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诗二首
关山月
《李可染画展》读后得句
雄风功在胆,学海魄魂游。
大器君真健,丹青百代流。
一九八六年四月于北京
论 画
不随时好后,莫做古洋奴。
墨客多情志,国魂不可无。
一九八七年一月于广州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洪毅然致李范·
创造出愈来愈美的人和世界
李范同志:
来信及大作,已早收到。
大作谈到美育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最大任务功效处,似宜更明确地指出是在于不断创造出愈来愈美的“人”和愈来愈美的世界。而这一点,恰恰又正是似乎“无用”——无实用目的的美育的无用之大用哩!
在“七五计划”和赵总理的相关报告中,国家教育方针已经正式列入了美育,颇令人鼓舞。您当然记得,我们1980年在昆明曾由您起草、搞过的那个建议书吧?虽未必是它起了作用,您、我作为提过建议的人,毕竟值得欣慰!在此新情况下,召开美育的会,尤其及时——大家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大谈美育了!不管我能否到会(因眼病行动不方便),希望此次会议一定要起大大推进一步之作用!同时也坚信必能大大推进一步无疑。……
美育虽已列入教育方针,目前并未完全改变一般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不容盲目乐观。因而,多写一些质量高有说服力的讲美育的文章,非常必要!
至于在理论上,我以为:普及正确有益的美丑观,既十分迫切需要;阐明“美育”不局限于“艺术教育”,也是不宜忽视之事。不知您以为然否?
此外,我还想到:为便于开展某些工作,美育学会似宜设法与国家教委新成立的“艺术教委会”去挂上钩,取得一定联系更好!同时也还可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发生些横向联系嘛!
还有:有同志在会上提出要面向农村的意见,我以为很对。学会的工作,如何从“战略”方面贯彻其精神?值得大家很好地考虑,并想出办法来。 专此即颂安祺!
洪毅然 1986.12.23.兰州
(按:洪毅然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美学家,全国美育研究会顾问。李范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全国美育研究会副会长)


第8版(副刊)
专栏:

血染的木棉
刘白羽
还有两个钟头,我就要出发到南海前线去了。
在这短促的时间里,我读着王晋军同志的散文集《南疆木棉红》。
从第一篇一开头,它就把我引入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雾,浓浓的雾,遮盖了山,遮盖了水,遮盖了茂密的草丛和蒿林,南疆,被掩映在一片雾的世界中。”
就在这个地方展开了神圣的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作者,从前线向祖国亲人发出了至深的、亲密的、诚挚的寄语。他把主宰战争的人们的心灵,传达给广大的读者。
散文是抒情的。
但,战士的散文是抒发英雄主义之情,抒发爱国主义之美,我觉得这是王晋军同志的散文所具有的颤动人心的崇高美的魅力。
我读完《“瓦尔特”之死》,那英雄的悲壮气息浓郁地冲击着我;特别读到这篇文章结尾处:“一位经人介绍,未曾与‘瓦尔特’见面就深深地恋上这样一位热爱边防、献身国防的侦察兵的姑娘也在烈士的英灵前呈上了她的一封情深意重的信:‘……我理解你的选择,支持你的事业,如果你没意见,咱们就做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吧!……’遗憾的是‘瓦尔特’还没来得及看这封信,就已经英勇地为国捐躯了。爱情,对‘瓦尔特’是来得太迟了!太迟了!!然而,它毕竟是来了,在烈士用鲜血换得祖国安宁的时候来了;在烈士的事业被人们充分理解的时候来了;在烈士的希冀绽开朵朵花蕾的时候来了……”我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还有《“K·J”行动》——那一个个迅如疾风在茫茫的夜幕里潜行的突击队员,其中一名,在烟盒纸上留下这样的遗言:“……每年祭日,在我像前播放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还有《一抔泥土与万贯家产》中的曾生,他三次拒绝出国去接受丰厚的遗产,而毅然在焦土、弹坑、堑壕、猫耳洞里进行火的拚搏,血的角逐,经受着白热化战争的锤炼。他服役期满,成千上万美金又向他呼唤,但“他深深地躬下腰去,掏起一抔浸透烈士鲜血,散发着生生不息民族之气的泥土,紧紧地、紧紧地贴在怦怦跳荡的胸口……他第三次放弃出国继承万贯财产的机会,留在生死决斗的战场,甘愿做一抔蕴含着硝烟的苦涩、拆射着炮火的红光,跳跃着报国的长啸,镌刻着壮丽史诗的泥土,用滚烫的胸膛,去拥抱凯旋的黎明和胜利的太阳!”
我动身的时间到了,写作只好暂时停止。乘了一夜火车,到达武汉,谁知竟是长江来天际,大雪落茫茫,百年不遇的奇景。从黄鹤楼归来,我继续看王晋军同志的散文,又写下去。
我时时为散文中一种英雄的、浓郁的深情所打动,所感染。我特别喜欢《硝烟中的木棉花》,那里面几个优美的女战士的影子仿佛依稀动在我的眼前。作者,有一种对战争壮丽生活深深的爱,因而他时刻发出对战斗者们内心的咏叹——他写到女化验员季锐,她的丈夫是在前沿作战的一个指挥员,随时处在生死线上,她又安排在机动组,经常到前沿接送伤员,危险很大,夜阑人静,她面对着不满周岁的孩子的照片,久久凝望,孩子天真烂漫的笑脸,引得她热泪夺眶而出。她用录音机给孩子留下遗言:“亲爱的孩子,当你能听到妈妈亲口留下的这段话时,你的爸爸、妈妈也许已经长眠在南疆了。现在你爸爸正在离越军最近的一个高地指挥作战,妈妈也马上要到前沿抢救伤员,我们是多么想好好抱抱你,亲亲你呀!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听姥姥的话,长大了刻苦学习,也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去继承爸爸、妈妈未竟的事业!”
这是充满柔情的语言,又是无比忠贞的语言,它使你感到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有着多么博大的胸怀和刚果的决断!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都是发自硝烟战火中最崇高的心声,千千万万母爱的语言。王晋军同志——不但描写了战争的艰险、豪壮,他还十分注意捕捉战士心灵中的诗意美。是的,是前线勇士的血泪濡染了他的心灵,而后,他发出英烈们心灵的折光。
我很喜欢他对战场景物的描写:
“木棉花是南疆的骄傲。
“木棉花是南疆的自豪。
“在硝烟炮火象飓风般扫过之后,这个亚热带世界姹紫嫣红的花朵大都落英凋谢了,只有挺拔高耸的木棉树擎着瑰丽斑斓的木棉花,象红红的火焰一样灿烂开放,耐久不衰。”……
这样的散文象火红的木棉一样,永远巍立在人们心中!
1987,2,20北京——21,武汉
(本文是作者为王晋军散文集《南疆木棉红》所作的序言)


第8版(副刊)
专栏:新书架

圣野的儿童诗集
早在1947年圣野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啄木鸟》;40多年来,他为孩子们写了一万余首诗,最近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雷公公和啄木鸟》,就是从中精选出的100多首代表作。圣野写诗,强调反映生活,要有时代特色;他的诗,崇尚朴实,不追求字面华丽,不刻意雕琢,而力求寻找美的形象,点染出诗的意境;他反对借诗的形式教训孩子,而主张用诗的力量感染儿童,给儿童以启迪。柯岩在书前的序言中,勾勒了圣野的为人与他的诗的风格。 (子羽)


第8版(副刊)
专栏:

文“化”人
徐全利
贵州省惠水县有个布依族村寨叫小岩脚,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赌窝。村里年轻人也染上了恶习,打架、斗殴、偷盗、砍伐林木,有的甚至离家出走,浪迹江湖,村子里一片混乱。这里办起文化站后,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文艺、宣传活动,把青年的兴趣吸引过来了。于是,文明代替了愚昧,已成无赌博、无偷盗、无酗酒闹事、无打架斗殴、无乱砍滥伐、无刑事犯罪的村寨(详见《瞭望》《文“化”人》)。
“四无”、“五无”之类的报道,过去见得多了,难免有不实之处。这种“满打满算”的报道还是少一点好。不过,小岩脚的文化站给这个布依族的村寨带来了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精神生活,大致还是可信的。由此看来,文能“化”人,也确有道理!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文之所以能够“化”人,就在于它使人“怡情”、“成性”。特别是健康的文化活动,能使人明辨是非,区别善恶,从而“潜移默化”,选择、接受美和善的事物,抵制丑与恶的事物。茅盾早年写过一篇《改造》的小说。小说的男主人公一心想把妻子“改造”成“三从四德”的旧式女人,唯恐妻子接受了新事物。于是,他将妻子“软禁”于书房里,以为这样便可将萌生进步意识的妻子“改造”过去。但他哪里知道,妻子不仅没被他“改造”成他的“理想模式”,反而在阅读大量的书籍中被“改造”成一名追求进步的女士!文,确有牵引情感,撼动心灵的特殊力量,确可“化”人。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幼年时代,曾经有十多年光景与酒鬼、赌徒、妓女为伍。他之所以能自拔,就在于文“化”了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全部优点都要归功于书籍。”在他的转变过程中,他看着同伴们花天酒地,有时也被引诱,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但他终于没有屈从,而是从心中向往敬佩书中的英雄。尽管环绕着他的是卑劣的人生、无聊的哀乐、虚伪的同情,但书本给他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使他对周围的清浊美丑,有了清醒的理解和明确的态度,加上他逐步掌握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在学习与实践中锻炼了自己,进而“化”成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这是不是说“唯有读书高”呢?“以学自损”的人,古今皆有。这里的关键是理想——要把自己“化”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化”也要有实践、思索、磨练和选择,要择其善者而“化”之,其不善者则舍之。《宋史》里记载: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吕佰恭,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有一天,他无端地生了一位朋友的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硬着头皮去读书,读着,读着,书中“躬身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话,使他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尔后,逐渐“化”成了“心气和平,不立岩异”的气质。这是择其善者而“化”之的结果。
“武能卫国,文能安邦”。国家的现代化,要有高度觉悟、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除了必须重视教育、科学之外,文化建设是忽视不得的。


第8版(副刊)
专栏:诗画配

与黄果树相会
黄亚洲受屈了,便咆哮也不为眼泪流得不象样子而
难为情极自然的天性冲击前的一刹那还躺在卵石上短唱低吟吹几片花瓣吹几根草茎始终不去思想世间诡诈自然也是极漂亮的天性唱便孩儿般唱怒便孩儿般怒极自然的结果极自然的起因哭声溅一道天然的彩虹虹里有紫瘀也有乌青黄果树,我愧与你同姓怒时常无泪喜时常无韵常以唾沫自舔瘀血常放裤管遮掩乌青莫非如今唯有大自然才见真切天性?黄果树,今日难得相会你的怒吼使我胆颤心惊
(《黄果树瀑布》艺术摄影选自《中国风光》)
(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艺谈片

印与其人
谢逸
有人说郑板桥的画、诗、书都好,号为三绝,其实,他刻的印章也很不错,“笔力古朴,逼近文何”,应称四绝才对。至于那方圆小块,看似平常,但轻轻一盖,整幅画或字却活起来了,好的印章是起了点睛作用,少了就是不行。
古人印章也很风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十年前旧板桥”等等都脍炙人口。
“八怪”之一的金农,印章也多也妙,“昔邪居士”、“布衣雄世”、“百二砚田富翁”、
“心出家斋粥饭僧”等等,印如其人,道出了他的坦率性格和爽朗胸襟。唐伯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有些自负不凡。徐朗斋“下第江南第一人”,倒有些灰溜溜的样子。杨铁崖
“湖山风月福人”、魏叔子“乾坤一布衣”,也刻出了他们放浪形骸的自画像。
一块印章,或苍劲豪迈,或典雅别致,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置诸案头,摸挲欣赏,不但引起人的美感,且可寄情抒怀。就当前的境况看,如果将一些自己喜爱的格言警句,如
“自强不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类刻成图章,印在纸上嵌于玻璃下,当作座右铭,或更进一步深深地印在心田中,也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