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纪念专刊)
专栏:

功震寰宇 光耀千秋
——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
郑洞国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距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悍然向北平西南部的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应战,由此揭开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50年过去了,我作为这场战争的亲身经历者和历史见证人,回首往事,感慨万端。
日本帝国主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武力强占我东北三省后,为迅速实现其所谓“大陆政策”,即谋进一步侵略华北,不断向南进逼。1933年元月初,日军攻占山海关,随后于3月占领热河全省,进至长城各口一线,与东北军、西北军及匆匆赶往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第17军等部激战,是为著名的长城抗战。我当时任第17军2师4旅旅长,率部在古北口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两月余。遗憾的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专力在南方各省发动“剿共”战争,缺乏对日作战的决心和准备,致使华北前线各军伤亡惨重,后援不继,于5月中下旬在强敌压迫下不得不向平津一线节节后撤。不久,南京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占有我国东北三省及热河,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这就大大便利了日本控制、吞并华北的企图。此后,日本继续在华北屡屡挑起事端,并于1935年6月再次强迫南京国民党政府签订《何梅协定》,据此,中国政府被迫取消在河北的党政机关,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冀察两省及平津两市仅由29军宋哲元部驻防),甚至向日方承诺撤换其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和禁止一切抗日活动等等。当时我所在的第2师驻扎在北平城内,撤军命令下达后,官兵抱头痛哭,忍痛撤出了北平。同年11月,日本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在冀东22县“非战区”成立了以汉奸殷汝耕为头目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接着又在内蒙策动蒙古贵族德王成立所谓“内蒙自治政府”。12月,国民党政府在北平成立了以宋哲元为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进一步满足了日本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和退让,更加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1936年8月,日本内阁五相会议(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通过所谓《国策基准》,企图压迫中国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并决定以军事手段占领中国华北,使其与东北、内蒙联成一片,作为日军在华的后方基地,进而侵占华中,达到吞并整个中国的战略目的。为此,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大肆增兵华北,加紧策划扩大侵华战争。日本关东军头目甚至狂妄叫嚣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中日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937年7月7日,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地震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中国都在危急之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政府也进一步坚定了实行全面抗战的决心。1937年1月17日,蒋介石先生发表庐山演说,表示抗日“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此后,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均迅速进行了战争动员和部署,并肩开赴抗日前线,相继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战场,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当时,我任国民党第52军第2师师长,正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抗战一爆发,我即奉命匆匆返回部队,随即率部开往华北前线。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只能在行军途中对官员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在全国抗日救亡热潮影响下,广大官兵的抗日斗志十分高涨,个个磨拳擦掌,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以后虽然由于国民党政府过去长期缺乏充足的抗战准备,加上指挥系统不统一,以及在军事上采取了“步步为营、节节抵抗”的消极防御战术,致使我52军等部队在平汉路北段的保定会战中失利,但广大官兵在作战中还是表现出了极其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记得我军主力撤出保定后,我率部殿后担任掩护任务。在与后方的通讯联络完全中断、后路亦为敌骑兵包抄的情况下,我们头顶敌机的狂轰滥炸,顽强抗击日军精锐的第1军两个师团兵力的多次猛攻,最后安全转移。激战中,一些负伤的官兵宁死不下火线,为避免被敌生俘,最后用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我以后亲身经历的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宜昌会战,以及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等诸役中,似这类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是数也数不清的。我国人民正是以这种不畏强暴,敢于同任何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才使8年的艰苦抗战能坚持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它在整个中国人民革命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人民为了抗击列强武装侵略,奋起进行了一次次的民族战争,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卖国,结果都失败了。在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一举洗雪了百余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蒙受的重重耻辱,并为后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赢得这场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中国就独立抗击了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法西斯军队之一的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民也始终将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日本法西斯军队牢牢地拖在中国战场上,使其不能自拔。这样就有力地支援了以苏联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使社会主义苏联不仅避免了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还得以从远东抽调大批兵力投入到欧洲战场上对德国法西斯军队作战;而且,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也长时间地拖延、遏制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南进”计划,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力地支援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亚洲战场上的作战。对此,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有公正、客观的评价,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在战略上配合、支援苏、美、英盟军的作战,而且还在缅印地区与美英盟军实行了战役上的协同作战。1942年春,中国派遣三个军兵力入缅援英作战。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中国先后以8个军共22个师的兵力,在中国的滇西和缅甸北部地区与美英盟军共同对日作战,前后歼灭日军16万人,为最后击败日本法西斯军队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中(如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则前后达14年),中国军民付出了极其沉重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伤亡数为380余万,人民伤亡达1800余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在一千亿美元以上。其战争时间之长,蒙受牺牲之巨大,是当时各反法西斯盟国所无法比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具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政治基础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及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意义,而且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击和消灭法西斯势力,争取世界和平,也是功震寰宇的。从这些意义上讲,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序幕的“卢沟桥事变”,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光耀千秋!
