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千里长江水利建设奏效 三次洪峰安然泄入东海
据新华社武汉8月23日电 (记者张松青、刘敏)大江东去,江堤巍巍。随着长江两岸水利建设的发展,长江干堤普遍升高,抗洪能力增强,今年长江连续3次洪峰安然泄入东海。
“堤防之设,始于楚相”。江堤升高,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万里长江从出三峡到入海口,3600公里江堤历来被称为命堤,流传有“江南泽国,以堤为命”的歌谣。但解放前江堤三年两决。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治理长江,建立荆江分洪区,治理了洞庭湖,加固长江最险要的荆江、黄广、同马、无为、九江以及武汉市区堤防,进行了下荆江裁弯和南京护岸等工程。
水利系统改革深入发展,促进了长江防洪建设,给古老的长江堤防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多年来硬性摊派水利任务变成在层层向下分解任务的同时,水利部门把投标、招标这些城市改革措施请出城,引下“水”,在长江堤防建设中出现了“乡里人”请城里建筑队下乡投标筑堤的新鲜事。上海市一些工程队、挖泥船队就中了标,开进江苏省苏南农村。乡(镇)村集体在组织农民上劳力修堤的同时,利用集体经济实力招标修堤。从事专业生产的个体农民,也在村组之间自行转让承包修堤。目前,荆江大堤、黄广大堤、无为大堤、同马大堤、九江大堤和武汉市区堤防等长江重要堤防及沿江城市混凝土防洪墙高程,绝大部分超过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水位1米至1.5米,荆江大堤超过2米。
长江水利专家强调指出,要从根本上控制长江水患,还必须采取在上游兴建拦洪水库,加强分洪区建设以及筑堤修坝等综合治理措施。


第2版(经济)
专栏:

激发职工积极性 努力发展生产力
广州铁路局实行全面经济承包效益显著
新华社广州8月23日电 (记者江佐中、戚休)“激发了职工积极性,提高了效益,发展了生产力。”人们这样概括今年广州铁路局实行全面经济承包以来的成效。万里副总理在8月初会见参加全国铁路局长会议代表时,也称赞“广州局那样承包好”。
经铁道部批准,广州铁路局从今年起实行一定4年的全面经济承包责任制,即包运输、运输收入和上缴、更新改造和大修、基本建设规模和形成运输能力、新增机车和客车购置、安全和设备质量。与此同时,改铁道部统收统支为广州局现收现支,定率上交;固定资产折旧由上收下拨改为自提自用;工资总额与经营成果挂钩等等。这是全国第一个率先实行全面承包的铁路局。
实行“全包”以后,广州局内部不再开“大锅饭”了,14万职工积极性很高,自觉增产节约的人和事大量涌现出来。货运职工到远离铁路的地方找货源,客运售票员不再等客上门,有的带上票箱赶集卖票。以往站段到处张贴“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标语,可是长明灯、长流水总是断不了。现在不少单位对每间房子点几盏灯,每盏多少瓦,每晚点多长时间,都订有定额。不少扳道房甚至装上电表,上下班交接时要抄表算账。这些看起来是细微末节的事,却反映出职工的思想变化:过去认为浪费的东西是国家的,现在真正感到其中有自己的一份。
包基本建设规模和形成运输能力,是广州铁路局最重要的改革之一。过去,修铁路全部依赖国家出钱投资,现在要靠自身积累来完成,包括原来由国家投资修建的衡广复线,也开始由广州局承包续建工程,投资近10亿元。这一改革使企业行为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争项目、争投资,现在每花一元钱就得掂量投资效益如何。年初,广州局组织各方面专家经过1个多月调查论证,已停建、缓建基建项目7项,压缩规模8项,减少投资1.7亿元,其中仅广(州)三(水)线改造投资就从原设计概算1.2亿元压缩到4000万元。
广州铁路局实行“全包”之后,还在加强宏观控制,转变机关功能,开拓经营业务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也都取得效果。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局完成换算周转量增长13.8%,运输收入增长1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9.6%,职工人均收入增长9%。创造了运输、施工两不误的好成绩。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民承包乡村邮路 邮局办到农家门口
惠安县乡邮改革经验好
据新华社福州电 (通讯员刘秀敏)福建省惠安县由农民承包乡村邮路后,全县20万户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收取信件和汇款,通邮面由两年前的8.5%,扩大到现在的99.7%。目前,省邮电系统正在推广惠安县乡邮改革的成功经验。
惠安县是有名建筑之乡和侨乡。多年来,这个百万人口的一个大县只有29个投递员,信件、汇票只投到村,然后托人捎带,信报积压、丢失、损坏等情况时常发生。为改变这种局面,惠安县打破邮政只能由国家经营的框框,由农民承包乡村邮路。这项改革首先在东岭乡进行试点。这个乡外出的工匠多达1.7万人,而全乡邮递员仅有2个,信报、汇款积压十分严重。这个乡的前厝村党支部书记张悦红和11个农民一起承包全乡邮政,做到每一个自然村都有邮路,通邮面达到了100%。这个经验在全县推广后,全县邮路由原来29条,扩大到116条,使农民承包的邮政网遍布全县农村,把邮局办到了家门口。
两年来,经农民专送到户的邮件达117万件、汇款45万多笔,为全县农民和侨属节约20多万个工日,同时还节约投递人员费用30多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改革第九年

