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漫话瑞典火柴
刘绪民
在世界火柴发展史中,瑞典火柴始终居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黄磷火柴流行欧洲。但这种火柴不仅有毒,且易意外燃烧,常常引起中毒和火灾。于是,人们探索生产一种安全火柴。
安全火柴问世
1844年安全火柴在瑞典问世。有人用不活泼的赤磷代替燃点很低的黄磷,并以配料
“隔离法”使涂在火柴杆上的燃烧剂只能在涂有发火剂的火柴盒上划燃。这项发明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长期未能走出实验室。直至1852年,被后人称为“瑞典火柴工业之父”的隆德斯特鲁姆终于大批量地生产出安全火柴。瑞典安全火柴在185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引起轰动,荣获银牌。
“王国”兴衰
瑞典早在1836年便办起火柴厂。最初的火柴生产是原始手工操作的。安全火柴问世后,为适应国际市场急剧增长的需求,年仅28岁的工程师拉格曼于1864年成功地设计出第一台自动制火柴机,从而使火柴生产迅速实现机械化。瑞典的制火柴机一时蜚声世界,新兴火柴厂象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应运而生,仅瑞典本国,最多时达155家。火柴生产随着激烈的竞争逐渐走向垄断。最后到1917年,瑞典只剩下一家火柴厂,它就是后来成为世界火柴“王国”的瑞典火柴公司。该公司完成了对国内火柴市场的垄断后,以其安全火柴和自动化设备两大优势迅速走向国际垄断。到1930年鼎盛时期,它已在35个国家建立了150多家火柴厂,垄断了世界1/3的火柴市场,公司当时的总经理克鲁格成了“世界火柴大王”。
在3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瑞典火柴公司首当其冲,股票暴跌。1932年3月12日,火柴大王在巴黎骤亡。火柴王国的崩溃象晴天霹雳震惊世界,数以百万计的股票持有者随之破产。当年瑞典一家报纸是这样形容这一情景的:“这是瑞典经济从未经受过的一次最严重的打击。它的影响只有战败可与之比拟。”
跨国公司
瑞典火柴公司经历了30年代的崩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乱岁月,战后经过重建,在继续保持世界安全火柴最大的生产者地位的同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今天,它拥有31000多名职工,在40个国家里有150多个子公司,年产值10亿多美元。公司分火柴、包装、造纸、建筑材料、火柴机械和电子仪器等6个工业集团。火柴工业集团又分作火柴、打火机、广告产品、森林和贸易5个部门。安全火柴仍然是火柴工业集团的支柱,它在27个国家有39家火柴厂。瑞典火柴产量占当今世界火柴总产量的20%。
取火之外
广告火柴在西方国家很盛行。公司、企业、饭店、银行和政府机关都喜欢订做广告火柴和纪念火柴。广告火柴可见性强,宣传效果好。瑞典火柴盒封面的各种设计图案有上万种。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几乎都能在瑞典火柴盒上找到。火柴盒商标的精美设计和丰富内容,使人赏心悦目,增长知识。它象邮票一样吸引着许多收集者,集火柴商标已成为许多人的癖好。
火柴故乡
瑞典火柴发源地荣切平座落在维特恩湖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见题图)。进入市区,一根褐头黄杆高数丈的三星火柴映入眼帘。近前看,却原来是一座跳水台(见上图)的装饰。这支高大的火柴傲然挺立,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是火柴的故乡,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瑞典火柴就是从这里发迹的。虽然,瑞典火柴公司总部70年代早已从这里迁走,这座城市悠久的火柴历史并没有从此结束。瑞典火柴海外开发部仍设在这里。这里仍然是瑞典火柴公司国际活动的中枢。尤其这里的火柴博物馆和火柴研究中心,为回顾火柴发展的历史和展望未来创造了极好的环境。
博物馆
