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彭总爱兵
贺茂芝
几位两鬓染霜的将军对我谈起抗美援朝战争,无一不流露出对彭德怀元帅的殷殷怀念、深深敬仰。他们回忆起彭总常说的话:“作战主要靠兵,自古以来兵强第一,强将不过是利益跟士兵利益一致的指挥员。指挥员好比乐队的指挥,有好的乐队没有好的指挥固然不行,可是单有好的指挥没有好的乐队也不行。”
彭总特别爱兵。
铁原阻击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彭总率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风尘仆仆赶到了阵地。
战士们脸上、身上还存留着激战后的痕迹。硝烟、汗垢、血迹遮住了肤色,除了被弹片撕碎、被炮火烧破的军装,就是透出血渍的白色绷带。而这些战士仍然一个个腰杆笔挺,精神抖擞,以军人特有的庄严迎接着他们心中所敬慕的首长。
彭总环视着一张张坚毅而亲切的面孔,久久没有说话,只用那双炽热慈祥的目光传送着他对战士们的关切、疼爱以及他内心的感激。注视良久,沉默良久,他说:“谢谢大家,谢谢同志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志愿军争了光,感谢你们为我们的祖国争了光!”他逐个地和战士们握手,用这种形式表达他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一个腿部受伤的战士向彭总立正敬礼,挣开了腿部的绷带。他照这战士的肩头拍了一下,又瞪了他一眼。接着,扶战士坐下,他蹲在旁边,一声不响,一圈又一圈地重新为这战士缠好绷带。他没有说话,但,这位战士,全体将士,都感受到了一种摇撼心魄的声响。当年的那位战士(如今的高级指挥员)对笔者说:“当时彭总的一拍一瞪,使我想到了儿时母亲的手、母亲的目光……”
临离开阵地时,彭总叮嘱军长傅崇碧:“要让战士们好好休息,把伤员尽快送到医院。”并问傅崇碧有什么要求。
傅崇碧说:“部队减员很大……”
“我给你补!给你补些老兵、能打仗的兵。”他又问,
“还需要什么?”
傅崇碧说:“有兵就什么也不需要了。”
“不!”他说,“再给你些装备,给你些茅台,给你些香烟。祖国慰问团带来不少慰问品,你们优先,让我们的战士都喝喝茅台……”
彭总走了没多久,1500名老兵补来了,一车车慰问品也运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彭总。


第8版(副刊)
专栏:

