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专刊)
专栏:

在创造新历史的道路上胜利前进!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乌兰夫
正当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胜利前进的时候,迎来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谨向内蒙古各族人民致以良好的节日祝愿,对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热烈祝贺。
40年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盘剥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在我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于1947年5月1日建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从此,内蒙古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内蒙古各族人民作了社会的主人,开始了新的生活。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给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贺电中说:“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全国其它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与新中国而奋斗。”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人民在创造新历史、建设新内蒙古的斗争中,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直接关系着统一的祖国和中华各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中国整个革命的一部分,在革命斗争中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这一基本政策,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地区,她首先用事实宣告了我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这一基本政策的胜利。40年来,她在贯彻实施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胜利凯歌,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为全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榜样。
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于中国革命的高潮之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权建立时,正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将要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时刻。当时,内蒙古地区还没有完全解放。自治政府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一指挥和东北、华北解放区的有力支援下,解放整个内蒙古。现在规模的内蒙古自治区,是随着全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形成的。实现现在这样的内蒙古地区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结束了内蒙古民族长期分割的历史,为内蒙古地区和区内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治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全地区的解放,标志着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作了社会的主人,实现了民族平等。但是,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落后和解决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问题,却不是一下子能办到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内蒙古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首先是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特权和封建制度,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调动了区内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随着我国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同贫穷、落后开战,向着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奋进。社会的现实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贫穷和落后是联在一起的,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提高社会生产力。4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这方面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表现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蒙古民族不愧为英雄的民族,内蒙古人民不愧为勤劳、勇敢、智慧、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民。
经过40年的奋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内蒙古自治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一个经济初步繁荣昌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乡村和牧区呈现一片生机的新内蒙古,已经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部边疆。从全区经济发展的整体看,内蒙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煤炭、木材和畜牧业基地之一;在自治区内部,已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乡镇、农村和牧区紧密联系的社会化整体经济;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包括原材料、能源、冶金、机械、化工、毛棉纺织、农牧产品和食品加工,以及铁路、公路交通网和邮电通信网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交通体系;农业和牧业的基本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调整,农村改革已见成效,牧业正在改革中,农牧民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已涌现出一批生产能手和各种专业户,整个农牧业生产正在向专业化、科学化和商品化转化;科研和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全区现有各种科研人员14万多人,高等院校19所,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了一定基础,小学普及率已达90%以上,民族教育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初步建起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图书、档案、文化馆网,卫生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根本好转。现在,内蒙古各级党和政府,正带领全区2000万各族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贯彻落实自治区在经济发展中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内蒙古而奋进!
内蒙古自治区过去的40年,经历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在又进入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在各个革命和建设时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作为基本经验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四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和建设,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是党把蒙古民族和内蒙古地区的各族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是党领导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内蒙古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已为历史证明了的千真万确的真理。早在大革命时期,李大钊同志就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中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又派王若飞等同志来内蒙古地区工作,即使在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下,党也一直在领导着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力量就更强大了。正因为内蒙古地区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她坚决地执行了党的正确路线和战略、策略,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才不断发展,直至赢得胜利。