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大力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
  两年安置几十万转业干部占计划数99.7%
  去年冬季新兵80%由地方征集并送到部队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通讯员杨森、记者秦卫东)各地各界热情关心爱护人民子弟兵,大力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深深感到,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队搞改革和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为了保证中央关于军队减少员额100万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各地把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当作支持军队改革、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各省市都成立了有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领导小组,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通力合作,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两年来,各地共接收安置了几十万军队转业干部,占计划数的99.7%,并对转业干部普遍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接收了军队移交的3.5万名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了近百万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各级人民武装部已划归地方建制。各地对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中的房屋、土地、财产等,也积极协助部队妥善保护。有的省市专门为保护军队财产下发了文件,教育人民群众爱护军营的一草一木。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军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个县、市建立了两用人才服务机构,为军队民用技术训练提供了大批师资、教材器材和实习场所。
近年来,我国试行了由地方政府、兵役机关征兵,新兵自行到部队报到和由地方干部送兵的制度。这一改革,大大减轻了部队派人征兵接兵的负担,保证了部队干部集中精力抓部队建设,受到部队普遍欢迎。1986年冬季征集的新兵,有80%是由地方征集并送到部队的。在征兵工作中,各地领导干部积极向群众宣传兵役法,严格把好新兵质量关。人民群众自觉把最优秀的子弟送到部队。全国城乡普遍加强了拥军优属工作。80%以上的县市都建立了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拥军优属服务网络。


第1版(要闻)
专栏:

  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组织施工取得高效率
  扬子乙烯第一阶段工程建成
  第二阶段工程已经动工争取“七五”期末全面投产
本报南京7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行端、本报记者龚永泉报道:今天,是扬子石化公司5万名建设者激动的时刻:经过3年奋战,扬子30万吨乙烯第一阶段工程宣告建成并开始投料试车。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它的生产能力,同钢铁、石油等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去年以来,国内先后有大庆、齐鲁和扬子的3套30万吨乙烯工程相继建成,使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矗立在南京长江北岸的扬子乙烯工程,从1984年6月正式动工。工程共有10套大型装置,全部投产后,年加工石油300万吨,可得231万吨各类化工产品;原油的化工利用率达77%以上,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乙烯工程生产的63万吨聚脂纤维原料,主要对口供应近在咫尺的仪征化纤联合公司,每年用来生产50亿米纯涤纶布,全国人均5米,可取代1100万亩高产棉田生产的棉花。
扬子乙烯第一阶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贯串着改革、开放的精神。工程指挥部运用系统工程、网络计划、目标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技术组织施工,使整个工程高效率、快节奏地顺利推进,按常规要3年半至4年的工期缩短为3年时间。工程指挥部还对10多个单项工程进行招标,在内部实行投资概算切块包干,开始扭转重点工程“敞开口子花钱”的现象,为国家节约了投资。目前,除第一阶段的五套装置安装完工、验收全部合格外,第二阶段工程也从去年10月开始动工,争取在“七五”计划期末全面建成投产。
参加扬子乙烯工程建设的上百个设计施工单位,发扬团结、拚搏、突破的“扬子精神”,三年开挖土石方3000多万方,安装设备上万台,敷设各种管道总长1400多公里,相当于从上海一直铺到北京城。全国29个省、市、区的近千家企业及时为扬子工程送来了价值5亿多元的配套设备。中央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南京市的领导机关多次到工地现场办公,为重点建设排难解忧。“扬子江水深千尺,不及全国助我情”,扬子乙烯工程将作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丰碑,威武地屹立在滔滔扬子江畔。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最长的双线公路隧道
福建鼓山隧道竣工通车
本报福州7月26日电 记者张铭清报道:人民子弟兵在建军60周年之际奉献给人民的一份厚礼——鼓山隧道,今天上午竣工通车。南京军区某团奋战900多个昼夜,用血汗浇铸的这座我国目前最长的一级公路双线隧道,是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军队援建地方建设的又一座丰碑。
福州进一步对外开放之后,福建省决定在马尾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是,原有的公路经常发生长时间堵车和交通事故。为此,福建省决定按一级公路标准扩建福马路。其中由下院至上坂的5.6公里施工任务由解放军某部承担,鼓山隧道是这段公路的咽喉地段。
全团1000多名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克服了设备、技术力量不足及施工、生活中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花岗岩山体中打通了宽9米、高7米、总长3138米的双线公路隧道,边墙全部用花岗石料砌成,并建成立交桥两座、桥涵18座,铺设了23米宽的一级公路4.03公里,挖填土石方总量达64万立方米,主体工程提前20天竣工,超额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工程任务。特别是双线隧道的高速优质,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附图片)
  鼓山隧道内景。
  新华社记者 程曦摄


