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坚决制止文物走私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卷起了一股文物走私的恶浪。据初步分析,文物走私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走私规模越来越大,文物质量越来越高。从全国来看,1986年破获的文物走私案比1985年增加115.5%,其中查没100件文物以上的案件有13宗。1986年仅在九龙海关查获的走私文物案40多宗中,即缴获文物13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多件,二级文物600多件。
走私文物的品类也随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在不断地向“高、精、尖”发展,由唐三彩、宋影青发展到铅釉陶、彩陶、彩绘陶;云南腊玛古猿的牙齿化石也被盗运去港;一组成套的战国编钟走私香港后已被外商买走;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个别人俑头部也被盗走。目前,走私目标又转向地下古墓葬。
二、走私文物的来源和途径越来越多。1984年前,走私的文物主要是来自河南等省,现在,已发现江西、浙江、甘肃、青海的若干文物进入走私渠道。不仅如此,文物走私犯的魔爪还伸向了藏有珍贵文物的国家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走私出境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伪装伪报,有的直接闯关,也有的偷渡或从人烟稀少的地区越境。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国家批准的文物经营部门,为了牟利,也无视国法,玩忽职守,骗取或挪用火漆标记,向外宾销售文物。
三、文物走私日趋国际性和集团性。为了躲避我公安机关的打击,文物走私犯已经开始直接和境外不法商人或文物的最终占有者相互勾结,形成一些秘密的联络站和文物运送线。从近几年所破获的大案要案来看,几乎100%都是由境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的团伙性做案。他们有一定的组织和秘密的联络方法,行动诡谲,快进快出,真正的后台老板则在境外指挥,对进入内地的文物走私分子进行遥控;也有的直接混入境内,以开饭店或美容厅为名,建立秘密据点,向走私分子“订购”,在境外交货。近来文物走私活动更趋于集团性,多以团伙的形式出现。河南禹县破获的一起文物走私案涉及6个省17个市县的75人。
文物是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产的,一旦破坏或流失,便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今天,如果对文物走私听之任之,或者不能尽快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制止文物破坏和文物走私活动,势必使中国文物珍品继续遭受浩劫,当代国人将无以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坚决制止文物走私,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摘自《瞭望》第二十四期 张健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是清代研究《说文》贡献最大的四大家之一。段玉裁对《说文》内部组织深入解析,大胆校正《说文》的衍讹,广泛引证古代典籍用字的异同,精确阐明《说文》各字本义的构成及其引申义,是一部文字、音韵、训诂的集大成之作,对我国语言文字学是一个重大贡献。他治文字学的独到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
一、深钻材料、重视实践、厚积薄发。段玉裁注《说文》广泛引证,博览群书。他注《说文》共引书二百多种,为证明一个字的义训,有时引证十多种材料,如对“窕”字的注文用了531字的篇幅,其中引证材料有15种之多,可谓广证博引。《金坛县志·儒林传·苏州府志》记载:段玉裁26岁时偶得顾氏《音学五书》,“读之,惊其考据之博衍,始有意于音韵之学。”到42岁开始著述时,已可以“采得百花”,而且“触处逢源”“处处如有神助”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段注》是他60岁时在写作了18年的540卷《说文解字读》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足见其用功之多,采集之广了。
二、善于分析、敢于独断、勇于存疑。《说文》由于历代传抄,已失去了它的原貌。段玉裁以“定其是非”为己任,对这部书进行了大规模的校订。他改篆九十字,增篆二十四字,删篆二十一字,至于说解语的改动就更多了。他在《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一文中说:“校书之难、非照本字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他在“定其是非”中坚持“不主于墨守,而主于兼综,不主于兼综,而主于独断。其于经字当定者,必相其文意之离合,审其音韵之远近,以定众说之是非,而以己说为之补正”(《经义杂记序》)。由于他有敢于突破前人窠臼的勇气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段注》的校勘注释大多很精当。在遇到力所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或文献无征之处,他又很谨慎,常注明“未闻”,“未详”。如在“笑”的注文中说:
“或问从犬可得其说乎?曰:‘从竹之义且不敢妄言,况从犬乎?’闻疑,载疑可也。”这种治学中“不妄”的慎重态度,也是这位“大家”所具有的可贵之处。
(摘自6月20日《新疆日报》 胡景聪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曹操《短歌行·对酒》新解
