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游击队重创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
巴基斯坦总理说阿富汗问题是南亚最紧迫问题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14日电 阿富汗抵抗人士14日说,游击队6月份下半个月在各省对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发动袭击,共毙伤对方1200人,击落苏军战斗机7架、直升机11架,击毁坦克、军车和吉普车153辆,还俘获政府军士兵300名。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12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报道,阿富汗抵抗力量最近在阿富汗的帕克蒂亚省和拉格曼省击落一架苏联运输机和一架侦察机。侦察机是被地对空导弹击落的。
报道还说,阿富汗抵抗力量6月27日在法拉省的战斗中击毁一辆苏联坦克和两辆装甲车。
新华社东京7月14日电 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今天说,阿富汗问题是南亚地区最为紧迫的问题,巴基斯坦将为早日和平地解决这个问题加倍努力。
他是在东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居内久于7月12日到达这里,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他说,阿富汗问题正在影响巴基斯坦的发展。巴基斯坦将继续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富汗问题作出努力,以确保阿富汗人民拥有自己的权利,并使寄居在巴基斯坦的300万阿富汗难民能重返自己的家园。
他还说,阿富汗人民将在苏军真正撤出阿富汗之后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政府,这个愿望应该得到尊重。
在回答有关巴基斯坦核发展问题时,居内久说,巴基斯坦政府无意以生产核武器为目的发展核能源。巴基斯坦是个发展中国家,需要有核技术加速经济发展,这是巴基斯坦发展核能源的唯一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密特朗总统主张建立欧洲联合部队
德洛尔认为西欧在常规方面拥有新的防务手段
新华社巴黎7月14日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14日在接受法国电视一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应建立一支由法国、联邦德国和其它西欧国家参加的联合部队,实现欧洲的共同防务;他同时指出,建立联合部队不能损害法国已确定的外交和战略抉择,法国军队也不会接受北约的统一指挥。
密特朗说,西欧国家自己确保他们的安全,“当然还要在同美国结盟的范围内进行”。建立欧洲的共同防务,首先应该从法国和联邦德国开始做起。
新华社巴黎7月12日电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12日说,除了法国的核威慑力量外,西欧国家必须“拥有在常规方面”属于“共同指挥”的“防务手段”。
德洛尔是在法国电视3台举办的讨论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他还说,西欧必须在“美苏”关于欧洲裁军达成“第一个协定”之前迅速采取行动,“因为,在美苏达成协定之后,采取行动将是非常困难的”。
他指出,这种在常规方面的防务新手段必须扩大到战术核武器方面。
但是,德洛尔承认这将引出法国核力量和西欧常规力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德洛尔强调,必须寻找一个能够保护欧洲防务的政治机构。他认为,这个机构可以包括所有愿意加入的共同体国家,负责西欧的防务甚至对外政策。
德洛尔还指出,他并不支持法国把它的核保护扩大到联邦德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喀布尔政权宣布延长“停火”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15日电 据今天收到的来自喀布尔的消息说,喀布尔政权领导人纳吉布拉宣布,今年1月15日开始的关于“单方面停火”6个月的决定再延长半年。
纳吉布拉是在昨晚发表的长达70分钟的广播讲话中宣布上述决定的。他宣称,喀布尔政府军将从7月15日至明年1月15日继续实行“单方面停火”,为谋求和平创造机会。
来自阿富汗的报道表明,在过去半年中,苏联—喀布尔军队违背自己宣布的“停火”诺言,一直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此间观察家认为,喀布尔政权此举目的在于欺骗世界舆论,在“停火”的幌子下加强对阿富汗游击队的军事镇压。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以间谍罪传讯法国领事
法国发表声明驳斥伊朗指控
新华社德黑兰7月14日电 据德黑兰电台广播,法国驻德黑兰领事保尔·图里14日被召到伊朗革命检察院,以间谍罪受到了审问。
伊朗方面还指控图里帮助反政府的伊朗人外逃、走私文物和外汇。这一行动是伊朗的一名外交官11日在日内瓦机场据说遭到法国警察殴打之后采取的。
新华社巴黎7月14日电 法国外交部14日晚发表一份声明指出,伊朗最近对法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秘保尔·图里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其目的显然是“人为地制造法国外交人员的案件”。