往事历历,半个世纪的时光逝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早已旧貌换新颜,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年壮烈殉国的无数抗日先烈们可以含笑九泉了。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8年抗战的老人,抚今追昔,深感今日国家之和平、安定局面得来之不易,并深刻体会到:旧中国百余年来屡受强敌欺凌,几至亡国灭种,关键在于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为了不使历史悲剧重演,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每一位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并为此而奋勇拚搏。在这里,我特别希望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青年一代,要格外珍惜先辈们经过无数曲折坎坷、流血牺牲才寻求到的革命真理和赢得的胜利果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如果说,当年的抗日先辈和其他革命先烈们,曾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流血,那么,今天的青年一代则要为建设、繁荣社会主义祖国而流汗,为中华民族新的腾飞而拚搏!
在此,我也联想到祖国的统一问题,因为祖国的统一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使命,回顾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坚持团结、合作,共同抗敌期间双方虽曾发生过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和摩擦,但两党的团结合作始终是大局,是主流,为最后击败日本侵略军,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今天,祖国的和平统一仍然需要国共两党间的再次团结合作。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曾经说过,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团结则安,分裂则危。这的确是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客观真理。我恳切希望蒋经国先生和台湾国民党诸公,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共两党当年团结抗战的历史功绩为借鉴,抱着对历史和子孙万代负责的态度,积极响应中共方面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热诚的爱国主张,为促进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进而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最后还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曾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是不应为人们所忘记的。我们注意到,自中日实现邦交以来,中日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在日本仍有极少数人企图煽动军国主义复活,或蓄意破坏中日两国友好关系,这是违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对此应当充分提高警惕。我们真诚希望中日两国永远不再战,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5版(纪念专刊)
专栏:

“七七”事变史要
张同新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自从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侵略中国的又一关键步骤。
古老的卢沟桥座落在丰台北面永定河上,平保公路由此通过。桥北数百米有一座铁路桥,连结平汉铁路。宛平城建筑在永定河东岸卢沟桥头。明朝末年为拱卫北京,乃于畿辅咽喉卢沟建此屯兵城,名曰“拱极”。北洋政府倒台后,宛平县署迁入城内,改名宛平城。29军为扼守这个军事要地,以37师110旅219团第三营驻守,这是一个加强营,有1400多官兵,营长金振中。团长吉星文事变前在南京受训未归,团部设在桥西的长辛店,由团副苏桂清主持。旅长何基沣,师长冯治安均为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
日军为了夺取宛平城已经作了长期准备。驻丰台日军不断在丰台至卢沟桥地区演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准备。至5、6月间,日军每隔三五天即演习一次,不分昼夜,荷枪实弹。日军第一联队所写《卢沟桥附近战斗详报》供认:“我们行动必须经常保持如疾风迅雷之神速”。“对于薄暮、黎明及夜间之训练务求精进,每一官兵都要作到熟记驻屯地附近地形,并熟练夜间行动;同时对于支那军首脑的住宅和兵营、城门等处,也都策定奇袭计划”,“对各目标一一勘查”。从6月起,驻丰台日军三个中队在宛平城北,平汉铁路北侧至永定河堤一带,日夜不停地演习攻城战术,时时枪炮齐鸣,践踏良田。还要求测量、圈占大井村民田,企图修建机场、兵营,切断宛平与北平的交通。
7月6日,驻丰台日军要求穿过宛平城去长辛店演习,遭中国守军拒绝。7月7日又荷枪实弹到卢沟桥地区演习,气氛紧张,异于往常。旅长何基沣急电师长冯治安从保定返平,商议了应变措施。
