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7-07-07

1987-07-07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以卢沟桥的名义——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以卢沟桥的名义<br/> ——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br/> 张志民我对人类发言,以卢沟桥的名义!当昔日的硝烟,渐渐化为淡淡的云絮,当“卢沟晓月”的石刻刚刚涂好一层未干的新漆,卢沟桥的未亡人有理由提醒世界:什么都可以丢掉,万不可丢掉“记忆”!由于历史的健忘,人们不能不担心五百年之后人类是否还记得曾有过那么回事: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体面、人伦、道义统统送上了断头台,刺刀,就是语言,你的,就是我的,弹洞累累的宛平城是永不风化的碑记,它告诉人们,是“华北驻屯军”先发现了,人肉可以喂狗,纳粹集中营才学会了做灯罩,使用人皮……那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但“过去”不等于“抹去”。卢沟桥仍在那里作证:它说,不要相信军火商的宣传,<br/> “加农炮”没有那么大的威<br/> 力,世上还没有一种法术能够摧毁爱国者的灵魂,卢沟桥面对着黑色的枪口在庄严地宣布着它的存在,它的不屈……为维护人类的尊严再读读这些“史记”吧:东条英机的绞刑架,既不是“首创”,也不是唯一,尽管“法西斯”的类型在不断变种,不过,据以往记载:不论哪一种型号法西斯,都没捞到过称心的下场,满意的结局。我对人类发言以卢沟桥的名义,记住,请记住,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那一页日历不仅属于中国,它属于整个世界。让兵工厂生产布娃娃吧!八十年代的母亲们,<br/> 喜欢看“时装展览”,<br/> 不喜欢“军事演习”……<br/> 1987年6月

海边拾贝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海边拾贝<br/> 咏生<br/> 是被大海淘汰的么?是被赶海人遗弃的么?<br/> 粗糙的纹络,扭曲的线条,是岁月留下的伤痕,还是大海雕琢的记忆?<br/> 是的,大海的家族少了你,仍然花潮月汐,五彩斑斓。<br/> 然而,就这样甘受冷落和寂寞?或者甘愿作一块廉价的装饰品,又被什么人随手扔在任何一个角落?……<br/> 曾经有过的旺盛的思想呢?顽强的信念呢?活泼的笑声呢?——去问大海吧!大海不喜欢怯懦者,不喜欢没出息的逃兵。<br/> 或许,你会为大海贡献点什么。<br/> 或许,你会被大海雕塑成一块玉贝。<br/> 或许,明天你会被赶海人发现和珍爱……<br/> 那么,就回到大海吧!世上没有世外桃园,大海才是你的故乡。在大海,重新接受海浪的雕塑,重新获得生存的信心、力量和价值。<br/> 去吧!我相信,大海会告诉你一个生活的哲理。

山珍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山珍<br/> 阎豫昌<br/> “这是从九峰尖老林里采的蘑菇,晒得不很干,还很鲜嫩,你尝尝……”黄柏山林场场长用筷子指着一盘油菜炒蘑菇说。五分硬币般小巧的圆蘑菇,浅褐色,松软有弹性,满口芳香,连同从童年就听到的许多关于蘑菇的神奇故事,一齐咽进我的肚里。<br/> “我随你在杉木林里走大半天,怎没拣到一颗蘑菇?大约都被踏着清晨的露珠来的小神仙们拾走了。”我遗憾地说。<br/> “小蘑菇是大别山的山珍,不是谁想采就采,谁想见就见着的!”场长哈哈一笑。<br/> “蘑菇算是山珍?”<br/> “怎么不是!60年前的红军,40年前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行军锅中都煮过蘑菇汤!为革命做过贡献的美味,岂非山珍?”<br/> 告别黄柏山林场时,场长送我一个小纸包:“没来得及再去采;只这么一点蘑菇,带上吧,你要常想着大别山……”<br/> “拳菜,多么鲜嫩的拳菜,杆儿都拤得出水,这是山珍,采一把你带走……”在当年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的大山杨树岭上,县林业局长采下一颗梢头呈小拳头状的绿杆儿野菜递给我。<br/> “这属于蕨类植物,《诗经》里提到过,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不食周粟’而采来充饥的薇,便是古代的拳菜。”学识渊博、下来检查工作的地区林业局长也送我一把青青的拳菜。<br/> “你拿回县里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燉肉……”县林业局长又说。<br/> “不燉肉可以吃吗?”我问。<br/> “当然也可以。红军大部队从大别山转移到抗日前线后,‘五更寒’的岁月里坚持在大别山战斗的游击队员,春天就是采拳菜吃,哪里有肉燉在锅里?”县委书记道。<br/> 于是,一把把鲜嫩的山珍——游击队员们吃过的拳菜,又集中到我手里。<br/> 彩霞在暮天上织锦的黄昏,我们的吉普车在弯弯的山道上行驶,司机突然减速鸣喇叭。原来是五六只体格高大肥健、毛色光润如黑漆般闪亮的大黑山羊挡住路,凝视吉普车这山间怪客,毫无惧色。大羊身旁有三只小黑羊羔照样在爸爸妈妈身边撒欢儿——这儿是它们的世界。<br/> “四川山羊!为了大别山脱贫致富,前年引进的优良品种,比本地羊个头大肉多成长快。嗬,在咱大别山传宗接代过得很习惯了。”司机笑道。<br/> “这也应该列入大别山的山珍……”我含笑看一眼坐我身边的县委书记。<br/> “是的。凡是能帮助大别山人民脱贫的事物,都是山珍!”<br/> 有炒制毛尖茶、龙井茶的香气,在薄暮中弥漫飘散,汽车驶进乡政府所在的小山村。街上突然亮出几盏电灯,司机赞叹道:“这是郑州热电厂和几家大工厂对口支援俺县架的高压线;要不,还得点松明子照亮儿呢!再说,有了电才能用机器磨面,榨油,炒茶……”<br/> 我们走进村办挂毯厂。这里生产仿波斯图案的挂毯,畅销欧美东南亚各国。<br/> 哦,五彩缤纷的华贵挂毯,白亮炽热的电灯,漆黑闪亮的大黑山羊,芳香的特级毛尖茶……是大别山崭新的山珍!在大别山,小蘑菇、拳菜等“老山珍”的功劳不会被遗忘,闯进这深山老林的“新山珍”更受欢迎。英雄的大别山,山珍是你的丰采!