据德黑兰电台报道,保尔·图里被伊朗司法部门指控为间谍,他还被指控支持在逃的伊朗反革命分子,并参与一贩卖毒品、古物和外汇集团。在伊朗做出上述指控之前,法国总统密特朗曾在一项声明中指出,没有外交官身份的伊朗使馆译员古尔吉涉嫌参与去年9月在巴黎的恐怖事件,他应遵守法国法律,接受传讯。这件事导致法伊之间爆发了“使馆战”。


第6版(国际)
专栏:

古城今昔
——联邦德国累根斯堡印象
本报记者 方祥生
“累根斯堡环境优美,这个地区必将招来一个城市……”这是大文豪歌德一七八六年赴意大利途中路经累根斯堡时写下的赞美之词。
五月的累根斯堡,正是芳草沁香,万木争翠的季节。街头花坛和窗台上,各种小花姹紫嫣红、竞相斗妍。看得出,这里的人民是热爱生活的。旧城区,更是游人如织,修缮一新的中世纪建筑鳞次栉比。一千二百五十年左右开始建造的一百零五米高的“哥特式”双塔大教堂直插苍穹;建于十三世纪的东城门,昂首挺立在多瑙河畔。公元一百七十九年古罗马第三军团驻守此地时建的“罗马式”古城堡雄姿尚存。据介绍,累根斯堡是联邦德国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在只有一点七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受到保护的各种古建筑就有一千三百多座。
累根斯堡位于西德巴伐利亚州的东部,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从这里驱车东行,要不了一小时便可到达东西方对峙的边界。多瑙河在这里分三股穿城而过。在飞机、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发展起来之前,这里曾是进入维也纳、布达佩斯等欧洲腹地的必由之路。鉴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早在中世纪,累根斯堡就是欧洲主要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从一六零三年到一八零六年,德国帝国议会就常设在这里,昔日帝国议会的会议厅迄今犹存。
然而,与其辉煌的历史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它今天面对的严峻现实。战后,由于种种原因,累根斯堡的经济发展缓慢,工业起步也较迟。迄今,工业产值只占全市产值的三分之一略多一些。在全市七点八万就业人口中,在旅游等第三产业就业的倒有五万多。因此,当地经济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造成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失业率高。去年失业率在百分之十四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四五个百分点。高失业造就了一批“特殊居民”,即那些酗酒、赌博、无正当职业和刑满释放的“闲人”。据该市城建局的负责人介绍,在急待修缮的旧房子里,这类特殊居民占了近五分之一。他们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扭转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累根斯堡市近年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工业投资。市政府专设了经济促进局,负责听取和处理经济界的各种要求,在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同时它也与银行、商会保持联系,交流信息,对新建企业提供各种帮助等等。据介绍,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巴伐利亚一家汽车厂设在该市的分厂已在五月底正式投产。而一些为它服务的配件工厂也正在拔地而起,一片新的工业区正在形成……
短暂的访问结束了。但累根斯堡副市长的一句话还在我的耳际回响:累根斯堡是个小城,为了发展,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需要和平、需要友谊、需要合作”。(附图片)
图为联邦德国累根斯堡城区一角。


第6版(国际)
专栏:

诺思为“伊朗门”作证结束关键问题毫无进展
波因德克斯特相继登场如何表现引人注目
本报华盛顿7月14日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伊朗门”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诺思中校的作证延长了两天,已于今天结束。
自从国会联合调查委员会7周前开始听证以来,诺思是最引人注目的证人。最近6天,美国各大电视网对诺思的作证作了实况报道,吸引了5000万以上的电视观众。诺思的作证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诺思的证词受到关注,并非因为他透露了什么爆炸性的情节,而是因为他是“伊朗门”事件所有重大活动的具体策划和执行者。其次,身着军服的诺思在听证会上慷慨陈词,申述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行动辩白,时而表白对国家的忠诚,时而把自己描述为一名无辜的替罪羊,以争取美国公众的同情。舆论界注意到,凡是遇到关键性的问题,他的基本对策或是“奉命行动”,或是“记不清了”。许多人认为,他既非英雄,也非恶棍,他不过是一场政治游戏中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所有关注“伊朗门”事件听证会的人,包括调查委员会的成员在内,最关心的莫过于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项转移究竟是谁授权的?进而言之,总统是否知情?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诺思证词并无突破。诺思表明,他并未同总统谈论过这件事,也未看到过有总统签署的文件,未听到过别人说起过总统知情。同时诺思确认,他的一切行动都得到上级的批准。上级包括已故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麦克法兰等人。那么向诺思授权的这些上级是否进一步向上请示呢?这个问题引人注意。
