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值得警惕的水库库岸滑坡
在意大利北部,有一座著名的瓦依昂特水库。它建于皮亚维河中游的支流瓦依昂特河谷,水库的拱形大坝高262米,是60年代初世界上最高的大坝。1963年10月9日,这座三年前建成蓄水的大型水库,右岸边坡突然发生大规模滑动,近三亿立方米的岩土,在短短的30秒钟之内全部滑入库中,把坝前长1.8公里的水库区段填满,整个水库毁于一旦。岩土滑落入库掀起的涌浪,最高达250米,越过高高的拱坝,顶浪高达到100米,坝内设施全部毁坏,水库下游的朗格罗尼村惨遭汹涌的波涛袭击,死亡26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瓦依昂特水库库岸滑坡事件。类似瓦依昂特那样的库岸滑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曾有发生。
由于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水库库岸滑坡,库岸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水库库岸滑坡问题的严重性也逐步地引起了人们的警觉。我国新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明文规定了对近坝库岸稳定性进行勘测和评价的要求,规定了在水库临时壅水、蓄水之前和蓄水过程中都要进行检查、观测,在重点地段要设置专门观测装置进行监测。由于库岸滑坡可以出现于不同的岩层,发生于水库蓄水的不同时期,可以预计,随着我国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成,库岸的滑坡、崩塌将会陆续有所发生。为防患于未然,在水利枢纽勘测阶段,就应对坝前库岸地带可能的大型滑塌山体进行深入研究;在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摘自6月16日《科技日报》 张以诚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高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浅析
如今,有一些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名目还不少,什么“生日费”、“同乡费”等等,得点奖学金或老同学聚会,必得痛痛快快“喝一顿”。有个大学生,一学期用了近500元,平均每月花100多元,相当于一个大学讲师的全部工资。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拿到50多元的工资后叫钱不够用,挣钱了反倒缺钱花了。
经笔者调查,大学生花的钱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学校发的助学金或奖学金;二是自己勤工俭学所得的微薄报酬;三是家庭及亲友的资助。而第一第二个来源不是每人都有,且数量有限。第三个来源则既稳定且数量可观。做父母的谁不疼爱儿女?他们或省吃俭用,或借钱汇给读大学的孩子,怕他们在外面窘迫、
“寒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们哪里知道,可能就是自己的孩子,经常呼朋引伴地出入餐馆;晒的衣服不见了,找都不找;学会抽香烟,还是带过滤的,成天吐着团团烟雾;几十块钱的高档衣服,只要看中了,觉得时髦,借钱也要买。
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前些时候社会上的“高消费”,对大学生影响很大,一些大学生认为应该痛痛快快地玩,痛痛快快地花;二是学校放松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三是家长的溺爱和糊涂,为大学生的高消费开了绿灯。据一次大型社会调查,83.8%的家长说孩子的花销是合理的;8.7%的家长对子女在大学的花销并不清楚;只有8%的家长认为偏高。
“爸爸妈妈给的钱,怎么花都行,谁管得着!”家长的慈爱之心给学校教育工作也带来一定困难。大学生大手大脚花钱,不知节俭,是他们缺乏艰苦奋斗思想的反映。这不是小事,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关系到一代人风。再过十年八年,现在的大学生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角。所以,这一问题值得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深思和重视。
(摘自6月17日《湖北日报》 檀坤华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对买书难要作具体分析
图书发行工作中的积压与脱销,是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从整体来看,这对矛盾也无法消灭,只能通过调节,加以缩小、缓和。
目前,有些书供不应求,人们就议论为买书难。从现象看来,读者责备书店是很自然的,但责任是否就在书店,还要作点具体分析,不能只看现象,看不到本质。
编辑、出版工作被看作龙头不是没有道理的,发行工作称作龙尾,它为龙头服务,也是很自然的。归根到底,出书的方向和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抓工作还得先抓头,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书籍出版以后,作为商品流通于市场,是依靠各种发行渠道来实现的。过去,发行渠道比较单一,其弊端是无竞争对手,为了畅通渠道,出版社开始办门市、建立邮购,也就是现在的自办发行。
图书属于社会的精神财富,人们可以买,也可以借。许多国立、省立和机关学校的图书馆,根据各自特点,备有各种图书出借,可以弥补许多不足。在改善图书发行事业同时,很有必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摘自《图书发行》第二一三期 周保昌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合同制青工的矛盾心理
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当前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难度较大的重大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引起了广大青年观念、目标、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据调查,目前合同制青工中主要存在三种矛盾心理:
第一、自信心强,自卑感亦重。
合同制青工多是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具有年龄小、文化素质高的特点,加之他们都是经过三番五次考试后才被录用的,因此大都怀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心理上的某种优越感。这些合同制青工进入企业后,多数人都有一种要大显身手,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和愿望。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合同制工人在一些方面还不能完全与固定工一视同仁,工作似乎也没有保障,因此他们内心又潜藏着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第二、既敢冒风险,又渴望有安全感。
由于劳动合同制就业者有自主权,可以自己选择职业,一批固定工也毅然放弃铁饭碗,选择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新单位。但同时他们又希望就业单位在经济收益、发展前景和个人前途上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一些人正是由于出现安全感的危机“闯”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单位。
第三、主人翁思想与雇佣观念并存。
合同制青工对就职单位的发展前景和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尤为关注。一方面,他们希望在自己应聘期间企业兴旺发达;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自己与企业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契约关系,对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持冷漠态度。
合同制青工的矛盾心理成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消除这些矛盾心理,不仅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思想教育方面首先要倡导与改革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其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激发青年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素质。此外,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的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自《时代》第六期 悦乐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冰岛与中国古文化为何类似?
冰岛和中国两国面积相差百倍,远隔大陆和重洋,为何某些文化因素与我国古代文化那么类似?引人探索。
哥伦比亚的“诗歌大师”巴伦希亚赞颂古代中华为“诗国”。他说:“中国人的赤子的真诚把用来探索生命的短促形象的诗歌,浓缩为掷地有声的格律!”“屈原、李白、杜甫以不朽的风格写作,其诗具有无法混淆的特殊印记!”而12到14世纪的冰岛,咏诗之普遍,也许可望唐、宋项背。诗人随身携带“艾达诗”“吟唱诗”……,或歌坊赋词,或彼此唱和,或海边行吟……诗《哈法马尔》、《夫洛希巴》那浪漫主义的激情,惊人的想象:“火神吞下宇宙,意欲何求?!”颇有屈原《天问》《九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之“遗风”。故现代一位冰岛诗人认为:“只有古冰岛第一号叙事诗大师,才能描述出戏剧般的天姥吟;只有米凯朗基罗,才能雕刻出‘庐山谣’清晰的线条;只有普希金,才能吟唱出‘将进酒’与《离骚》的情感;只有贝多芬,才能把《蜀道难》谱成交响乐的不朽曲调!”“艾达诗”简短,凝炼,讲求意境,分节严格。由于文字重音与诗律重音始终一致,显示出这种古诗“类似于”唐诗宋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恒久的魅力,但艺术水平还比不上唐宋诗词。
十分有趣的是,吟诵冰岛古诗的人之中有一些欧、美历史上非常罕见的“隐士”——或怀才不遇,或兼济天下不成而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陶渊明等名士在万里之外竟有“知音”,且古冰岛有少数匈奴人,堪称奇事。加之冰岛“隐士诗”中亦有咏龙的,且和中国古代泼水节传说相类似,虽然“冰岛古龙”与“华夏古龙”外形上有些差别,但其实质上却是一样的,这更是奇上加奇了。
笔者管见:导致两国文化深层凝聚上的某些“类似”,上千年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原因之一。冰岛被北大西洋所包围;中国东南临沧海,北连大漠,西为喜玛拉雅山,帕米尔高原所阻。这样的环境,易于产生纯正、独特、飘逸……的古代灿烂文化。因此,西班牙诗人吉列尔汉曾感叹:“在中华古代文学所发出的,由最诚挚而极含蓄的微笑衬托着的妙语连珠面前,古代的欧洲大陆人,美国人显得多么‘粗野’啊!” (摘自6月13日《长江日报》 唐长胜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不渴也要喝些水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的习惯是感到渴了才去喝水,这是不科学的。久而久之,会使渴觉神经处于“疲劳”状态。因此,青年人应当养成每天不渴也要适当饮一些水的好习惯。
