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

记取历史教训 发展中日友好
——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
何方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卢沟桥事变”,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人世沧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还是中日关系,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时代在前进。人们应该向前看。但是,忘记过去也是轻率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中日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就必须正确对待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在近代以前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两国人民友好相待,结成传统友谊。可是到了一百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却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8年全面侵华战争中,侵略者的铁蹄踏遍半个中国,杀害了约2000万中国军民,造成物质财富和文化上的损失不可胜数。战争的浩劫,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但是,中国人民始终认为,对侵略战争应负责任的只是日本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而不是广大人民和后来的朝野人士。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没有对日本采取任何报复措施,主动放弃了战争赔偿,并致力于恢复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和建立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侵略战争同样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而战后的和平发展却使他们得到很大好处。所以,日本人民战后一直积极维护和平、反对军国主义、主张中日友好,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事实证明,中日人民在接受历史教训、发展两国友好上,基本态度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两国人民和各界有识之士的长期努力,中日关系才得以冲破各种阻力,在15年前正式恢复邦交,并于9年前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复交以来,两国基于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在中日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新阶段。两国都一再声明,把中日友好奉为本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定为两国关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中日友好出现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它包含着双方许多先行者和“掘井人”的心血,人们应当格外珍惜。
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中日友好十多年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说明它反映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国际形势发展的时代要求。发展中日友好存在着坚实的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中日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从历史经验、当前形势以至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对两国都是头等大事。两国人民不仅有传统友谊和亲近感,更重要的是还都从以往的中日关系中获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是:友好则互利,交恶则两伤。日本人民和广大朝野有识之士,正是由于正确地汲取了历史教训,所以战争结束后,就用以民促官和积累的方式,为恢复两国邦交和推进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些日本朋友说,对华关系在日本不只是外交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内政问题,现在无论哪个政党,如果反对中日友好,人民就不会答应,政治上就站不住。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正是发展中日友好的重要保证。
其次,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经济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正是在经济上,中日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利害冲突,倒是存在着互有需求、互为补充的关系。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日益过剩的资金。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光辉的前景。双方各具优势。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存在着天然的有利条件。复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飞速的发展,相互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实证明,这对于双方都大有好处,也是发展中日友好的物质基础。
再次,中日友好还是两国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四化”建设需要持久和平。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证明只能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因此,为了各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中日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还应指出,中日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对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超级大国也加强了在这里的争夺,一些局部战争和热点仍然存在。但是,只要中日两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亚太地区就打不起全面战争来。因此,中日友好不仅是两国安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亚太地区和平和稳定的重要保证。中日两个伟大民族,应当以相互间的友好合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树立一个典范,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问题和消极因素
