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文化夜市”之忧
裴艺元
近年来,在许多中小城镇陆续出现了一些文化夜市,大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也有些夜市,诸如电影夜市、录像夜市等,这类夜市并非是晚上几个小时,而是通宵达旦。比如有个县的小剧院,一个夜市放四部电影,头尾两部武打片,中间夹两部故事片,其间还供应点心、夜宵、饮料、糖果等。看影视夜市的,大多是些青年,尤为多的是正在热恋中的男女,也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学生和出差人员。
开办电影、录像夜市,集中好多部片子一起放。表面上看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有的地方还直接冠之为“精神会餐”。但我看弊多利少。首先,“暴食暴饮”,容易犯病。一个晚上看几部片,精力、视力、听力哪能吃得消?尽管青年人精力充沛,一夜不休息,第二天无论如何总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其次,容易生是非。光顾文化夜市、整夜不归的青年男女,大多其家长是不太赞成的,有的是背着家人买票进场的,因而便出现有的家长四出寻找、抱怨、打骂现象;三是物多则贱,影响影视放映质量,有损影视应有的美学功能和社会功能。
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热衷于搞这类通宵达旦的夜市,说穿了是影剧场所和电视厅室的承包人、经营者们只顾抓经济效益,是想变换花样多吸引观众。有的承包负责人和经营者把上座的好片、好录像带安排在夜市里,再搭上几部不太上座的片子,叫你要看就得掏大钱。这种只顾抓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值得引起重视。


第8版(副刊)
专栏:展览掇英

工艺美术:神奇而又亲近
李 彤
人手能够灵巧到什么程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举例形容:“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站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那流光溢彩的正厅里,你会感到至少在灵巧这一点上,我国的工艺美术家们与那三位大师比肩而立,是毫无愧色的。
玉器,恐怕是最古老(可上溯到6000年前)又最贵重(早有“价值连城”之说)的工艺品了。扬州玉器厂顾永俊、黄永顺等设计制作的碧玉山《聚珍图》会引得你啧啧称奇。那原料色泽碧绿深沉,质地圆润缜密,是来自新疆玛纳斯山的一块可遇而不可求的巨大子玉。设计者超越时空,聚四川乐山、大足、洛阳龙门和大同云岗四处大佛于一体,辅以千峰竞秀的壮丽河山,并点缀上漫游其间的古装人物。借他山之石佛以“攻玉”,故赵朴初题字“妙聚他山”。而聚于这座一吨多重的玉山上的又岂止四座大佛?它把玉料的天然美和人工的艺术美结合起来,把圆雕、高浮雕、镂空雕以及内雕和外雕的技法结合起来,也许这才是“妙聚”的含义吧?扬州主人自豪地提起了故宫珍宝馆中的玉山《大禹治水图》,那是200年前扬州工匠的作品。可喜的是这座《聚珍图》已与北京玉器厂的珊瑚雕《梅兰菊竹》等一起,被国家评为珍品收藏,将永传子孙。
你也能饱览一批陶瓷的名窑精品。淡雅端庄的汝瓷、龙泉青瓷,古朴清丽的景德镇青花瓷,石湾美陶和宜兴紫砂陶自不必说,一件据称前无古人的瓷雕宫灯最为引人注目。它高1.25米,以5只凤凰作为灯檐,垂饰7000多环瓷键,60根瓷链灯珠挂满四周。主体分内外两层,透过外层镂空的窗口,可见内层薄胎瓷上悠然转动的百鸟朝凤图。从注浆成型、手工镂空到高温烧制,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邓文科、黄建明、张金秀为它耗费心血一年又8个月。
你可知象牙雕刻的各地特色?北京以圆雕、浮雕的人物花卉见长,上海以细花镂刻景物取胜,广州的多层牙球、通雕画舫素负盛名,还有福建的圆雕人物和南京的仿古牙雕……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双凤朝阳》,以并列的双凤为船身,船上参差错落地叠起十余层楼台,旌旗灯火之间,散布着350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北京象牙雕刻厂的《长恨歌》,则把白居易诗意化为形象,在一支整象牙上描画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会令你发出奇巧之叹的远不止此。北京雕漆厂的雕漆镂空花篮盘、扬州漆器厂的点螺《锦绣万年春》台屏、四川渠县中学教师邓秀虎书写的10万字唐诗折扇……还有石雕、木雕、花丝镶嵌、景泰蓝、玻璃料器、文房四宝等等,非这篇短文所能尽数。还是周谷城副委员长的题词概括得好:“神奇制作,高度文明,有美皆备,无物不精。”