关于款项转移,凯西始终了如指掌,波因德克斯特知之很深,麦克法兰和舒尔茨也早有所知。这种说法同上述官员过去的证词矛盾。现在,凯西已死无对证,麦克法兰在前年年底就已离职。舒尔茨卷入不多,全国的目光将集中到波因德克斯特的身上。波因德克斯特将于15日在国会作证。然而据报道,他在最近秘密作证时并无惊人的透露。看来波因德克斯特的作证也不见得能把这个问题弄得更清楚一些。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奥委会建议五项比赛在朝鲜北方举行
新华社洛桑7月15日电 (记者向奎观)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今天在洛桑总部宣布,国际奥委会建议以下几项比赛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男女射箭、男女乒乓、女子排球、一个小组的足球比赛、男子个人公路自行车赛。
萨马兰奇是在朝鲜北南双方就1988年共同举办奥运会问题的第四轮会谈后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读这个国际奥委会公报的。
萨马兰奇要求朝鲜北南双方尽快就这个建议作出答复,因为1987年9月17日是国际奥委会向各国奥委会发出邀请参加第24届奥运会的日子。
公报说,关于组织这些比赛的其它问题将专门组织会议讨论。
公报说,从7月14日到15日的朝鲜北南双方的第四次会谈是在诚挚和建设性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会谈中,双方阐明了自己观点,强调愿意保证1988年第24届奥运会的成功而努力。
在公报中,国际奥委会强调1981年9月31日所作出的关于在汉城举行奥运会的许诺。
当记者问他对这次第四轮会谈看法时,他说会谈“取得了一定进展”,双方进行了“建设性的对话”,但必须等到9月17日双方回答以后才能知道最后结果。当记者问他对1988年举行奥运会前景看法时,他说仍然是乐观的。
当有的记者问他第四轮会谈是否讨论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问题时,他说基本上没有讨论。这些问题只有当双方接受了国际奥委会的建议后才能讨论,当有记者问他是否第24届奥运会有可能不在汉城而在其它城市举行时,他回答说,“不可能”,“在汉城举行是早就定了的”。(附图片)
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就朝鲜北南双方1988年共同举办奥运会问题举行第四轮会谈。图为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中)同与会代表在一起。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葛罗米柯主席会见我大使
新华社莫斯科7月14日电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今天上午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即将离任的中国驻苏联大使李则望,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交谈。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今天也会见了李则望,并设宴为他饯行。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塔雷津于7月11日会见了李则望。


第6版(国际)
专栏:

三百多名比利时青年乘专列来华访问
本报布鲁塞尔7月14日电 7月14日12时半,330名比利时青年在一片欢送声中,满怀喜悦地登上布鲁塞尔—北京专列,自布鲁塞尔的沙尔贝克火车站启程,开始了横跨欧亚、为期3周的长途旅行。
由比利时青年国际关系委员会倡议举办的这一活动,旨在增进比中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参加旅行大军的青年是从3000多名候选人中挑选出来的,年龄大多在16至25岁之间,最大的也只有30岁。他们将在莫斯科逗留3天,于7月26日抵达北京。总计行程11651公里。他们将与中国青年一起举办中国经济、比中合作、介绍比中历史与文化等讨论会,参观企业,游览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观看文艺体育表演等。(王淑娟)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巴解主席阿拉法特最近表示赞成联合国临时托管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巴拿马大学的数百名学生14日在校园附近举行示威,要求立即释放上周被逮捕的学生。
△南斯拉夫在过去一年半中偿还外债本金15亿美元、利息30亿美元。
