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今年世界人口将超过50亿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要求各国关切
指出中国计划生育取得成就
本报联合国5月18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1987年,世界人口将超过50亿。根据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60亿。2022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
这是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今天在这里发表的题为《50亿人口的世界》报告里宣布的。此基金会建议今年7月11日为“为50亿人口日”,以期引起世界各国关心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太快,每分钟增加150多人,每天220000人,每年8000万人以上。
报告指出,人口问题对全世界都有关系。人口增加的90%在发展中国家,它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对发达国家则有间接的不利影响。总之,它将影响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报告说,人口问题主要靠有关各国执行正确的人口政策和方案,其中减少人口出生率的计划生育至为重要,例如中国,已经成功地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第7版(国际)
专栏:

粮农领域南南合作区域会议结束
中国努力发展南南合作受到高度赞扬
新华社洛美电 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的粮食和农业领域里的南—南合作区域会议,5月14日闭幕时通过了一项总报告,强调发展中国家进行南—南合作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会议总报告指出,南—南合作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妨碍合作的发展。这就需要发展中国家政府承担政治义务,互相理解,增进经济方面的交流。
这次会议是在多哥政府的协助下,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举办的。15个非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4个亚洲国家和3个拉美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落实4月13日至6日在达喀尔、卢萨卡和雅温得举行的3个非洲地区性会议上所建议的近百个项目,并为将于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部长会议做准备。
中国代表吴天锡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为发展南—南合作所作出的努力和与非洲国家进行合作的情况,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
他在会议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说,自60年代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领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在20年间,中国在46个非洲国家承担了127个农技项目,其中有47个项目正在执行中。许多项目已初见成效。在这一时期,中国向非洲派遣了1万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目前还有800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在30多个非洲国家工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马海德等获纽约州立大学荣誉博士
新华社纽约5月17日电 中国卫生部首席顾问马海德博士因在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方面取得卓越成绩而在今天获纽约州立大学颁发的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马海德博士生于纽约州布法罗城,50年前他在日内瓦大学攻读医学获博士学位后即到中国工作,现已加入中国籍。
因马海德博士目前不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校长史蒂文·桑普尔将于今夏访问中国,届时将把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的证书颁赠给他。
为表彰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博士在半导体和平面科学方面的成就,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今天举行仪式,授与她以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由于她的努力,上海复旦大学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半导体和平面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北京师范学院院长杨传伟教授因长期支持他所在的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科尔特兰分校的学术交流活动而获纽约州立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颁赠证书仪式已于昨日在科尔特兰分校举行。