如果只是名贵奇巧,那它离普通人毕竟远了一点。你若走进其它几个展厅,便立刻会理解工艺品的实用价值,体会到一种与生活融合的亲近感。西一厅里邻次布置的几个生活间,会使你恨不能身居其间。重庆“听竹斋”琴棋书画室、广东南海“藤苑”、苏州古典式红木家具套间、山东蜡杆家具起居室、湖南益阳竹艺起居室、浙江东阳木雕酒家……各是一个配套完整的生活空间,各具地方、传统特色又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各自蕴含着一派恬淡自然的文化气息,可用可赏,可居可玩。童小鹏同志在“听竹斋”下了几着棋后说:建宾馆何必什么都进口呢?如果轻工和旅游部门合作,就用这样的风格来装饰宾馆,并与风味食品配套,一定会大受欢迎。两天后他的预想就得到了证明:许多外国朋友当场掏钱订购,一些中国观众也来打听价格。
在抽纱、刺绣、工艺服装、金银首饰、地毯、竹藤草柳编织等展台前,徘徊着兴趣十足的家庭主妇和姑娘们。而在展出旅游纪念品、民族民间工艺品、玩具、礼品等的二楼展厅,成人们凝神驻足,孩子们隔窗窥探。你还能说工艺美术品是远离普通人生活以外的么?
算起来,这是第三次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上一次是在1978年春。1982年以来国家征集的工艺美术珍品(以后将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荣获1981年以来历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和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全国30多位工艺美术家的代表作,以及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产品,都汇聚于此了。因此可以说,这次展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9年来工艺美术行业成果的一幅“聚珍图”。轻工业部的同志说,工艺美术既体现社会的物质文明,又体现社会的精神文明。1986年,工艺美术在轻工业总产值中仅占5%,但出口创汇却占轻工业出口总值的1/3以上。而在国内,它也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美化生活的需要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不是闲情逸致,也不是雕虫小技,意义大着呢!
当我在这篇文章的题目下署上名字的时候,竟隐隐感到不安。因为我看到在多数工艺美术精品、珍品上,都不见设计制作者的名字。你说,当他们手的灵巧足以与拉斐尔和帕格尼尼并列的时候,还不该让他们的名字流传四海、流传后世么?(附图片)
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作品集锦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民族凝聚力的颂歌
——评话剧《班禅东行》
马少波
六年前,以《懿贵妃》蜚声南北的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最近又以新作《班禅东行》(编剧孙德民,导演陈文庭)应文化部、国家民委之邀,进京汇报演出,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毅然从后藏扎什伦布启程,行程两万里,历时一年多,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来到热河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庆寿大典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举。但是把它写成文艺作品,却是个难度很大的题材,因为今天的作者、导演、演员熟悉历史生活固然不易,而熟悉历史上的藏族生活、佛教习俗就更难。剧作家、导演和承德话剧团的同志们知难而进,把这个彪炳千古而又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题材搬上舞台,且将再现于银幕,可以想见他们进行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剧本写得气势雄伟,鲜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兄弟民族的领袖人物,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而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和博大襟怀。班禅六世和乾隆皇帝的政治气度都写得比较准确。作者根据记载不多的历史资料,善于在大关节上努力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这个剧团拥有老、中、青整齐的演员阵容,编、导、演及其他艺术人员之间的默契较深,是一个亲密团结的合作集体。多年来他们自己创作、演出的不少剧目,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以发挥独有的优势和对待艺术创造严肃认真的态度,而跃入了全国话剧界先进剧团的行列。