祖国医学认为,“水有助阳气,通经络”之功。尽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大部分都含有水分,但这些所含的水分还远远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尤其是青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阶段,加之运动量又比较大,就更需要另外喝些水,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据专家研究证实,水的饮入量与身体的健康、健美十分密切,对防治一些慢性疾病也起着重要作用。水是皮肤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皮肤缺水,就会变得干燥、发紧,全身就象穿了绷得紧紧的衣服,十分不适;如果每天能按时喝些水,皮肤就能变得湿润,柔软,而且富有弹性,给人以“水色很好”的印象。
饮水量也要因人而异。正常人的饮水量大约每日需要1000毫升以上(约合三、四杯水),患有心脏、肾炎、水肿、高血压病的人,最好是多次少饮,不宜一次大量和快速地饮水,因为摄水过多和进水过快,会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愿大家都养成一个不渴也能喝些水的好习惯。
(摘自《辽宁青年》第七期 朱建军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对不良家庭教育的调查
我们在对117户不良家庭的教育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工人、个体劳动者家庭占的比例较大,两类家庭合并共占77.8%。不良家庭教育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完全家庭。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后,一些孩子被家长冷落,从而在社会上沾染上不良习气违法犯罪的,占调查总户数的49%。
2.父母品质不好,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品行习惯。
3.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教育的方法,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使子女感到无所适从,流浪社会,走向犯罪的深渊。在调查的223名家长中,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竟达54.3%。
4.父母工作、家务负担过重,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5.对子女娇惯溺爱,有的父母无止境地去满足自己独生、末生子女的要求,养成孩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以致最后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6.放任自流。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能奏效时,便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45名违法犯罪、被帮教青少年中,这类情况的占37%。
7.孩子们利用父母护短的心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家庭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优劣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摘自《中国妇女》第五期)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罗曼·罗兰的一封信
戴季陶的堂弟戴小江,至今珍存着一封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亲笔书信。这封信是1935年法国常驻成都领事馆领事贝桑(Bechamp)赠送给戴小江留存纪念的。
罗曼·罗兰与贝桑的父母是至交,友谊深厚。1913年,罗曼·罗兰离开巴黎去瑞士,十分想念故乡的朋友和亲人,于是写这封信问候贝桑父母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贝桑的母亲在给贝桑寄书信时,便把这封信夹在书中寄给贝桑保存。
1932年,戴小江经外语教师蒙德尔介绍,认识了贝桑。戴小江学法语常有不懂之处,经常去请教贝桑领事,时间长了,两人遂成莫逆,情同手足。抗战前夕,贝桑准备离开成都回法国去参加反德战争。他们离别时,依依不舍,贝桑对戴小江说:“你爱好文学,这有一封大作家的信送给你珍存。”
(摘自6月6日《团结报》 魏华龙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谈汉字书写顺序
汉字为什么一直保持着直行从右往左书写的传统?这可以从汉字书写材料、书写工具、汉字特点以及文化传统来加以解释。
最早的书写材料甲骨它们是呈狭长形的,竖着在上面刻字比横着显然要方便得多,在这些专为占卜用的甲骨上写字都是严格规定了部位和书写顺序的:在龟甲上刻字,一种是在左右边缘部分刻,顺序是从外向里;一种是在龟甲中缝两边刻,顺序是从里向外。殷代文字已是成熟的文字,其直写的习惯肯定会对后代产生相当的影响。
方块汉字,一字一义,既不用拼读组合(古汉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单个字),又少有连写,横写的书写速度和阅读速度都并不比直写快,因此“横竖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几千年来的书写工具之所以是那么复杂的一截竹管,前面绑上一撮动物毛的毛笔,而不是如埃及人那样的干脆而方便的一截芦苇,或是用一根木棒、一支竹签,大约是为了要握着离纸面远一些,以免涂坏了前面写的字,而古人之所以强调练字要悬腕,是不是主要也为这同样一个简单的原因呢?
至于汉字从右往左的写法,据写过《书于竹帛》一书的钱存训博士说,这与书写竹简的方法有关,因为写字总是右手书写,其左手来执简,每写完一简由于手顺的关系,放在右侧较为方便,顺次排列起来,就自然形成从右到左的顺序。就笔者看来,这样的解释还缺乏说服力。
如果仅从书写的方便这一角度来看,倒是左手握简,写完一简之后置于左边比较方便。之所以会采用一种不那么方便的顺序,应该是和古人的尚右有关系的。竹简的年代正是尚右的时候,也就是认为右比左要尊贵,因此一物之“首”当然要置于右而“尾”置于左了。
(摘自《世界图书》第六期 吕斌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