历史上第一家生产出安全火柴的火柴厂今天成了火柴博物馆。馆门前有一个巨大的石臼,那是早先用来研制磷粉的。馆内陈列着世界上第一台火柴自动生产设备。令人惊讶的是,这套原始设备的原理与100多年后的现代自动化设备何等相似。这是一座奇特的博物馆,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类利用火的全部历史和世界火柴发展史。从陈列的数以千百计形形色色的火柴盒商标不难看出,这个世界火柴王国当年曾是何等显赫于世。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份我国民国初年从瑞典引进火柴的议定书。
世界研究中心
瑞典火柴海外开发部里有一个世界性的火柴研究中心。火柴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几十家火柴厂定期向中心送样检验,每支火柴要经过25道检验环节。中心还从世界各地搜集其他国家火柴厂的火柴进行检验,详细立档。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严格保证瑞典火柴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竞争者的情况,以便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档案里也有中国各种火柴的检验单。
在打火机盛行的今天,火柴依然是一宗大的生意,对它的研究是无止境的。高质量是瑞典火柴成功之母。瑞典火柴公司积150年的经验和知识,仍决心不断努力,提高火柴的质量。(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马菲亚渔光
李文政
以鱼为生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整个海面。水是红的,人披一身金光,满岛的椰子树也闪闪灼灼的。海潮已慢慢退去,露出一片如镜的沙滩。渔船结束了一天的作业,带着喜人的收获,驶进了港湾。这时,大大小小鱼贩拥过来,开始就渔民们捕获的鲟鱼、鯆鱼、金枪鱼讨价还价。
这是坦桑尼亚马菲亚岛上最富特色的一个场景。小岛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东南约150公里处的印度洋边,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呈马蹄形。
渔民的天亮得早。他们五点钟前出海,三三两两地爬进木帆船,船上鼓着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棉布帆,而大多数人使用的是“恩嘎瓦拉”
(独木船)。向大海索取财富,与烈日和海潮争高下,是马菲亚人每天的生活。渔业是小岛的活力。鲟鱼、魟鱼、梭鱼、金枪鱼、龙虾、海参……是马菲亚的特产。这里丰富的渔产和优美的风光,使马菲亚美名远扬。
每年,东北季风吹来时,既给小岛带来充沛的雨量,也把岛上大量有机物冲入海湾,这又吸引了大批鱼群回游小岛之边,渔民也迎来了捕鱼的金秋时节。岛上居民5000余人,渔讯期每天捕鱼可达百吨左右。
海上垂钓
我到小岛上时,已日上三竿,大多数渔民早已出海。幸运得很,一位老渔民正在准备钓饵。与他讲好出海的报酬,便带我出海。他那只恩嘎瓦拉长约二米,宽仅半米,只是船两侧各用木杆固定一块大木板,以防风浪用。老人名叫基勒瓦,50多岁,面目黑红,头罩白巾,依稀有阿拉伯人之风。
小船驶向海峡处,便抛下钓丝。我也讨一副鱼钩垂钓,还不时把手或脚伸向那蔚蓝的海水。老人把钩线甩出几十米外,不时牵动,不一会儿便有鱼儿上钩。接连甩上几个斤把重的“昌古”鱼,那鱼有几分象非洲鲫,只是胸部更宽大些。洋中钓鱼,我是初次。可毕竟于“鱼池”之中,也拉上几条,最后一条竟是五彩斑斓的热带鱼,重约两斤多。我们就这样在两岛之间的海峡里转了两三个小时,已20多条鱼在舱。
渔歌唱晚
与马菲亚岛一样,马菲亚人也是迷人的。一天劳作之后,人们聚在一起喝自己酿造的椰子酒。鲜鱼醇酒,伴着动人的歌声。男人们敲起“恩各马”鼓,那节奏急促而热烈,女人们则把男人围起来,身穿民族长裙,披着五颜六色的头巾,边歌边舞。那歌声溶入无边的印度洋,溶入海上照人的明月。而海上有成群的鱼儿在潜游,在跳跃,激起层层波纹……
马菲亚人捕鱼,也种植。岛上椰林成片,是一大经济收入。岛上有东非最大的椰子种植园,培育椰子新品种,用椰仁榨油,椰壳磨粉为杀虫剂,用椰棕制纤维,用椰木为板材。马菲亚人正开拓着经济的新前景。
马菲亚,渔光闪烁的岛,珍珠般的岛!