军乐礼赞
石祥
当你在迎送外宾的庄严仪式上,听到演奏我国国歌和外国国歌的时候;当你在国庆大典的隆重检阅中,听到那雄壮、激昂的《阅兵曲》时,你可看到有一片犹如橄榄林似的方阵?可看到那一排排闪光的管号和硕大的鼓角?这是什么队伍?这支队伍动起来声势浩大,静下来默默无闻,他们集体的名字叫“军乐团”。
军乐团,既是我国的礼仪部队,又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管乐演奏团体。它是我国面向世界的一个有声有色的窗口,既是“军”,以严整的军容、雄伟的英姿展现当代中国军人的风貌;又演奏“乐”,以精湛的技艺、优美的乐曲传播友谊,增进团结,呼唤和平。它是友谊的花环,和平的桥梁。
军乐团是在毛泽东同志倡导下,于1952年建立的,曾受到党和国家、军队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鼓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每次迎送外宾时,总要抽出时间来关照一下军乐团,有时还亲自拟定节目,安排他们休息、就餐。有一次深夜,周总理让人打电话给军乐团,说第二天早晨西哈努克亲王抵京,欢迎曲要用亲王刚刚写成的一首新作,要军乐团连夜赶排出来。当次日清晨西哈努克亲王听到演奏的欢迎曲竟是他的新作时,既惊异又激动,双手合掌向军乐团致谢。这时周总理翕动着剑眉,面带微笑,双手轻轻地击着拍节,满意地、欣慰地向军乐团频频点头致意。
光荣啊!军乐团,你们迎送过金日成,迎送过铁托,迎送过尼克松、田中、撒切尔夫人等上百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你们严整的仪表和成功的演奏曾赢得他们的热情称赞,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乐团”。
一百多个国家的国歌和著名乐曲,军乐团都能演奏得准确、稔熟,各具特色。你想听气势磅礴的,他们可以演奏《A大调奏鸣曲》;你爱听舒缓优美的,他们可以演奏《蓝色多瑙河》;独奏、合奏,皆能使你心满意足。
这支精良的军乐队伍是怎样形成的?健美的军容来自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感,高超的艺术来自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只要一有任务,他们就立即出发。执行任务时往往要以标准的立正姿势肃立几十分钟甚至两三个小时。夏天在烈日下训练,浑身除帽顶外全部被汗水湿透,顺着号管滴出来的口水把脚前地面冲成一个坑。在华北演习执行任务时,因为是在野外演奏,烈日把头上的钢盔晒得象烙铁,烫得耳朵沿儿起血泡,他们仍坚持到底。有的腿上叮着三四只牛虻,他们纹丝不动。冬天训练,寒风刺骨,吹出的气很快结冰,小号按不下号键,长号拉不开号管,手指冻得不能打弯儿。乐器的重量也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气力,扛在肩上的大号——苏萨风,净重30多斤,一背就是大半天;两面大镲七八斤重,两手一抡就是一两个小时。苦啊!累啊!奉献岂只在边防、战场?可爱的军乐团员们,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以优异的成绩为祖国增辉,为军队争光。
他们除了完成礼仪任务外,还经常为军内外观众演出喜闻乐见的音乐节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的创作、演出空前活跃,自卫还击的最前沿曾留下他们战斗的身影,抗震救灾第一线曾响彻他们嘹亮的歌声,他们的足迹撒遍了工厂、农村、军营,计演出770场次,观众达200多万人次。
当我问起现任军乐团团长刘玉宝,面对改革的新形势有什么打算时,他满怀信心地说:“3年之内,争取把军乐团建设成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音乐团体,并为走向世界创造条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军乐团”。
敬礼!光荣的军乐团,祝你们再接再厉,精益求精,扬中华正气,奏民族新声,为祖国的振兴和增进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8版(副刊)
专栏:

你的名字
刘虔
你的名字,在南疆。
那里的黎明,从雨林里醒来得很早,很早。
晨雾是柔曼的轻纱,缓缓地跃起于崖壁嶙峋的山谷,阳光裹着升腾的溽气,漶漫了整个天空。黑夜过去了。战神依然在硝烟里痉挛。
因为边陲的神圣,每一寸空间都是珍宝,所有的时光都孕育英雄,即使片刻的呐喊都有可能成为震响于历史祭坛上的回声。
你的名字贮满了惊雷与火光,足以唤醒那些沉寂的人生和锈蚀的雄风……你的名字,在南疆。那里是一片燃烧的土地。
夕阳驮着白昼的风景,走出连绵的峰峦。群山格外肃静。壕堑旁是野花的低语。星星喧闹着,从醒着的枪膛奔向天庭。你的名字在流血,“砰”然溅落在没有月光的苍崖上,激起一片殷红的浪。草叶青青,覆盖着倒下的英魂。
但你依然屹立,依然屹立在习习南风的爱抚里。
你的名字,就是这燃烧的土地呀!
历史依傍着你,锻造出脊梁。
你那熊熊的烈焰犹如展开的花瓣,礼赞着尊严、荣誉、母亲的安详和少女的歌声。
沿着崎岖的道路,我走向你。
刚毅与崇高,都活在你的心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共和国的柱石 和平的卫士
(宣传画)彭少民


第8版(副刊)
专栏:

神州处处耀红星
(漫画)江帆 苗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