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谈谈物价问题

不合理的价格非改革不可
马凯
随着价格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给社会各阶层都带来一定的震动。加上物价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社会上确有一些企业和不法分子乱涨价,变相涨价,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人们不禁要问:价格是否非改不可?甚至有人认为,宁可不涨工资,也不要涨物价。究竟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必须作出郑重回答。
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对价格进行国家管理,实行稳定物价的方针,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安定和改善人民生活,起了应有的历史作用。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以及历史的和其他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办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价格制定不科学。千种万种、千差万别的商品价格统统要由国家管起来,当然不可能管细管好,生产技术、成本都变化了,但价格长期不变,结果造成价格严重的不合理,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
二是价格体系不合理,首先是不同产品的比价关系不合理。工业品贵,农业品贱,历史上遗留下的价格“剪刀差”依然存在。在农产品内部,粮食作物与其他经济作物比价也不合理,收益相差悬殊。在工业品内部,矿产品、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与加工工业产品比价不合理,前者低,后者高。
同一商品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
三是价格管理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生产者、经营者缺乏应有的一定的定价权。许多价格“多年一贯制”,“一价定终身”,不能灵活反映生产条件和市场供求的变化。
上述价格不合理的状况,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第一,不合理的价格体系,造成苦乐不均,不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价格不合理的情况下,企业盈利水平以及职工得到劳动报酬的多少,往往主要不是取决于投入劳动多少和经营好坏,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高低。以1983年全国工业为例,当年人均实现的利税,全国平均是2776元,日用化学工业为7060元,而煤炭工业仅为160元,日用化工行业比煤炭行业高43倍,很难想象这是两个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上的差别,事实上这种高低悬殊的差别主要是不合理的价格造成的。
第二,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不利于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它就象“哈哈镜”,往往反映不了真实的相貌,常常发出错误的信号,诱使企业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家急需的短线产品和市场供应紧张的商品,因为价低利微甚至亏损,很难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相反,某些已经积压滞销的产品,又往往由于价高利大,生产不但压不下来,反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继续盲目发展。
第三,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不能奖优惩劣,不利于技术进步。许多价格“多年一贯制”,优质产品得不到优价,新老产品比例失调,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生产及推广。由于价格长期不变,带来产品花色、品种、规格长期不变。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60年代从上海兴起了一种人造革的男用手提包,一直在全国流行20年;搪瓷脸盆出了个大红双喜图案,家家结婚都买它,还有一种以齐白石画的虾为图案的脸盆,集体宿舍住6个人,倒有3只是这种产品,拿错是常事。
第四,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形成中间梗塞,不利于城乡物资的顺畅交流。例如,有些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收购价格偏低,不提价就收购不上来,就无法向城市供应;收购价格提高了,销售价格不提,国家要补贴,企业要赔钱,经营越多亏损越大,谁还愿意经营?不仅如此,这种靠国家补贴来压低销售价格的做法,还会造成物资倒流,投机倒把分子可以从销售环节买进,在收购环节卖出。1979年8种副食品提价以前,就出现过这种现象。至于进销差价、地区差价不合理而影响工业品下乡的问题,那就更加突出了。许多基层供销社买不到小刀、别针、钥匙圈、顶针,原因之一就是批零差价太小,经营额又不大,所以这些供销社有货不进,任凭脱销。
第五,不合理的价格体系,阻碍各项改革,不利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强企业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价格不合理就不能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企业没有一定的定价决策权,价格不合理造成的苦乐不均,也使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工资改革受到极大的障碍。
第六,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归根到底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改革前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物价确实变动很少。但是不少产品微利或者亏损,没有人愿意去生产和经营,从而使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许多基本消费品品种既少,数量也不足。有不少产品不得不凭票证定量供应。一些商品价格倒是“又低又稳”,但是“有价无货”,经常断档脱销,人民不仅没有得到廉价的实惠,相反得到了必需品买不到的痛苦。因此,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讲,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改革不可避免地要带来一定的社会“阵痛”,但是,正如没有分娩前的“阵痛”,就没有新生儿的诞生一样,价格改革的“阵痛”是短暂的,而人民得到的实惠将是长远的。当然,这项改革将稳步进行,尽可能减轻“阵痛”。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改革方针、政策和方法、步骤,伴随社会“阵痛”诞生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价格体制,将是生产的发展,流通的活跃,市场的丰富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第2版(经济)
专栏:

