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访华前夕同我记者畅谈国际形势
裁军事关全球超级大国不应强加于人
经济新秩序迄未确立责任在发达国家
本报联合国5月6日电 记者刘开宸、新华社记者王宪鹏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访问中国之前,在联合国总部接见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驻联合国记者时说,他高兴地期待着对中国的访问,并表示相信,他同中国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形势即将举行的会谈,将是十分有益的。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应中国政府邀请,将于5月8日至14日访问中国。这是他第二次以联合国秘书长身份赴中国访问。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裁军问题时,这位秘书长对美苏之间进行的核裁军谈判表示欢迎。他说,这两个军事上最大的国家正在进行的对话是令人鼓舞的。他指出,裁军问题是关系到全世界164个国家安全利益的大事,每个国家都应加入这一进程。有关裁军问题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应得到有关各方的同意,而不应由两个超级大国强加于人。他还表示,常规裁军问题也应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关于阿富汗问题,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苏联撤军。他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暂定5月再次举行间接会谈。“我们对这一地区性问题,颇为关注,希望在1987年内能得到解决。”
对于柬埔寨问题,他认为有些新动向。他将与中国领导人详细讨论这一问题。“我们要看能否找到使越南立即撤出柬埔寨的解决办法。”
在谈到世界经济问题时,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认真进行南北对话颇为重要。他说,他总是试图说服发达国家恢复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他将在联合国继续鼓励这种对话。他指出世界经济新秩序迄今未能确立,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方面。他盛赞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卓有成效,堪称典范。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近百万工人罢工
抗议剥夺黑人选举权
本报哈拉雷5月6日电 记者李文政报道:昨天是南非大选的前一天,南非广大黑人强烈抗议这次只有白人才能参加的大选,全国有近百万工人举行罢工。罢工将持续两天时间。
据报道,一些重要城市,如约翰内斯堡和德班,几乎完全陷入瘫痪。有消息说,约翰内斯堡的黑人居住区气氛十分紧张,有警车在大街上巡逻,街上空无一人,公共汽车和火车里也几乎没有什么人。广大黑人采取各种形式对这次选举表示抗议和蔑视。
昨天,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坦博在卢萨卡发表讲话说,这次仅有白人参加的选举是非法的,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据此间外交界人士分析,以博塔为首的国民党也许能在这次选举中获胜,但他是靠镇压来维护种族主义政权的,因此,南非的政局不可能稳定。有3000多万人口的南非仅有白人470万,而这次选举竟然剥夺了广大黑人的选举权。


第6版(国际)
专栏:

荣毅仁副委员长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国策
新华社华盛顿5月4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今天在华盛顿对30多位美国学者、经济专家和企业领导人说,“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国策,决非权宜之计。”
荣毅仁是在布鲁金斯学会的晚餐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这番话的。针对国外朋友们担心中国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顾虑和议论,荣毅仁强调说,中国的“政治方向、指导思想、建国纲领不变,我国的大政方针不变,这是确定无疑的。”
他说,“但是,我们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将继续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
荣毅仁说,“正如诸位所看到的,我国正在积极开创有效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国际贸易的新局面。”
他说,到1986年底,中国通过各种形式已经使用200多亿美元的外资,批准中外合资企业3200多个,中外合作企业4400多个,外资企业130多个。他说,近几年来,中国抓紧了涉外经济立法工作,已经通过涉外经济法律10个,国务院还颁布了对外商来华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他说,“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今天中午,荣毅仁副委员长在世界银行总部会见了世界银行行长巴伯·科纳伯尔。