△美国政府官员14日对众院军委会主席阿斯平说,美在海湾护航计划将逐步实行:7月22日先为一艘科威特油轮护航,8月再为3艘科油轮护航。
△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14日将陆、海、空三军和保安军的21名校级军官提升为将军。(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苏互相指责 中导谈判停滞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4日电 美国今天指责苏联迄今没有对美国关于在全球范围内消除中导的建议作出反应,也没如先前表示的那样提出一项削减战略武器协议草案。
国务院发言人雷德曼说,影响美苏达成欧洲中导协议的这两个主要障碍依然存在。
全球范围内消除美苏中短程导弹的建议是美国总统里根今年6月份正式接受苏联的
“双零点方案”时提出来的。
美国认为苏联在欧洲、在亚洲都拥有中短程导弹的绝对优势。苏联很容易将部署在亚洲的导弹转移到欧洲。
美国还指责苏联违反诺言,至今没有就削减战略武器的问题提出一个草案。雷德曼说,苏联4月份曾答应对美国早些时候提出的战略武器谈判的文本作出反应,但“至今没有看到苏联的草案”。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14日电 (记者唐秀山)苏联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就日内瓦欧洲中导谈判停滞不前而指责美国。
苏联外交部新闻局副局长皮亚迪舍夫今天在一项声明中指出,华盛顿的官方人士说,美苏日内瓦谈判速度减慢是因为苏联代表团有意阻碍讨论,甚至有时从原有立场后退。他认为,华盛顿的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
皮亚迪舍夫列举了目前达成协议道路上的四大障碍,它们是:一、美国坚持在第一阶段苏联方面应先削减多于美国的中程导弹;二、美国坚持有权把潘兴—Ⅱ式导弹改装成潘兴—IB式导弹和把陆上巡航导弹移至海上;三、美国方面不同意讨论对部署有美国中程导弹的第三国军事基地实行监督;四、美国方面不愿解决消除给西德潘兴—IA式导弹的72枚美国核弹头问题。
目前苏美双方在上述问题上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看来,很难一下子达成妥协。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摩洛民阵希望同政府恢复谈判
新华社马尼拉7月14日电 菲律宾政府首席代表佩莱斯·埃曼努尔今天在这里说,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明确表示希望在7月27日新国会召开以前与政府恢复关于菲律宾南部穆斯林自治问题的谈判。
佩莱斯对记者说,正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为夫人举行葬礼的摩洛民阵主席米苏阿里与前往参加葬礼的政府谈判代表冈萨雷斯举行了会谈。他说,米苏阿里在会谈中保证摩洛民阵不会同政府军开战。
与此同时,棉兰老联合指挥部军事总指挥塞萨尔说,即使双方谈判失败,他也不希望双方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图拒绝成立“全国法令委员会”
新华社哈博罗内7月14日电 据南非《索韦托人》日报今天报道,南非黑人大主教图图指出,比勒陀利亚当局发起的“全国法令委员会是个荒谬的借口”,因而已被黑人领导人当作“玩具电话机”加以拒绝。
这家报纸援引图图本周末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次采访中的话说,这个委员会比40年前被人民所拒绝的“土著人代表理事会”好不了多少,不是当局的什么重大让步。
他说,南非局势无助于选举,因为能对改变目前局势起重要作用的一些政治组织被禁止了。他呼吁当局解除紧急状态,取消对政治组织的禁令,并释放政治犯。
在宣布延长紧急状态后,南非总统博塔最近提出要成立“全国法令委员会”,并声称这是向与黑人“分享权力”迈出了一步。内阁部长将“以个人身份”在委员会中与黑人中的“温和派”进行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印度教派冲突为何接连不断
王志光
最近,印度一再发生教派冲突和暴力事件,治安情况进一步恶化。先是锡克教极端分子7月6日和8日在旁遮普邦等地袭击公共汽车,枪杀印度教徒70多人。接着,在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哈里亚纳邦等地发生印度教徒报复锡克教徒的骚乱,也造成多人伤亡。据印度报纸报道,连续骚乱已使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等地的生活陷于瘫痪,商店、企业和学校关闭,路上车辆绝迹。
印度总理拉·甘地7月8日主持召开了有政府和反对派领导人参加的政治会议。会议呼吁全国“停止暴力行动和维护社会的安宁”。印度全国的安全执法部队7月8日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西方舆论认为,教派暴力冲突“正震撼着印度”,已成为执政当局的“头号危机”。
今年以来,教派冲突的暴力行动愈演愈烈,迄今已有300多人死于锡克教极端分子的暴力行动。而全国成千上万的锡克人从外地迁往旁遮普邦,大批印度教徒家庭则纷纷逃离旁遮普邦。在此情况下,印度政府于今年5月11日宣布,解散旁遮普议会,由总统直接治理。
