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红色权利报》发表评论指出
捷中政府会谈为相互合作敞开大门
新华社布拉格5月1日电 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今天发表题为《中国——我们的重要伙伴》的评论,赞扬目前不断发展的捷中关系。
评论强调指出,什特劳加尔总理对中国的访问是把捷中合作推向又一新阶段的重要的、具有突出意义的步骤,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评论说,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有着友好和诚挚的感情。什特劳加尔总理在中国访问期间,从北到南,在各地都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对中国人民也怀有同样的感情。
评论说,捷中政府间的会谈是成功的。会谈实事求是地、有效地致力于加强和扩大把两国和两国人民联结在一起的全面关系。会谈为相互合作完全敞开了大门。
评论赞扬了两国在发展贸易、经济、科技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强调这次访问在发展生产协作以及其他有效的合作形式方面取得了具体成果。
评论说,中国正在经济改革的道路上前进。这一改革发挥了人们的首创精神,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权。经济特区是一个试验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令人感兴趣的、独特的模式。
评论最后强调指出,了解当前中国的现实,同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谈,是什特劳加尔总理访华的最重要成果,也是对进一步发展中捷合作的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筹委会拟定最后文件草案指出
裁军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紧迫任务
本报联合国5月1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筹委会会议历时两周,今天在联合国大厦结束。会议为将于今年8月在纽约召开的“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拟定了最后文件草案。这表明本届筹委会完成了大会的实质性准备工作。
根据联大决定,“裁军与发展关系国际会议”原定于1986年7、8月在巴黎举行。后因成员国间意见分歧,未完成筹备工作,改于1987年8、9月在纽约举行。
最后文件草案肯定了“裁军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项最紧迫的艰巨任务”。
最后文件草案指出,“全球军事开支每年接近1万亿美元的惊人数字,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足、2/3以上人类所受的痛苦和贫穷、世界经济体系持续不断的危机,形成强烈的对比。因此,设法裁减军事开支乃是大家共同关切的事”。
最后文件草案呼吁各国政府进一步考虑减少军费开支并设立一个国际财政机构,以便将裁军节省出来的资源转用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今天的辩论中,中国代表石继成指出文件草案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如文件未提在世界军费对世界经济和发展的影响中,两个超级大国负有特殊的责任。他希望大会能克服这一缺点。
筹委会主席代贝伊在会议结束时发言说,最后文件草案的大部分内容得到了大家的同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大会的工作。
本届筹委会会议向联合国全体成员国开放。美国未参加,并表示它也不参加大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主席访问伊拉克
萨达姆总统重申支持巴解组织
新华社巴格达5月1日电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今天在会见来访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时表示,伊拉克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巴解组织。
据伊拉克通讯社报道,萨达姆总统强调说,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的合法的代表,伊拉克将努力促进巴解组织的进一步团结。
阿拉法特向萨达姆简要介绍了最近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8次会议的成果。
阿拉法特是昨天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
据报道,伊拉克正在调解巴解组织和埃及之间的关系。
由于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8次会议批评了埃及同以色列签署的戴维营协议,埃及政府于4月27日宣布关闭巴解组织驻埃及的所有办事处。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许多国家举行群众集会游行等活动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群众游行或集会等活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欧洲
苏联莫斯科数十万市民1日上午手持花束和标语,举行了盛大游行,并接受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葛罗米柯、雷日科夫等的检阅。
罗马尼亚共产党布加勒斯特市委节日前夕在市体育文化宫举行了隆重集会和演出,齐奥塞斯库等领导人出席。
波兰首都华沙1日举行了持续数小时的群众游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在游行开始前发表了讲话。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1日在“九·九”广场举行了盛大群众游行。日夫科夫等党政军领导人出席观礼。
民主德国首都柏林的65万群众1日在市中心卡尔·马克思大街举行了游行,昂纳克、斯多夫和辛德曼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游行队伍。
捷克斯洛伐克有数百万劳动群众1日举行了集会和游行。党政领导人胡萨克和什特劳加尔等出席了首都布拉格有20万人参加的集会,并检阅了游行队伍。
西班牙100多万工人1日在全国各地举行游行,要求政府保障就业机会。
葡萄牙广大劳动者1日在各大城市也举行了“五一”集会和游行。
亚洲
泰国4万多名工人及其他劳动者1日在曼谷举行集会和游行,要求政府为目前的300多万失业者解决就业问题。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1日有2.5万多名劳动者举行集会和游行。与会者要求增加工资,保护工人的权利。
缅甸工人1日在仰光举行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仰光各报这天都刊登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的文告。
非洲
埃塞俄比亚工人党总书记门格斯图1日在庆祝“五一”节的集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埃塞俄比亚人民加紧农业建设,争取更好的成果。