昨天晚上,荣毅仁副委员长出席了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将军为他举行的晚宴。
另据报道,美国—中国协会主席、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4月29日晚上在纽约设家宴,招待前来访问的荣毅仁副委员长。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苏同意建立减少核风险中心
新华社日内瓦5月5日电 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的美苏代表团通过历时18个月的艰苦谈判,5月4日终于达成了一项关于建立减少核风险中心的协议。
美国代表团5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说,“今天,美苏两国谈判代表结束了关于建立减少核风险中心的最后两天的磋商,双方就建立这样的中心达成了协议,协议将提交两国领导人审批。”根据这项协议,两国将通过建立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减少核风险中心”相互交流核方面信息以减少由于误解而爆发核战争的危险。


第6版(国际)
专栏:

花红树绿贵宾来
本报记者 严正 张健
5月的北京,阳光灿烂,和风拂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在这充满生机的初夏时分,首都人民迎来了保加利亚贵宾。
日夫科夫同志虽然是首次访华,但他是中国人民所熟知的老朋友。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他领导保加利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他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努力,以及他为发展中保两国人民的友谊所做的工作,我国人民深感钦佩。
76岁高龄的日夫科夫一踏上我国土地,就沉浸在中保友谊的海洋中,首都机场的迎接行列,天安门广场的欢迎仪式,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我国人民以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以绚丽的鲜花、优美的舞姿,以饱含友情的醇酒,表达了对这位社会主义国家中老一辈领导人的敬意,日夫科夫对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日夫科夫同志在我国的两天已经先后同李先念主席、赵紫阳代理总书记进行了非常亲切友好的会谈,他们以同志的感情回顾了两国人民过去进行的英勇不屈的斗争,交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畅叙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新发展。双方还签订了关于两国经济、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五项新协定。所有这些表明,中保两国虽然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但是彼此可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加强合作。日夫科夫同志的这次访华和赵紫阳同志今年6月访保,标志着中保关系已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日夫科夫同志曾几次讲到,保加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悠久文化怀着深深的敬意。在抵达我国的第2天,5月6日下午,日夫科夫一行就驱车前往长城。一路上,北国孟夏的田园美景不时映入车窗,引起了保加利亚贵宾的兴趣。车近八达岭,四面环山,地势险峻。看到这一切,日夫科夫感慨道:古代,在山区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建成如此雄伟的万里长城,真是了不起,长城不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小时后,车队来到长城脚下,日夫科夫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平台,来到了第一座箭楼。他高兴地鼓励身旁的年轻人继续向上攀登。这时他举目远眺,层峦迭嶂延绵不尽,此时的长城婉如一条将要腾飞的巨龙,在花草树木的簇拥下显得分外雄伟庄严。
日夫科夫边走边听着介绍,不时地点一下头。当陪同他的陈昊苏副市长讲到长城脚下一条通向蒙古和欧洲的有战略意义的古道时,他来到城墙边,饶有兴趣地向下俯视。接着回过身来,对随同访华的著名诗人、保加利亚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格·贾加罗夫说,你在这里即兴做首诗,念给我们听吧!大家都不禁笑了起来。尔后,他又高兴地邀请一起前来的保加利亚工作人员和中国翻译合影留念,他说这是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其他保加利亚贵宾也纷纷举起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天色已晚,有人说该回去了,日夫科夫仍恋恋不舍地说:“下次再来时我一定要登上顶峰!”
