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献给中国的诗
高秋福
这是一本英文诗集,薄薄的,装帧极为简朴。但我还是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因为诗集题名《中国诗钞》,写的是中国,并特别声明是“作为友谊的礼物,奉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的”。
诗集作者是南非诗人丹尼斯·布鲁特斯。中国读者对他也许比较陌生。但在非洲,甚至欧美,他的知名度却颇高。当然,他的知名,不只是作为诗人,还作为一名反种族主义斗争的坚强战士。
布鲁特斯生于1924年,双亲为南非“有色人”。同黑人一样,他从小就遭受种族歧视。他爱好体育,但令人气愤的是,南非当局禁止黑人和有色人同白人一道参加国际比赛。60年代初,他发起并领导了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参加奥运会的斗争,取得初步胜利,1964年,奥运会禁止南非参加。南非当局恼羞成怒,遂将他逮捕,投入监牢。两年后,他获释,流亡国外,继续战斗。
布鲁特斯同南非种族主义作斗争的武器之一,就是诗歌。他从50年代末开始写诗,揭露南非当局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的种种暴行,歌颂广大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英勇斗争。他已出版了《一个简单的欲念》、《致玛莎的信及其他》、《执著的希望》等多种诗集。他的诗作多次在非洲和英国获奖,被誉为南非最卓越的诗人之一。
布鲁特斯对中国人民怀有真挚友好的感情。70年代的一个秋天,他作为非洲体育界反种族主义领导人来到中国。他访问了北京、上海等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对他来说一切都很新鲜。每到一处,他都诗如泉涌,即席挥洒。1975年,这些诗作在《执著的希望》中结为一集在英国出版。稍后,他对内容略加调整,又以《中国诗钞》的书名在美国出了单行本。
《中国诗钞》收录作者访华诗作30多首。有的描绘北京的景色:“条条林荫道/绵延几里长/林中蝉儿欢唱”。有的抒写参观长城、天安门、故宫、上海体育馆的喜悦和感受。有的则描写士兵、工人、船工等普通劳动者的崭新风姿。他的结论是,在“解放了的中国”,“农民、工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在把一个新天地创造”。这一切使他倍受鼓舞,感到“干劲倍增”,“再也不能等待”,“必须着手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布鲁特斯中国之旅的这些诗作大都很短小,经常是寥寥几行一首。他喜欢在简洁的描述中溶进自己独特的、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在参观故宫御花园时,他写了这样3行诗:“御花园中的树/拒不接受/大理石的约束”。他直接讴歌的是冲开顽石重压而在石缝中生长的树木。但是,联系到南非的种族压迫和他自己的抗争,谁又会认为这是单纯写树呢?爬上长城,他又写道:“长城/一个士兵/手捧鲜花一枝”。又是短短3行,乍看平淡如水,深思则感到蕴含着无尽情思。在他的祖国南非,士兵手持的是抽人的皮鞭、杀人的刀枪。他自己曾多次遭毒打,背部至今仍留有枪伤。他是饱尝过那种“恼人的暴力”滋味的。但在新中国,士兵手捧的却是美丽的鲜花,表达的是“美好的情谊”。两相对比,他怎能不感慨万端呢。
布鲁特斯以前的诗作虽然调子悲愤激越,但表现手法却曲折委婉。这可能同他心事满腹,但又难以直抒胸臆的处境有关。而《中国诗钞》中的诗,短小明快,写景近似白描,抒情点到为止,诗意含蓄不露,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回味余地。这种风格上的微妙变化,看来同他有意识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凝练、含蓄的表现手法不无关系。他在出版这本诗集时就说,他读过不少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和毛泽东诗词,非常喜欢这些作品“言简意赅”的笔法,因而自己写诗也想“用最少的词句(越近于无越好)表达尽量多的内容”。实践说明,他的尝试是获得一定成功的。
布鲁特斯的《中国诗钞》,也许是非洲第一本写中国、并献给中国的诗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是令人感动的。因而,薄薄几十页,读来却令人似有情重千钧之感。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漫步喷泉之城
孙洪义