在二三十年代,曾有一些追求蒙古民族解放的先行者,建立过一个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后改名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虽有不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牺牲,但并没有成功,最后失败了。40年代中期,即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酝酿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时候,又有一些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人试图重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承担内蒙古革命的领导重任。对这一攸关内蒙古命运的大事,在“四三会议”上曾展开过激烈辩论。由于我党同志耐心、艰苦的工作,通过追溯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失败的历史教训和分析革命现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志,特别是青年,提高了觉悟,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的革命和以后的建设才能成功,从而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重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想法,自行解散了已有的组织。一部分觉悟高的同志,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这次辩论,在内蒙古各阶层和各族人民心中,更加明确而坚定地树立起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观念。自此,党在内蒙古地区的领导加强了,全地区的统一自治运动,内蒙古各地轰轰烈烈展开的革命群众斗争,都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内蒙古地区的军队实行解放军的制度,统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党的领导的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地区革命的发展,这是内蒙古解放区迅速扩大,内蒙古能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建立人民政权,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保证。内蒙古革命的迅猛发展,“四三会议”、“五一大会”的成功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成立,都是党的领导的胜利。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后所取得的每项成就和每一胜利,也无一不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毫无疑问,在内蒙古自治区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胜利。
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时候,我就想以此为指导,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记得我曾提出研究内蒙古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之“矢”射内蒙古实际之“的”,要创造性地工作,要踏出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路子。这是我在内蒙古多年工作的真实体会,从多次成功和挫折中深切认识了的一条真理。抗战胜利后,我们以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形式发动群众,开展工作,得到了蒙古族各阶层的拥护;在牧区的民主改革中,我们先废除封建特权,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铲除封建制度,使民主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内蒙古西部蒙汉杂居地区土改时,考虑到蒙古族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多,汉族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少,蒙汉分别分配土地不能满足汉族农民要求的实际情况,决定蒙汉族农民统一分配土地,蒙古族农民按平均数多分一份,结果是既解决了蒙汉族农民的土地问题,又加强了民族团结。这些作法所以成功,工作所以比较顺利,都是因为符合客观实际。再就牧业的问题来说,民主革命时期,在牧区的局部地区,曾发生过照搬农村土改的作法,斗了牧主,分了牲畜,结果使畜牧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幸好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没有酿成全区性问题。接受这一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在牧区制定了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使牧区经济得到保护,并得以很快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认识到了牧区的牲畜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畜牧业经济脆弱,容易遭受破坏的特点,报请党中央批准,对牧区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赎买政策,以公私合营牧场的形式改造了牧主经济。因为政策对头,在牧区所有制大变革中,仍然基本保持了畜牧业生产的稳定正常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对于牧区的政策,坚持了适当放宽、长期稳定不变的方针,在发展牧区经济中,又提出了“千条万条发展牲畜第一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牧区特点,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措施,使畜牧业生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保持了逐年稳定增长。40年的实践一再证明,凡是符合实际的作法,无论是农村、牧区,还是城市,都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过去内蒙古工作取得成绩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在夺取新胜利的斗争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搞活中,情况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认识内蒙古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是加强民族团结。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全国是这样,在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这样。团结,包括全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自治区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民族内部的团结。这一团结加强了,祖国统一巩固了,有坚强的统一的伟大祖国作后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内部拧成一股绳,才能推动各项事业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已为实践证明的真理。早在60年代,我就多次强调过这个问题,还提出要根据内蒙古的特点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普遍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逐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很遗憾,这一工作被“十年浩劫”冲断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肆意践踏民族关系,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把一个好端端的内蒙古搞得乌烟瘴气,使自治区的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损失。这从反面又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何等重要!团结,是我们党、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所在,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中华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共同发展中,虽也有过不和与战争,但都终归于好,共同谱写了我们光辉灿烂的文明史。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各部族团结的结果。我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继承发扬了团结这一优良的民族传统,我国革命的胜利,更是一曲革命大团结的凯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地区革命的胜利、自治区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各民族紧密团结中取得的。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成功地改革了宗教,改造了王公、贵族、牧主和一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也是团结政策的胜利。团结是胜利之本,这是我们的自身经验,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和革命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蒙古,历史的经验和现实斗争都要求我们加强革命大团结,特别是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狭隘的民族主义、山头主义,是封建落后意识的反映。这种有害团结的糟粕,与精神文明不相容,有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吝惜地摈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落实民族政策,恢复和发展了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蒙古民族内部的团结也得到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和民族内部的团结,是我们在长期共同奋斗中用血和汗凝成的,必须珍视。团结最重要的是党的团结和干部团结,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核心的团结。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已离退休的老同志,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团结问题上的作用,主动自觉地搞好团结,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内蒙古的共同理想为基础,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并使这一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