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在“五一”节之际向全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号召安哥拉人民积极参加国家复兴工作,克服经济困难。
尼日利亚总统巴班吉达1日发表讲话,号召尼日利亚人民完成振兴经济的任务。
肯尼亚总统莫伊在“五一”节宣布,给收入最低的工业工人和农业职工增加工资。
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1日在群众集会上号召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完成国家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据4月30日来自南非的消息说,南非当局已下令禁止黑人工会计划5月1日在18个地方举行的集会。
拉丁美洲
墨西哥首都约150万工人群众1日举行隆重集会,要求债权国和债务国共同承担外债的责任。德拉马德里总统同工人一起参加庆祝活动。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150多个工会组织的工人1日举行庆祝活动。卢辛奇总统和内阁全体部长和群众一起参加了庆祝集会和游行。
巴西总统萨尔内“五一”节发表电视广播讲话,对巴西劳动者表示节日祝贺。他说,政府听取工人的要求,同工人讨论国家大事。
古巴50万人1日也举行了游行活动,他们高举横幅,支持拉美国家加强团结,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反对美国在中美洲的干涉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从中曾根访美看美日经济关系
本报记者 张允文
日本首相中曾根5月1日结束了对华盛顿的访问。
舆论认为,中曾根的这次访问,未能也不可能解决两国由来已久的经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今年以来,美国政界、企业界对日本的贸易政策失掉了耐心。面对怒气冲冲的美国国会,日本首相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处理两国的贸易争执、缓和两国由于贸易不平衡而出现的紧张关系,寻求美国取消对日本电子产品的制裁。在这些方面都没取得重大进展。
中曾根是在日美贸易摩擦日益激化的时刻来到华盛顿的。10天前,里根政府正式开始对从日本进口的部分电子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中曾根抵达华盛顿之前数小时,美众议院通过了一项保护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贸易法案修正案。第二天又通过了一项主要针对日本的全面贸易法案。
日本首相的来访正值美日两国经济出现了使双方日益不安的因素。尽管今年2月巴黎六国财长会议表示美元对其他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要适当,然而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一再下跌,甚至跌到140日元以下。美元不断下跌的趋势使美国增加了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的压力,使外国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美元贬值也使日本美元持有者深受其害。日元升值也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业,威胁着日本经济。这一局势使日美首脑会晤更具有紧迫感。
里根总统和中曾根首相都在国内政治中受挫,在这次以解决贸易争执为中心的首脑会晤中,两人都承受了国内的巨大政治压力。里根一方面要对中曾根在贸易问题上保持压力,同时又要竭力抵挡来自国会的保护主义浪潮。民主党去年11月控制了国会两院以后就以通过一项贸易法案为首要目标,众议院酝酿很久以后,终于在中曾根访问期间采取了行动。
为平息美国方面的忿怒,中曾根也带来了自己的“礼品”,这就是用586亿美元的补充预算来刺激日本经济,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同时将向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是拉美国家提供200亿—300亿美元的贷款。昨天中曾根又宣布,他已下令日本银行降低短期利率,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在开放日本市场方面他也作出了某些让步。但中曾根不能作出更多的承诺,以免显得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中曾根在访问期间,一再敦促美国政府尽早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他称之为这是他“手指上的一个刺”。
这是里根总统只同意5月中旬审议日本半导体贸易的数据,等有事实证明日本确实遵守半导体协定后才能作出决定。
中曾根的访美和日美首脑会谈既反映了两国在贸易上的利害冲突,也说明了两国在经济上的互相依存性。美国是日本的最大市场,日本是美国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都经不起一场全面的贸易战。然而,由于两国经济结构上的差别和各自的利益,又无法避免冲突。因此,经济界人士认为,美国和日本之间在贸易上的摩擦,很难就事论事地加以处理,只能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去解决。日本经济必须从以出口和依靠巨额顺差为主,逐步转向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而美国则必须削减财政赤字,逐步减少外国投资,增加积累,减少消费,增强商品竞争力。经济学家认为,外国贸易屏障不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即使排除全部贸易壁垒,也只能减少美国贸易赤字的五分之一。因此,有人认为,美日经济关系必然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改革的过程,目前还看不到实现这一转变过程的任何行动。(本报华盛顿5月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埃巴关系出现裂痕
本报记者 安国章
近几天来,埃及和巴解组织的关系突然紧张。4月27日,埃及政府宣布关闭巴解在埃及的一切办事机构;官方人士和舆论界发表讲话和文章指责巴解伤害了埃及;穆巴拉克总统甚至在“五一”节向全国发表的长篇讲话中说,如果巴勒斯坦侵犯埃及的利益,埃及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埃、巴关系紧张的导火线是最近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的决议。决议在谈到巴、埃关系时说,最高执委会将根据前几届巴勒斯坦代表大会,主要是第十六次大会的决议来处理、决定与埃及的关系。埃及认为,这是对埃及利益和内政的干涉。因为巴勒斯坦第十六次大会决议的基本精神是:只有埃及取消戴维营协议,巴解才能改善与埃及的关系;巴解只与埃及的爱国力量,而不是与埃及政府发展关系。穆巴拉克总统认为,巴解的这一新立场是一种倒退,把埃及政府与人民分开是挑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而且把埃及人民分为爱国和叛徒两部分,这是对埃及利益的侵犯,是埃及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和容忍的。穆巴拉克总统说,埃及是一个有着尊严的主权国家,埃及遵守签订的一切国际协议;另外,取消戴维营协议将意味着埃及与以色列恢复战争状态,而埃及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加强自己民族的安全和维护埃及与阿拉伯民族的最高利益。