罗马的喷泉以数量多、水量大和景色美而著称于世。它同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结合一起,是意大利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美结晶。到过罗马的人,对那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的喷泉,往往要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在罗马最大的广场——威尼斯广场不远处,有一条用灰色石块铺砌的小巷。走过它那小小的路口,视野顿觉开阔,迎面看到一座石雕像群,辉映于清澈的泉水中。那洁白如玉的石雕,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幻,还是那样典雅、华丽。这里就是著名的“特来维”喷泉。
中间巨大的石雕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它是名雕刻家卜纳齐的传世杰作。左右两个石像象征着“富饶”和“安乐”,石雕上方是两幅浮雕,一是古罗马总督阿古里巴为他的浴场批准建造一条水道的图案;另一幅是一名少女为士兵指点水道的情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传说着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远在2000年以前,一队罗马士兵远征归来,可是他们找不到水源。正渴极难忍之时,一位美丽的少女指点士兵们来到这个三岔路口,掘地3尺,喷出了一股清澈的泉水。在意大利文中,“特来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因此,这个在三岔路口处发现的喷泉,又享有“少女喷泉”的美名。
与“特来维”喷泉相距不远,穿过几条街道,就到了闻名遐迩的“纳沃那”广场。古代罗马人在这里举行赛跑、赛马及各种庆典活动。如今,每当圣诞节前后,它又变成了繁华的广场。
广场上点缀着三座喷泉:“黑泉”、“河之泉”和“海神泉”,使这个长240米、宽65米的广场显得和谐而秀丽。最壮丽的要数“河之泉”了,它是意大利名雕刻家贝尔尼尼设计的。在圆形的水池中有一巨大石礁,十几股泉水从四周同时喷出。石礁洞中的一马一狮,栩栩如生,大有跃跃欲出之势。高踞在石礁上的是4个雕像,代表着世界上的四大名河:美洲的拉普拉塔河、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和欧洲的多瑙河。这四座雕像分别出自贝尔尼尼的四位学生之手。让人们称奇不止的是,贝尔尼尼竟然在石礁的顶上竖立了一根高大的石柱,它象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可又经历漫长岁月而岿然屹立,真是令人惊叹之作。
与“河之泉”相对成趣的是圣女依尼斯教堂。教堂位于广场的一端,它是建筑师博罗美修建的。贝尔尼尼和博罗美在艺术造诣上各有千秋。这里流传着一则关于这两位艺术大师的故事。在“河之泉”的雕像上,那个代表拉普拉塔河的雕像,高举着手臂,似乎是提心吊胆地凝视着对面那座好象即将倒塌的依尼斯教堂;代表尼罗河的雕像,则蒙头掩面,似乎不愿注视这座教堂在建筑上的“失误”。而在教堂顶上的圣女依尼斯的雕像,则把手按在胸前,似乎在替博罗美辩护,她向人们发誓说:“放心吧,我保证这座教堂不会倒塌”。
罗马街头的喷泉星罗棋布。著名的还有:“钟表喷泉”、“海马喷泉”、“乌龟喷泉”、“船型喷泉”等。入夜,池中华灯齐放,美丽多姿的喷泉给罗马增添了无比奇幻的色彩。(附图片)
罗马市中心的特来维喷泉


第7版(国际)
专栏:异国风情

夏威夷的草裙舞
赵绍棣
夏威夷的歌舞闻名世界,特别是草裙舞,最富当地风情。
草裙舞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传说以前有一对名叫“卡拉”的女神从遥远的西方海域乘独木舟到夏威夷后,为当地居民起舞助兴。后来女神教夏威夷人跳草裙舞。现在在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海边还能看到卡拉神的庙宇废墟及传说中女神跳舞的场地。
跳草裙舞每场人数不定,可独舞,也有成百人的集体舞。男女所着衣服及打扮差不多,下腰都穿一种称为“巴鸟”的绿色草裙,男子光着上身,露出褐黑色的壮实肌肉;女子身穿一种简单的裙子,头上、脖子上都绕着鲜花串成的花环。伴奏的乐器主要是夏威夷吉他和一种用大胡芦蒙上鲨鱼皮的鼓。
随着古老的夏威夷音乐在鼓声中响起时,美丽的女郎和健壮的小伙子列队登场,翩翩起舞。草裙随着有节奏的韵律飞舞,观众大都也跟着摇摇摆摆,飘飘欲仙。
草裙舞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手语之一。在温柔的轻摆之中,对所有的事物,他们都有恰当的表现手法。以前,岛上居民就常用草裙舞来交流思想,讲述岛上的英雄人物和民族历史,以及传说中的神、皇帝的生活及表达恋人的情思。
每年八月,这里有个草裙舞节,艳丽多姿的大型草裙舞表演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附图片)
夏威夷的姑娘正在表演草裙舞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斧下留情 保护森林
李南友