曹操的《短歌行·对酒》是建安元年在许都接待宾客时,主人与宾客在宴会上的酬唱之辞,并非曹操一人所写。此诗八句一组,第一个八句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宾客的唱辞,唱出了宾客的忧思之情。第二个八句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曹操的答辞。在“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曹操把自己思贤如渴的心情唱了出来。第三个八句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到“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又是宾客的唱辞。“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是宾客自言来到许都,承蒙曹操错爱。第四个八句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是曹操的答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宾客们到处避难,哪里找到过可以依靠的人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周公,实际是自比。你们都到我这里来吧,我从不厌人才之多,只有我才是你们可信赖的依靠者。“天下归心”,寄托了曹操的胸怀。如此一解释,此诗便豁然贯通。
(摘自《文史哲》第一期 万绳楠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闲暇生活方式
全体成员作为劳动者共同享有不断增长的闲暇时间,并以全面发展个性的方式在闲暇时间生活。这种社会主义的闲暇生活方式必然要经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应该注意: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开发和不断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为劳动者全面发展个性提供基本条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能否享有、享有多少闲暇时间,最终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自由时间不多,因而自身能享有的闲暇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的自由时间总量得以增多。如果注意开发时间,即使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也有可能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
首先要讲究劳动效率,充分利用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在我国,由于人口超常地多,又要保证充分就业,加上管理问题,所以劳动效率不高,生活节奏慢,时间观念不强,八小时的劳动时间,真正用于创造价值的时间没有甚至大大少于八小时。那么,如果加快生活节奏,增强时间观念,就可适当缩短劳动时间。
当然,劳动时间“作为自由时间的基础”,不可能随意和大幅度缩短,增加闲暇时间的一个最重要途径是缩短生活必需时间。我国劳动者的生活必需时间过长,而且必需时间的活动十分繁重和紧张,形成“战斗的早晨、突击的中午、疲劳的晚上”,和将用于休息的星期日当作忙于家务的星期日的使用状况。必需时间里大量紧张,繁重而又无甚价值的活动,既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又大大缩短了闲暇时间,不利于劳动者休息娱乐、全面发展个性。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变人们日常消费方式,以缩短生活必需时间。
不断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充分认识闲暇时间的积极意义。长期流行的“左”的思想更是把传统观念推向极端,对闲暇时间这种财富完全持否定态度。要增加闲暇时间,必须破除传统观念,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区分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及这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充分认识闲暇时间的功能作用。
闲暇时间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闲暇时间使劳动者在劳动时间里支付的体力和智力得到补偿,能够调剂人的生活。其二,闲暇时间使劳动者增加劳动能力。人们在闲暇时间通过学习知识、体育锻炼等活动,可以锻炼意志,强健体魄,激发责任感,开发创造力。其三,闲暇时间为劳动者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人们通过闲暇时间合理安排和消费生活资料,进行社交、娱乐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以丰富和充实生活,全面自由地发展个性,充分展示人的潜能和价值,使生活方式具有更高质量。
(摘自《中华师范大学学报》第三期 徐勇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句新释
对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千百年来,多有曲解。从明朝王嗣奭,到清朝朱鹤龄、钱谦益及稍后的仇兆鳌、浦起龙,以至今天的文论家,大多落入前人解释的窠臼。
最早解释这首诗的宋朝人是认为杜甫轻贬“四杰”的。但后来鉴于“四杰”如雷贯耳般的名声,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杜甫决不会否定鼎鼎大名的四杰,将杜公斥责“四杰”“轻薄为文”意会为:指责当时人“轻薄为文”。而“尔曹”则由专指四杰转而扣到了时人的头上。这样,“尔曹身与名俱灭”便由骂“四杰”成了骂“后生”。