巴解组织对埃及的决定和表态表示不满。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指出,他对埃及这一“不冷静的决定深感震惊和遗憾。埃及的决定是没有任何理由的,这只会影响埃及的声誉。”因为“巴解对与埃及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改变”。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说,第十八次大会着重强调了埃及重回阿拉伯队伍的重要性,巴、埃关系将会象过去那样发展下去,因为巴解对埃及的立场没有实质性变化。
埃、巴关系的变化在中东地区,特别是海湾国家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海湾国家报刊对埃及的作法提出了批评和指责,认为埃及的行动无助于埃及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改善。
此间观察家认为,埃、巴关系的危机不会持续很久,埃及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因为埃、巴都极为重视双方关系。埃及政府在对巴解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多次表示,埃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事业的坚定立场不会改变”,巴解方面也声明它对“埃及的立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事实上,目前开罗巴解办事处的大门上虽已贴上封条,但办事处人员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另据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不久将会晤穆巴拉克总统,就中东局势的发展协调双方的立场,而侯赛因国王对巴勒斯坦第十八次会议取消约、巴协议的决定采取理解的态度。约、埃领导人的会见无疑会对埃巴关系的缓和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据透露,埃及作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要警告巴解新的领导,不要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屈服某些阿拉伯势力的压力。因此,埃、巴关系不会进一步恶化,它们之间的裂痕会得到弥合。 (本报开罗5月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卡里姆提出结束黎内战方案
黎巴嫩最大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黎巴嫩力量”副司令卡里姆,五月一日在贝鲁特东区举行的庆祝“五一”节集会上宣布了他提出的关于结束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黎巴嫩内乱的三点方案。三点方案的内容是:所有的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国际和平部队长久部署在黎巴嫩边境和临时部署在黎巴嫩内地;宣布黎巴嫩坚持不结盟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圣卢西亚执政党大选中获胜
执政的圣卢西亚统一工人党在四月三十日举行的大选中,获得议会十七个席位中的十席而再次取胜。
圣卢西亚统一工人党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执政,在上一届大选中,该党曾获得议会十七个席位中的十四席。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将购买四百万吨美国小麦
美国农业部长理查德·林四月三十日宣布,苏联已经同意购买四百万吨以补贴价格出售的美国小麦,从而完成了美苏粮食协定规定的苏联应购买的数额。
这项交易是几周前美国向苏联提出的,苏联同意在九月三十日前购买这批粮食。在此之前,苏联已以非补贴价格向美国购买了三百三十万吨玉米。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日本和东盟经济专家在日本举行非公开性会议,东盟要求日本降低进口税,增加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
△美国底特律市今年持枪杀人事件激增,至少有11名学生被持枪学生打死,105人受伤;头3个月已有168名成年人被打死,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
△北约取消了原定4日召开的16国大使会议,会议准备讨论苏提出的消除欧洲短程导弹建议,由于西德对如何答复苏建议犹豫不决,会议被迫取消。
△奥地利的民意测验表明,在美禁止瓦尔德海姆入境后,只有19%的人要求他辞职,74%的人反对他辞职,7%的人没有表态。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联邦德国波恩市一个街心广场上,最近展出了桃花心木雕塑——“眼镜”。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眼镜架。这个重达1吨、高2.5米、宽10米的巨型雕塑,是由一位设计师和一位雕塑家用12周的时间合作制成的。
新华社记者 夏治沔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魁北克省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
加拿大将有一部获全国承认的宪法
本报渥太华5月1日电 记者马海亮报道:4月30日,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在魁北克省密彻湖举行了全国省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联邦与魁北克省就魁省承认并签署加拿大宪法问题最终达成一项临时性协议,从而使加拿大政治生活中长达5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得到圆满解决。加拿大将拥有一部全国一致承认的宪法。
加拿大宪法于1981年产生,1982年4月17日正式实施,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英裔和法裔之间的民族矛盾,法裔魁北克省始终拒绝和签署宪法。
去年初,魁北克自由党执政的魁省新政府提出了与联邦谈判的5项要求:1,承认魁省的特殊社会地位。2,提高魁省在移民事务中的权力。3,在将来的宪法修改中,魁省拥有否决权。4,魁省有权任命加拿大最高法院法官。5,在魁省管辖范围内,魁省有权限制联邦政府的支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马尔罗尼总理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与魁省相应的5项具体建议,作为谈判条件。经过一天的秘密磋商,联邦与魁省终于在昨晚宣布达成了协议。协议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据透露基本上满足了魁省的要求。
这一协议的达成是加拿大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加拿大政治生活中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