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同首都大学生对话录
6月3日下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郑洪庆、宋廷明,副研究员李峻、张少杰、曹远征同志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的7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就改革进行对话。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对于改革的疑虑和普遍关心的问题,5位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作了认真而坦率的回答。下面是这次对话的主要内容。怎样认识“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改革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只有长治久安,改革才能成功。上街示威游行,一旦引起社会的动乱,只能拖改革的后腿。当然,去年底的学潮并没有影响整个改革的进程,改革的大方向、大步骤并没有受到大的干扰。同学们要求加快改革的积极性,不但不会受到打击,还应该受到鼓励。关于改革的各种不同意见,都可以展开讨论或争论。但单凭热情和冲动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没有搞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如果不进行全面改革,社会主义也可能会失去吸引力。
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都要反对,但最大的危险仍然是“左”。“左”的东西搞了几十年,积习很深,不断地冒出来干扰改革和开放的进程。
问:去年学潮中,许多同学的动机是想促进一下改革,但后来有人说学生帮了倒忙,影响了改革进展,你们对此怎么看?
答:首先应该肯定,去年学潮中,许多同学动机是好的,是想促进改革进程。但是这些同学在两个方面是欠考虑的:
第一,改革是一个过程,建设民主政治也是一个过程。我个人认为,学潮中一些同学提出的口号没有考虑中国国情,比如想在一个文盲占近1/4的国家里立即推行直接选举制,这就好比想在那些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里普及轻音乐,是完全脱离现实的。
第二,改革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只有长治久安,改革才能成功。上街示威游行,一旦引起整个社会的动乱,只能拖改革的后腿。
当然,由于中央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迅速平息了学潮,没在社会上引起动乱,所以并没有影响整个改革的进程。改革的大方向、大步骤并没有受到大的干扰。
问:有些同学议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打击了学生要求改革的积极性,可不可以这么说?
答:这种说法至少是一种误解。党中央一再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严格的政治含义,即主要是反对企图摆脱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中央并且明确规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要联系经济改革和开放的理论和具体政策。同学们要求加快改革的积极性,表现了青年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难能可贵的,不但不会受到打击,还应该受到鼓励。关于改革的各种不同意见,都可以展开讨论或争论。但作为年轻人的朋友,我也愿意忠告同学们:要想投身于改革的伟大事业,并有所贡献,单凭热情和冲动是无济于事的。最重要的,是深切了解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掌握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必需的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几位都是研究生毕业,但现在进行改革研究时,都深感知识的不足,所以希望同学们抓紧宝贵时光,加强学习和锻炼。
问:建国30多年来,我们总是高唱“社会主义好”,它的优越性究竟体现在哪里?
答:我感到,看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大处着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30多年来,我们以约占全世界5%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全世界20%以上人口的温饱问题;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工农业发展速度要比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没有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不必讳言,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没有搞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这里面,除了连续不断的政治动乱的原因以外,就是因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还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束缚了经济活力,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如果不坚决进行全面改革,经济振兴就没有指望,社会主义也可能会失去吸引力。
问:最近报上常说“不坚持改革开放,就不能很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顺利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就会迷失方向。反过来,不改革开放也不能很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后面这一点,道理很简单:不改革开放,继续搞“左”的那一套,体制僵化,经济没有活力,人民得不到实惠,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对群众怎么能有吸引力呢?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法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那一套东西就比较有市场,当然不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问:最近我们注意到报刊上的一些提法,有提到反“左”,也有提到反右,到底主要应当反对什么倾向?
答:我理解,一般地说,“左”和右的倾向都要注意克服。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深入,开放和改革要深化,这就涉及反对两种倾向的问题。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仍然是“左”。“左”的东西搞了几十年,积习很深,不断地冒出来干扰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决不能因为在思想政治领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放松对“左”的影响的警惕。当然也不能因为强调开放、搞活而放松对右的警惕。在这两方面,我们的头脑都必须十分清醒。
问:有人说,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在经济运行机制中引入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这话对吗?
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凡是在现阶段有利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东西,都要学习和借鉴。竞争、市场机制以及债券、股票等,本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的要求而出现的,并不带有阶级的属性,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过去,我们总是把这些必不可少的东西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拒之门外,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问:在改革中发生了失误,譬如有些提法或试验过了头,算不算资产阶级自由化?
答:我认为,这是两回事。不能把改革中的某些失误说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不要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定义是十分明确的。而搞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出现失误往往是由于经验不足,一定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允许在“改革”的口号下,对四项基本原则发生动摇或怀疑。对改革中有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不要乱扣政治帽子。
问:现在个体户到处都是,个体户多了会不会动摇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
答:在公有制占优势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商业、服务业中多一点,也只有20%左右,在工业生产领域不到2%,再发展更快一些,也不可能改变公有制的优势地位。何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都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影响下,并且要接受国家的监督和引导。这么看来,对于发展多种所有制会动摇公有制基础的疑虑,是不是应当彻底打消呢?