当晚10时许,日军演习完毕,在城北整队似乎要回营。此时城东方突然鸣枪数响,日军立刻对宛平城取包围攻击之势,日军无端向宛平守军提出,日军丢失一名士兵,听到城内枪响,疑在城内,要求入城搜查。营长金振中拒绝了日方无理要求,并指挥所部严密戒备,当即报告了上级。日军鸣枪示威,两军对峙。夜12时许,日本使馆武官松井两次打电话给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坚持要求日军入城搜查,秦德纯拒绝之。稍后,松井电话称,丢失士兵已经归队,但为查明原因,日军一定要入城,如不允许,将以武装保护进城。此时日军已向宛平城外大量增援,作好总攻准备,战火一触即发。为防止事态扩大,秦德纯与松井商定双方派代表连夜赴宛平城调查。
冀察当局派河北省第四区行政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为代表;日方以冀察绥署顾问樱井,辅佐官寺平,秘书斋藤为代表。8日4时许双方代表到宛平城县署大厅谈判。日方提出惩凶,向日方道歉,中国军撤退,日军入城等无理要求,王冷斋严辞拒绝。谈判刚刚开始,东门外便枪声大作,日军攻城。为保证代表安全,金振中提议将谈判地点改在县署附近的民房。当代表们刚离开大厅,首发炮弹便命中大厅,顿时双方激战至7时50分不止。金振中把樱井等带上城墙,让他们向日军喊话停止攻城,但无效,谈判无法进行。师长冯治安通过何基沣下达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三营官兵不畏牺牲,英勇还击,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城外铁路桥,城北龙王庙被日军抢占,对宛平城造成威胁。日军见守军顽强抵抗,同意停火谈判,但因日方蛮横无理,谈判破裂,11时敌人再度攻城,宛平谈判结束。
8日午后,29军组织有力反攻:从长辛店以北,八宝山以南夹击宛平城外日军,重创敌人。入夜组织大刀队,奇袭铁路桥及龙王庙之敌。在夜幕掩护下,中国健儿悄悄摸进敌阵,只见寒光闪闪,日寇身首分家,惊恐万状的敌人仓皇逃命,29军夺回了铁路桥与龙王庙。
日寇制造第二个柳条沟事件的计划失败了,又玩弄假谈判真大战的把戏。一面在北平与冀察当局谈判,声言就地和平解决争端,一面又迅速调集大军,部署平津间的全面大战。9日至11日双方曾三次达成停战协议,日方三次违约。11日,松井与秦德纯达成三项停战协定,冀察当局作了重大妥协,但事态却继续恶化。日军用大炮、战车反复冲击,铁路桥、龙王庙几得几失。219团伤亡很大,营长金振中,团长吉星文均先后负伤,但仍然坚守阵地。同时北平城内也紧急动员起来,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日军的野蛮行径,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紧急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号召“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而要“武装保卫平津,武装保卫华北”,“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15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等应国民政府之邀上庐山参加暑期谈话会,向蒋介石面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当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各地党组织发出《关于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给各地党部的指示》,要求全党为实现7月8日宣言而不懈努力,共产党员应当成为团结抗战的模范,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到底而与全国一切爱国力量生死与共的决心。
卢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北平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中共地下党组织广泛发动、组织各界抗敌后援会,迅速形成支援29军抗战的热潮。长辛店、宛平地区的工人、农民,冒着敌人的炮火硝烟,为部队送饭、送弹药、救护伤员、修工事,农民把新摘下来的西瓜送到阵地上劳军。全国各地的声援电,慰问品,慰问信纷纷送到北平。萨空了从上海致电慰问,并汇来慰问款。来自广州、上海、天津、北平等地慰问代表团,带着丰富多采的慰问品到战地慰问抗敌官兵。各报社记者云集卢沟桥,以炽热的爱国之心进行火线采访,冒着敌人呼啸的枪弹,在前沿摄影,记录下日军的残暴与29军官兵的英雄事迹。通过报章,把日寇侵略的真相与中国军民的斗争精神,迅速传遍全国及世界。何基沣旅长热情地接待了各地的代表,并以全国父老的殷切希望教育官兵。卢沟桥抗战牵动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
国民政府对事变作出了积极反应。8日至10日,蒋介石速电29军军长宋哲元,令固守宛平城,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速到保定指挥,限期完成国防线工事。同时派兵增援石家庄、保定。9日,外交部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又派员与日本驻华使馆进行多次交涉,要求日军停止违法背信行动,不要扩大事态。
原定由国民政府召开的暑期谈话会如期举行。全国各党派、各界知名人士158人参加了15日至20日的第一期谈话会。席间,张志让、王云五、王亚明、江问渔、杜重远、朱经农、吴贻芳、蒋梦麟、曾琦、张君劢等20多人自由发言,共同表示,在民族危难之际,民族生存之重要高于一切,全国应服从政府一致抗日;但要求政府对抗战要切实准备,公布宪法,实行宪政,给人民以言论自由,废除特种刑法,迅速改变新闻检查制度等等。这种为救亡图存而呈现的政治协商气氛,令人鼓舞。