金光闪闪“金三角”
——珠江三角洲农村见闻与思考
本报记者 刘允洲
由广州向南辐射的公路,载着如梭似流的车辆,交叉延伸于扇形的珠江三角洲大地。不必说两侧集镇,新楼片片幢幢的干道,即使通向浅丘的弯弯小路,也会带你到一个繁荣的乡镇。
如果说金子象征着财富,那么号称“小三角”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确实称得上一个“金三角”。从平原到浅丘,这里农村在迈着急步走向富裕之路。
“小三角”的16个县(市),已有不少县
(市)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元。位于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五县二区,农村有260万人口,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016元,这该是全国农村大面积富裕之首。八年改革,一年一大步。佛山市的农村人均收入,已连续八年每年平均增长100元以上。这个速度同时告诉我们,八年前,这个鱼米果蔬之乡,一个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入还不足200元!
八年前,毗邻香港的宝安县农民更穷苦些,每年每人收入只有134元,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49亿元。而1986年农民的人均收入却达1300元,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8亿元。
富裕处处在显露出来。当地人和外地人,谁都不会否认,这里已经富起来了。记者来到南海县九江镇,仿佛置身一个繁华的小城市。不必说熙熙攘攘的街道,不必说装修豪华的酒家,单说那发达的乡镇服装工业群,就够叫人惊奇的了。这里有七八十家农民办的制衣厂,从业人员超万,产品行销90个国家和地区。雄踞江畔的九江玩具制衣厂,高12层,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好大的气魄!另一家九江兴业服装公司,楼虽不高,却以正宗“果皇”牌牛仔裤名播遐迩,为国内广大青年所熟知。在这个镇,你已经很难分辨城乡的界限了。
整个“小三角”农民的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强似一年。彩电、摩托车、录像机、组合音响,开始进入农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早不是富裕的象征。这一带历来讲究吃,如今益发吃得舒心。农民每日“食必有肉”、“食必有鱼”,成了平平常常的事。
为什么这些年富得这么快?有人说,“金三角”的条件太优越了。这个答案是很不完全的。就自然条件讲,这里八年前就是“金三角”,但正如南海县委领导人所说的,过去“金三角”被看作“灰三角”、“黑三角”。由于靠近港澳,海外华人、华侨与侨属多,这里历来被称为“阶级斗争尖锐地区”,因而政治运动迭加,七斗八斗不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莫名其妙地倒成了被压抑的对象。
在“左”的方针影响下,人的被压抑进而发展到自然和资源的被压抑。充沛的日光,充沛的热,充沛的水,本来使这里构成了农业的“黄金地带”,可以让丰富多样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旺盛生长。但是一个愚蠢的“以粮为纲”的口号,却象斧子一样砍掉香蕉,砍掉荔枝,砍掉菠萝……鸡、鸭、鹅同种粮又有什么干碍?“四人帮”横行时,这里却规定一户只准养三只!至于队办工业,那还了得,既冲击种粮,又是以赚钱为目标,是非砍光不可的!于是队办工业最盛的南海县,三番五次的运动,都把矛头对准队办工业,逼得不少队办厂散了伙,余下的也成了“地下黑工厂”。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切”,记者涉足“小三角”八个县(市),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赞语。人们列举大大小小的事实,归结到这一点。今天,整个三角洲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已由八年前占农村经济一成左右,提高到五成以上,农业劳动力由占农村总劳力七成以上,下降到五成以下;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以上;每个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年产值,八年提高2倍以上,去年达到5000多元。“小三角”的富裕,是改革、开放的巨轮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富裕是普遍的,也是有差别的。拿佛山市来说,石湾区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255元,而高明县只有622元。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别也在拉大。虽然几乎每户农民都比过去富了,但富得快的,“万元户”自不必说:“万”字前面上两位数的,也有了。我问一个给私人企业“打工”的农民:“人家办厂,你打工,你有想法吗?”他倒没有“红眼”,不假思索地说:“人家有本事,会挣,我服气。现在政策好,好在我要能干,也一样发财。”当然,不是说“红眼病”就没有了,也不是说差距不管怎么大都不必限制,而是说“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的政策,确实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理解,并发生了激励人的作用。
富比穷好,富裕使人感到社会主义更加可亲了。与澳门接壤的斗门县,过去是“小三角”的一个穷县,八年前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0多元,去年已达到640多元,虽然在“小三角”还属于低收入县,但过去是只有斗门人往港澳偷渡,现在却有一些在澳门日子过得紧巴的人,索性搬到斗门来居住。如果社会主义始终是贫穷的,怎么会吸引人呢?
就这一点来说,实际上正在造成普遍富裕的差别富裕,完全没有什么可怕。一听见差别就睡不着觉的人,你们是否看到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别呢?是否看到,象“小三角”这样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正在大步追赶世界,努力在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别呢?佛山市领导说,照目前佛山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佛山市同所谓的亚洲经济的“四个小老虎”是可以赛一赛的。记者信然。
历经八年的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并且在艰难地为自己开拓着前进的路。为了生动地反映农村改革的成绩,以及当前深入改革的新气象、新问题和新经验,本版从今天起开辟《农村改革第九年》这个专栏。我们欢迎熟悉、了解农村的同志,以消息、通讯、来信等形式,就这个题目踊跃投稿。
——编者