问:现在,很多国营企业实行承包和租赁,这是不是把公有制变成了私有制?
答:对企业实行承包和租赁,并没有改变所有制的性质,企业的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国家只是把企业的经营权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转让给了承包者或承租人。承包或租赁期满,国家还可以发包或出租给新的经营者。承包和租赁是国营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因此,不能把公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看成是变成了私有制。
问:我的家在农村,那里搞家庭承包,取消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是不是名存实亡了?
答:农村改革实行政社分开,取消“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制度,恢复乡村政权组织,这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实行家庭承包以后,土地等大型农业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只不过是承包给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罢了,这是经营权的让渡而不是所有权的转移。承包土地的农户还要给集体缴纳提留。实行家庭承包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问题的这位同学的疑虑是不必要的。
问: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私营企业,那里有雇工,这是不是“按资分配”和剥削?这和我们以往一贯主张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怎能相容呢?
答:马克思说过,消费品的分配不过是生产条件分配的结果。问题还得回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上来。在这个阶段,和所有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相对应,分配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那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这里的界限在于合法还是非法。某些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应该允许其存在,但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适当的调节和制约。至于极少数人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坑害国家、坑害群众,那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必须严厉打击。改革的现状如何,趋势怎样?
8年来,我国的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进行,步子不慢,路子完全正确。
当前改革正进入新旧两种体制交替和转换时期,各方面的矛盾和摩擦比较多。尤其是价格改革,风险最大,但只要处理得当,能够化险为夷。
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理顺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等基本经济关系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几年,改革理论方面有所突破,但在许多方面确实落后于实践,主要表现在僵化的东西、条条框框仍然太多,束缚大家的头脑。
问:前些日子听人讲中国改革的“路数”错了,导致了很多问题,是不是这样?
答:这种说法不对。8年来,我国的改革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搞活农村、搞活企业、搞活流通、对外开放,进而搞活整个经济的路子。改革逐步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基础发展到上层建筑领域,初步调动了基层和企业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完全正确的。
至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旧体制的弊病造成的,跟改革没有直接联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没有别的选择。
问:有人说中国改革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是不是这样?
答:我认为,我国改革新的“黄金时期”正在到来。首先,8年改革使国家增强了实力,人民得到了实惠。其次,不仅我国在搞改革,不少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搞改革,改革的国际环境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党正总结8年改革的经验,将在十三大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的改革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某些东欧国家改革过程中因国内外因素,改革被迫停顿、倒退的现象,在我们国家根本没有发生。
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子是否走得太慢?
答:我的基本估计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子并不慢,而是相当快。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我们的改革起步晚了十几年,但一经发动,势头就十分迅猛,短短8年时间,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就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当前,进一步加快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考虑财政经济状况、群众心理、干部素质等各方面的约束条件,而不能求成过急。
问: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总体规划?
答: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崭新的开创性的工作。它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受到经济、社会、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要想事先设计出全面配套的、详尽具体的规划或方案,然后再按部就班地搞改革,是脱离实际的,不可行的。
但是,我觉得,说改革没有总体规划,这也不确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制订“七五”计划的建议,就规定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原则和主要任务。每个时期,国务院都要对改革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改革重点,围绕重点,开展有关方面的配套改革。同时,鼓励广大群众按照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积极进行多样化的改革探索,不断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切实稳妥的。
问:中国的改革有风险吗?如有的话,具体是指什么?
答:当前改革正进入新旧两种体制交替和转换时期,各方面的矛盾和摩擦比较多。主要的困难有四个:一是价格改革、工资改革,这涉及每个人的利益;二是企业机制改革,涉及到企业利益;三是机构改革,涉及每个干部的利益;四是投资改革,这涉及中央各部以及各个地方的切身利益。
根据我的感觉,这四方面中,风险最大的是价格改革。既要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又要防止出现通货膨胀,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的消化能力和群众心理的承受能力,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支持改革。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来看,价格改革的确会有一定的风险。当然只要处理得当,也能够化险为夷。
问:你们都是理论工作者,请谈一谈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好吗?
答:我个人的看法是,要沿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条主线,把改革向深层推进,在理顺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等基本经济关系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把新体制的框架树立起来。
稍微具体一点说,就是要继续抓住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着重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围绕这一重点,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税收、财政、金融、价格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农村要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当调整各项经济政策的同时,把改革的重点放到优化农村经济的组织结构、加强市场的组织和培育上,以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要求。
问:当前理论是否落后于改革实践?表现在哪里?