第7版(国际)
专栏:比利时通讯

面向更加紧密合作的未来
——佛兰德国际技术博览会“中国日”侧记
本报记者 魏崴
比利时的根特市春意阑珊。5月14日上午,“佛兰德国际技术博览会”内热闹非凡。二层会议厅里更是观众如织,博览会的“中国日”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来自比利时、欧洲共同体的各界人士同前来参加博览会的中国代表和我使馆人员、中国留学生、中国记者们攀谈。只要看到中国人,比利时友人总是笑脸相迎。工作人员更是热情相待,唯恐未尽地主之谊。
10点半,讨论会开幕,会场座无虚席。弗拉芒地区政府主席根斯,首先就“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技术转让”问题发言。他说:我们满怀信心地注视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和作用愈来愈大,我们必须执行更积极的政策。
比利时财政大臣伊斯更斯回顾了1980年以来中比间良好的经济关系,他期望中国成功地实现第七个五年计划,对中国政府重视外国投资、改善投资条件和引进外资的成就表示赞赏。
欧共体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委员德克莱克是根特人,他为能在自己的故乡款待中国朋友感到由衷的高兴,并深信中国将继续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他向欧洲企业家大声疾呼:“到中国去吧,你们应当积极行动,面向未来。”
中国大使刘山和中国代表团团长、经贸部部长助理朱友兰也分别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的情况,指出去年中国从共同体引进技术的合同已大大超过美、日,双边关系潜力很大,完全有可能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
这一天弗拉芒地区《金融与经济日报》在有关中国的报道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理应得到外国投资者的鼓励,中国迟早将跻身于工业国家的行列”。
(本报布鲁塞尔5月17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燕子归巢”
王如君
美国的青年向往独立,许多人一到18岁就离开父母,闯荡世界,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但是,最近在美国却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已成年的子女又回到父母的居所,重新享受父母的“庇荫”。美国一家杂志称之为“燕子归巢”。
一位社会学家说:“人们天真地认为,孩子到了18岁就离家出走了,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统计,年龄在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中,与父母一起居住的男子占59%,女子占47%,而1970年则分别为54%和41%;现在年龄在25岁到34岁的年轻人中,与父母一起居住的男子占14%,女子占8%,而在1970年则分别为9.5%和6.6%。
造成这种“归巢”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不过有关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其一,结婚年龄升高,惬意的家庭生活使他们不愿离开父母而自己去艰苦创业。
其二,离婚率上升,再婚率却在下降,使得年轻人经济窘迫,而且在感情上也受到沉重打击,因此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庇护。
其三,不少年轻人认为去外地上大学费用太高,只好在当地上大学。甚至毕业后,他们也觉得昂贵的房租“剪掉了他们的羽翼,飞不走了”。
子女们和父母住在一起,给前者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后者则减少了不少孤独感。一位年轻女教师说:“住在家里,就给我一种安全感和精神支柱,而如果离开家,虽然也在教书,但觉得很不是滋味”。
但持不同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年轻人重新回到父母的居所是“一个错误”,会产生“颓废、萎靡和失败”的感觉。
“燕子归巢”这一现象究竟如何解释,美国国内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家庭关系在近年来逐渐有所变化。(附图片)
李建华 插图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国政府举办“艺术热”活动
提倡博物馆进一步满足观众要求
新华社巴黎5月17日电 (记者吴葆璋)5月17日是法国全国博物馆日,各地大部分博物馆的主要展室全天免费参观。
近年来,法国人对博物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法国文化部长弗朗索瓦·列奥达尔最近指出,法国去年各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与10年前相比,博物馆观众人数增加了一倍。
法国共拥有各类博物馆1000多座。过去两年,巴黎和外省新增加的博物馆不下10座。其中包括枫丹白露的拿破仑一世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19世纪艺术博物馆、索律特雷史前博物馆等。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每年继续吸引两三百万观众。新建的19世纪博物馆从去年12月开放以来,每天平均观众12000人。
今年5月份,法国政府再次举办“艺术热”活动,大力提倡参观博物馆,进一步满足观众对博物馆工作的种种要求,为国内外观众提供更多的方便。“艺术热”活动的资金由政府和工商信贷银行各出一半。铁路局5月17日一天为参观博物馆的观众提供半费车票。教育部与各博物馆联合在中小学举办博物馆周。各地博物馆还组织巡回展览活动,接待青少年参加馆内的
“劳作车间”,鼓励青少年学习、创作。
在努力使博物馆“接近观众”的同时,法国政府加强了博物馆现代化工作。一座安置在卢浮宫附近地下的大功率粒子加速器已经开始为博物馆的科研工作服务。X光电视透视系统,红外线反射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都已在博物馆工作中得到应用。
一套20世纪艺术录相磁盘将自今年秋天起由法国文化部正式开始发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在美设专利商标与技术贸易公司
中国专利、商标与技术贸易(美国)有限公司在纽约成立,将于五月二十日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正式开业。
这家新公司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香港设立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
公司总经理许履刚告诉本社记者说,他已带来五十多个专利项目供转让或进行许可证贸易。
美国或美洲其他国家的公司、企业和个人均可以通过这家公司向中国申请专利和商标注册,或询问有关中国专利和商标法律的问题。
据许履刚说,中国自实施专利法以来已接受国外一万二千多起专利申请。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日设办事处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五月十四日在日本东京开设办事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是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创立的,已在联邦德国设立了办事机构。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席王维澄在五月十四日晚举行的招待会上说,广泛开展中日两国之间的人才交流,将会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发展。
他说,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在日本开设办事处,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在各领域里的人才交流。
二阶堂进、伊东正义、小坂善太郎、冈崎嘉平太、河合良
一等日本政界和财界人士三百余人到会祝贺办事处的设立。
我国驻日本大使章曙也到会祝贺。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日办事处首席代表是中国前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丁民。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比卢混合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结束
中国—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混合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五月十三日晚上在布鲁塞尔结束。
中国代表团团长朱友兰和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代表团团长德克罗出席了闭幕式。
本届混合委员会会议于本月十一日开始。会议期间,双方就去年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情况以及今后继续加强合作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双方签署的会谈纪要指出,这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和比卢经济联盟的良好关系以及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合作的共同愿望”。
在比期间,朱友兰与比利时财政大臣伊斯更斯和其他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并会见了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委员德克莱克。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是个收藏丰富的“大宝库”,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两千万年前森林古猿头盖骨化石,就收藏在这里。肯尼亚的小学生常在这所博物馆里学习人类发展史和古生物学知识。
新华社记者 姚宗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