第1版(要闻)
专栏:凡人新事

  张增毅和《猫耳洞》报
在云南老山前线,有一张深受干部战士喜爱的油印小报《猫耳洞》。这张别具一格的8开小报,出自一位从未办过报的年轻姑娘之手。
她叫张增毅,是去年夏季到前线代职见习的北京军区卫生学校毕业学员,干部战士亲切地叫她“张总编”。
张增毅报到的那天,看到一位伤愈出院的小战士在整理行装时,小心翼翼地把一本已经翻得起了毛的《中国青年》杂志放入挎包。她不解地问:“一本旧杂志要它有什么用?”小战士说:“你知道吗,书是阵地上的宝贝!我下来时班长给我下了‘命令’:一定要带几本书回去。”
张增毅被深深感动了。她产生了一个想法:为猫耳洞的战士办一张小报。她的想法得到队长的支持。经过3天的准备,《猫耳洞》报创刊号带着油墨的香味,同猫耳洞里的干部、战士见面了。
战士们身在猫耳洞,心系天下事,她就专门开辟了“每周大事”专栏;战士们喜欢唱歌,她每期刊登一首战士们喜爱的歌曲;为了活跃猫耳洞里的生活,她精心设计了“天天快乐”专栏,专登漫画和幽默小品,逗得战士们捧腹大笑;而战士们那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战地诗抄”和“今日两地书”,则常常使读者潸然泪下……
张增毅和几位女战士合住在阵地上一间阴暗潮湿的木板房里,《猫耳洞》报“编辑部”就设在她的膝盖上。白天工作繁忙,办报只能在夜里。细嫩的皮肤被蚊虫叮咬,奇痒、红肿、溃烂,袜子粘连在腿上……
不久前,张增毅实习期满就要和她的读者分手了。她怀着依依惜别深情,在最后一期的《猫耳洞》报上写道:“战士的精神,士兵的热血,已汇入我的血脉,激荡我的胸怀……”
新华社记者 赵苏
新华社通讯员 王金朝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挥企业集团优势质量达到80年代水平
  环宇电视机国际市场扩大
本报讯 记者刘国胜、李和信报道:以广播电视产品为主的中国环宇电子联合公司,在强手如林的角逐场上大胆竞争,继去年环宇牌彩电率先进入英国市场之后,又进入了其他一些国家。
环宇公司是以石家庄电视机厂为龙头的电子联合企业集团,包括科研、生产、内销、外贸等118个企业,横跨15个省市。该公司成立3年来,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完全是靠企业横向联合,自我积累,群众集资,吸引外资和部分贷款,迅速发展起来的。近几年这个集团在经营战略上实现了两个
“三级跳”。在国内市场上环宇牌电视机的销售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再由农村平原发展到山区,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第二个三级跳,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基本战略目标,使环宇电视产品从国内发展到国外,再从国外销售产品发展到在国外办厂,生产出的环宇电视产品将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该公司1985年设计研制出的14英寸彩电质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部分指标还超过了国际标准,其可靠性、灵敏度及选择性能等,经过国内外质量检测系统测试,完全合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80年代初期水平。
最近中国记者协会、中国环宇电子联合公司在北京联合举行环宇工作汇报会,环宇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郎宝祥在介绍了该公司生产和经营的情况以后说,最近美国纽约一家报纸报道,说环宇彩电质量不合格,对环宇彩电进入国际市场表示怀疑等等。这是完全失实的报道,它的所谓“根据”,是国内个别报纸早已过时并已作了更正的报道,因而是根本不能成立的。郎宝祥说,歪曲事实的报道并不能损害“环宇”的声誉,环宇电视机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必要的应酬形式可多种多样
  广州市决定改革宴会
  要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作出表率
本报广州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州市委、市政府针对近年来内外交往日益频繁,一些单位在接待工作中进行的宴请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连日来举行了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宴会改革的决定,并要求党政机关带头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应作出表率。
据了解,在内外交往中进行必要的应酬是应该的,其形式不一定都是宴会,也可以酒会或茶点招待。但有一些单位,动不动就是宴会,而且次数过多、范围过大、陪人过多、标准过高、菜肴过量、时间过长,不仅浪费时间,挥霍钱财,也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据此,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革宴会:更新宴会观念,明确宴会是一种礼仪形式,其活动应当讲效率,讲科学,讲友谊;应酬形式灵活多样,包括饮早茶等等;宴会菜式不宜过多、过量。只敬酒,不劝酒。
决定强调要压缩宴请空气。要严格控制宴请次数,不搞层层宴请、重复宴请;控制宴会人数;缩短宴会时间。每次宴会的用餐时间,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进农村技术进步 增强农业生产后劲