答:我们认为,在改革理论方面是有突破的,比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搞社会主义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如此丰富的改革实践,在许多方面理论确实落后于实践,主要表现在:第一,僵化的东西、条条框框仍然太多,束缚大家的头脑。第二,过分强调生产关系、意识形态,而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对科学技术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少研究。第三,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经验,不能及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说明,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为改革服务。
问:改革真象个“黑箱”,被神秘化了。例如价格改革等,要到方案公布时大家才晓得,为什么改革过程不公开化?
答:提这个问题的同学,可能有些误解。据我看,中央在进行改革时,是尽可能把改革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交给群众的。而且我国的改革一般总是先试点、后推广,所谓改革“神秘化”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举例来说,近年来不论是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机构改革,还是住宅商品化、劳动制度改革等等,均在全社会进行过广泛讨论。就是价格改革本身,理论界也进行过非常广泛的讨论,各种思路进行过激烈争论,学经济的同学比较了解,学别的专业的同学可能陌生一些。至于具体方案,如什么时间提价,什么产品提,提多大幅度等,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震动和经济损失,在未定案前需要保密,不能公开,这也是必要的。
在我看来,这位同学事实上提出了一个如何更好地进行改革宣传的问题。对此,我们理论工作者负有责任。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今后深入人心的改革宣传工作,会做得好些。
问:国外对中国改革的评价如何?是不是都象报上说的那么好?
答:中国进行的这场改革,无疑是当今世界的大事之一。它自然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他们对改革8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就均有震惊之感。我曾看过外国民间组织为援助非洲而拍摄的一部电视片。尽管描写的是非洲饥荒问题,但片子结尾的字幕中却有这样一行字:“在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已成功地解决了粮食问题,这是世界性的奇迹。”去年,我在美国访问时,无论保守人士,还是激进人士,都由衷地钦佩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今年,我们同苏联、东欧一些经济学家座谈,他们也对中国市场丰富程度感到羡慕。
当然,出于不同的目的,对中国改革说什么的都有,评价有高有低,有好有坏。对于这些评价,我想我们的头脑要保持冷静,应该基于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应囿于这些说法而无所适从。总之,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走自己的路。
问:有人说,社会主义国家已进行的改革都不成功,你们怎么看?
答: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后,在经济活跃、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尽管近年有的国家出现了一些暂时的经济困难,但从整个历史阶段来看,成绩还是主要的。所以,所谓这些国家改革不成功的传闻是失实的。
至于它们面临的困难,也不是改革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是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如石油和原材料涨价;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在改革的某些方面有些失误。这些困难,是前进过程中产生的,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近年来,好几国的政府都在推进深层改革,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困难。
中国也从东欧国家改革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预料,东欧国家改革中的某些问题,我们可以避免。东欧经济学家们也认为,中国的改革,将发展得更为顺利。
问: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深入,这话对吗?
答:完全正确。我理解,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必须互相适应。原来的政治体制以党代政、以政代企,权力过分集中,是和当时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在,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充分调动基层经济单位的积极性,原有的政治体制中的某些方面必然成为严重障碍,不改革,就不能前进。政治体制改革可能比经济体制改革更艰巨,各方面的制约条件更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有过许多重要论述。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十分谨慎,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办事,决不能操之过急。
(未完待续)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212名少数民族学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据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通讯员王铁志、记者格来)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中已有212名学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中央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设置了31个博士、硕士学科专业,培养少数民族的各种高级人才。