血写的历史岂能淡忘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血写的历史岂能淡忘<br/> 舒湮<br/>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燃起抗日战争的烽火,到今天恰恰是半个世纪。人生易老,50年是大半辈子了,多么悠悠的岁月呀!当我还在孩提时,听老人谈起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如同久远久远的历史陈迹了,然而那还只是30年前的往事。现在许多青年对抗日战争已缺乏感性认识,那些悲痛的艰难的日日夜夜,在他们是不可想象的历史空白。50年了,许多事我早已淡忘,然而抗战八年这段血泪交织的灾难是永远无法从我心底磨灭的。<br/> 到南京,我希望同胞们到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参拜凭吊一回。这里仅是南京大屠杀事件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址之一。此地及其附近曾经埋葬被日寇屠杀的同胞2.87万人,然而这仅是被戕害的不幸牺牲者中的极小一部分。<br/>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我无辜同胞遭日军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19万余人,被零散屠杀、其尸体经慈善团体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这是20世纪30年代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大惨案,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一事件会永远记载于史册,不是现在日本的某些信奉军国主义的狂人的狡辩与花言巧语所能掩饰的。<br/> 铁的历史斑斑俱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便是它的见证人。当我走近这座庄严肃穆的灰白色建筑时,迎面台阶上一堵石墙上镌刻着触目惊心的“遇难者300000”几个黑体大字。进入院内,广场上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顿触眼帘:疏落的枯木植立在寸草不生的鹅卵石碛上,赤地上稀零堆放着三三两两的骷髅,四周残破的<br/> 围垣嵌着三组大型石刻浮雕,<br/> 展现了日寇当年在南京杀、烧、<br/> 淫、掠的种种暴行。遇害者象<br/> 被一串串绑赴屠场的羔羊,俯首待戮;有的双目炯炯,心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提醒人们永矢毋忘这一幕刻骨铭心的惨剧。循院内小径前进,我看见沿途安放着13块形状不一的断碣,以《春秋》的锋利笔法记下一笔笔血债:<br/> “1937年12月15日,<br/> 侵华日军在汉中门外,集<br/> 体屠杀我被俘军警和平民<br/> 二千余人,勒石记痛,永<br/> 矢毋忘。”<br/> “1937年12月16日,<br/> 侵华日军在中山码头集<br/> 体屠杀我难民五千余<br/> 人……”<br/> “1937年12月18日,<br/> 侵华日军将囚禁于幕府山<br/> 下各村的被俘军民五万七<br/> 千余人,押往草鞋峡集体<br/> 屠杀,又浇以煤油焚尸,<br/> 或投尸江中。凡我子孙永<br/> 志不忘!”在路的尽头是一尊大型立雕母亲的石像,从她面部悲痛的神情和挥动着的绝望的下垂手势,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亲人。遇难者尸骨陈列室象一具黑色的大棺木,展示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累累白骨,无声地控诉日寇的血腥暴行。日本的某些政客不是力图纂改甚至删除这血写的历史吗?这里的一页页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他们永远无法删改的!

他对儿子如是说

第8版(副刊)<br/>专栏:诗画配<br/><br/> 他对儿子如是说<br/> 徐建中摄影并诗五十个春秋已过,卢沟桥的硝烟炮火,仍然深深铭刻在我的心窝,年年七月七引人思索:爸爸说过,日本兵开了第一枪,奶奶和爷爷应声倒向血泊,中国被侵略,石狮作证,永定河诉说。啊!我心爱的儿子、宝贝儿,今天的美好生活,会慢慢对你叙说,<br/> “卢沟晓月”并不朦胧,我深深懂得,今天就是昨天的<br/> 长河。正是为了血的历史永不复返,中日友谊之花才结出硕果,儿子,明天是你们的,一衣带水泛清波,你和日本小朋友放声唱吧:世世代代谱新歌。(附图片)

大刀进行曲(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大刀进行曲 〔雕塑〕 潘鹤 梁明诚(祁宝龙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