四是培养干部。培养干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在各个革命时期,党中央都直接给内蒙古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这是内蒙古的革命斗争在困难时期能够坚持,在发展时期能迅速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所以发展那样快,除全国形势影响和群众有革命要求外,党中央从延安和东北、华北解放区派来了大批干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为了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内蒙古的党组织也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注意了本民族和当地干部的培养。民族干部和当地干部同群众有天然联系,他们的影响和作用,其他干部是很难代替的。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时期和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的初期,就先后在张家口、赤峰、乌兰浩特、齐齐哈尔等地办了各类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分别输送到了前线和各盟、旗及各战线。全国解放后,又有计划地动员、吸收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各方面的干部来内蒙古,他们同当地干部结合在一起,忠心耿耿,勤勤恳恳,长期在内蒙古地区工作,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培养更多的干部,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又办了各级党校和各类干部学校,办了综合性的内蒙古大学和多所不同专业的学院。通过这些党校、干校、高等院校和数量更多的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干部,其中包括不少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分布到了全区各地和各条战线,他们绝大部分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40年来,各项事业在不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干部一茬一茬能接上,同我们注意经常培养干部直接有关。在干部问题上要有战略眼光,现在和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干部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领导骨干充实干部队伍。只有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干部,才能保证新的历史时期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正是为了未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赵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集中力量办两件大事:一是在经济领域,坚持正确的建设方针,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深入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在政治思想领域,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民族问题,他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臻完善。”要集中力量办的两件大事,同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一致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同全国一样,要集中力量把两件大事办好。作为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办这两件大事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要从实际出发,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自己情况的作法。按照内蒙古的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法》是按照全国的情况制定的,内蒙古是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必须以《自治法》为依据,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自治条例》和各项单行条例,这是一件需要抓紧办理的大事。制定《自治条例》是基本的法制建设,它标志着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治理水平。制定出这些基本法规,自治权利有了法律保护,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才能以法律形式有效地推动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其二是要考虑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汉族占大多数,大部分地区多民族杂居,历史上各盟旗长期处于分割状态的这一特点,在加强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区内各民族间的团结和蒙古民族内部的团结。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的学习、教育作为经常工作,使全区各族人民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从而自觉地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其三是要看到内蒙古的经济和科技文教事业已有了相当发展,但仍落后于先进地区这一事实。正视这种现实是要努力赶上去,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社会生产力,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科学研究,扩大知识分子队伍,特别是要加速发展基础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和整个地区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差距,有效地改变落后。其四是要想到内蒙古地区辽阔,资源丰富,有13亿亩草场,8000万亩耕地这一优势,充分认识它在经济发展中蕴藏的巨大潜力。运用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和40年来的经验,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认真贯彻开放、搞活的方针,把蕴藏的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牧业是内蒙古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这个特点,发挥这一优势。要注意农牧林结合,工农牧业协调发展,工业和农业要支援牧业,各行各业都要互相支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方针和政策,推动自治区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起飞。总之,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坚决贯彻改革、开放、搞活这一进行四化建设的总方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加卓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内蒙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事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相信内蒙古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必将以更加豪迈的步伐胜利前进!(附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不断巩固和完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畜牧业生产连年发展。图为辉苏木、木?鲁吐巴?查的牧民在放牧。
纪亚夫 摄


第5版(专刊)
专栏:

第四十个春天
乌吉斯古冷
那一天
延安飞来一片红云
给世界的红五月天空
添了一缕鲜艳,
那一天
萨日娜花开了
今年是第四十回。
痛苦积久之后的喜泪
从马头琴里奏出
挂在花瓣,
内蒙古原来是一个美女,
兴安岭是她的秀发,
呼伦湖是她的明眸。
内蒙古是富饶的地方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畜群似滚动的麦浪;
河套平川科尔沁平川
麦浪似滚动的畜群。
原来白云鄂博是一座火山,
思索了亿万斯年,
才找到了喷发口,
脚下红河滚滚;
原来准噶尔地藏亿万乌金
考虑了多少世纪
才捧献出来
黑亮黑亮
如果不脱掉左和右的羁绊
骏马也会驻足不前
改革是一双翅膀
内蒙古腾飞了!
我们爱萨日娜花
而深情的歌是唱给太阳的,
萨日娜花妍丽极了
全凭知时节的北京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