第7版(国际)
专栏:

东京街头一老妪
王庆英
星期天的中午,我在屋里浏览报纸。忽然响起一阵门铃声,我随手拿起听筒,传来一位老妇含混不清、近似哀求的声音:
“行行好吧,请您破费买下我缝制的钱包,我是86岁的老人了,日子过得苦……”
我有些困惑,到东京后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事。以前曾听说,在东京常发生借推销商品闯入民宅滋事或借故登门进行宗教宣传活动的事,为避免冒失,我婉言谢绝道:
“对不起,这里是办事处,不需要钱包。”
话筒里传来一声叹息:
“是呀,那真对不起,打搅了!”
我静听着蹒跚的脚步声远去,一股复杂的感情涌上心头。我半是歉意半是好奇地开窗向楼下门口俯视,只见一位背驼得厉害,身着退色和服的老妇,腋下夹着双拐,手提不大的包袱,正艰难地向前挪动着身躯。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位贫困的老人。
我觉得象是做了错事,那句生硬的回话无疑会使她失望。老人的背影鲜明地映入脑海,使我坐立不安。踌躇再三,决定下楼去看个究竟。门前的路上已无老人踪影,直到拐过一个弯,才终于看到她正缓慢地向一幢现代化高级公寓移动。一辆红色轿车驶过,老人险些打个趔趄。我装做散步的样子向老人走去。见有人靠近自己,老人混沌的目光中现出期待,又有几分惶恐。她试探性地指指手中的小包,正欲开口,我赶忙搭讪:
“老太太,大星期天的,怎么不在家歇着?”
“唉,”老人叹了口气,“我86岁了。以前借的年金用完了,现在领不到福利金。女婿出走,没个音讯。家里还有个18岁的外孙上学,就靠女儿打‘定时’零工,挣那么几个钱哪够用?没法子,只好做点针线活儿贴补家用。”
老人指着远处,说她们一家3口就住在那边高速公路隧道旁的一处房子里。说着,便颤巍巍地从布包里拿出紫色包袱皮包着的小包。打开一看,里面是6个花样各异的布钱包,做工虽说不上精巧,倒也别致。拉动系带,两侧便支起一对三角形的翅膀,活象缓缓起飞的鸽子。也许它并不适宜当钱包,但毕竟出自八旬老人之手啊!我只觉眼角发热,鼻子发酸,赶紧选了一个。没有讨价还价,就付给老人1000日元。老人慈颜上顿时露出欣慰和喜悦,连连致谢道:
“一大早就挨门挨户寻问,到现在才做成一份生意,承蒙您的关照,我这就可以回家了。”
回到住处,我端详着老人缝制的钱包,沉思着刚才的一幕。这小小的飞鸽形小包,缝进了老人的辛勤、希望和忧伤。
听一位朋友说,在日本,1911年以前出生的人可以领到老年福利年金,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可以领取生活保护补助金。而这位老妇即使能领到最高额的,加起来总共约10万日元,扣除房租、热水费后,在东京中心市区生活下去也相当困难啊。
日元升值后,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债权国和最大贸易出超国,在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里,日本称得上是“首富”。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首富之国的国民并无首富的实感,帐本上的统计数字与现实有相当大“落差”。那位八旬老妪的不幸,也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落差做一注脚。尽管这个经济大国中有80%以上的人自称过着中流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毕竟还有近200万失业人口和一批生活在底层的穷人。(附图片)
李建华 图


第7版(国际)
专栏:

悬楼城——利马
张玉华
秘鲁首都利马可谓名闻全球。它被称作“三次加冕城”、“魔术师城”、“花园城”和“太平洋上的珍珠”。利马还有一个雅号,叫“悬楼城”。
利马的悬楼为木质结构,有阿拉伯式的雕边图案。它是西班牙征服者输入这里来的。这些悬楼使利马别具一格,与南美其他国家的首都迥然不同。
木质的封闭悬楼起源于近东,形同大木箱,悬挂在建筑物的正面,能可靠地防止好奇者向室内窥视,同时又极便于临街眺望。这种悬楼最典型的式样,在开罗、大马士革、突尼斯等地屡见不鲜。古兰经和严酷的中世纪习俗规定,阿拉伯妇女出门必须身披薄纱,蛰居家中时,她们只能通过室内的雕边隔板观察造访的男客,而要观察室外桃红李白,花落花开,唯有通过悬楼上的百叶窗。
与狂涛般的阿拉伯马队一起,阿拉伯悬楼进入比利牛斯,并栖身于安达鲁西亚。悬楼又为西班牙伊达尔戈骑士所钟爱。他们狂热地用这种木质悬楼装饰妻子、女儿以及情人的后宫、绣楼和闺房。