前人曲解《戏为六绝句》,关键是误解了“四杰”在杜甫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没有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四杰”联系起来考察问题。
杜甫对四杰是没有好感的,更不会去推崇他们。基于此,对杜甫这首诗,应该作出这样的解释:“王、杨、卢、骆,你们追求时髦,创作当时的文体,轻薄做成的诗文,今天被人讥笑不止;你们身与名快随时间消失了,但丝毫无损于万古长流的江河。”
(摘自《江海学刊》第三期 马焕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重新认识酸雨
酸雨被人们视为环境里的“空中死神”。最近,苏联一批地球物理学家认为,适量的酸雨对农作物是有利的。
苏联的农民在长期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经验:小麦播种长出幼苗之后的一段短时期之内,如果出现大雷雨的话,当年的小麦必将丰收。
苏联科学家们由此得到启发。他们经研究发现,在雷雨出现时,强烈的闪电使空气中充满氮离子,氮离子溶解于雨水中,便形成稀硝酸(即酸雨)。
含氮的硝酸被泥土吸收后,便析出和各类矿物质化合的氮化物。其功能和人造氮肥相似,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为了证实这一点,科学家们选取了几株番茄,分作两组进行实验。其中一组,只以清水浇灌;而另一组,则以含有微量硝酸的水培植。只用清水的那一组,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全部枯萎,但使用稀硝酸溶液的一组,却枝繁叶茂。
科学家们据此认为,硝酸溶液可使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析出多种植物所需的养分,使植物蓬勃生长。而目前常被“指控”为“祸害”的酸雨,其中就含有硝酸。(摘自6月25日《中国环境报》
 梁旦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奇异的合金
超导合金 近年来,超导合金材料已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的新阶段。
把超导性合金材料作为受控核聚变反应堆的磁封闭材料,是它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将超导材料引入计算机,这又是它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状记忆合金 自从1963年美国海军研究所报道了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之后,合金的形状记忆功能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所谓形状记忆功能,就是合金能“记住”它在某一特定温度的形状,以后不管经过什么样的形变,只要出现那一特定的温度,它便能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
超塑性合金 一般金属材料,当被拉伸变到一定值时就会断裂。拉伸变形至数倍、数十倍仍不断裂的,就叫做超塑性合金。
最近,日本的三宝钢工业与大阪市立大学共同开发成功一种能够伸展56倍超塑性合金,它能够象麦芽糖那样容易地拉长。
能溶于水的合金 通常的金属是不溶于水的,但是,在合金中加入一定的催化剂,就能促使某些金属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使合金溶于水。
美国最近出售一种新型的铝合金材料,它在强度、加工性能、导电率等方面都与普通金属完全一样,但在冷水中却很容易溶解(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全部溶解)。
光记录合金 把磁性合金粉末涂布于聚合物基质薄膜带上,可制成录音磁带和录像磁带。同样道理,利用光记录合金涂布于透明基质如玻璃上,可制成光记录盘,用于书写和记录各种信息数据及激光唱片等。
据报道,去年日本日立制作所研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光记录合金。它能用来制造可反复重写的光盘的记录材料,也可制作温度传感器和各种显示板。
塑料合金 塑料与钢铁一样,可制成多种多样的“合金”。
塑料合金可显著地改善塑料的性能、成本以及应用市场。有的塑料合金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还胜过钢铁合金。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一种塑料合金,其强度比钢大五倍,具有刀枪不入的本领。利用这种高强度塑料合金制造的防弹衣、防弹伞等,已在欧美广为流行。
(摘自《科学博览》第六期 宋波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哀牢山区的草害
我们考察到哀牢山北段三尖山(海拔2800米)地区,发现阳坡几乎全长的是紫茎则兰,分布高度竟达2300米左右。一般阴坡还保留着部分常绿阔叶林。坡度稍平缓一点的地面已垦为农田,稀稀拉拉的地长着一些玉米。从山顶向远处看,山坡就象患过疥疮的瘌痢头一样,青一块黄一块的。
紫茎则兰属菊科草本植物,俗称“解放草”、“败马草”。约在50年代初由缅甸、越南传入云南省,至今已在10个地、州,86个县(市)蔓延,它侵占农田、坡地和草场,并向北继续推进。这种植物还有一种异臭味,牲畜吃了会中毒。它的适生性很强,砍了地上部分,还会用地下部分繁殖。放火烧荒也不行。它的种子很小,上边还有类似于蒲公英的翼,它既可用种子传播,又可用根芽繁殖。目前大约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向北扩展。
据说,60年代还没有发现紫茎则兰,可是现在,凡是烧过荒或树砍光的地方,紫茎则兰就发展蔓延。究其原因,是因为森林被乱砍滥伐以及烧荒,破坏了自然植被,为紫茎则兰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
在云南山区,除了普遍植树造林外,在某些坡度较大,生产条件较差的山区,应逐步退耕还林,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摘自《地理知识》第六期 唐顺芳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