郭少雄饰演的班禅六世、王淑英饰演的格桑姆、阎本安饰演的布尔珠、杨增光饰演的乾隆皇帝,都大体准确。舞台美术家以精美设计,把人们引进一个个令人信服的特定情境。
我们主张文艺要力求真实,并非“为真实而真实”,而是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刻地认识和反映生活的真实。不是纯客观地照搬生活,而是要求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辩证统一,努力表现生活的本质、人物的神情和时代的特征,追求更高的艺术真实。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的任务,并不是在于模仿自然界,而是在于表现自然界。你不是可怜的司书,而是诗人!”但是,任何虚构,尽管可以实无其人或实无其事,却必须实有其情,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彼时彼地的生活逻辑。《班禅东行》的基本情节是于史有据的,有些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也是实有其情的。只是个别情节过于追求戏剧性,不够恰当。如有人为了阻挠班禅六世东行而放火烧庙,似乎过于严重,不很合理。不如改为自然火灾或不慎起火的偶然事故,被布尔珠利用来破坏和睦,阻挠班禅东行。甚至真相大白后,他还进而以“不祥之兆”蛊惑人心,制造混乱,会更有说服力。事实上,班禅东行,阻力是存在的。主要是好心人担心班禅远途跋涉的劳累和安全,并因他未出过天花而关心他的健康;分裂主义分子则是不甘臣服,破坏祖国的统一。作者如能在这些方面深入挖掘,并加强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和远途跋涉中历尽艰险的描写,会更有助于表现班禅东行的困难和他的献身精神。再如乾隆皇帝在庆寿盛典上当众处分爱妃盗换佛珠罪的细节,显得很不得体。艺术创造中实无其事则可,实无其情则不可。虽然作者本意是为了赞扬乾隆皇帝的民族和睦思想和执法唯公的精神,但细节不真实,往往事与愿违。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书歌同源”我见
胡松华
我对书法绘画艺术的爱好,来自家传庭训。父亲是位酷嗜书画的中医师,在我读洋式学堂之前,他教我苦读了四年私塾,从“描红模子”开始,历经“写仿”、“临帖”,使我领悟了“沉气、凝神、入境”的书写之道,以及“刚正为本、挺秀为华、劲美为实”的书写之法。近年参加中国书法协会,又耳濡目染于书画界诸多前辈及同龄的临池佳作,更觉受益匪浅,不仅使书法有所长进,也大有益于歌唱艺术的提高。
我认为书法与歌唱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可说是“书歌同源”,而其源首先在“气”。歌唱艺术从技法上讲,是一种建筑在坚实呼吸基本功基石上的声乐艺术。歌唱家真正掌握了“丹田”之功,其发声、吐字、共鸣调节,乃至艺术表演才能技艺从心,随情放歌,演唱时豪放中见优美,宏亮中富深情,臻于声情并茂的境地。写字也是这样,必须气沉丹田,才能意至笔端,力透纸背,写出刚健之美。因此我体会歌书两者同根于气,歌唱一口气,字写一口气。平日,我常在长歌之后提笔书写,则越发神清气朗,此时歌喉暂息而运气未断。书写一阵之后再唱,则更感气足劲壮,歌喉爽利。
从艺术修养上讲,“歌乃有声之字,字者有形之歌”,二者也有着共通的审美规律。一幅书作的间架布局、气势神韵都需刻意营造。同样,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也要雕琢力度强弱、音色明晦、节奏顿挫、色彩对比、情绪张弛等诸多变化,这些都与写字有着共通的规律。
至于歌、书艺术都需广泛吸收多种营养,如唐代书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风姿而草书技艺大进,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自古以来,书、歌都严格讲究规范,无坚实严格的规范很难练成大家。然而诸多大家又都是先遵规范而后创新。因此,如何写出“笔情墨趣”,唱出“传神乐意”,还得如苏东坡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多年来,我在艺术实践中终于悟到了“法度”与“神韵”似之双翅,只有苦练基本功,并进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振双翼而腾飞高远,达到新的艺术境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