国家确定今后三年农技开发重点项目
本报成都7月26日电 记者陈满正报道:今天结束的国家经委召开的农业技术开发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七五”后3年农业技术开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这期间,国家将大力开拓农业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农业后劲,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做贡献。
我国农业技术开发的方向,将遵循下列原则进行。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化,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多学科、系列化技术的配套开发为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形成大规模的开发能力;针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特点,既要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又要发挥传统技术优势,进行多层次的开发。
当前农业技术开发的重点是: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的优良品种和相应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畜禽鱼类优良品种、养殖及增殖保护技术;适用的农田机械、养殖机械及农业工程技术;农副产品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及设备;农林牧副渔业名特优新产品、创汇节汇产品开发;林木速生丰产、木材加工及防治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技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技术开发的领域越来越宽,多学科的综合开发;单项技术组装配套后的再次技术开发也越来越多。因此,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加强宏观管理,是重要的关键。
加强项目的层次管理。根据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优先选择那些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实用范围广的单项技术项目,以及多种技术组装配套的第二次开发项目,对引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和发展,在计划、组织上,形成多学科多部门的纵横联合技术攻关,配套成龙;对难度大的跨区域的项目,可列入国家计划,由国家组织实施;省级重点项目由省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完成。
进一步完善技术开发合同制。可以考虑采取合同一次签定,经费分年核定的办法。改革经费使用办法,对国拨的农业技术开发经费,改变过去的无偿使用为今后的有偿使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军工企业实行军民结合新途径
航天部千余合同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地方
稳定锻炼了科研队伍受援单位提高了效益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陈智强、通讯员孙民强)航天工业部派出的千余名“合同工程师、技术人员”,奔赴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支援乡镇企业和“星火计划”,受到各地欢迎。目前,全国共有21个省、市正式要求航天工业部派人支援。
有关部门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终于找到了军工企业实行军民结合的新途径。
“合同工程师、技术人员”与原工作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变,只是以长期出差方式被派到受援单位工作。其工作方向、时限明确,在合同商定期限内,或为受援单位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或与受援单位联合经营企业。这些人员以派出单位为后盾、以完成经济合同为目的。他们可根据实际需要,动用航天测试实验设备,请求派出单位增派人员或调换人员,以保证合同的完成。
从实践结果看,采用“合同工程师、技术人员”方式,不仅可在军品任务少的情况下,为科技人员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起到稳定科研队伍、锻炼科技人员的作用,而且可以支援地方企业,推动军工部门由科研生产型向科研生产经营型的转变。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到达支援岗位的1049名“合同工程师、技术人员”已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作用,为乡镇和地方企业创造了效益。上海广播器材厂派出6名技术人员帮助马鞍山市无线电厂进行生产线调整改造,培训技术工人,使这个厂从微利企业变为目前马鞍山市地方企业的“首富”。


