员说,目前,埃塞俄比亚有300万人靠救济维持生活,如旱情继续发展下去,再不增加食物救济,生活在饥馑中的人至少还要增加100万。
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河流已成了流经石块的小溪。今年年初种下的作物,由于夏季无雨都已干死了。预计今年埃塞俄比亚粮食收成最好只能达到正常年景的一半。
埃塞俄比亚及国际机构驻埃官员普遍认为,只要国际社会立即给予援助,象1984—1985年那样的严重饥荒是可以避免的。
专家们认为,为对付饥荒,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国际援助机构在物质上的准备都比1984年有较大改进。


第7版(国际)
专栏:东南西北

深海鱼利用细菌照明
深海里是一片黑,海平面以下1/3英里处的阳光只有正常情况下的一百亿分之一。然而,生活在一英里以下的某些鱼却有一对大眼睛,用依附在它们身上的细菌来照明。
许多深海生物本身并没有发光的本能,但它们和发光细菌共生,这种发光细菌就“定居”在它们的皮肤中的某些特定的地方。鮟鱇鱼利用发光细菌来照亮它用嘴叼着的一小片晃来晃去的肉,作为诱饵进行捕食。灯笼鱼则用位于它鼻子上的发光细菌寻找食物。
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彼德·赫林博士把深海生物的发光和陆地生物的颜色作了比较,发现,它同样能达到伪装、识别、惊吓、诱惑或欺骗其他生物的目的。 (守政)


第7版(国际)
专栏:东南西北

避火帐篷
国外有一种避火帐篷近期问世。避火帐篷是用玻璃纤维和铝膜制作而成,具有重量轻(1公斤多)和便于携带(可以装在背包内)的特点。
这种帐篷是专供消防队员在同森林大火搏斗时进行自救使用的。消防队员在扑灭森林大火时,一旦被大火包围,便可立即打开帐篷给自己提供一个临时性的避难所,以待营救。
(月翟)(附图片)
下图为报警小盒。


第7版(国际)
专栏:东南西北

吸收噪音的沥青
联邦德国最近研制出了一种具有
“吞食”噪音的新型沥青,一些公路的路面正在试用这种沥青铺设。据专家们测定,汽车在铺有这种沥青的路面上行驶时,能把汽车所发出的噪音“吞食”一半。因此,这种新型沥青被誉为“静静的”沥青。 (明耀)


第7版(国际)
专栏:东南西北

为了使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致因疏忽而失落,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CMW国际公司研制出一种可粘附在物件上的报警小盒,主人在衣袋中则装着与之配对的另一小盒。如果物件离开主人15英尺以外,衣袋中的小盒即发出轻微的警报声。
下图为报警小盒。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经济明显好转
王鲲
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为7.2%,比去年下半年复苏时的4.8%要高得多。半年之中新工作职位增加21800多个,而1986年全年只增加了11000个。消费物价指数则下降0.2%。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预计,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7%。
新加坡的经济,曾经多年腾飞,60年代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8.7%,70年代提高到9.4%,名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前茅,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
即使在西方国家经济处于危机或刚走上复苏的1981年、1982年和1983年,新加坡深受影响,但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也分别达到9.9%、6.3%和7.9%,1984年的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在8.2%的水平。但是到了1985年,却猛降到负1.8%,为建国20年来出现的罕见的负增长。
这种经济上的急转直下,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外不利因素的严重干扰。新加坡经济是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对世界市场具有很大依赖性。1985年的新加坡经济,正好碰到国际市场萎缩和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加剧。
此外,也有其经济政策上的因素。新加坡当时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原来,新加坡已开始实行1979—1990年重组经济结构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要在这一时期将整个经济结构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政府提出全面开展技术革新,加快发展先进科学工业步伐,促进各个部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电脑化。1985年的负增长,正是新加坡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过程中发生的。由于急于求成,采取了不适当的高工资政策,使生产成本增长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削弱了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外资流入和制造业产品出口,使制造业增长速度大大减慢,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出现急剧下降苗头时,于1985年7月组成经济委员会,负责检讨新加坡各项现行经济政策。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自己国家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且确定了今后发展重点。新加坡政府着重采取了有效措施,使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恢复自己的竞争力。它在1985年和1986年,降低了公用事业局的收费率、产业税和所得税;削减了15%的公积金;实施了工资节制。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和劳工成本,使竞争力迅速加强。加上国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于是在1986年,新加坡开始经济复苏,先只限于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今年,复苏范围更加广泛,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以及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等都在同步回升。另外,在这一两年,新加坡政府还注意制定了外资流入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这对经济回升也起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利用日元升值的有利因素,收到了良好效果。正如李光耀总理所说,“日元增值促使日本人到国外投资和进行生产活动,其中一些来到新加坡。日元增值也使我国的修船、电子产品和旅游价格下降。”
当然,某些不利因素尚未消除。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继续作怪,争取外国投资也待进一步努力;国内,有的行业举步维艰,比如在生产总值中占相当比重的建筑业业务清淡,大有继续萎缩之虞。新加坡经济仍面临着挑战。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四千企业实行新工资制度
工资同劳动数量和质量挂钩,同工作的最终成果挂钩
实行新制度的主要成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职工福利
新华社莫斯科8月25日电 今年上半年,苏联在总共有300万职工的4000多个联合公司、独立企业和组织中实行了新的工资制度。
苏联国家劳动和社会问题委员会工资局局长谢尔巴科夫今天就苏联推行新的工资制度对塔斯社记者发表了谈话。
谢尔巴科夫说,新的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的工资同劳动数量和质量挂钩,同工作的最终成果挂钩。企业增加工资所需资金,由企业自己挣得,而不是象以前那样由国家预算中支付。
谢尔巴科夫说,实力最雄厚的部门和企业首先转入新的工资体制。现在已有32个铁路局和40%的建筑托拉斯推行了新的工资制度。预计到今年底,石油开采部门的所有企业都将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明年年初,苏联4.6万个独立企业当中的1.5万个企业都将改行新的工资制度。
谢尔巴科夫说,实行新工资制度的主要成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职工的福利。在实行了新的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超过平均指标的一倍。
谢尔巴科夫还谈到在推行新的工资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实行高工资定额时没有同完善工作定额结合起来;甚至在新工资制度推行得很好的企业,奖金也没有在应有的程度上成为鼓励主动的和创造性的劳动的手段。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上最大的“大锅饭”
8月25日,西班牙在北部的赫罗纳烧出可供6万人食用的世界上最大的肉菜饭。
这顿肉菜饭是在直径为16米、重12吨的巨型锅里制作的。烹饪大师将6000公斤大米、12000公斤水、3000公斤兔肉、鸡肉、猪肉及牛肉、1500公斤海产品、2000公斤土豆、1000公斤豌豆、1500公斤辣椒、1000公斤洋葱、300公斤盐、200公斤大蒜、500公斤食用油等原料相继放进锅里。经过数小时的烧制,味道鲜美的“大锅饭”开始供游客食用。烧制这顿肉菜饭共用了6000吨木柴。
肉菜饭是一种在巴伦西亚地区及整个西班牙常食用的食物。它是用米、肉、鱼及豆角等制成的,通常很受外国旅游者的欢迎,因而西班牙一些地区每年都要制作这种“大锅饭”,招待游客。今年6月在距马德里20公里处的赫塔费镇曾制作了可供3万人食用的肉菜饭。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