悬楼在现代西班牙已荡然无存。而利马却居然保存至今。然而,挽救危倒悬楼的问题在利马也刻不容缓。三年前,一个由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进行详细登记,利马全城保存下来的悬楼共212个。其中只有5个状况极佳,近一半亟待修葺。可喜的是利马市政府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已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
托雷·塔格列宫的悬楼是公认最漂亮的悬楼,始建于1735年,1951年曾仔细地进行了修缮。最老的是香特列宫的悬楼,注明的日期是1548年。最长的是面向阿桑哈罗大街和阿里达巴斯大街拐角房上的悬楼。
利马的悬楼历经地震、火灾、白蚁之患,又由于房屋频频易手,主人疏于照管和建筑承包人的贪婪而损失惨重。但是,这些悬楼还是保存下来了,并继续美化着现代的秘鲁。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底旅馆奇趣
刘开宸
世界上第一家海底旅馆,不久前在美国开张。它吸引了一些喜欢冒险和寻求刺激的游客,去享受寄宿海底的奇趣。
这家旅馆,称为“贾尔斯海底旅馆”,位于佛罗里达州基拉戈海岸外30英尺深的海底。岸上装有观察这座海底旅馆的设备,以保证它的安全。旅客先在岸上办好住店手续,然后由有关人员陪同,乘渡船到系在海底旅馆顶上的木筏,从一条200英尺长的水烟筒形的空气通道进入海底旅馆。该旅馆是由美国一个海洋研究装置改装的,有六个圆筒形卧室。每间卧室为80平方英尺,住在里面,有一种似梦如幻的感觉。从卧室的42英寸的透明舷窗向外观察,在30—40英尺的视界内,可以看见游鱼和龙虾乐在其中。客人住在这个封闭的旅馆里,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可抽出到海上。旅馆内的温度经常保持在华氏74—76度之间,温暖如春。
客人的简单衣物和化妆用品,由旅馆的潜水职员用一只密封的衣箱带入海底旅馆。客人饿了,从卧室贮满食物的冰箱里,自己取食。烦闷了,房里有小型唱机、录音机和录像带,可以消遣。游客离岸索居,会有孤独之感,可在海底旅馆内用电话和无线电与陆上的亲友们交谈。


第7版(国际)
专栏:

无腿独臂人泳渡海峡
罗晋标
7月中旬,意大利一位失去双腿、只有右臂的残疾大学生,游泳横渡了意大利南部的墨西拿海峡。
他的名字叫罗伯特·瓦洛里,罗马人,今年24岁,罗马大学心理学系学生。他经常在罗马郊区的奥克托普斯体育中心参加游泳训练,并参加过许多游泳比赛。1979年,他曾进入在多伦多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游泳决赛。在历次意大利全国残疾人游泳冠军赛中,瓦洛里曾获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他已接到邀请,将参加在朝鲜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
横渡墨西拿海峡这天,阳光灿烂,碧海蓝天。瓦洛里从海峡南岸的墨西拿灯塔下水,在两条游艇的保护下,与大海风浪进行了顽强的搏击,一直游到了海峡北岸的卡拉布利亚大区康尼泰洛镇,全程3400米,仅用58分20.8秒。瓦洛里登岸后自豪地说:“我要表明,我们残疾人也可以使自己变成有用之人。”
墨西拿海峡位于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间,这里水深流急,“无风有大浪”。为了实现横渡墨西拿海峡的宿愿,瓦洛里事先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刻苦的训练。他是个无腿独臂人,为在游泳过程中保持平衡,经过摸索和实践,他找到了最佳手臂动作。在水下,为增加力量,加快速度,他用仅有的右手作“S”形运动,接着转动左残臂,尽管这残臂划不着水,但有助于平衡身体。他在罗马圣罗兰佐塔海区进行了6次演练,那里的海流比墨西拿海峡还要急。在准备阶段中,瓦洛里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瓦洛里不久将有新的惊人之举:从卡普里岛游到那不勒斯,全程16公里。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不过,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任务。他表示:“有的考试我还没有进行,我要补回失去的学习时间”。(附图片)
瓦洛里在游泳池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