中日友好关系迅速发展,主流是好的。但必须承认,一些影响两国关系的消极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近来还有所滋长,如不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就势必会妨害中日友好,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对这股逆流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对待历史上,日本有那么一些人,硬是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的侵略,还竭力为侵略战争和战争罪犯翻案,散布谬论,歪曲历史,说侵略是“自卫”,尊战犯为“英雄”,否认“南京大屠杀”,诬蔑“东京审判”不合法,等等。这种人为数不多,更不能代表珍惜中日友好的广大日本人民群众和各界有识之士。但他们能量不小,为害极大。他们经常制造舆论,迷惑群众,毒害日本一些青少年的思想,煽起沙文主义情绪,还不时挑起事端,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这种为军国主义招魂,重温“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的倾向,中日两国以及其他亚太国家人民,切不可漠然置之。
大约也就是这些人,他们老是在打中国台湾省的主意,用包括政党外交在内的各种方式,在日台关系上不断搞升级。最近竟发生了日本政府派专机和外务省官员护送朝鲜“清津”号船员去台湾的事件;日本大阪司法当局在审理“光华寮”案件中,更违背国际法的起码准则,公然制造“两个中国”,而日本政府却以各种借口推卸责任。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当然不能默尔而息。
有些日本人说,中国在政治问题上态度强硬,是为了压日本在经济上让步。这种说法不是由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须知,上述两个问题比起经济问题来,是更重要、更本质、更具原则性的。而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都是决不拿原则作交易的。实际上,复交以来中日政治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麻烦,诸如修改教科书、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光华寮案件等,无一不是日方挑起,并不是什么中国态度突然变得强硬了。
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并非不重要。近年来中日贸易严重失衡,中方连年出现巨大赤字。日本对解决问题很不积极。在技术转让和资金合作上,日本对中国也有明显的歧视和限制。和上述政治问题有所区别的是,经济上的问题虽然主要责任在日方,但中方也有一定的原因。所以只要日本采取积极态度,中日经济关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是可以根据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精神逐步加以合理解决的。现在的主要障碍在于,日本有些人总以为两国在经济上不是互有需要,互为补充,而只是中国有求于日本,搞“四化”离不开日本;或者是担心中国强大,想使中国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依赖日本的地位。这些看法自然不符合实际,但却影响中日经济合作和两国友好关系。
在中日关系中发生这些问题决非偶然。不但如去年7月28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载文所说,“日本与西德不同,它没有花什么时间反省‘战争罪行’”;而且战后还一直存在着一股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和某些受其思想影响的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一些日本人中迅速滋长着一种大国主义倾向。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他们不但谋求做政治大国,还实际上企图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面对日本在军事上的一再突破,中国和其他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感到严重关切,是理所当然的。
与此同时大国主义思潮也在日本泛滥起来,鼓吹日本民族优越的狭隘民族主义言论甚嚣尘上。有些人自以为日本了不起,对外表现出一种“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派头,似乎暂时还可屈尊美国之后,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邻国就根本不放在眼里了。傲慢和偏见使他们不愿了解这样的历史常识,即造成绝大多数亚洲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和掠夺;日本曾是东亚的主要侵略者,对中国等的落后也负有历史的责任。
很明显,这种大国主义倾向如果发展下去,不仅会危害中日友好和亚洲和平,还可能再次把日本民族引入歧途,走上复活军国主义的道路。
克服消极因素,发展中日友好
应该看到,中日友好终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全局而论,中日友好仍将是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一些消极因素有可能得到抑制和克服。上述那些少数想使历史倒退的人,也许可以暂时迷惑一部分人,制造一点麻烦,但他们的整个企图是决不会得逞的。过高估计他们的力量不合实际,更不能受他们的挑动而影响和动摇我们发展中日友好的信心和努力。这种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方面,两国都应为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而竭尽全力,严格遵守联合公报和和平友好条约规定的原则,不做任何有碍友好合作和伤害对方人民感情的事。对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也应通过友好协商及时加以合理解决。
另一方面,对于违反联合公报和和平友好条约的言行,也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随时揭露和批判日本少数人歪曲历史的言行,特别是制造“两个中国”和复活军国主义的活动。只有对损害中日友好的言行进行必要的斗争,才有助于维护中日友好。
中日友好是关系两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和亚洲及世界和平的大事。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就是要汲取教训,引为鉴戒,让不幸的历史永不重演,实现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一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
(原载《世界知识》1987年第13期,本报有删节)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委员会支持联合国的努力
科威特要求友好国家帮助在领海扫雷
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导弹处战备状态
新华社科威特7月4日电 海湾合作委员会部长理事会现任主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事务国务部长拉希德·阿卜杜拉4日在对科威特通讯社记者发表谈话时说,海湾合作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正全力支持联合国和安理会为寻求结束海湾冲突的办法而采取的行动。
