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贸发理事会上强调
必须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突出困难
新华社日内瓦3月31日电 中国代表李志敏今天在第33届贸易和发展理事会第2期会议上指出,从全球和长远的观点看,只有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困难,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恢复和增长,世界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
李志敏是在本次会议讨论第7届贸易和发展大会问题时讲这番话的。第7届贸发大会定于7月9日在日内瓦举行。本届贸发理事会第2期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筹备这届大会。
李志敏在谈到国际经济形势时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仍将继续缓慢低速增长,增长率大体上和前两年相仿。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互相之间矛盾加剧,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他认为,从全球经济形势看,当今世界出现了两个前所未有的不平衡,即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收支不平衡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不平衡,这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如不及时、认真地解决这两大难题,现存的国际贸易制度和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将受到严重威胁。
李志敏接着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第7届贸发大会议程中确定的四个领域的问题,即债务负担日益沉重,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艰难。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恶化,发展受阻,这势必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其中也包括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他希望第7届贸发大会应在这四个方面,制定适当措施,采取具体行动,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困难,为振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指出,在发展资金领域,第7届贸发大会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放宽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条件,增加官方援助,改善和加强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在国际贸易领域,应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贸发会议范围内所做的制止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主义。
他还指出,在援助最不发达国家方面,应敦促所有发达国家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待遇。
李志敏最后表示,中国代表团将继续进行不懈努力,与各国代表团密切合作,为第7届贸发大会的成功,为振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33届贸发理事会第2期会议3月23日开始举行,预定4月3日结束。


第7版(国际)
专栏:

胡熙明副部长在中国—欧洲医学研讨会上指出
中医已成为世界医学瑰宝
新华社斯特拉斯堡3月31日电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今天在这里指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已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瑰宝,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胡熙明是在参加中国—欧洲医学研讨会时发表上述谈话的。
胡熙明指出,中国与西欧在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尤其在中医人员的培训、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及药品的生产、研究等方面。他祝愿中国西欧在上述方面的合作不断发展。在发言中,他还高度评价了西欧医学专家在医药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国医药局局长齐谋甲在会议上介绍了中国与外国在医药方面合作的形式与情况,其中包括引进设备与技术,建立联合公司和开展补偿贸易等内容。中国的三位教授也在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
这次讨论会是3月30日开幕的,将于明天结束。


第7版(国际)
专栏:

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开幕
张劲夫率我政府代表团出席开幕式
本报汉诺威4月1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被称为“世界工业橱窗”的汉诺威国际博览会今天在这里正式开幕。中国作为伙伴国今年首次参加。国务委员张劲夫率政府代表团专程前来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并进行参观访问。
昨天晚上,博览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西德经济部长班格曼,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纳耳斯以及中国国务委员张劲夫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班格曼代表西德政府对中国参展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的参加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取得很多成就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他相信,中国将继续成功地实行这一政策。
张劲夫国务委员在讲话中赞扬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对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愿意和各国一起,加强相互了解,扩大相互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参展体现了中国和西德友好合作的关系。
本报汉诺威4月1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以伙伴国身份参加汉诺威国际博览会的中国馆今天上午举行了开幕式,西德经济部长班格曼,德国工商大会主席阿梅龙根、下萨克森州总理阿尔布莱希特等几百位各界朋友出席了开幕仪式。
张劲夫国务委员在开幕式上说,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创汇能力,是我们继续更好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必要条件。中国借此机会与世界各国朋友们探讨扩大合作的途径。
张劲夫国务委员随后陪同来宾们参观了中国馆。中国馆占地2000平方米,展品包括机械、冶金、稀有金属、化工、电子、航空、航天、造船等新产品和新技术。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拉美一体化运动的进展
管彦忠
3月中,由墨西哥和巴西、阿根廷等10个南美洲国家组成的拉美一体化协会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召开了第三次外长理事会。据报道,这次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会议决定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的贸易,“以对付国际经济危机和外债问题,推动拉美各国的和平、安全和发展的努力”。
出席这次会议的外长们通过了减免关税、向本地区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和取代来自拉美以外地区进口等协议。会议决定对拉美地区内的贸易按各国经济状况给予40%至60%的关税优惠,各成员国将在1988年3月1日以前废除非关税限制,使今后3年中本地区各国之间的贸易增长40%,从第三国的进口减少30%,以减少资金外流。外长理事会制定了缓和协会内部贸易不平衡的计划,对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巴拉圭采取特殊优惠措施,向它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外长理事会的最后声明强调指出,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要加强一体化进程的政治愿望”。
与此同时,没有加入这个协会的中美洲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5国经济部长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举行的会议,也讨论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问题,强调“必须改变贸易收缩状况,支持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旅游和通讯方面重新振兴一体化的工作”,并采取实际行动,活跃中美洲共同市场。近一个时期来拉美各国一系列振兴地区一体化的主张表明,拉美一体化运动又有了新的进展。
拉美一体化运动始于60年代,早于第三世界其他地区。1960年2月,由11个国家组成的拉美自由贸易协会成立,它拥有拉美地区9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当时这一协会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减税等办法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为建立共同市场奠定基础。20多年来,拉美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已增加到10多个,一体化运动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取得了一定成绩,它“经受了磨难,同时又充满着希望”。拉美一体化开始时以贸易为主。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的民族经济迅速发展,一体化运动也从以贸易为主向多样化合作的方向发展。70年代后期,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拉美国家普遍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一体化运动遭受挫折,拉美自由贸易协会的活动几乎陷于停顿状态。
进入80年代,拉美一体化运动又趋活跃,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面对南北对话僵持、债务负担沉重、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和国内经济困难等问题,拉美国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加强团结和地区合作,通过集体的力量,才能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共同对付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这一地区近年来普遍展开的政治上的民主化运动也为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8月,拉美自由贸易协会改组为拉美一体化协会,目标是建立拉美共同市场。停顿已久的安第斯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和加勒比共同体等组织相继恢复活动。在此期间,许多拉美国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贸易、资金、技术等方面开展双边、多边及地区性合作,同时把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方面,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支持,维护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利益。
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南美两个大国巴西和阿根廷去年7月签署了一体化协议和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的12项议定书。从今年1月1日起,两国开始实施互免关税的议定书,双边贸易将进一步发展。两国领导人关于建立拉美共同市场的倡议,得到了其他拉美国家的广泛响应,给拉美一体化运动以新的推动。
诚然,拉美一体化运动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发达国家阻挠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而拉美经济对它们又依赖较深;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政策上的差异;历史上遗留的纠纷等,都是不利于一体化运动深入发展的因素。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在拉美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必将使拉美国家的一体化事业继续前进。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用陶瓷超导材料实现约瑟夫森效应
新华社东京3月30日电 日本电气公司研究小组28日在名古屋举行的日本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这个研究小组使用陶瓷超导材料首次实现了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是两块超导体构成弱耦合时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有直流效应和交流效应两种。前者指用薄绝缘层隔开的两块超导体,其间不出现电压也可通过一定数值的无阻超流,它的最大值称为“约瑟夫森临界电流”。后者是指上述超导体间若出现的直流电流超过了临界电流值,则两超导体间出现电压,且有交流电流。
日本科学家使用烧结钇、钡和铜的氧化物而得到的超导陶瓷同金属超导材料铌在一点上接触,一边通电流,一边在接触点部位照射微波。这时,电流强度发生了阶梯形变化。由此确认它发生了约瑟夫森效应。
《朝日新闻》报道,约瑟夫森效应是将来超级电子计算机元件不可缺少的特性。过去能产生这种效应的材料只限于金属等特殊材料。如果用陶瓷也能产生这种效应,这在推进超高性能元件的实用化方面是一个重大进步。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M婴孩”之争告一段落
新泽西州法院将“M婴孩”判归其生父
本报华盛顿4月1日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受到全美国注目的“M婴孩”的法律纷争昨天暂时告一段落。新泽西州高级法院经过3个月的审理昨天作出裁决:“M婴孩”归其生父威廉·斯特恩所有,取消“替身母亲”玛丽·怀特黑德对婴孩的一切权利。生父已为婴孩取名梅莉沙,至此,她终于结束了一年多的以“M”为代号的无名氏生活。
由于“替身母亲”的“行业”美国尚无法律规定,这一案件的审判自始至终受到全国的关注。昨天的判决虽然只在新泽西州的范围内具有约束力,但对全国也有重大的影响。舆论认为,这场法律纷争已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替身母亲”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的复杂性,使人们重新考虑这一做法引起的道德、法律方面的后果和利弊。
“替身母亲”怀特黑德已决定要上诉。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向绕地球轨道发射天体物理实验室
新华社莫斯科3月31日电 苏联今天用运载火箭“质子”把一个天体物理实验室发射到了绕地球轨道。
据塔斯社报道,这个名叫“量子”的天体物理实验室将用来进行天体物理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
在实验室里装有苏联、英国、荷兰、联邦德国和欧洲航天机构科学家们制造的国际轨道天文台、苏联制造的紫外线望远镜以及用来进行生物工程试验的自动化电泳装置。
“量子”天体物理实验室是靠动力装置的辅助设备在轨道上运行的。实验室连同辅助设备的最初重量为20.6吨,经过5昼夜之后,即4月5日,它将同有人驾驶的“和平”轨道站联合体对接。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上掌握语言最多的机器人
在3月27至31日在巴黎举行的法国语言、文化和国际通讯展览会上,法国“欧洲中心公司”推出了一部世界上掌握语言最多的机器人。这个取名为斯特拉多斯的机器人价值60万法郎,重200公斤,高1.87米。它会讲法、英、意、葡、德五种语言,还会用汉语说“你好”,并能回答除政治、宗教和性方面外的各种问题。图为斯特拉多斯和参观者亲切交谈。 徐步摄(新华社稿 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