保证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健康发展
宜昌注意克服企业短期行为
新华社武汉5月25日电 (记者杨正文)湖北省宜昌市在对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目前全市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21家重点企业,都能坚持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生产与消费、当年效益与长期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承包经营责任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宜昌市这21家企业大多数是1986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市里在审批它们的承包方案时,十分注意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把厂长(经理)承包经营的目标责任制同企业的“七五”规划结合起来;二是奋斗目标分段实施,定期检查,优胜劣汰。市里对于不能按进度实现目标的企业,要求承包者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限期补上。如果仍然达不到要求,不仅承包者要受到经济制裁,企业也将调整出重点企业行列,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承包企业对自有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发展、奖励、福利基金分成比例提留,并按章交纳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
宜昌市采取这些措施后,实行承包经营的21家重点企业都比较注重自我约束,积极地把现实生产和增添后劲结合起来,主动运用自留资金抓紧技术改造。据统计,这些企业围绕实现“七五”计划,初步确定并已列入国家和省里计划的有38个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2亿元,全部投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4亿元,增加利税8000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谷牧在安徽考察旅游工作后提出
黄山是全国的一块瑰宝
新华社合肥5月24日电 (记者周郁夫)国务委员、国务院旅游协调小组组长谷牧在最近专程来安徽考察旅游工作后提出,黄山不仅是安徽的瑰宝,也是全国的一块瑰宝,应当成为全国旅游的一个重点,国家要从财力上、政策上支持这里发展旅游事业。
5月15日到23日,谷牧同志与安徽省的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在歙县、青阳县、屯溪市、黄山市、芜湖市和合肥市等地,考察了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地的旅游资源。23日下午,谷牧在合肥同省委、省政府的负责同志就发展安徽的旅游事业交换了意见。
谷牧说,从1970年以来,黄山旅游事业发展很快。现在交通和接待条件不能说很好,但即使这样,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有一百五六十万人之多。还没到最旺季,路上已拥挤不堪。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黄山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高,来黄山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将越来越多。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很紧迫的问题,一是如何把当前的旅游工作组织得更好,就是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做好工作,以适应已经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势,使游客在黄山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留下美好的印象。二是如何做好规划和准备工作,迎接必将到来的黄山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他认为,这两件事都很紧迫。
谷牧认为,适应黄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改革黄山的管理体制。他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制定以开发保护和利用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的旅游规划,尽快改变管理工作不够理想的状况。


第2版(经济)
专栏:市场随笔

买伞的心理
刘先杰
周末,我和女儿上商店购伞,女儿选中一把水红色荷叶卷边伞,我却摇头不敢要,因为伞顶端亮着10厘米长的金属尖。不知怎的,见着尖头伞,我就觉着不安,别的不说,要是下雨天挤公共汽车,就怕慌乱之中扎了人。
有我这个心理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如果生产雨伞的厂家能够理解买伞者的这种心理,把金属尖头伞改为平头伞,恐怕会更受欢迎。


第2版(经济)
专栏:

今年重点建设项目定为206个
国家计委重申重点建设要带头增产节约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葛大星)1987年我国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重点项目确定为206个。国家计委新近就此发出的通知说,重点建设要带头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这206个基建项目,都是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骨干项目。其中,能源、交通、原材料项目占半数以上。除了续建项目之外,有38个项目是首次跻身全国重点项目的。这样,今年全国重点项目的个数、投资额及其在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都超过往年。
据国家计委提供的情况,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的全国重点建设,年初以来就被列为“双增双节”运动的重点。国家为此还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从控制投资总概算入手,部署对重点项目逐个进行设计复查;二是对投资完成的过程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向重点建设现场派联络员的制度。这对提高重点建设的投资效益已经产生实效。
今年我国基本建设所需资金和物资供应比较紧张,“三保三压”的建设方针还有待进一步落实,重点建设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国家计委据此提出,就重点建设本身来说,关键是要坚持克服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把内部潜力不断挖掘出来。从今年起,重点项目从设计、施工到材料设备供应,都要逐步打破地区、部门以及军工和民用的界线,全面实行招标承包制,择优选定中标单位,进而在工程建设中少花钱、多办事,集中力量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市“三保三压”见成效
二十四项国家重点工程进度加快
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李莉)北京贯彻“三保三压”成效显著,二十四项国家重点工程进度普遍加快,截至四月底,已完成的基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半。
今年以来,北京市经过反复核实,压缩了原定的基建投资计划,并先后六次对一九八七年度申请在北京地区建设的开复工项目审查排队,将其中的三分之二加以压缩。同时,他们集中优势兵力,狠抓在建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国家重点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市重点工程的建设。被誉为首都“新书城”的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主楼书库已经竣工,数千名建筑工人正在对其他配套工程抓紧装修,以确保新馆“七一”前竣工、“十一”开馆。彩电中心、科技情报中心均已进入收尾阶段,可望上半年交付使用。


第2版(经济)
专栏:

袁宝华在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年会上说
职工培训要进一步加强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杨兆波)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说,我国职工教育正在逐步走向适应经济改革和全面提高经济效益需要的轨道。按需施教,定向培训,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已经开始实行岗位职务培训的试点,效果很好。他是在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说这番话的。
袁宝华说,当前职工教育的形势很好,据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一亿职工的统计,去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职工有2594万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6.2%。全国拥有职工学校2.4万多所,职工教育专职教师、管理干部44.8万人。但是,这与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很不适应。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职工培训,不仅要造就更多更好的专门人才,还要使所有的职工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劳动者。
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5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出三尺柜台 寻找八方伙伴
邛崃供销社帮农民经商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田恒江报道:四川省邛崃县供销社改变“坐商”作风,走出三尺柜台,和农民广泛合作,在为农民服务的同时,求得了自身的发展。
邛崃县自然资源丰富,商品生产比较活跃。但是,前几年这个县供销社没有把“坐商”作风改掉,结果,40个基层社每况愈下,其中20个严重亏损。1984年以来,新上任的县社主任吴祖刚意识到,供销社要发展,必须和农民共担市场风险。
供销社职工寻找伙伴了。地处川藏公路旁的冉义乡有织造五色氆氇的传统。因为缺信息,生意不旺。前年,乡供销社送来市场信息,火星村的老共产党员何绍云带领十几个姑娘办起氆氇作坊。现在,这个作坊年产值达到近6万元,纯收入上万元。
随着竞争日渐激烈,不少规模小的商品生产者对市场风险的恐惧心理加重。供销社和农民共同进行“风险投资”,就使农民增强了信心。回龙乡渔桥村农民李志军想办茶厂,怕赔本砸锅,犹豫不决。乡供销社同他一起分析论证,认为成功有望,便与他订了担保贷款3万元的合同;又帮他联系鲜茶叶、茉莉花,解决燃料、派运、包装、销路等问题,茶厂很快上马。经过两年经营,现在年产量达300多吨,产值40多万元,成了川西一大茶厂。这个县供销社帮助3000多个专业户,组织起青麻、竹编、养蜂、酿造等一批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联办了32个厂。
帮助了农民,发展了自己。邛崃县供销社的购进总值、销售总额和实现利润总额,年年都大幅度提高。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和农民共风险
市场多风险,经商既有“险中生财”的一面,更有“因险致亏”的一面。农民害怕它,供销社何尝不怕它?邛崃供销社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坚决和农民共风险,有力地支持农民发展商品生产。
其实,对市场风险光害怕是不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想办法对付它。大多数农民进入市场不久,是做生意的“新手”。比起做生意的“老手”供销社,农民实力不雄厚,经验也不丰富。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人不免因怕赔本砸锅而徘徊不前。假如有供销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和他们共风险,做他们的“担保人”,使亏本的可能性小些,生财的把握大些,越来越多的农民因而胆子更壮些,农村的商品生产也必定会搞得更红火。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际贸易法律讲座在北京举行
本报讯 国际贸易法律讲座5月25日在北京开讲。这个为期5天的讲座是由联合国贸发会/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中心和北京市经贸委合作举办的,由国际贸易中心顾问兰格先生等主讲。我国即将实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该讲座将使中国有关人员熟悉和运用国际贸易法规、惯例,提高业务素质。 (喻京英)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南金属再生联合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本报讯 记者吴兴华报道:一个由废金属产生、收购、利用单位组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废金属资源的联合经营组织——湖南金属再生联合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为促进废金属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湖南长沙、株洲等10个市和6个地、州的金属回收公司地处四川省的冶金部长城钢厂和中国金属回收公司中南分公司等21个单位联合组成湖南金属再生联合有限公司。