第2版(经济)
专栏:

贵州省完成油菜籽收购任务
到八月十日,贵州省已收购入库的油菜籽三十六万二千七百六十六吨,超额百分之三十一点九完成了国家下达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加四万三千一百多吨,入库的油菜籽质量较好。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麻纺织品工业化试验实施
我国为探索大麻纺织品开发前景的工业化试验项目,开始在山东省付诸实施。
大麻纺织品工业化试验项目,是“七五”期间我国纺织系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试验基地将建设在山东省泰安市。这一工业化试验项目将探索大规模纺织纯大麻纤维布或大麻纤维与棉、毛、丝、化纤混纺面料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苏乡镇企业增加产品出口
江苏省乡镇企业今年上半年外贸产品收购额突破十三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百分之七十五,占全省上半年外贸收购额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三。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秦铁路西段隧道全部贯通
大秦铁路西段最后一座隧道——全长一千六百零七米的赵家二号隧道二十二日七时五十分贯通。至此,大秦线西段的十四座隧道全部贯通。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六千伏漏电保安装置制成
本报讯 由水电部宜昌劳动保护研究所、水电部葛洲坝工程局研制的LDBA型六千伏漏电保安装置,自今年一月通过技术鉴定,在葛洲坝工地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装置填补了我国水电系统在漏电保护装置上的一项空白。
(沈有根)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藏3000多群众上山采矿
新华社拉萨8月23日电 (记者汪青春)西藏各地目前约有3000多群众上山采矿取宝,向高原要财富。
西藏高原已探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产就有40多种,其中铀矿、硼砂的储藏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70年代以后,国营矿业开始兴起,先后建成了5座煤矿和一座铬矿。近年来,农村新出现的一批剩余劳动力形成了一支采矿队伍。在东起昌都、西至阿里,南到雅鲁藏布江、北抵唐古拉山的广袤高原上,到处都出现了采矿者劳动的身影。他们开采的矿产主要有砂金、硼砂、铬铁、玉石和磁土等。


第2版(经济)
专栏:

8月16日,北京市工商、公安、市容、物价等部门组成联合行动组,对北京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共取缔3000多个无照商贩,使不法商贩的活动有所收敛。图为行动组在北海公园门口检查无照商贩。
 吴玉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