5月6日晚上,日夫科夫一行出席了由文化部举行的文艺晚会,欣赏了由北京歌舞团和中国杂技团演出的音乐舞蹈杂技节目。北京歌舞团民乐队演奏了保加利亚乐曲《母亲对玛丽卡说》,那轻松活泼、带有浓郁保加利亚民间风格的曲调,使贵宾感到格外亲切。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杂技、魔术和现代舞都深深地吸引了保加利亚观众。演出结束后,日夫科夫走上舞台与演员热烈握手,祝贺他们演出成功,随后同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说巴勒斯坦人不会撤离南黎巴嫩
新华社贝鲁特5月6日电 据黎巴嫩《使者报》今天援引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在同该报记者发表谈话时说,关于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存在的开罗协议仍然有效。
阿拉法特说,巴勒斯坦人将不会从南黎巴嫩的赛达撤离。
他希望能访问黎巴嫩,向黎巴嫩人民表示敬意。
开罗协议是巴解组织和黎巴嫩代表团1969年签署的一项秘密协议,它承认巴勒斯坦人携武器在黎巴嫩存在。后来又签订了另一协议,巴勒斯坦人不能拥有重武器。
谈及解决阿以冲突的国际会议问题时,阿拉法特说,美国没有拒绝拟议中的国际会议,而苏联、中国和不结盟国家以及伊斯兰国家都已表示支持召开这样的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南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进入警戒状态
新华社贝鲁特5月4日电 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以色列可能对黎巴嫩南部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部署在当地的联合国临时维持和平部队4日开始进入警戒状态。
法国驻黎巴嫩大使4日上午在同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会晤后,在贝鲁特东区对记者说,他对黎巴嫩南部的严重局势表示极大关注。
他指出,那里将发生更严重的轰炸甚至是交战,从而进入战争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科德在“伊朗门”听证会上作证
美政府曾全力支持向伊出售武器
本报华盛顿5月6日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昨天,“伊朗门”事件的主要人物之一、退休空军少将西科德在国会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联合听证会上首次作证。西科德的证词提供了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款项来龙去脉的最新情况。西科德认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并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西科德还指出,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高级官员对他的活动提供了帮助。
西科德在他的证词中提到款项问题时说,向伊朗出售武器所得利润1800万美元中350万美元被作为军援提供给了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
西科德还激烈攻击司法部长米斯在去年11月过早地公布了有关款项转移活动的“不确切情况”,使他“感到被出卖、遗弃,只能自己为自己辩护”。
昨天的听证会是预计将持续三个月的一系列听证会中的第一次。西科德的作证将进行一周,下周将由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克法兰作证。根据同特别检察官的协议,国会决定让波因德克斯特和诺思这两名“伊朗门”事件的核心人物在下月中以后公开作证,以便检察官完成对“伊朗门”事件中触犯刑事法律人员的罪证搜集工作。特别检察官已陆续向联邦法院提供密封的罪证,以便今后正式起诉。这些罪证不会因国会向有关人员提供了有限豁免权而失效。
昨天各大电视网对听证会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报道。今天各大报以显著的版面广泛、详细地报道了听证会的情况。
昨天上午调查委员会的成员都作了简单的讲话。他们的讲话表明,根据4个月来的调查所得的大量证词和文字材料,他们已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井上说:“这是根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副主席、共和党参议员鲁德曼说:“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这是不可原谅的惨败。”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伊秘密武器交易事件中心人物之一
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去世
本报华盛顿5月6日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今天凌晨在纽约长岛一家医院去世,终年74岁。
凯西去年冬天曾因“患脑瘤”入院治疗,后因不能主持中央情报局的日常工作而于今年1月辞去中央情报局局长职务。据报道,不久前凯西因患肺炎重新入院治疗。
据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退休空军少将西科德在昨天开始的国会特别听证会上作证,凯西是美伊秘密武器交易的中心人物之一。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古巴抓获两名美国间谍