第2版(经济)
专栏: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导流洞最近贯通
曾在引滦济津中立下功勋的铁道部18工程局,最近打通了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600米长的导流洞。这是我国目前断面最大的导流洞。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是长江中游仅次于葛洲坝水利枢纽的第二大工程。导流洞是这个水利枢纽的前期工程。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不亮厂名的“三乐”
本报记者 鲁牧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家用电器产品展览会上,有7个省市展出了14台全自动洗衣机,其中13台都有商标和生产厂家的名称,唯独三乐牌洗衣机只写商标未亮厂名。但它却引起了观众的特别关注。
“是国产的吗?”“性能怎样?”“质量如何?”“多少钱一台?”不少观众久久围着三乐牌全自动洗衣机的解剖样机,向讲解员询问。
展览期间,国务委员宋平、王丙乾等领导同志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时,对引进生产线、模具、散件组装的洗衣机,几乎一看而过。而走到江苏馆南京展台前,看到“三乐”解剖样机却停止了脚步。仔细地观看,倾听了厂长的汇报,不时地称赞说:“好!”“你们厂有志气!”
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三乐”是高水平、高标准的国产化产品,它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原装货。推出这等物美价廉的新产品,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有利,确实堪谓“三乐”。
据了解:三乐牌全自动洗衣机是南京电子管厂生产的,整机275种580个零部件都是自行设计、自己组织生产的。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博采国内外各家所长,奋力拚搏,自力更生地研制出了全套模具。
400多副模具中,有20多副大模具,最大的数8吨重的注塑机,属国内首创。国外模具技师和行家看了这些大模具,十分惊讶。他们说,中国能制造这样好的洗衣机模具,今后就没有必要再从国外进口模具了。
无锡洗衣机厂生产小天鹅牌洗衣机所用的模具,就是南京电子管厂提供的。
南京电子管厂研制的三乐牌全自动洗衣机,在去年12月已通过部级鉴定。洗净比为1.22至1.26,可靠性方面无故障次数1100次,高于国家要求;对衣物磨损较小,磨损率为2‰,噪音65分贝,低于部、省标准。
在南京地区已销售七八批,2000多台,零售689元,深受消费者欢迎。每批产品上市,消息灵通的众多购买者都提前一天在商店门前排长龙。
如此拔尖的高水平新产品,为什么不挂厂名呢?找到一位略知内情者说,按照展览会的有关规定,非定点厂或预选点厂这次不参加展出。但南京市认为,既然是全国性展览,理应推出最新成果,所以还是推荐了“三乐”。经过协商,最后决定,变通一下,只出商标,不出厂名。
但人们事先并未想到这会引起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当然,这些场面说明的是更深刻的东西,人们关心的不只是厂名,而是国产化,或者说,关心那些为国产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厂。


第2版(经济)
专栏:

成都北站广设售票行包托运点
新华社成都5月25日电 (记者成建)成都火车北站在27个不通铁路的市、县开设了售票、行包托运网点。这些服务网点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被称为“没有铁路的火车站”。
人们常说出门难,首先就难在买车票,对那些离铁路较远的地方来说尤其如此。近年来,成都火车北站积极更新观念,突破封闭式管理,逐步在一些不通火车的市、县建立起一批售票和托运行包的服务网点。去年以来,各网点共售票3万张左右,办理行包2万多件,受到了广大旅客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外县开办售票、行包托运网点后,直接到成都买票的旅客少了,成都北站内售票的长蛇阵缩短了。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国家利益的天平上
——上海经济区纺织业“双增双节”采访札记之三
新华社记者 徐机玲 纪静如 吴复民
国产染化料出国兜一圈,然后身价百倍地“返回故里”。记者在上海经济区纺织业采访,屡屡见到这样的怪事。
福建省南平针织厂从香港客商那里进口一批KNG活性染料翠兰。化验分析现了原形,它竟是上海染化一厂的产品。这种染化料在内地市场每吨售价31000元,经客商倒卖,每吨价格提高到83000元,白白让他们赚了大钱。江苏省许多纺织印染企业发现,他们从英国卜内门染料公司进口的托拉斯黑染料,其中作为拼色主要成分的HGL分散兰染料,也是国内的出口产品。这种染料国内售价每公斤20元,外商买去经过简单拼色,售价高达每公斤40美元。
造成这种不正常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一些化工企业为了部门、企业的局部经济利益,不顾国内市场需要,大量出口染化料及染料中间体,造成国内染化料严重短缺。一些不法外商则乘机从我国低价购进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改头换面后再转手高价卖给我国,从中牟利。我国一些纺织企业因“等米下锅”,不得不以高于染化料出口价几倍的价钱进口染化料,眼睁睁看外国人赚我们的钱。
由于染化料出口失控,已使国家利益蒙受重大经济损失。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表明,出口一吨染料中间体,平均创汇1500至1600美元;出口一吨染化料,平均创汇4000美元;而用一吨染化料则可印染30至40万米绸布,创汇20至30万美元,效益高出数十倍。显然,在国家利益的天平上,应该首先满足国内纺织业的需要,多余部分再出口。否则,只能是因小失大。
遗憾的是,许多热衷出口染化料的企业并没有认真算一算这笔账。据悉,今年染化料及染料中间体的出口量分别比去年增长80%和140%。
经济界人士认为,染化料进出口失调的突出矛盾,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诸多弊端。由于各部门、各企业都各自为政,各算各的账,必然是顾了小家,导致国家利益的天平“失重”。他们建议国家经济领导部门加强宏观管理,搞好计划调节,共同维护国家利益,避免肥水外流。
(内销转出口,出口后又“返回故里”。一出一进,客商用“大陆货”赚了一大笔“大陆人”的钱。这种损失不是太窝囊了吗?其实,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协调,加强横向联合,杜绝这类现象是可以办到的。   ——编者


第2版(经济)
专栏:

宁夏青铜峡市利用当地丰富的柳条资源,大力发展柳编生产,8年来已外销100多个品种的柳编产品260多万件,为国家创汇90多万美元。这是该市柳编厂晾晒场一角。
新华社记者 陈思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