他在谈到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对待在科威特水域布设水雷问题上的立场时说,在科威特水域布设水雷使海湾局势紧张化,并阻碍了为实现该地区和平与稳定所作的努力。
新华社科威特7月4日电 据科威特《政治报》今天报道,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说,科威特已要求一些友好国家帮助在科威特领海里扫雷。
他对该报记者说,科威特有权利用一切手段确保其水域的安全。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麦纳麦4日消息:美联社4日援引海难救助执行组织的消息报道,7月3日,伊朗已经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将部分反舰导弹装上发射架,使这些导弹进入战备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伊朗革命卫队驻扎在黎巴嫩东部巴勒贝克的一座兵营四日清晨受到两枚导弹攻击,导弹击中了伊朗革命卫队和黎真主党司令部。
△由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开往扎伊尔萨巴省首府卢本巴希的一列客车,二日在离卢本巴希七十公里处与一辆拖车相撞,造成一百二十五人死亡。
△叙利亚驻扎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军队七月一日同黎巴嫩军第六旅发生冲突,两名黎士兵被打死、五名被打伤,这是自叙军于今年二月进驻贝鲁特西区之后第一次发生这样的冲突。
△巴西汽车生产全国协会主席三日说,巴上半年汽车出口创新纪录,达十五点七万多辆,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六十八点四,外汇收入为十一点六亿美元。
△莫桑比克独立后由本国电影工作者独立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来自北方之风》四日起在首都马普托放映,这部影片描写了六十年代末莫桑比克北部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故事。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建议非海湾地区国家舰队撤离该海域
新华社莫斯科7月3日电 苏联政府3日发表声明,建议所有不属于海湾地区国家的舰队在最短时期内撤离该水域,伊朗和伊拉克则停止威胁国际航行的行动。
塔斯社报道的这项声明指责美国企图利用这一地区的冲突来实现其在海湾地区建立军事政治霸权的阴谋。声明说,海湾局势的尖锐性和停止两伊战争的必要性要求所有国家奉行现实的建设性政策。
近来,海湾地区形势日趋紧张。两伊不断袭击油轮和货船,苏联应科威特邀请向海湾派油轮、并声称必要时也采取护航行动。美国增派军舰前往这一水域,并决定在7月中旬为科威特油轮护航。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甘地结束访苏回到新德里
新华社新德里7月4日电 印度总理拉·甘地今天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回到新德里。
他在德里机场对记者谈莫斯科之行时说,他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谈时讨论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他说,苏联领导人表示,“理解印度在寻求解决印中关系问题时所采取的立场及面临的困难”。当有记者问中苏关系正常化会谈是否对印度有影响时,拉·甘地说:“我们认为,苏、中会谈不会影响印度与苏联的关系”。
访问期间,双方签订了科技合作长期综合纲要。访问结束时,双方没发表联合公报。


第6版(国际)
专栏:

瑞典重申不加入欧共体
本报斯德哥尔摩7月3日电 记者顾耀铭报道:瑞典外贸大臣安尼塔·格拉丁昨天表示,由于加入欧洲共同体不符合瑞典的中立外交和防务政策,瑞典不打算加入欧洲共同体。但是,可以通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同共同体进行长期的经济合作。
格拉丁大臣是在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威利·德克莱克在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德克莱克正在这里进行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柏林隆重庆祝建城750周年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等出席了庆祝活动
新华社柏林7月4日电 (记者周厚基)今天,当柏林市政府楼顶上的时钟刚指向下午1点,来自柏林和全国各地的4万名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载歌载舞地经过在卡尔·李卜克内西大街临时搭起的观礼台,隆重而热烈地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斯多夫和辛德曼等以及首都70多万群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游行和表演。
游行群众的表演展示了柏林从1237年建城后经历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目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情景。观众对关于1806年反抗拿破仑入侵者的战争,以及19世纪、尤其是1918年德国工人阶级进行的英勇斗争的表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展示的实物、模型和图表以及群众的表演,表现了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废墟上崛起的宏伟场面。经过30多年的艰苦建设,柏林变成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它正在和平和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
6时正,数千只和平鸽和彩色气球在震耳欲聋的鼓乐声、歌声和观众的欢呼声中冉冉升起,盛大的庆祝活动宣告结束。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朝鲜各界人士举行集会
要求立即实现“总统”直接选举
新华社平壤7月4日电 据朝中社援引外电报道,昨天来自南朝鲜30多所大学的学生、牧师、政界人士、工人、农民代表以及反对派团体的代表在汉城延世大学露天剧场举行集会。参加集会者以“我们希望民主政府”为题,要求南朝鲜当局立即实现“总统”直接选举,释放政治犯。集会者还表示要争取8小时劳动制,打倒践踏穷人生存权的“杀人政权”。
集会结束以后,参加集会者举行了示威。他们号召人们起来斗争,迫使当局履行政治改革的保证。
参加集会的人士指责当局“一贯讲假话”,当局的政治改革保证是“欺骗国民,企图破坏最近的反政府抗议示威”。(附图片)
图为南朝鲜一些妇女举着“打倒剥夺穷人生活权利的独裁政权”和“取消集会和游行示威法”等标语牌参加7月3日延世大学举行的集会。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接见中顾委委员冯文彬和朱德女儿
新华社柏林7月4日电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今天在这里接见了前来访问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冯文彬和朱德的女儿朱敏同志。
昂纳克首先对冯文彬向他赠送他们俩人早年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时会见的相册表示感谢。昂纳克说:“看了相片,我很高兴,使我又回忆起青年时期的情景。”接着,他请冯文彬转达对邓小平同志的问候,并说他对中国的访问是成功的。昂纳克还关切地询问了一到柏林就患病的朱敏身体状况,并祝她早日恢复健康。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向我大使颁授共和国功勋勋章