主要由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造成的印度教派冲突由来已久,一直是影响印度政局稳定的重要问题。据印度政府统计,从1982年8月至1984年6月初,共发生暴力事件1200次,死伤1.5万多人。接着,在闻名于世的金庙事件中,又死亡平民800至1000人。1984年拉·甘地出任总理后,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同锡克人的阿卡利党温和派领导人达成11点协议,但因激进派的抵制和反对,协议未能实现,局势仍然稳定不下来,暗杀和冲突事件有增无减。1986年内有近1000人在冲突和暗杀中丧生。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是锡克教徒集中居住的地方,全印1400万锡克教徒中,有2/3居住在这里,被称为锡克人的家园。历史上,锡克教是由其创始人那纳克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近的许多锡克教徒是由印度教徒转过来的,教徒之间至今尚有亲属关系,绝大部分人主张教派团结,和睦相处。锡克教徒同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固然有宗教信仰不同等背景,如,锡克教徒强调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舆论认为,两个教派目前的紧张关系是由于双方都有人企图利用宗教情绪来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造成的。
教派冲突不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经济方面的矛盾日益发展。旁遮普邦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很快,每年提供粮食约占印度全部粮食的一半,被称为印度的粮仓。但是,锡克教徒认为,他们受到种种歧视。锡克教徒占旁遮普邦人口的62%,但占人口不到20%的印度教徒却拥有80%的工商业和60%的城市就业人数。许多锡克人,特别是青年就业相当困难,而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锡克人生活更加艰难。据调查,旁遮普农村仍有3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连年的印度教派冲突,使许多无辜的居民和政府官员遭到杀害,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使印度局势持续动荡,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印度政府正在采取除出动军队之外的种种措施,以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但是,由于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看来局势一时尚难于稳定下来。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诺罗敦·拉那列王子抵达平壤
民主柬埔寨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总司令诺罗敦·拉那列王子,十五日乘飞机抵达平壤。
拉那列王子是从曼谷经北京到达平壤的。据悉,他在平壤将逗留到二十日。在此期间,拉那列王子将拜见他的父亲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在平壤国际机场,拉那列王子受到了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金光镇大将的迎接。
民主柬埔寨驻朝鲜大使宋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参赞张元卫也到机场迎接。
苏联八人领事小组访问以色列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皮亚迪舍夫十四日证实,以苏联外交部领事局副局长叶·安季波夫为首的八名领事人员已抵达以色列,并将逗留三个月。
皮亚迪舍夫在记者吹风会上声称,这个小组只解决有关苏联在以色列的公民和不动产问题,没有其它任务。
另据报道:苏联领事代表团团长耶夫杰涅夫·安季波夫十四日在同以色列军队电台记者谈话时,呼吁以色列参加拟议中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
孟总统呼吁动员舆论反对暴力
针对最近反对党连续组织全国性反政府的罢工活动,孟加拉国总统、执政的民族党主席艾尔沙德呼吁,动员舆论反对暴力政策和无政府状态。
艾尔沙德十四日对议会中的民族党议员说,应当动员舆论来反对由某些政党为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而采用的暴力和无政府手段。
孟加拉国各反对党已连续三天举行反政府的罢工。
卡拉奇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
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十四日夜间连续发生两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据当地警方说,至少有六十三人死亡,三百人受伤。
报道说,这两起汽车爆炸事件发生在卡拉奇中央商业区,前后相隔不到半小时,受伤和受惊吓的人们,尤其是妇女和儿童惊恐万状,高呼救命。
南非六万冶金工人举行大罢工
南非六万冶金工人不顾当局阻挠,十四日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报道说罢工使全国五百多家工厂受到了影响。
南非全国冶金工人联盟的负责人说数万名工人加入了这次静坐罢工。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