据说很早以前,地球上2/3的陆地面积为森林植被所覆盖。但到如今,森林覆盖面积只占陆地总面积的28%,而荒漠和冰川地区的面积却占了45%。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批森林被乱砍滥伐。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区,但近些年来每年被砍掉的森林面积达110万公顷。这片5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森林资源至少有1/4已被砍光。有人估计,照此下去,这个地区到下世纪初就可能变成一片荒漠。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面积有5亿多公顷。然而苏联一些科学家最近大声疾呼,由于无计划的采伐,致使林业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每年被采伐的森林面积约达1000万公顷,而造林却只有400万公顷左右。森林资源就这样逐渐被毁灭。
森林对人类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乱砍森林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道理也没少讲,但许多人仍然目光短浅,既不为当代人考虑,更不为后人着想。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是由于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造成环境的严重恶化,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仅巴黎上空每年落下的尘土就有7.2万吨,美国上空每年则要掉下2.6亿吨尘土。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已比上个世纪增加了15%。大气的严重污染,使人患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第一死因。法国每年的56万死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占38%左右。
科学研究表明,一亩林地比一亩无林地至少能多涵蓄20立方米水,10万亩森林所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200万立方米的水库。此外,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然而由于大规模的乱砍滥伐,目前世界上约1/5的土地正在失去一层肥沃的表土。非洲44%的土地经常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河水枯竭,庄稼枯死。近年来,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广大地区,相继发现壁画、文物。考古学家推测,撒哈拉大沙漠在五六千年以前,原是一片大草原,只是由于绿色植被长期遭到破坏,才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森林资源的破坏,也使世界性的气候受严重影响。
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已引起不少国家的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奥地利规定凡占用林地的单位,都必须在别处营造同等面积的森林,伐一棵种一棵。芬兰的森林曾在第二次大战中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由于措施得力,现在森林面积已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1%。目前瑞典平均每人拥有森林3公顷之多,而且大部分是本世纪内人工种植的。朝鲜规定不准乱伐树木,严格禁止将林地改作他用。对破坏森林者,除实行“砍一造十”外,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在世界各国,凡真正注意保护森林,在行动上认真采取措施的,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母亲节”由来
1906年,美国妇女安娜·贾薇丝提出创立母亲节的建议。
安娜·贾薇丝1864年出生于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州。她的母亲是教师。在讲解儿女应孝敬父母时,她表示希望学生中有人能想出办法来纪念母亲的爱。安娜在她母亲去世时悲伤至极,想起母亲的话,决心实现母亲的遗愿。在她母亲去世的第2周,她发起创立母亲节。为此她写信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会等。由于她的努力,创立母亲节的建议很快得到美国各州的支持。191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正式宣布:每年5月第2周的星期日,也就是安娜母亲去世的那天为母亲节。威尔逊还规定,母亲节那天,家家户户应悬挂国旗以示对母亲的尊敬。到安娜去世时,世界上把母亲节作为节日的国家已有40多个。
在母亲节那天,美国人往往喜欢在衣服上佩戴一朵有色康乃馨花;而母亲已去世的人则佩戴一朵白色康乃馨花。
·陈伟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