新华社华沙7月4日电 今天,波兰外交部长奥热霍夫斯基向结束任期的中国驻波兰大使王荩卿颁授了波兰人民共和国功勋勋章,以表彰他在促进波中友好合作关系方面的功绩。在此之前,波兰总理梅斯内尔及其他领导人分别会见了王荩卿大使。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蒙签订科技合作计划
新华社乌兰巴托7月4日电 中国和蒙古1987—1988年度科技合作计划今日在这里签字,这是中蒙20多年来首次在科技领域签订合作计划。双方共达成9个相互考察项目。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东加勒比六国将合为一个国家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七个成员国中的六国三日晚在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斯发表声明,重申组成一个统一国家的决心,认为这种合并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这项声明是在加勒比共同体第八次首脑会议结束时签署的。在文件上签字的有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基茨—尼维斯联邦、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和蒙特塞拉特六个岛国的领导人,另一个成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没有在声明上签字。
声明说,六个岛国合并后将产生一名统一的国家和政府首脑,但每个岛仍拥有自己的管理机构,负责处理当地事务。
穆巴拉克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埃及执政的民族民主党议员四日晚一致提名穆巴拉克作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将于十月初举行的总统选举。
这一提名实际上意味着,现任总统穆巴拉克将成为下届总统的唯一候选人。按照埃及宪法规定,任何总统候选人的提名,需得到埃及议会中至少三分之一议员的同意。民族民主党目前在议会全部四百五十八个席位中,占有三百零八席。
伊朗解除对法驻伊使馆的封锁
法国外交部四日发表声明说,伊朗于四日解除了对法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已进行了五天的封锁。
五天前,为了调查伊朗使馆中一名涉嫌从事恐怖主义活动人员的情况,法国警察包围了伊朗驻法大使馆,对进出使馆的人员进行盘查。伊朗方面就此向法国提出了抗议,并封锁了法国驻伊朗的大使馆。
法国外交部四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尽管伊朗已解除了对法国驻伊使馆的封锁,法国警方仍将继续对伊朗驻巴黎的大使馆进行监视。
新德里部分城区延长宵禁时间
由于七月四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教派冲突加剧,又有至少两人受伤,政府宣布延长在新德里的中部和北部城区的宵禁时间,即由原来的晚十时至晨五时,改为晚七时至晨五时。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拿马反美示威与巴美关系
王志光
最近,巴拿马同美国的关系又趋于紧张。6月30日,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爆发了1.5万人的示威游行,强烈抗议美国干涉巴拿马内政。游行队伍聚集到美国驻巴使馆前,高呼“美国佬滚出运河区”等口号,投掷石块和玻璃瓶,并要求政府驱逐美国大使。这次反美大示威是由巴拿马执政的民主革命党组织的,有8名内阁部长参加。
第二天,美国政府决定关闭在巴拿马城的领事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认为,巴拿马政府参与30日反美示威将严重地影响美巴关系。美国驻巴拿马运河区的南方司令部已命令1万名美国官兵处于戒备状态。
长期以来,美国和巴拿马之间一直存在着干涉和反干涉的斗争。巴拿马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美国把巴拿马视为“有至关重要利益”的国家,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美国从其战略利益考虑,不满巴拿马现政府的一些做法。巴拿马的一些政界人士指出,美国希图在巴拿马建立一个更依附于美国的文人政府,在经济上把巴拿马完全纳入受它控制的经济秩序范围之内。为此,美国曾多次采取干涉巴拿马内政的行动,均遭到巴拿马政府和人民的抵制和反对。
巴拿马运河问题是美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美国侵犯巴拿马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把运河区变成一个“国中之国”,一直遭到巴拿马人民的强烈反对。经过长时期的谈判和斗争,美国和巴拿马于1977年9月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新条约取消了美国永久占领运河区的特权,规定从2000年起巴拿马完全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美军也将撤出运河区。巴拿马政府一直把收回运河主权作为维护民族独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据巴拿马舆论揭露,美国政界一些人经常对巴拿马内政指手划脚,制造事端,以阻挠把运河按期归还巴拿马。
这次巴美关系的紧张化,是由于巴拿马政局最近发生动乱后美国一再干预造成的。6月初,巴拿马前国防军参谋长迪亚斯·埃雷拉多次向公众透露牵涉巴军政当局的内幕,引起强烈反应。反对党要求查清事实,追查当局的责任,并于6月9日组织了3000人的示威,要求政府辞职。巴拿马政府于6月11日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美国对巴拿马出现的动荡局势,一开始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迪亚斯发表谈话前一天,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13名议员联合发表一份告巴拿马人民的公开信,强调美国对巴拿马国内一些敏感问题的关切。6月9日,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发表公报,表示“美国政府支持巴拿马人民努力采取对各方合理的方法澄清事实”。
26日,美国参议院进一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巴拿马军人真正将权力交给文人,要求巴政府撤换国防军司令诺列加。
巴拿马政府对美国的干涉行径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巴拿马外交部和国防军参谋部分别为此发表声明。巴外交部长致美国国务卿的照会指出,美参议院通过的议案干涉巴拿马内部事务,对巴主权和国家独立构成威胁。巴国防军参谋部的声明认为,美国参议院最近“已经成为反对巴拿马政治阴谋的中心”。巴拿马议会专门通过决议,揭露“反政府集团”企图借助外力支持,推翻现政府,并宣布美驻巴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执政的民主革命党发表的声明认为,目前的事态是国内外敌人反对巴拿马阴谋的进一步发展。巴拿马总统已召回巴驻美大使。
巴拿马局势的变化和美国的干涉态度,已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大多数拉美国家支持巴拿马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立场,主张由巴拿马人民自主地解决其内部问题。尼加拉瓜政府6月29日发表声明,支持巴拿马政府反对美国干涉其内政。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7月1日也通过决议,要求外国不要干涉巴拿马的内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