古巴内政部四日晚上宣布,古巴国家安全部门最近破获一起间谍案,逮捕两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的间谍分子。
被捕的间谍分子,一名是美国籍古巴人格拉迪斯,她长期居住在美国迈阿密;另一名叫诺韦尔托,是古巴建筑部下属的一位官员,是格拉迪斯的弟弟。
内政部的公报说,格拉迪斯多次潜入古巴,并伙同诺韦尔托为美国情报机构搜集和提供有关古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又进行地下核爆炸
莫斯科时间六日早晨八时零五分,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发射场进行了一次当量为二万吨梯恩梯的地下核爆炸。这是苏联自今年初恢复核试验以来所进行的第七次地下核爆炸。前两次核试验曾于四月十九日进行。
据塔斯社报道,这次地下核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核爆炸的物理研究成果。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暴风沙袭击努瓦克肖特
一夜之间的暴风沙,把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围困在沙雾之中。五日,全市与外界的空中和地面通道全部被沙尘切断。沙暴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是近十年来所罕见的。
这股来自东北部的风暴,四日下午到达努瓦克肖特。晚上,风力加大到六七级,截至五日发稿时,风沙未见减弱。随风而来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子和被风卷起的地面沙尘,汇成漫天沙雾,在努瓦克肖特上空游荡、散落,全市一片灰黄。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日本《每日新闻》舆论调查表明,80%的人支持宪法第九条(有关放弃战争和不拥有武力的条款)和象征性天皇制。
△奥地利总统瓦尔德海姆说,他正在考虑对美国作出实际上禁止他入境的决定采取法律行动。
△尼日利亚制定人口控制计划,争取在1995年把目前的每年3.3%的出生率降到2.5%。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最近逮捕了7名混入该组织的特务。
△孟加拉国外长乔杜里5日在达卡接受了联合国授予他的1986年国际和平年纪念章。
△世界银行行长科纳布尔宣布将进行重大改组,扩大它在处理第三世界债务问题上的作用。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基斯坦的扫毒战
本报记者 史宗星
今年2月初至4月中旬,巴基斯坦政府在西北边境省的卡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毒,一举摧毁了9000多英亩正在开花的罂粟作物。据官方估计,如果不毁掉这些作物,那么收获的罂粟足可提炼1.4万公斤的海洛因,按国际毒品市场价格计算,总值高达220亿美元。
这次扫毒,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共调动4500多名警察和边防军,每天清晨4时开进种植田,用棍棒抽打,镰刀削砍;1200多英亩处于僻远地带的罂粟是用飞机喷撒药粉毁掉的。扫毒结束,凡参加行动的人员都受到政府奖励。
巴基斯坦这次扫毒行动,是最近几年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去年3月在这里扫毒时,曾酿成流血事件,有多人丧生,并引起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今年却只有三四十人企图阻拦,被警察拘留后又全部释放了。
这次扫毒所以这么顺利,主要是政府有令在先,不仅去年秋天罂粟播种之前,联邦政府作出了“严禁播种”、格毁勿论的决定,而且派出大批官员,对种植者进行开导,劝他们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放弃播种,并许诺今后保证他们有正当的收入来源。
卡东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庄稼,却宜于罂粟生长。那里的居民长期以来有种罂粟的习惯。从70年代末开始,由于国际上吸毒日盛,毒品价格飞涨,毒贩子愈加猖狂,再加上阿富汗战争造成那一带环境混乱,就使得卡东的罂粟种植和毒品加工骤然膨胀,引起国内外舆论关注,国际上也把这一地区连同与之毗邻的阿富汗一带新的“毒源”,称之为“金新月”地带。为了消除这个毒源,前几年巴基斯坦政府在联合国和某些西方国家资助下,在卡东地区实施一项计划,通过改造土壤,提供良种、化肥、农药和贷款,使当地居民改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这项计划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次扫毒后,政府表示将加速上述计划的实施,并马上要在那里开工兴建一个小工业区,使当地居民获得就业和谋生的正当手段。
在禁种罂粟的同时,巴基斯坦政府还加强了对贩毒活动的打击。警方和海关不时查获毒贩子,加以严惩。去年1月,齐亚·哈克总统公开建议司法机关,应对毒贩子处以死刑。鉴于目前全国吸毒者已过百万,除政府有关部门,还有许多非官方福利组织、卫生机构和新闻媒介,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控制吸毒理事会还在各地建立了26个戒毒医疗中心,培训了400多名专职医生,迄今已帮助5万多吸毒者戒掉恶习。今后几年内,政府计划在每个县建一个戒毒医疗点,每个省会设一个大型的戒毒中心。(附图片)
4月11日,巴基斯坦警察在杰纳地区捣毁罂粟。这是巴基斯坦政府开展的毁鸦片运动的组成部分,今年已毁掉9000公顷罂粟。
传真照片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