17日蒋介石在谈话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卢沟桥事件发表讲话,申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表示决不允许把北平变成第二个沈阳。如果争端不能和平解决,便“只有牺牲与抵抗”。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蒋介石的讲话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日军以和谈掩护增兵,卢沟桥地区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宋哲元等29军部分上层将领对和平解决事变仍抱幻想。11日宋哲元到天津,与新任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及其代表作了多次会晤与谈判,达成妥协协定。19日宋哲元回北平,误认为从此可以息事宁人,命令拆除城内防御工事,打开城门,按协定要求37师他调。北平军民对此很不理解,议论纷纷。
日本内阁于7月11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陆军占领华北、平津地区及改革经济、财政的通盘计划。下午,近卫匆忙觐见天皇,请求批准。近卫刚把这份批件带回,日本各报纸便迫不及待地刊登号外,以惊人的标题报道:“日本决定出兵华北!”“四个师团将立即开拔”。日本陆军激起了战争狂热,海军也剑拔弩张,军阀、财阀紧密携手,全力倾注于对华战争。16日,入关日军已达5个师团10万人以上,飞机百架。17日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关于华北用兵时的对华战争指导纲要》,规定战争初期“以惩罚并击溃29军”,完全占领华北为目的。再与中央军作战,“通过全面战争求得对华问题的彻底解决”。要求日军速战速决,“防止蒋政权西遁,迫其投降”。扩大战争的方法,则由日本“天津驻军在当地递交最后通牒,开始作战行动”。
19日23时,29军代表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签订了停战协定六条“誓文”。20日,日军撕毁协定,炮击宛平城、卢沟桥,进犯大红门,北平市人心恐慌。132师赶到南苑及北平城内增防,人心稍定。25日,日军突然袭击廊坊,飞机狂炸,38师守军被迫撤退。26日香月清司向宋哲元下最后通牒,要求驻守卢沟桥及北平各地的29军必须于28日完全撤退,否则日军将自由行动。实际上日军已切断了平津交通,从廊坊进攻团河、黄村、通县、南苑,又挑起广安门事件。天上飞机,地面坦克,掩护狂暴的日兵冲杀。日寇按预定计划发动了全面战争。
宋哲元接到通牒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抵抗。28日反攻丰台,组织南苑保卫战,反击日军对广安门的进攻,痛歼五里店日军,均取得了胜利。通县伪军张砚田、张庆余部举义反正,消灭了通县日伪军。但已作好大战准备的日军,依仗优势装备,象野兽般地猛扑丰台、南苑。丰台失陷,南苑危殆。29军把军部移到城内,佟麟阁、赵登禹二将军指挥南苑保卫战。1000多名暑期军训团的男女学生,与29军并肩战斗。经过顽强抵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在日军大炮、飞机的轰击下伤亡极大,只得且战且退。佟、赵二将军身负重伤,仍指挥作战,先后壮烈殉国,成为中日开战以来最先牺牲的两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受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尊敬与怀念。
29日宋哲元按蒋介石的命令指挥所部撤往保定,留下张自忠带少数人在北平维持冀察政权。29军驻天津部队在重创日军后也南撤。27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两旬以来我方已尽和平最大之努力,嗣后一切事态之责任,自应完全由日方负之”。
日军铁蹄踏进北平城后立即扶植傀儡,把张自忠等抛到一边。此时张已完全看清了日寇的狰狞面目,迅速设计逃脱,奔赴抗战杀敌的战场。
平津陷落了,但是中国人民从此在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了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卢沟桥事变已经过去50年了,中日战争也早在42年前结束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纪念“七七”这个令人难以忘却的日子,就是要使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使新的战祸永不发生,代之以世代友好。但是,不能不指出的是,在日本,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至今还在念念不忘那场“大东亚圣战”。他们对中日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耿耿于怀。一有机会,这些人就要做坏事,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有的人甚至还明目张胆地篡改历史,公然为侵略辩护。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我们坚信,广大日本人民是要和中国人民友好的。两国间那段不幸的历史已成为过去。向前看,世代友好下去,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