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加拿大电影回顾展开幕
本报讯 加拿大电影回顾展开幕式6月3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长沙的电影界和其他文艺工作者,将陆续有机会欣赏到加拿大70年代以来的19部故事片和9部短片。 (李 彤)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全运会预赛连传喜讯
辽宁田红平一项射击世界纪录
新华社南京6月2日电 (记者高峰)第六届全运会射击(步枪)预赛,今天在此传出好消息:在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60发卧射第一轮比赛中,有一人平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四人破亚洲纪录、两人平亚洲纪录。
辽宁选手田红以598环的成绩平了波兰运动员罗琳斯卡1971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河北队的陈兰(597环)、黑龙江队的张亚杰(596环)、河南队的范春兰(595环)、陕西队的芮青(595环)均打破了中国选手金东翔在1980年创造的594环的亚洲纪录。
上海队的田华和安徽队的李燕也平了该项目的亚洲纪录。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国家体委端正赛风
严肃处理成都军区青年男排打人事件
本报讯 据《体育报》6月3日报道:国家体委最近发出通报,严肃处理成都军区青年男排队员于勇伟打人和该队领队、教练员事后袒护肇事队员一事。
4月10日,在全国青年排球联赛江苏淮阴赛区,成都军区青年男排与广西青年男排比赛进行到第三局时,成都军区队一名队员扣球,广西队拦网,球落地后,由于司线员与副裁判判断不一致,双方队员在向主裁判说明情况时发生争执。主裁判问明情况后判为界内球。这时,成都队13号队员于勇伟便高声谩骂广西队3号队员,主裁判当即出示黄牌予以警告,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但比赛结束后,在双方队员中场握手时,于勇伟突然向广西队3号队员面部猛击一拳,致使该队员口腔红肿出血。这样,已经平息的气氛又紧张起来。通过双方领队、裁判员、工作人员及时劝阻制止,才避免一场恶性事件的发生。此事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性质是严重的。事情发生后,成都军区队的领队、教练员却又一味袒护肇事队员,敷衍塞责,迟迟不肯交书面检查。为了严肃竞赛纪律,并教育本人,国家体委决定:
1、给予成都军区青年男排13号队员于勇伟停止参加比赛两年的纪律处分;
2、责成成都军区青年男排的领队、教练员向成都军区政治部做出深刻检查,并将书面检查报国家体委。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全运会射击预赛盖斌手枪速射满环
本报北京6月3日电 第六届全运会手枪项目在八一射击场紧张地进行。女子气手枪,江苏队运动员陆顺芹以总环386环的成绩,夺得此项第一。
男子中心发火手枪比赛,安徽队员盖斌以总环593环的成绩名列前茅。他在速射比赛中,打足了10环满环。
(张连军)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各路田径雄师争夺进军羊城入场券
本报讯 第六届全运会男子田径预赛,将于本月5日至8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体协的选手,将展开该项目285张进军全运会决赛入场券的争夺战。
这次男子田径预赛共设有19个竞赛项目,每个项目的前15名才有资格进入全运会田径决赛圈。报名参加预赛的单位超过历届全运会。日前各代表队已相继开抵羊城,进行赛前的适应性训练。
参赛的各路雄师都尽遣良将出征,争取获得更多的出线资格。这次预赛势必出现激烈的场面。 (兰 宗)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中日棋手江城交锋 我方诸将发挥欠佳
日方取得本次对抗赛的胜利
本报武汉6月3日 电1987年中日围棋对抗赛今天在武汉洪山体育馆进行了最后一场比赛,结果日方再度以6胜2败的成绩取得优势,最终以32比24的比分取得这次对抗赛的胜利。
在今天的这场比赛中,中方出场的8名棋手,只有马晓春九段和女将芮乃伟八段取得胜利。他们分别战胜了加藤正夫“名人”和彦坂直人七段。而曹大元九段、江铸久八段、刘小光八段、陈临新七段、杨晖七段、俞斌六段分别负于上村阳生八段、淡路修三九段、苑田勇一九段、今村俊也七段、大矢浩一六段、依田纪基六段。
马晓春九段和芮乃伟八段今天虽说取胜,但这两盘赢得甚为艰苦。在序盘阶段,执黑的马晓春取势抢占中腹要点时,却忽略自身一块棋的缺陷,被对手抓住,陷入窘境。但优势后的加藤再次走出松软棋来,而马晓春则施展出后半盘的功力,反败为胜;芮乃伟八段在序盘阶段也没有形成好的步调,但进入中盘时却抓住了对方一步过分的棋,将局势拉平,最后在后半盘压倒了对手。不过,相反的是,今天中方有几盘棋却是发挥失常,优势后咬不住反胜为败。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陈祖德在今天比赛之后说:中国这次有三人战胜日本超一流选手,这是可喜的,但是从总的比赛情况看,是不如人意的。中国队在这次比赛中,有许多经验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种 云)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全运会女子手球赛好戏连场
京沪皖桂四队各胜对手
本报广州6月2日电 全运会女子手球决赛进行第2轮交锋,京、沪、皖、桂四队分别战胜对手,而且比分相差较大。
8支队伍放下思想包袱,各场比赛精彩激烈。安徽队沉着冷静,以22比13.5击败山西队。上海队吸取首仗战败的教训,拚劲十足,在高速跑动中短传配合十分默契,终以30.5比19.5战胜天津队。广西队昨日频频发动神出鬼没的快攻,以30比23.5赢了辽宁队。辽、晋、津三支队伍虽败,但表现出强烈的快攻意识,使比赛不时出现来回猛攻的精彩场面。
广东队对北京队一战,粤队一度以快速推进打乱对方节奏,把比分咬住。但由于内外线配合不好,边路攻击力较弱,攻击点少,难以射破对方状态甚佳的守门员的十指关,防守时也顶不住北京队凶狠的突破,最终以20.5比25失利。
目前,安徽队、北京队和广西队已两战两捷,上海队一胜一负。这4队技高一筹,冠军将在它们当中产生。
全运会女子手球决赛提前,是因为有国际比赛任务。
(兰 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