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怒吼吧,中国
——介绍大型雕塑《醒狮》
庄正新
为了创作一座概括性地反映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觉醒、崛起、战斗的伟大形象,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纪念性大型雕塑,雕塑家们曾经构思了许多方案,收集了许多群像、立像、装饰性雕像的构图,但都感到言犹未尽,很难充分表达出这一伟大的主题。一天,雕塑家们来到抗日战争的爆发地,举世闻名的古老的卢沟桥头的无数头石狮,触发了他们的灵感。中国过去被人们称为“睡狮”,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沉睡了几千年的狮子醒了,发出怒吼,这是时代的强音,它震撼了全世界。为了使这座雕塑富有象征性和纪念性,在艺术上不落俗套,经过不断探索和推敲,这座“醒狮”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传统雕刻的狮子,也不同于西洋写实的雕塑狮子,而是用古老中国长城的石块,堆砌雕刻而成的,使人感受到古老的中国文明和火热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的中国特色。作品手法粗犷、苍劲,气势磅礴,震人心弦。狮底部的石头上,可以看到残存的弹痕,被坦克碾碎的土地的印痕,被铁蹄践踏的痕迹。还有“抗战!”“血耻!”“怒吼!”“九·一八”,“救亡!”“血!”“火!”等许多斑驳的字迹,把人们带回到半个世纪前的救亡时代,耳际仿佛响起《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战的歌声,从而热血沸腾。(附图片)
△醒狮〔雕塑〕潘鹤 程允贤 梁明诚


第8版(副刊)
专栏:舞榭歌台

击鼓传雅声
——西安鼓乐演出有感
冯光钰
西安市出土的秦兵马俑及不久前在法门寺地宫发现的佛指舍利,轰动了世界,被人们誉为人类文化的稀世珍品。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上,我们又欣喜地观看了西安鼓乐的演出。这种曲震云霄、扣人心扉的古老传统音乐,是活在人们生活中的瑰宝,是千古不泯的华夏之声。
西安鼓乐,是一个以鼓为主、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大型乐种,自唐宋以来的千余年间,流传在西安地区的名山寺院及广大的城乡地区,一直是当地民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存的千余首曲目中,从曲目名称即可看出,如《甘洲》、《小凉洲》、《曲破》等等都见诸于唐宋大曲,另如《十八拍》、《料俏》、《格尺》等出自唐宋杂曲。这些曲谱的谱式均采用宋代的俗字谱抄成,据考,历来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习。
今天我们听到的鼓乐演奏,在曲体结构与乐队组合方面,当然与唐宋时期已有变异,它融合、渗透了各个时代的文化营养,不断开拓着新的艺术天地。这次,西安鼓乐赴京演出团,集中了现在几个民间乐社中的优秀鼓乐名师,他们以精湛的演奏技艺,展现了鼓乐各个流派丰富多采的风格和韵味。无论是“城派”的典雅纯净和委婉动听,还是“乡派”的粗犷明亮和朴实无华,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演出形式上,“坐乐”和“行乐”充分表现了西安鼓乐的传统特色。由周至县南集贤乐社演奏的《鼓拍》及《尺调八拍坐乐》,长安县何家营乐社演奏的《六调八拍坐乐》,均系坐着演奏的套曲,结构庞大完整,配器手法灵活而丰富,演奏者之间配合默契自然。西安市大吉昌乐社的《乱八仙》和《高把鼓》,原是民俗性仪式活动行走在大道上演奏的鼓乐。为了保持民间“行乐”的特有形式,他们在将其搬进剧场演出时,又特意从观众席的人行道上排列着仪仗吹吹打打走上舞台,再现了民间行乐的演奏风貌,颇富情趣。
“耕罢弄笙管,击鼓传雅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开展,西安鼓乐这个古老乐种在陕西省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怀下,又开始复苏,重展其风彩。只要我们充分重视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必能使传统音乐带着时代的创新面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责任所在。


第8版(副刊)
专栏:

抗战初期的郁达夫
黄萍荪
七七事变前夕,郁达夫在榕城任福建省政府参议。他的酬酢面非常广泛,可以说被两种人包围着。一是日本的披着“友好”、“亲善”外衣的“朋友”。二是军统局长戴笠驻闽宪兵团长吉章简之流。戴笠且频频以“贵妃酒”等物相馈,二者国籍虽异,心迹相同,都想使郁达夫当官而不要介入抗日站到进步人士一边。然而处于这一漩涡中的诗人,却是泾渭分明。卢沟桥炮声一响,他立刻登上福州城内的于山。在抗倭名将戚继光祠前,步岳武穆《满江红》原韵,写下一阕凭吊先贤,兼抒己怀的《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为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干杯,蓬莱阙。
当时福州的进步人士,广大学生、组成福州市文化界救亡协会,郁达夫以压倒票数当选为协会理事,后又被推为常务理事长。同时主编了一系列的专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加紧团结,加强抵抗”,并向八闽群众呼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福州市新生的文化界救亡协会被扼杀之后,郁达夫不得不离开福州,去武汉就任军委第三厅的设计委员。到职以后,他冒锋镝、顶轰炸,出生入死,巡视鲁、苏、豫、皖、浙前线,对敌人口诛笔伐,对战士激励鼓动,下面缀录两首诗以见一斑。
《郭沫若氏自长江战线归来谈及寒衣与文人少在前线事》:
洞庭木落雁南飞,血战初酣马正肥。江上征人三百万,秋来谁与寄寒衣?文人几个是男儿,古训宁忘草裹尸。谁继南塘征战迹?二重桥上看降旗。
1938年9月武昌
《毁家诗纪》:
千里劳军此一行,计程戒驿慎宵征。春风渐绿中原土,大纛初明细柳营。碛里碉壕连作寨,江东子弟妙知兵。驱车直指彭城道,伫看雄师复两京。水井沟头血战酣,台儿庄外夕阳昙。平原立马凝眸处,忽报奇师捷邳郯。
他还以纪实的风格,写下了许多与时代脉搏紧密相依的抗战诗歌。诚如许杰教授所言:
“……直到胜利以后,他被日寇发觉了本来身份被秘密杀害为止,从这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达夫的‘全人’,是一位始终爱国的进步作家。”


第8版(副刊)
专栏:

礁岩(外二首)
张胜友
突兀于大海中的礁岩,刀削斧砍般苍劲、雄奇,它赭褐色的肌肤,是力量的昭示。天荒地老,星换斗移,它躯体上的每一道伤痕都印记着伟大的历史剧。它一定经历过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磨难,太多的冲撞,太多的搏斗;它也一定饱浸了太多的泪水,太多的叹息,太多的沉思,太多的缄默。终于,它在面额上刻下顶天立地的“人”字。它是大海的男子汉。
日 出
大海久久地积聚。
大海苦苦地企盼。
一夜的呼唤,一夜的梦幻,一夜的疲惫……于是,在海之尽头,在天之门扉,你带着一夜的锻铸,你带着一夜的炽热,你带着一夜的赤火,你带着酝酿成熟的慷慨站立在天与地之间,喷射赤诚与生命之源。
这是悲壮的献身。
这是痛苦的再造。
这是我们民族一次跨越的凯旋。
这是一部启迪生生灭灭哲理的大书。
浪 花
每一次呐喊都那么惊心动魄;
每一次冲击都那么勇猛异常;
每一次举起刀剑都那么不可阻遏,而最终却总是悲壮地粉身碎骨。
后来者更加勇猛,排山倒海,锲而不舍!
你冲击得疲惫了么?你呐喊得沙哑了么?


第8版(副刊)
专栏:

五百只狮子·五十年和一座桥
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
李瑛
五百只狮子楼阁,宫殿,早埋进蔓草荒烟;这里,五百只狮子,仍雄踞桥边。它们高昂着头,威风凛凛,象五百座戍楼,五百重雄关。曾有过这样的岁月,进犯的侵略者子弹射击,军刀劈砍,五百只不屈的狮子即使头颅斩断,喉管射穿,仍然怒视着敌人,发出激越的呐喊。烈火在波涛的浪尖上燃烧,血渍从大刀进行曲的音符里喷
溅;五百只狮子摇动威武的鬃毛,吼声把苍穹和大地震颤。而今,已经是昨天,已是昨天,但五百只狮子,仍然是当年的头颅,当年的肝胆;五百只狮子凝成一个万古不灭的精神,照耀着古老民族的灿烂的春天!
五十年五十年的艰辛,五十年的奋起,五十年已经死去,该用血染的红旗覆盖它的遗体。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赢得了真正的权利,我们终于发现了自己,我们终于找到自己的位置——诗的位置,枪的位置。看,当年英雄战斗者的儿女,正建设在片片废墟的工地:为给人间传达春的信息,人人,谁不勤劳得象工蜂采蜜!再过五十年后,五十年后,将是怎样的日子,庞大的现代建筑群,花坛,草坪,小溪,蓝天上,滑过鸽子清澈的眼睛和白色的羽翼,——一切都获得自己的价值。当然,即使到那时,英雄战斗者的儿女的后裔也会听见——遥远的一百年前传来的枪声,也会思考——那枪声凝就的严峻的真理。
一座桥永定河忠实地流,永定河是我胸膛上难以愈合的创口。多少血泪,多少汗,汇进洪波问桥上的车夫,问桥下的水手。这里每块花岗石都是有记忆
的,记得风风雨雨,记得爱爱仇仇。历史在跋涉,印多少崎岖坎坷,母亲贫瘠的乳汁,父亲不屈的
骨肉。把那段旧日的石板仍留在桥面
吧,象把那段历史永铺在心头。卢沟桥,你看,一个从血泊里
站起的民族,已在痛苦和欢乐的沉思中,成
熟!


第8版(副刊)
专栏:

运输〔木刻〕夏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