第1版(要闻)
专栏:

  商品经济是农村发展的有力杠杆
  本报评论员
先后兴起的两步大改革,使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在1979年到1984年的第一步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制普遍实行,农民开始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使商品经济具备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以1985年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改革为标志,农村迈入第二步大改革,开始了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中心的新阶段。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个历史性结论,已成为亿万农民的伟大实践。应当说,今天全党对于商品经济的认识,比过去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排斥商品经济的“左”的认识在党内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影响根深蒂固,至今仍是发展商品经济主要的思想障碍(例如,把商品经济说成“干资本主义”,说成“资产阶级自由化总根源”)。这也是不能忽视的。
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建立在发达的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一个基本国情是,农村自然经济比重大,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商品经济对农村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长期把农村商品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来批,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多种经营……凡同商品经济沾边,几乎都成为遏制对象,因而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近几年商品经济的兴起,促使亿万农民积极生产,参与流通,更多地进入第二、三产业,进入城市;促使各种生产要素活跃、流动,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开始充分发展,农村由此充满活力,商品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从1978年到1986年,农副产品商品率由45.2%增至58%,农村工农业产品商品率由53.7%增至68.1%;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由557.9亿元增至1990亿元;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列宁不止一次指出,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的创造。过去,一个“大锅饭”,一个“统购统销”,使农民积极性几十年受束缚。发展商品经济,让亿万农民以自主经营者身份出现,则造成了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新局面。在价值法则这个大学校里,每个农民都面临着选择,也面临着机会;感到了压力,也获得了动力。每一项经营、每一个产品、每一种技术,都要在市场检验下决定高下取舍。市场以它的反馈,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推动农民改善生产经营,学习文化技术。商品经济加快了农村的社会生活节奏,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它已经使农村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并必将给农村带来更大的进步。
商品经济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呢?不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掌握基本生产资料和其他经济命脉,掌握强有力的调节手段,具备避免在商品经济中两极分化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交换,使劳动的等价交换有充分的保证,而这种劳动的等价交换,又有利于多劳多得原则的实现。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收入的差别主要反映了劳动的好坏。当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育还很不充分,市场竞争的法则还不健全,人们的竞争条件事实上还不尽平等。但这并不是事情的主要方面,不是什么“两极分化”;而且能够靠深入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和市场建设,理顺多方面经济关系来解决。
有些同志从道理上是赞成发展商品经济的。但当放开后,他们看到市场价格不时上升,供求大幅波动,一会儿猪多了,一会儿蛋少了,甚至“粮食大战”、“羊毛大战”等流通冲突迭起时,却又加以否定,认为商品经济造成了混乱,还是象过去那样“统”的好。这是一种类似于叶公好龙的错误。其实,既有商品经济,有市场,就有价格升降、供求波动。没有波动,便不成其为市场。我们并不希望大起大落式的波动,并将努力抑止、调节、控制这种波动。但我们决不害怕波动,不能期望消灭波动,更不能以波动为由否定商品经济。事实上,一个国家几千万种产品,目前无论如何也无法只通过计划来掌握这么多产品的供求关系。退回到高度集中的旧体制上不会有出路,这是历史的结论。
农村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封闭型的自然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轨道的根本转变。目前,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正在诞生,旧体制还在起作用,新旧体制剧烈摩擦,造成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矛盾现象,农村第二步改革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将是长期的。农村率先改革,率先引入市场机制,率先遇到一系列新矛盾,这是正常的。矛盾的暴露,恰好向人们打开了观察的窗口,因而可以变成好事。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虽然遇到困难,但新的生长点正在到处出现,新体制正在显示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们对它充满信心。
让我们都来做农村商品经济的促进派!


第1版(要闻)
专栏:

  暑假期间,西安市青少年宫、团市委主办“星火”夏令营,组织青少年赴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图为营员们在烈士陵园宣誓。
孟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